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小哥去巴黎斥巨資買了個能吃的LV巧克力包!咬一口差點上頭!

奢侈品圈卷瘋了。
包可以吃,Logo可以舔,價格依然離譜,但人們依然趨之若鶩。
最近,一個倫敦小哥專門跑去巴黎,為了買一個……能吃的 LV 巧克力包。
你沒看錯,是真·巧克力。
而且真·Louis Vuitton出品,聯名法國甜點鬼才Maxime Frédéric,巴黎限定,價格225歐,換算下來約人民幣1700多。
你沒看錯,不是限量爆款包,是限量“爆吃”包。

這位小哥叫做Carmie Sellitt,是位美食博主,倫敦人、吃貨、真香定律代表人物。

上週日,他上傳了一條影片,火了。

影片說的就是,他專程飛去巴黎買這個LV的巧克力包。影片一開頭就寫滿了認真和儀式感:

“我必須親自飛過來,因為這個巧克力包只在巴黎買得到,別的地方沒有賣。”

然後再小心翼翼地開箱,描述體驗。
講真,這個包長得像個LV的復古硬殼手提包,但其實是個蛋形的巧克力殼,外面印滿了LV標誌性印花logo,看起來跟真的沒什麼兩樣。甚至連拉鍊紋路都有,拿在手裡甚至覺得:
“是不是拉一下,真能開啟?”
那個,當然不能,畢竟你這是買來咬的。
對於味道,小哥自己也很忐忑的樣子,他先咬了一口包的“手柄”部分,眼睛一亮:“這巧克力是真的牛!
然後他好像突然就擁有了勇氣,把整個包摔在桌上,
啪一聲裂開,露出裡面的真心——
榛子夾心、醇滑層層疊,簡直是個帶Logo的費列羅進化版。
他咬下那塊“仿皮革”質地的巧克力內芯,眼神直接定格,瞳孔地震:“裡面是榛子口味,我的最愛,太美了。”
滿分10分,他給了10分。
然後一句話總結這場“花2000買甜點”的行動:“謝謝LV,謝謝巧克力師傅Maxime Frédéric,我不會法語,如果讀錯名字了sorry~”
別以為LV只是“隨便搞個噱頭”。
這顆“LV巧克力包”,出自法國頂級甜點師Maxime Frédéric,他曾榮獲2022年Gault & Millau法國最佳甜點師稱號,現在是巴黎白馬酒店的首席甜品大佬。
對於此包,LV官網上寫得可不低調:
“外殼由70%黑巧克力製成,手柄和拉鍊等細節採用40%牛奶巧克力,內部則填充了榛子夾心,產品重約一公斤,僅在巴黎、紐約、新加坡和上海的指定門店限量發售。
“Maxime Frédéric將諾曼底的溫柔與巴黎的優雅融合在這款作品中,讓美味成為可佩戴的設計。”
靈感來自LV女裝創意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的經典硬殼包款。也就是說,這個能吃的包,其實有真包原型
如果你真吃上頭了,還能直接走進LV門店買一個同款硬殼迷你包,價格從20000起步,嗯……
千萬別以為LV的奢侈只體現在包包裡。其實,LV搞“奢侈品美食聯名”的騷操作很多,近幾年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安安靜靜地搞起了“高奢餐飲帝國”
可以這麼說,它早就開始把“高貴”端上餐桌了。
從巧克力、咖啡館到隱藏選單的米其林餐廳,它都玩得明明白白。
比如,在紐約第五大道LV旗艦店的四樓,LV與Maxime Frédéric一起,將整個一層都做成了巧克力的世界。除了紐約,新加坡濱海灣金沙也有亞洲首家巧克力專櫃。
比如,第一家Le Café V咖啡館開在LV日本大阪Maison Osaka Midosuji旗艦店樓上,門店設計高階感拉滿。
咖啡、法式甜點、限量馬卡龍,連杯子都是LV字母印花。社交平臺超多人特意打卡,不是買包,是買杯“能拍照的身份感”
對了,LV日本大阪旗艦店樓上除了有咖啡,還有隱藏入口的高階餐廳Sugalabo V,由日法融合料理名廚Yosuke Suga主理,預約難度堪比Hermès出貨。
再比如,法國聖特羅佩夏季限定的LV海邊餐廳,由米其林星廚Arnaud Donckele和甜點師Maxime Frédéric聯手,主打地中海菜+法式甜品,美食雜誌瘋搶封面。
你沒聽錯,LV現在連“夏日度假風+露天海鮮”都能做出大秀感
以上種種,說白了就是,LV正在努力將“奢侈品”轉化為“生活方式的細節”,用“味覺”來續寫“奢侈感”。
你可能暫時買不起五位數的包,但你能嘗一口刻著LV logo的牛奶巧克力,可以和閨蜜在LV咖啡館來一杯有質感的“日常”。
這不是下凡,是下沉市場的優雅策略。
LV在告訴你:“時尚不只是穿出來的,它可以是你下午茶的味道。”
至於今年復活節的巧克力蛋包就更牛了,它不僅是包,能吃、能看、能體驗、能打卡、能曬圖、能佔據一條朋友圈,這貌似才是當代奢侈品競爭的核心邏輯。
而吃掉LV,哪怕只是吃下一口印著它logo的巧克力——那也是一種擁有。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你面前放著一個LV巧克力包,你會吃嗎?
-END-
Ref:
https://www.mirror.co.uk/lifestyle/food-drink/i-went-paris-buy-200-35091067

文|閃電

「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