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幼兒園孩子集體鉛中毒這事,起初我以為是一起普通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沒過多關注,後來發現,水越探越深,事越描越黑。
事通常經不起推敲,通告最怕較真。

通報裡說,後廚人員是在院長的授意下,網購了‘彩繪顏料’。
只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會買‘彩繪顏料’,而不是‘食用色素’。有些人覺得可能是貪圖便宜,院長讓後廚儘量買便宜的。

可實際上,食用色素和彩繪顏料價格上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一些彩繪顏料價格更高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那問題出在哪裡呢?是園長要求後廚必須買‘彩繪顏料’?還是後廚人員無知‘買錯’了色素?
一些該園的老師說他們和孩子們吃的是一樣的食物,那後廚人員呢,他們吃不吃這些‘顏料’做成的饅頭、糕點呢?
如果後廚人員也吃並中毒了,這屬於無知,過失投毒;如果後廚人員自己都不吃,明知有毒還讓幼兒園師生吃,這就是投毒。

還有兩個疑問我想了兩天兩夜沒想明白:
第一個問題:鉛從哪裡來?
通報中說有兩種食物檢測出了鉛含量超標,三色紅棗發糕的鉛含量為1052毫克/千克,玉米卷腸包的鉛含量為1340毫克/千克,而相應的國家標準是0.5毫克/千克。

這兩個檢測超標的含量,許多人只看到了超標2000多倍,但事實上這兩個數字是不可能的!
我們可以參照國標用常識來進行一個初步的分析。
水彩顏料含鉛量的國標主要參考《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 21027—2020)。該標準規定,14週歲以下學生使用的水彩畫顏料中,可遷移鉛元素的限量值不應超過90mg/kg。
那麼問題來了,後廚是如何使用鉛含量僅為90mg/kg的‘顏料’,製作出了鉛含量高達1052mg/kg的發糕的呢?

我們看到後廚人員是把‘顏料’倒入盆中,跟麵粉進行攪拌的,這是一個‘稀釋’過程。就像把一勺糖,倒進一杯水一樣,糖會被稀釋,濃度是要降低的。
而想要含量提高,需要進行的反向操作叫作‘提純’,也就是把90mg/kg顏料中的鉛提取出來,或是把其他成分剔除掉,才能提高鉛的含量。
我擔心理解有誤,專門把這個問題問了一下deepseek,得到了驗證,它告訴我:做不到!

如果做不到,那通告中這多出來的那麼多鉛,從何而來?
這麼嚴肅的一個聯合調查組通告難道是一個小學畢業的文科生執筆的?這是個但凡上過初中都能看明白的常識啊!
第二個問題:誰在用一個謊言接一個謊言抹黑公權力的形象
事件中,一些家長髮現孩子出現問題後,帶孩子去做了檢查,結果發現是鉛中毒。事情隨即在家長群中傳開,更多的家長帶孩子前去檢查。
檢查後家長們又陸續接到當地體檢結果電話通知:電話裡告知家長1,孩子的血鉛含量只有16,在正常範圍以內,並沒有鉛中毒。
在去西安醫院給女兒進行二次檢查的家長2,也接聽到了同樣內容的電話通知,說他女兒的血鉛含量僅為5.416。
只有口頭通知,沒有紙質體檢報告。

這兩位家長在西安為孩子進行的二次檢查結果卻顯示,血鉛含量分別為:361和232。
還有家長說,還曾接到過當地某部門工作人員勸他們回去治療的電話,可沒人敢回去。如今這些家長和孩子擠滿了西安醫院的走廊和病房。

家長和咱們都相信孩子中毒了,那為啥有人說孩子正常呢?又為啥要說孩子沒問題呢?

這裡面一定有一些什麼東西在,並且是一些人想要掩蓋的,至於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願意去亂猜。
20年前,這個地區出現過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況,當地一家企業涉嫌排放有毒液體、汙染了地下水。中毒人群血鉛含量也異常的高,那個事件中鉛從哪裡來?今天的事件中,這些多出來的鉛,又從哪裡來的呢?

20年前那事不了了之了,感謝今天的網際網路,讓事情變得盡人皆知,讓真相很難被掩蓋!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