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我的朗讀者 我做你的擺渡人
戳藍字一鍵關注擺渡人

☾
每晚21:39
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開啟手機。
♪點選播放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訊
文: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1-
起初,以為是啥魔幻事件,細細看完,竟是一個女人的半生唏噓。
安徽亳州,前一天還在兒子家照顧小孫子的張“奶奶”,突然消失了。
子女慌慌張張,滿世界地尋找。
沒想到,自家這尋人啟事還在朋友圈掛著,母親的新婚影片就上了抖音。
更讓人驚訝的是,張“奶奶”現任丈夫是88年的,比她要小11歲。
老孃變新娘。
不過滿打滿算張“奶奶”也才48歲,再婚無可厚非。
但是她家裡人的反應,似乎有些不太尋常。
張“奶奶”雖說是不辭而別,被找到後,卻也並沒有藏著掖著,至少電話一直是通的。
可子女卻將事情鬧上了電視臺。
然後帶著記者就直衝母親的新家,對著繼父一通輸出。
指責他將母親藏起來,不讓人見面。
面對所謂的繼子繼女,這位37歲的繼父,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按他說的,自己妻子是明媒正娶進門的,結婚證都扯了,哪來的藏人一說。
就算你再想看自己的母親,也要看人家願不願意見你吧。
記者也被吵得滿頭包,只好現場撥通了張“奶奶”的電話,沒想到開口就是一句:
“你想見我,以後再說,我也不想見你。”

記者趕忙追問:“為啥不見啊?你親兒子。”
張“奶奶”那是一點面子也沒給啊:
“我沒有話跟他說,我也不欠他的,掛了啊。”
說完就真把手機給掛了。
記者只能再次撥通,生怕被拒,連忙轉換話題:
“那為啥突然結婚,沒有和兒子女兒溝通一下嗎?”
張“奶奶”冷冷地表示:
“我給他說不說沒有必要,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吧,20多年來都是我自己掙錢自己花。
我沒有帶走孩子一分錢,我自己養到大,我辛苦一輩子沒吃過沒穿過(好的),他不理解我。”
記者還想繼續勸解,兒子也在一旁強調自己迫切想要看到母親的意願。
但是張“奶奶”還是那句話:“你理解媽媽嗎?”
兒子連忙說:“俺爸的過錯我也知道,我沒強求你和俺爸復婚,不過我也要知道你現在的狀況啊。”
節目的最後,母親算是接受了兒子見面的請求,
但是從上面的這段對話中,也聽明白了:
張“奶奶”的離開,不是一時衝動。
-2-
去翻了翻網友的評論,似乎說明了一些問題:
“奶奶一定要給孩子看孫子麼?”“不應該綁架母親,人家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不過子女擔心也是正常的,畢竟是突然消失,沒跟子女知會一聲。”“《出走的決心》含金量還在上升。”
我能理解兒女的擔心,畢竟社會上騙婚的事情也不少,讓家人把把關也應該。
可有一點網友說得很對,張“奶奶”之前的日子,確實過得不太輕鬆。
婚姻不幸就已經很難了,把兒女帶大,還得照顧孫子,兒女看來也不是十分體貼。
張“奶奶”前半生的困境,說穿了就是“密集母職”下,一個母親的真實寫照。
什麼是密集母職?
指的是以孩子家庭為中心,漸漸喪失自我意識的已婚女性。
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影片。
博主問母親:你是哪個?
母親:我是天天為你忙前忙後的媽撒。

博主搖搖頭說不對,還讓母親繼續回答,說答對了有獎。
母親只好繼續說道:我是楊XX的老婆。
博主還說不對,母親這回認真起來,思索半天道:我是XX火鍋店,月月全勤的服務員。
聽到這,博主心中一顫。
不過這也不是她心中的答案。
母親繼續回答:我是你外公外婆最孝順的女兒。
女兒搖頭。
最後,母親猶猶豫豫地喊出一個名字:我是姜XX。
那一刻,女兒握住母親的手,連問了三遍。
直到母親將自己的名字,喊得一遍比一遍堅定。
母女倆這才開懷大笑起來。
說真的,聽到她們笑了,我的心裡卻有些泛酸。
剛剛過去的春節,我們見過太多像張“奶奶”和姜媽媽這樣的女性。
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團圓飯,你總能看到她們忙碌的身影。
大家歡聚一堂,她們永遠是最後一個上桌。
宴會結束,眾人笑鬧,又是她們收拾起所有的狼藉。
那一刻,似乎所有人忘了,除了母親這個身份,她們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
-3-
媽媽,常常被冠以“偉大”之名,美其名“超人”。
我只同意前半句。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她們也會累,也會疼啊。
張“奶奶”離家出走,再嫁他人,面對孩子的追問,她反覆強調一個詞:理解。
我們不知道,她在原先那個家裡具體經歷了什麼。
但是我們能想象得到,如果不是心裡有數不盡的委屈,她不大可能做出如此極端的事情。
去年,根據鄭州50歲自駕遊大姐蘇敏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出走的決心》上映。
其中有一幕讓人看得特難受。
丈夫拿了業餘乒乓球賽的獎牌,女兒女婿同時升職加薪,一家人樂樂呵呵地大擺家宴。
可是從頭忙到尾的只是母親李紅。
兩個小外孫,這時候也不安生,一會尿到沙發,一會又磕著碰著。
女兒還在一邊埋怨,母親沒照顧好孩子,孩子受傷了也不知道。
丈夫的乒乓球灑落一地,就是眼前的活兒,偏偏還要喊妻子整理。
望著一家人在酒桌上推杯換盞,李紅反而安靜下來了,淡淡地說道:
“你們的事我不管了哈,明天我就走。”
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提出自駕遊的想法了。
但是每一次“請假”,家人總有這樣那樣的藉口,將其按在家庭瑣事的日常中。
聽到李紅“說走就走”,一家人除了短暫的錯愕,剩下的又是一通指責和抱怨。
丈夫向來看不起妻子,說她不過就是做點天下女人應該做的事情,就整那麼多么蛾子。
女兒也在說著自己的不容易,希望母親等自己安頓好一切,總之要等等,再等等。
女婿只知道在一旁和稀泥……
這時,李紅終於爆發:
“我等不了了!這輩子我等著我弟弟長大結婚,我等著我也能結婚嫁個好男人。我等著你結婚,等著你生孩子,我等著大寶二寶上幼兒園,我等到啥時候?現在,我還要等著你的事業……再等下去,我永遠就走不了了……”

看到過一個說法:
“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很多女性,接受的是相夫教子、老有所依那一套傳統教育。
然後用一種堅韌、隱忍的態度完成了結婚、生子、育兒一系列人生大事,埋頭走路幾十年。
在自我束縛和自我安慰中度過了前半生,抬起頭時卻發現換了人間。”
當媽的,也太難了吧。
-4-
張“奶奶”的故事裡,對於母親再婚,兒女充斥了不解和反對。
爭執之中,兒子還說出過“斷絕母子關係”的話。
其實,長期以來中老年人的感情生活,都被集體忽視了。
還記得這幾年屢禁不止的“假靳東”事件嗎?
甜言蜜語哄騙“姐姐們”關注自己,博取流量。
然後,有賣不明來路商品的,有直接伸手要錢的……
反正就是很上不得檯面的一些騙局。
可偏偏就有一些中老年“姐姐們”買賬,其中鬧得最大的就是一位60來歲的黃大姐。
為了“靳東”,她茶飯不思,瘦了20斤不說,還和丈夫鬧離婚,當著電視臺的鏡頭大吵大鬧。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好笑,可是真的走進她的生活,一切都變得可以理解。
一輩子任勞任怨就不必多說了,記者問黃大姐:你經歷過愛情嗎?
黃大姐的回答異常冷漠:“沒有,從來沒有過。”
而“靳東”,是她的“第一次戀愛”。

類似的故事,我們在“假靳東”的影片底下能找到無數個。
“我是他家老黃牛”
“姐姐快要過不下去了”
“你是天上的星星,我只是地上的塵土”
……

作家梁州說過:
“當一個人開始步入‘老年’,他似乎就在社會意義上喪失了具有活力這一概念。
而這也代表著,與之相關的情感需求都不應該出現在他們身上。”
可情感本身,是不分年齡的。
無論一個女人身兼何職,她首先是一個有愛,以及需要被愛的女人啊。
-5-
《請回答1988》裡有個非常動人的一幕。
母親到了更年期,情緒低落。
作為女兒的德善,不僅把母親打扮得漂漂亮亮陪她出門逛街,還精心挑選了化妝品,給母親塗上鮮亮的指甲油。
一旁的父親不僅沒有掃興,還幽默地表達自己下輩子也想當母親的想法。
最後,父親“夢想成真”,興致勃勃地和母親一起做了美甲。

作家杜拉斯說,每個年齡更長的女性,都應該有人對她說:
“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與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請善待你的母親吧,因為下輩子你們未必會再相遇。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
“如果可以一命抵一命,那麼醫院的天台,一定站滿了排隊的媽媽。”
她的大半生,都是為你而活著。
那麼,她的餘生,請讓她做一回自己吧。
-End-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在兵荒馬亂的朋友圈
謝謝你不是為我而來,卻能為我而留
如果不能渡你上岸,我願陪你數盡人生波瀾。

你的每次分享,就像給擺擺 一個愛的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