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全球唯一“巨輪”如何開進“準千億級商圈”?

儘管上海高階商業地標遍地開花,但LV還是把全球唯一的“巨輪”,開進了老底子的靜安,面朝南京西路,可能一停就是兩年。畢竟,這是“中國第一條西式馬路”,更是上海商業繁榮的百年見證者。
算上LV在隔壁張園的VIC體驗空間和恆隆廣場的門店,這已經是南京西路第三座LV門店。接二連三落子,究竟是LV更需要南京西路,還是“巨輪”所在的興業太古匯需要一次重磅的品牌調改?
事實上,興業太古匯啟動升級已有3年時間,期間聯合了眾多高階品牌打造其主題零售空間、生活方式業態,其中不乏巴黎世家旗艦店、IWC萬國表全新概念店及傑尼亞全球首家ZEGNA CAFFE等。但隨著南京西路劍指“千億級商圈”,高階零售邏輯改變,高奢商業格局迎來洗牌,商業巨頭搶、逼、圍大戰升級,誰能引入世界級商業樣本,誰就能在線上線下流量爭奪戰中搶佔先機。
百年LV的全球唯一大船,果然迅速霸佔了上海人的手機螢幕。6月26日當晚近10點,一位92歲的老外婆,也忍不住在家庭群裡轉發了大船“啟航”的影片。
路易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高奢融入煙火氣

當下的上海,哪種業態更容易破圈?

戴德梁行在書面回覆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當前上海商業的前沿熱點圍繞“場景突破、IP爆發、樞紐進化”持續發酵。未來,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選擇的雙重作用下,上海的購物中心將突破傳統購物空間,向城市文化載體與消費創新平臺演進。
卡地亞、香奈兒、寶格麗、羅意威⋯⋯高奢品牌扎堆上海辦展,如今的奢侈品已經不再藏身專賣店獨自“高冷”,而是在場景化、生活化、社交化的標籤下,與所有人互動、共創。
簡單來說,高奢融入了煙火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7月3日前往興業太古匯的“路易號”概念空間,這是以19世紀硬箱歷史為靈感打造的1600平方米“巨輪”,整合展覽、文創零售與主題咖啡的複合業態,是LV全球第三座硬箱主題藝術地標。
“路易號”概念空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與過往出現過的大型裝置藝術和展覽不同的是,從興業太古匯門口走向“巨輪”,隨著船身越來越近,有貨輪低沉的鳴笛持續傳來,還有海浪重重拍打在碼頭又快速退去的聲響,視覺和聽覺的反覆疊加,似乎已經把人迅速轉移到廣闊的深水碼頭,一瞬間彷彿已經嗅到了腥澀的海水氣息。
還沒進門,沉浸式體驗就已開始。
這種多感官刺激貫穿了展覽的全程,直到看完最後一個展廳,沉重的幕簾拉開,這才回到明亮寬敞的現實世界——LV在南京西路的第三家專賣店。
圖片來源:LV供圖
記者留意到,當天參觀的人群,最終在店鋪停留的時間,和看展的時間幾乎差不多。
不過,這樣的體驗式品牌落地,對於LV和太古都不是第一次。太古地產零售業務董事韓置告訴記者,2022年底張園一期開業時,我們就把LV旅行家居空間引入了南京西路,也是首次把巴黎的VIC體驗空間帶到中國。現在“路易號”也成功駛入南京西路,這不是偶然,而是品牌方與興業太古匯深度共創的成果,也是深耕南京西路東端商圈,零售體驗升級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這個商圈向“全球頂級零售目的地”邁進的關鍵一步。
這一片,還藏著一個超級IP(具有商業價值和可開發性的創意內容)——霍元甲與英國大力士奧皮音準備“張園比武”的這個“張園”,太古地產也參與了這個城市更新專案的管理運營。
對於張園與興業太古匯風格上的巨大反差,韓置介紹說:“在張園,既能看到歲月的沉澱,又能體驗到現代商業的時尚和便捷,感受到百年石庫門建築與現代零售場景深度融合的‘新舊對話’。張園與興業太古匯,一古一今,歷史與未來交融,共同構成了南京西路商圈獨特的體驗和魅力景觀。”
從石門一路到茂名北路,南京西路商圈的“東段”,正如戴德梁行所分析的,向著場景突破、IP爆發、樞紐進化不斷升級。首店經濟與體驗型商業成為消費增長主力,服務消費佔比持續提升。從開發商策略來看,存量專案聚焦非標商業改造,未來核心商圈新增供應,將以“商文旅體展”聯動強化高階商業佈局。

南京西路劍指“千億級商圈”

在眾多商圈之中,LV的“巨輪”為何選擇了南京西路東段?

根據官方定義,南京西路商圈是指以南京西路為主軸的帶狀街區,東至成都北路,西至鎮寧路,南至威海路—延安路,北至北京西路—愚園路,區域面積1.8平方公里。
2023年3月22日,第15屆福布斯·靜安南京西路論壇上,靜安區宣佈,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實現南京西路商圈零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在全市乃至全國率先建成具有國際性、獨特性、高定位、高品位的世界級地標性“千億級商圈”。而據當時的統計,2022年南京西路商圈零售總額超過780億元。
俯瞰“路易號” 圖片來源:LV供圖
如果進一步把南京西路商圈分為東、中、西三段來看,實際上空置率及租賃需求相差並不大,三段均有表現優異和壓力較大的專案,因此更多取決於單個專案的運營表現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園和興業太古匯成為上海新網紅地標之前,長期以來南京西路最受高奢品牌寵愛的,當屬最先崛起的商圈——“梅泰恆”。1997年,梅龍鎮廣場對外營業,以名牌商品為其定位,開展商旅文相結合的營銷模式,同一營銷模式的中信泰富廣場和恆隆廣場的相繼開業,此後,便是“梅泰恆”長達二十多年的商業輝煌。但隨著新零售的不斷變化,近年來,只有恆隆仍然是高奢品牌的摯愛,但恆隆5.37萬平方米的商業體量,令許多品牌“一鋪難求”。
而近幾年商業環境日益趨向創新、場景、共鳴,“梅泰恆”中獨守陣地的恆隆,不僅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早有行動。
日前,恆隆官宣三期擴建已經封頂,在寸土寸金的“螺螄殼”裡做道場,將為上海恆隆廣場綜合體新增面積約3080平方米,使可租賃零售面積增加13%。由於恆隆廣場原有的商業體量只有5.37萬平方米,這一次戰略升級,無疑是恆隆為南京西路再造一席高奢之地。
從恆隆地產高階董事彭兆輝的話中,能夠看出商業地產大佬對於新消費趨勢的把脈:為顧客創造耳目一新、注入情感連結和文化共鳴的零售體驗。
巨頭紛紛轉型升級,隨之而來的是商業在競爭中進一步向上。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梳理,目前南京西路東段的興業太古匯、吳江路、豐盛裡、張園等商業載體,從高奢、文化、零售,到餐飲,業態品類更復雜更多元,既有老字號餐飲也有奢侈品快閃展覽,消費者能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感;中段則是更聚焦奢侈品和高階商業業態的傳統成熟商圈,租金韌性較高且空置率低;西段以嘉裡中心為代表的大體量商業綜合體,更注重生活方式的概念體驗,芮歐百貨彙集更多設計師品牌,久光則主打高階百貨類定位。

“場景化體驗”能否拯救下滑的奢侈品行業?

一邊是南京西路商圈加速升級,一邊是全球奢侈品行業陷入增長泥潭。
法國巴黎銀行最新研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奢侈品行業整體表現疲軟,預計加權有機銷售額同比下跌3%,較第一季度下跌1%進一步惡化,顯示出市場下行壓力正在加速。而行業疲軟源於三重壓力:美元走弱削弱中美遊客海外購買力,旅遊零售持續疲軟,中東地緣風險加劇導致當地高淨值客群消費收縮。
具體到LV母公司LVMH集團,這兩年更是收入下滑明顯。從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下降3%,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增長2%;再到預計第二季度收入下滑4%,LV成為拖累其對應板塊業績的主因之一。
而LVMH的業績壓力部分源於中國市場波動。2024年內地整體個人奢侈品銷售額下滑18%至20%,主因包括消費外流(境外消費佔比升至40%)、海南免稅市場下滑29%。
儘管如此,中國仍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核心引擎。為應對挑戰,LVMH加速戰略轉型,將中國作為“體驗經濟”試驗場。顯然,“路易號”落地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就是其關鍵動作。資料顯示,消費者在此日均停留時長2.5小時,相比於傳統門店僅45分鐘大幅提升;該專案開放首周客流量達平日3倍,毗鄰餐廳業績飆升70%,預估年銷售額30億元,相當於5家傳統門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全球知名諮詢公司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潘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大環境影響,奢侈品行業這兩年都在下滑,體驗式奢侈品是唯一增長的類別,尤其對於Z世代,比起實質性產品,他們越來越傾向於體驗消費,LV巨輪就是體驗式奢侈品的表現形式之一。
“路易號”的極速落地印證了奢侈品行業從“商品交易”向“場景化體驗”的轉型。靜安區商務委指出,南京西路正推動“實物消費”向“概念消費”升級。2024年靜安區引進首店234家,2025年前5個月舉辦近100場高能級首發活動。
品牌透過本土化敘事強化情感聯結——LV聯合村上隆在鉅鹿路打造限時咖啡花園,時代少年團成員賀峻霖主持LV百年大秀,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跨界亮相,更能撬動Z世代社交傳播。
潘俊認為,成功的奢侈品牌都是長期主義者,奢侈品牌要保持活力,企業必須不斷深化客戶互動,支援品牌在整個購物過程中提供卓越的服務,品牌需要更清晰的聚焦力、更強的文化關聯性以及更根植於目標的增長。
然而,行業復甦仍面臨嚴峻挑戰。要客研究院預測,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速僅3%。奢侈品頻繁漲價導致中產客群流失,以及渠道價差管理困境⋯⋯
當傳統奢侈品零售在經濟寒潮中步履蹣跚,“路易號”以單點爆破或驗證了場景革命的可行性——它不再是一個商店,而是一張通往品牌文化世界的船票。但在這場寒冬中,將“商品交易”轉化為“場景化體驗”帶來的增長能持續多久,或待時間檢驗。
記者|包晶晶 舒冬妮
編輯|何小桃 楊夏 易啟江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