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住房危機告急!若不多建房,十年後多倫多房價漲破190萬!

核心問題: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最新報告指出,加拿大必須將年住房開工量提升至43萬-48萬套(目前僅25萬套),才能在2035年前恢復2019年的住房可負擔水平。否則,房價和租金將繼續飆升,年輕人買房將更難!
資料觸目驚心:各地住房缺口有多大?
CMHC根據地區差異,列出了未來10年需增加的住房開工量:
大蒙特利爾地區:需增加 210%
安省(多倫多以外):需增加 228%
新斯科舍省 & 愛德華王子島:需翻倍建設
大溫哥華地區:需增加 29%
BC省(大溫以外):需增加 102%
唯一“倖存區”:埃德蒙頓和部分海洋省份目前供需平衡,但無家可歸問題仍嚴峻。
房價&租金預測:再不行動,2035年恐翻天!
如果維持現狀,到2035年:
大溫哥華:平均房價從 $150萬 → $190萬(+26%)
大多倫多:平均房價從 $120萬 → $190萬(+58%)
卡爾加里:平均房價從 $61.4萬 → $80.9萬
全國平均租金:從 $1400/月 → $1900/月
若達標建設目標:
多倫多&蒙特利爾租金或降 6.1%,溫哥華降 2.7%
房價增速放緩,但依然上漲(供需關係難逆轉)
 解決方案:光建房不夠,還得“開外掛”
CMHC指出,單靠增加住房數量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還需:
擴大建築勞動力:目前行業面臨嚴重人手短缺。
推廣預製模組化建築:降低成本、提速施工(新
任住房部長Gregor Robertson曾任職預製建築公司,或推動改革)。
刺激私營部門投資:當前高利率、高成本讓開發商望而卻步。
人口激增 vs. 住房短缺:惡性迴圈
加拿大人口預計2035年達 4500萬(目前4100萬),移民是主力增長源。但報告警告:
“反饋效應”:某城市房價一旦趨穩,可能吸引更多新移民,反而推高需求。
年輕人更難自立:高房價迫使更多人與父母同住,家庭形成率下降。
行動呼籲:政府、企業、民眾需合力
CMHC強調:“這不是預測,而是警示——若想挽救住房可負擔性,現在就必須行動!”
政府:加速土地審批、提供補貼
開發商:探索低成本建造模式
普通人:支援高密度住宅建設(別再“Not In My Backyard”了!)
你怎麼看?
你覺得加拿大能實現年建48萬套房的目標嗎?
你所在城市的房價/租金漲了多少?
參考連結:
https://www.blogto.com/real-estate-toronto/2025/06/report-canadian-housing-prices-plummet-not-realist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