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盈利預期:華爾街「硬造」的美好

標普全球近期公佈2026年企業盈利預期,增長預測可謂一飛沖天,與華爾街當前的狂熱氛圍不謀而合。上週我們提到,從國際市場到新興市場,從黃金到比特幣,各類資產相關性趨同。在資金氾濫、目標稀缺的環境下,市場總能為非理性行為找到說辭。
市場估值居高不下,分析師隨之上調預期以自圓其說,這也在預料之中。下圖勾勒出企業盈利的長期走勢。分析師最新預期顯示,盈利水平不僅將遠超每股195美元的長期指數增長曲線,還將突破歷史6%的週期高點增速。
盈利增長與長期名義趨勢
週期峰值與峰值之間的增速格外關鍵,因為與名義GDP的歷史增速相吻合。企業收入來自經濟活動,進而轉化為盈利,兩者本就密不可分。誠然,在經濟觸底反彈等特殊時期,企業盈利或可暫時跑贏經濟增速。但從長遠看,盈利增長終究要回歸經濟基本面。
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度盈利百分比變化與GDP的對比
若用對數座標觀察(這種方法可弱化大數值的視覺衝擊),盈利同樣明顯脫離長期增長軌道。歷史表明,每當盈利增速突破6%的週期高點趨勢線,往往預示經濟增長即將見頂。而2026年每股289美元的盈利預期,已大幅偏離每股195美元的長期指數增長水平。
盈利增長與長期趨勢的對數刻度比較
短期內這種偏離或能維繫,但歷史反覆證明,不論是遭遇經濟衰退還是黑天鵝事件,盈利終將回歸長期趨勢線。畢竟企業創收離不開經濟活動,盈利不可能長期跑贏經濟增長。
下圖呈現了華爾街當前預期與長期指數增長趨勢的背離幅度。如前所述,此次背離之大前所未見。
盈利偏離增長趨勢的程度
盈利增長走勢與市場表現休慼相關,投資者此時對這些樂觀預期保持警惕,不失為明智之舉。
硬造的盈利預期
分析師對2026年企業盈利增長抱持高度樂觀。然而,當前預期已明顯偏離長期趨勢,實際每股盈利料將更接近220美元,而非290美元。
盈利預測與趨勢增長目標的對比
企業盈利歸根結底是經濟活動的反映。若要達到當前預期水平,經濟增速需顯著提速。但在關稅政策影響顯現,政府支出縮減且就業市場趨冷的背景下,不太可能實現。因此,未來盈利預期或將顯著下修。
GDP與標準普爾500指數每股收益百分比變化的對比
當前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風險是:若過分相信未來盈利必將達到預期從而消化高估值,很可能高位接盤。歷史經驗表明,企業盈利低於預期後,會導致估值水平上升。考慮到盈利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絡,目前的估值泡沫恐難靠經濟增長來化解。
市場估值與GDP增長率的對比
對比標普500指數年度升幅和實際公佈的盈利資料,我們發現同樣的背離現象。如圖所示,近期股價大升,但每股盈利增長緩慢,導致近兩年市盈率持續攀升。
為給高估值背書,分析師不得不「硬造」樂觀預期以配合市場走勢。但市場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股價漲勢趨緩,等待基本面跟上。
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度百分比變化與GAAP盈利的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企業盈利常常落後於分析師預期,但股票回購始終是託舉市場的重要力量。
在你最不需要的時候回購
我曾多次撰文剖析企業回購,指出這實質上並非回報股東,而是內部人套利的工具。
回購對股價的推手作用毋庸置疑。透過減少流通股(即每股收益計算的分母),企業可粉飾財報盈利。如我們此前所分析:
「回購的影響早已超越個別公司範疇。2000年以來,股市淨買入全部來自企業回購,而養老金、基金和散戶卻逐步退場:」
  • 養老金及共同基金:淨賣出2.7萬億
  • 個人及境外資金:淨買入2.4萬億
  • 企業回購:淨買入5.5萬億
  • 市場總淨流入:5.2萬億
美國股票的淨需求
這意味著,如果排除回購效應,目前股價可能要低四成。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回購規模與市場表現高度同步。
股票回購vs市場相關性
市場普遍認為企業會在股價低估時回購,但事實恰好相反。企業常常在股價攀升時大舉買入,而在股價下跌時按兵不動。
換句話說,企業偏偏在最不經濟的市場高點大舉回購。這是因為回購的真實目的並非為股東謀利,而是:
  • 追求短期股價上升,犧牲長期發展
  • 暴露缺乏投資機會,或主動規避再投資
  • 利益向內部人傾斜,將高管薪酬與股價掛鉤
如上所述,企業往往在高位回購,白白消耗了本可用於生產投資的資金。
股票回購vs市場預測
不過,2025年回購規模預計仍將突破1萬億美元,2026年或繼續攀升。當然,前提是經濟和市場不出現重大波動。若這些回購付諸實施,將繼續託舉股價,或能部分抵消分析師樂觀預期面臨下調的衝擊。
結語
華爾街分析師總愛給出過於樂觀的預期,卻往往偏離實際。事實上,企業盈利增長基本遵循長期趨勢,偶爾因貨幣財政政策或經濟衰退等宏觀因素而出現波動。眼下這輪行情,想必也難逃這一規律。
目前市場熱度高漲,估值創歷史新高,股價又過度仰賴回購支撐。面對這種局面,投資者宜未雨綢繆,採取以下防禦策略:
  • 適度配置固收類產品,平抑市場波動
  • 大勢不明朗時,果斷提升現金倉位
  • 重點佈局基本面紮實、分紅穩定的優質股
  • 時刻把脈企業回購動態和經濟指標
回購已成為維繫市場穩定的關鍵力量,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其動向。一旦經濟轉弱或政策轉向導致回購退潮,市場震盪恐將加劇。此外,持續跟蹤就業、通脹和GDP等宏觀資料,也有助於捕捉市場轉折點。
提前佈局,及時調倉,方能從容應對市場風浪。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置之不理,全憑運氣。
如何查詢美股七巨頭估值InvestingPro公允價值工具助你一臂之力。
  • 分析師估值、模型估值——雙管齊下,估值一眼知曉!
  • 估值模型維度多,從現金流、營收、淨利等資料全方位估值。
欲瞭解InvestingPro,請訪問下方連結
https://bit.ly/40xHR2o
或點選閱讀原文
您在使用英為財情網站和英為財情APP的過程中有任何意見或建議,都可以透過我們的官方反饋渠道提出:
網頁:https://www.investing-support.com/hc/zh-cn/requests/new
APP:更多>傳送反饋
注:使用網頁提交反饋時,建議使用世界科技巨頭的郵箱,我們發現某些內地郵箱無法收到回覆郵件。
編譯:劉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