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83歲,因頭暈、暈厥前兆、胸悶及心悸症狀持續3天就診。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及嚴重冠脈三支病變病史,曾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靜息狀態下12導聯心電圖顯示臨界性一度房室傳導阻滯,PR間期為217ms(圖1a)。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一次房性早搏(紅色箭頭),並伴有最長持續13.34s的心室停搏(藍色箭頭,圖1b),隨後出現逸搏(黃色箭頭)後傳導恢復。超聲心動圖提示退行性瓣膜病變。患者接受永久性雙腔起搏器植入術,術後未訴不適。

圖1 a:靜息狀態下12導聯心電圖;b:動態心電圖監測標準肢體II導聯心電圖。竇性心率為65次/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答案解析:
本例患者心電圖所示傳導阻滯符合PAVB表現。房性早搏(PAC)誘發鈉通道失活以及希氏束4相阻滯,導致心室停搏時間延長。當再次出現PAC或室性早搏(PVC)時,細胞膜電位被重置,從而恢復正常心律。該患者心電圖表現支援PAVB(答案A)的診斷。
迷走神經PAVB(答案B)常伴有冷汗、噁心等迷走神經啟用症狀。典型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心律減慢、PP間期延長及房室傳導時間延遲,導致竇性停搏。本心電圖中未觀察到上述改變。特發性PAVB(答案C)起病突然,既往無心律紊亂,常見於心臟結構及心電圖正常的患者。IAVB(答案D)不會引發持續性心室停搏,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
陣發性AVB較持續性三度AVB更危險,因為患者可能會毫無預警地經歷長時間的心室停搏,增加暈厥或猝死的風險。在此類病例中,電生理檢查的陽性檢出率通常較低,因此長時間心電監測對於明確診斷至關重要。透過延長心電監測週期(包括應用植入式迴圈記錄儀,ILR)可提高PAVB的檢出率。此外,及時植入起搏器對預防猝死至關重要。
信源:Liu YS, Zheng BB, Zhao YT. An elderly man with pre-syncope. Heart. 2025 Jan 13;111(3):124-142. doi: 10.1136/heartjnl-2024-325012. PMID: 39805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