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中展出的胃石(圖片來源:Gerhard Elsner – CC BY-SA 3.0)
在《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小說中,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試圖透過提問胃石(bezoar)的相關知識來刁難哈利。據斯內普所述,這種源自山羊胃部的結石狀物質能解大多數毒藥。在續集裡,胃石成功解救了中毒的羅恩·韋斯萊。
"胃石"一詞源於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原意為"解毒劑"或"抗毒物質",這很可能是J·K·羅琳的創作靈感來源。然而許多讀者不知道的是,胃石並非完全是羅琳虛構出來的。
這類物質的確存在於山羊等動物的胃部,但在極少數情況下,胃石也能在人類的胃、腸道、食道甚至氣管中形成。
不同胃石的尺寸與重量可能差別很大。2024年7月,厄瓜多馬納比省的醫生從一名24歲女性胃中取出一個長達約40cm、重達約0.9kg的毛髮團塊。同年3月,英國紐卡斯爾的醫生從一名7歲女童胃中取出一個約15cm長的毛髮團塊,據報告,該團塊佔據了她80%的腸道。

2024年7月,醫生從一名24歲女性為重取出巨大毛團(圖片來源:Hospital Verdi Cevallos)
胃石通常呈石塊質外觀,可以由任何無法被腸道消化吸收的物質聚集形成。因此,這些物質在腸腔(消化道的中空部分)內會逐漸累積增大。
胃石的形成需要滿足特定條件:食用不可消化物質的同時胃腸動力不足,導致這些物質無法隨糞便排出體外。
胃石的種類
根據它們的組成成分,胃石分為許多不同的型別。其中包括植物石(phytobezoars)——因為植物材料主要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纖維素。
然而,過度食用柿子可能形成植物石的一個亞類——柿石(diospyrobezoars)。柿子富含賦予其苦澀口感的單寧酸(tannins),尤其在未成熟時;這種單寧酸已被證實是導致胃石形成的高風險物質。
許多其他物質也可能形成胃石。果蔬纖維、牛奶、藥物和口香糖等可能在胃部聚整合難以消化的團塊;而紙張、聚苯乙烯、塑膠等無機物的攝入同樣可能導致胃石。此類情況多與異食癖相關——該病症表現為對不宜食用或無營養價值物質的異常食用慾望,常見於孕婦群體。
並非所有胃石都呈石塊質。毛石(trichobezoars)由吞入的毛髮積聚形成,形成機制與貓體內的毛團類似。這會引發"長髮公主綜合徵"(Rapunzel syndrome)——該名稱源於童話女主角——特指患者長期吞食毛髮,導致腸道內的毛髮團塊變大、變長。有些患者需透過手術取出巨大的毛髮團塊,據說這些團塊的形態類似長髮公主的長辮子。
自古到今的胃石
從動物體內取出的石塊質胃石曾是備受追捧的珍稀藏品,主要因為它們被認為有解毒功效。
早在傳入中世紀歐洲之前,這類胃石很可能已經作為藏品在中東地區流通。在王公貴族與富商階層中,人們深陷被暗中下毒的恐懼,因此常將胃石投入飲具中。不幸的是,這種防範手段是無效的。
儘管如此,胃石仍持續被視為奇珍異寶。有些被加工成珠寶,或是鑲上金銀寶石作為收藏品。一些醫學博物館,包括新裝修的英國倫敦亨特博物館(Hunterian Museum),至今都陳列著這類藏品。

17世紀鑲在戒指上的胃石(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當今的胃石
與膽結石、腎結石等體內結石類似,胃石若未進入狹小腔道里並且卡住,它們也許不會引發任何症狀,可以在體內隱藏多年。
當胃石引發噁心、腹痛、嘔吐等症狀,甚至引發胃潰瘍或出血時,應及時將其取出。有多種取出胃石的方式:較小的胃石可使用內窺鏡(一種配備攝像頭的腸道探查工具)取出;較大的團塊則可能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
針對柿石等特定型別的胃石,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是採用鹽溶液、酶製劑等液體將其溶解。出乎意料的是,可樂也是其中一種。
然而,此類溶解療法的有效性頗有爭議。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化學物質有潛力溶解結石,那它們會不會傷害你的胃呢?
如果你是胃石的易感人群,或是擔心體內出現胃石,則應規避高風險食物(柿子、芹菜、南瓜、西梅及葵花籽殼等),並且在進食時充分咀嚼。避免吞食毛髮等不可消化的異物。若存在異食癖傾向,應及時就醫。
原文連結:https://theconversation.com/undigested-fruit-chewing-gum-and-hair-the-stony-masses-that-might-be-growing-in-your-stomach-23268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