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5展望未來市場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來源:逸柳投研筆記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沃倫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沒聰明到能矇眼下國際象棋車輪戰的程度,但他確實天生聰明。沃倫是個聰明的人,但他取得的成就超越了他的聰明程度。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做投資,聰明的頭腦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絕非唯一重要因素,就像芒格這裡說的,巴菲特的成就超越了他的聰明程度。
如果天資聰穎,那麼學東西就會很快,只是投資中對於速度的要求並非特別嚴格,一定要求機會出現時候幾小時之內就要識別出來,並做出應對。市場中能給予的思考時間,足夠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做出決定。
不過,大部分人都無法有效地利用好時間,勤能補拙,很多事情都存在熟能生巧,包括思考也是如此,某些思維模式和方法用得多了,也就會成為一種思維習慣,達到跟那些具備高天賦的人類似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對於投資而言,絕頂聰明並非一個很強的約束,但是在有限的聰明前提下,我們需要充分運用和發揮自己的才智。對於巴菲特那樣聰明的人,他的成就要超越自己的聰明或許會難一點;而普通人本來資質就普通,超越自己普通的資質,難度並不會比巴菲特大。只要不好高騖遠,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突破自己本來就普通的資質,還是相對容易的。
二、沃倫對投資有強烈的興趣
威廉·奧斯勒爵士說過:“無論是做哪一行,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都是愛上這行。”沒有強烈的興趣,不可能走向成功。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關於興趣,我首先想到的是巴菲特的“跳著踢踏舞上班”,而且是持續到了現在,很難想象沒有興趣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像在處物件的時候,如果對對方不感興趣,訊息不願意回、見面也無話可說,怎麼能夠建立或者維持長期的關係呢?投資中最重要的規律是複利,而獲得複利的基本前提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很長的時間,要是不感興趣,幾乎必然會半途而廢。
另外,興趣和熱愛會體現在行為中的每個細節中,沒有興趣很容易得過且過,被動地採取行動,缺乏誠心和耐心。勉勉強強地做一件事情,最後只能得到勉勉強強的結果。
三、沃倫起步很早
大概從10歲起,沃倫就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功是時間堆出來的,起步早,當然有優勢。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我們大多數做投資的人,沒有巴菲特這樣的幸運,能夠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參與到股票投資中,這樣讓他的投資生涯更長。我十幾歲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股票的概念,頂多知道巴菲特被稱為“股神”,是世界最富於的幾個人之一,而且只是在新聞中看到的,完全沒有什麼更進一步的認識。
但是站在當前的維度,最早的起步就是立刻行動,而不是惋惜過去所失去的時間,否則就會失去得越來越多。對於你自己而言,無論什麼時候起步都不晚(當然咯,如果想要跟別人比,顯然是起步越早越好,但是你為啥要跟其他人比呢)。
四、沃倫是一臺高效的學習機器
他活到老學到老。很多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最終泯然眾人,但有些人不是特別聰明,最後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是特別聰明卻取得了成功的人,他們是在龜兔賽跑中的烏龜,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聰明人仗著自己聰明,驕傲自滿了,不學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不學,世界就會把你甩在身後。沃倫是一臺動力強勁的學習機器。沃倫很幸運,進了投資這行。投資這行有個特點——學無止境。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聰明作為一種品質,是某個時點的情況,就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一樣,某個時點的稟賦固然重要,不過稟賦是變化的東西,認知不僅靠最初的稟賦,還有對稟賦的運用。
因此就體現出持續學習的價值,這跟一家公司的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一樣,我們不能僅僅看存量,還要看流量,一家公司如果沒有利潤流、現金流,那麼賬面上有再多、再好的資產又有啥用。
學習就是帶來流量的一種行為。王陽明說“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
投資這行,需要的知識量很多,並且時代一直在變化,儘管每天的變化都很小,這些知識我們都需要關注和學習。
五、在沃倫的投資工作中,強化效應發揮了很大作用
心理學中有個強化效應的概念。無論做什麼,不斷得到強化,所有人都能做得更好。如果每次做得好都能得到獎勵,人們會做得越來越好,沃倫·巴菲特也不例外。一位出色的投資者總能夠不斷獲得獎勵。做投資能明顯感受到強化效應。把投資做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收購其他公司。對於我們收購的公司,沃倫總是讚不絕口,子公司管理者也因此感受到了強化效應。在沃倫的投資工作中,強化效應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強化效應是一種心理規律,人們會因為自己曾經做得好,而將事情做得更好。這裡的強化可能體現在信心上,也可以體現在興趣上,還能夠體現在情緒上,並且落腳點是在行動上。
這種心理規律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會生效,但跟其他心理規律一樣,其效果取決於人們怎麼利用。樂觀主義者在一件事情中,不僅能夠看到不足的地方,還能夠看到進步的地方;而悲觀主義者往往雞蛋裡挑骨頭,神經總是處於緊繃狀態,老是不滿意、老是自我打擊。
積極的思想、心態、實踐會進行強化,消極的思想、心態、實踐也會被強化,因此有時候成功的人變得越來越成功,失敗的人有時候會越來越失敗,這就是強化效應的應用體現。
六、自哀自憐、抱怨、嫉妒,以及報復心理、極端意識都是頭腦缺陷,沃倫沒有這些毛病,他是一個非常客觀和理智的人
碰到困難的時候,誰都會感到痛苦,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整天自哀自憐絕對是頭腦存在嚴重缺陷。自哀自憐、抱怨、嫉妒,這些毛病,沃倫一個都沒有。很多種缺陷可能把大腦變成糨糊。報復心理也要不得。中東地區的冤冤相報正是報復心理在作祟。還有一種嚴重缺陷是腦子裡充滿了極端意識形態。盲目地效忠於某種意識形態,一個人會完全喪失認知能力。沃倫是個非常客觀的人,沃倫能創造出如此有意的投資記錄,他的絕對理智和客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查理·芒格,《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芒格在論述中引用了莫扎特的案例,他認為這大哥音樂天賦很高、父親教導有方,因而成為了一個偉大的作曲家,但是莫扎特生活很痛苦,因為他頭腦中有一些缺陷,包括:揮霍無度、嫉妒心強、總覺得世界對他不公平,整天自哀自憐。
芒格在講話中提到的頭腦缺陷,還包括報復心理、極端意識形態等,其中報復心理可以解釋中東的局勢,這種心理也開啟了新一輪的巴以衝突,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不管是做投資,有這幾個腦子方面的問題,對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是很有害處的。比如說抱怨,越抱怨越痛苦,對於自己的處境一點幫助也沒有;比如自哀自憐,只會讓自己被消極情緒包裹,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嫉妒更是浪費時間,芒格在2003年的講話中稱嫉妒是七宗罪裡面“最愚蠢的罪”;而極端意識形態,對於認知的阻礙作用就更加明顯,相當於完全被洗腦了。
投資需要絕對的理智和客觀,頭腦有缺陷的話,面對市場的波動,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決定。
伯克希爾如此成功,主要是讓沃倫有充分的發揮時間
上述講了巴菲特個人的一些成功原因,而伯克希爾如此成功,則是因為決策權集中在巴菲特手中,“沃倫作為最優秀的決策者,擁有最長的上場時間,積累了大量的決策經驗”。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