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突然主動打電話到北京,很多戰友問:馬克龍這個嘴上沒毛的傢伙肯定無事不登三寶殿,他這是突然想明白了,還是另有他圖?
在分析討論這一通電話之前,先和戰友們多聊幾句法國的情況。近幾年錯過百年變局這個戰略機遇最大的西方國家是誰?毫無疑問是法國。為什麼是他?我們可以從三個視角來說明這一點:
一、對美戰略依附導致法國錯失承接大國權力良機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解構美國獨家霸權是大勢所趨。對大國而言,這是戰略機遇,所謂一鯨落萬物生。美國霸權倒臺趨勢是不可逆的,事實上在過去三四年時間裡,美國已經失去了全球霸權。在這種背景下,法國如果積極應對,客觀上是可以從美國手裡分到更多大國權力。然而,法國在這個階段卻選擇了諂媚美國,成了美國政治的傀儡乃至應聲蟲,最終的效果當然是適得其反。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窺斑見豹:
1. 在美俄主導的烏克蘭危機中,法國未能像希拉剋時期那樣獨立斡旋,反被美烏"賣國協議"裹挾,成了徹徹底底的看客,甚至根本看不到法國的影響力何在;
2. 面對特朗普25%關稅威脅,法國未如德國般發展對華經貿替代方案,甚至對美國亦步亦趨,成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背後的最大推手,最終結果是法國未能獲得任何好處,中國的產業資本投向了東歐;
3.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家族美國背景引發的深層信任危機,馬克龍本應對此保持警惕,但現實卻是馬克龍與其走得很近,在對華問題上受影響不小。
二、錯判英國“脫歐”紅利
英國退出歐盟,本是法國領導歐洲的絕佳機遇。因為英國退出歐盟,使得原來歐盟三駕馬車的管理模式解體,此時在政治上更具優勢的法國,本可以藉機領導歐洲,從而建立法國在全球的政治地位。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法國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反而是英國借烏克蘭危機重返歐洲,成功在歐洲安全事務上贏得了主導權。不僅如此,法國主導的"歐洲戰略自主"淪為口號,歐盟軍費仍以每年17%速度增長,但事實上歐洲在歐洲安全事務上卻幾乎沒有話語權,這一點從烏克蘭危機的處置程序中沒有法國任何插話的權力可以看得出來。
三、誤讀對華合作視窗
法國與中國達成共識,本是法國重新走向世界政治舞臺中央的歷史契機。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2023年成功訪華和2024年中國元首成功訪法,這都是快速促成中法、中歐合作的歷史性機遇。法國如果借好中國這個支點的力量,就能快速走到世界舞臺中央,無論是法國還是歐盟,影響力都會大增。然而,現實是,過去兩三年法國並沒有在這些方面做好,錯失了大好的兩三年曆史契機,而歐盟在美國面前更是毫無存在感,俄烏關係緩和顯得歐洲安全形勢異常脆弱。
所以,儘管中法曾在2023-2024年實現雙向訪問的歷史性突破,但法方後續操作卻暴露戰略短視,我們可以從4個方面看到這一點:一是沒有阻止歐盟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做法;二是在歐盟率先發起對中國電動車57%反補貼調查;三是將中國企業和個人列入俄羅斯制裁清單;四是在美國都不怎麼提“印太戰略”的情況下,法國還時不時沿著這個方向往前滑。
法國的困境本質是"戴高樂精神消亡"的結果。當馬克龍政府遲遲無法突破美國的"價值觀外交"影響時,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戰略機遇視窗。試想,如果過去兩三年法國是積極與中國合作,現在是什麼樣子?中法早就在產業、全球事務方面獲得大量成果了,形勢怎會如今天這般尷尬?
現在看,無論法國還是德國,感覺真正的轉折機會或許要等到歐洲議會極右翼佔比突破40%甚至更高的時候,才能真正制衡歐洲“白左”,從而讓歐洲獲得一些自主性。當然,相比法國而言,德國更務實,但在政治上和法國一樣,同樣缺乏突破的勇氣。
那麼,我們再回來說法國總統馬克龍這次主動給北京打電話。馬克龍為什麼此時主動給北京打電話?佔豪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陣風”和“幻影2000”戰機被殲10CE擊落深深刺痛法國
最近法國為什麼有一下子被“驚醒”的感覺?又是邀請中國防長訪問法國,這又主動給北京打電話,從根子上說,雖不是巴印戰爭中國殲10CE戰機擊落4架法國戰機這一件事促成,但這麼短的時間內作出這麼多動作選擇,那一定是這件事促成的。

法國為啥緊張?因為這是真的動到他的“肉”了!就這一件事,可能讓法國損失數百億美元,甚至法國“陣風”戰機的製造商法國達索公司就此面臨經營危機,就此關門都有可能。法國政府近期又是邀請中國防長訪問法國,又是元首給北京打電話,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想讓中國手下留情,不要搶法國軍機的全球訂單。因為,就在過去幾天時間裡,印尼已經暫停了從法國購買42架“陣風”戰機的計劃,很顯然他們開始轉向殲10CE戰機了。
就像我們一再給印尼算的一筆賬那樣,印尼就是放棄給法國支付的定金,剩下的錢也足以從中國購買近百架比法國戰機厲害得多的殲10CE戰機。能力強n倍,價格便宜一半,你說你要誰?也正是基於此,我們看到印尼趕緊邀請李強總理訪問印尼,這都是連鎖反應。馬克龍突然給北京打電話,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印尼暫停購進法國“陣風”戰機這件事。說白了,法國希望中國手下留情,不要向印尼出售殲10CE,這樣法國就可以繼續施壓印尼購買“陣風”戰機了。
對法國而言,如果印尼退訂“陣風”,以後法國戰機恐怕就徹底沒人買了,法國軍工可能就此退出全球軍工市場,法國希望中國放他一馬。
二、失去烏克蘭危機的的話語權讓法國倍感失落
從政治角度而言,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是極度的挫敗感。原因很簡單,烏克蘭危機是美國挑起來的,歐盟是被動投入,不但經濟損失巨大,戰略安全損失更巨大,在這種情況下,現在烏克蘭危機的談判程序中,法國乃至整個歐盟沒有插話的機會和權利,試問還有比在關乎自己國家安全上沒有話語權更令人憋屈的嗎?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大概是想起了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以及對歐盟和法國的意義。

不過,歐盟在政治上的確是侏儒。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哪怕歐盟被美國羞辱成那個樣子,他也不敢對美國齜牙,反而是藉助制裁俄羅斯又制裁中國企業,簡直是莫名其妙!
三、想起了中國的好以及與中國合作的戰略價值
從通稿中,我們看到馬克龍的表態,某種程度上是把中國過去給法國說的話給重複了一遍。馬克龍表示,法中、歐中關係至關重要,具有世界意義。這話怎麼聽起來這麼耳熟呢?馬克龍又說,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法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堅定恪守一箇中國原則的立場不會有任何改變。馬克龍這番話,更像是在往回找補,因為2024年10月,歐盟竟然投票透過“不承認臺灣屬於中國”的決議,這麼無知的事都能幹得出來,法國在其中顯然沒有起到正向作用。馬克龍繼續說,願同中方加強經貿投資及各領域務實合作,保持雙邊關係良好發展勢頭,推動法中關係取得更大發展。這些都是早就達成的共識,可是法國不進步啊!帶頭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結果美國根本不領情。馬克龍還說,面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形勢,法方願同中方在重大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承擔起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防止熱點問題升級外溢,共同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歐中應進一步密切溝通對話,維護共同利益。看到沒有,這才是重點,這說明法國自己也意識到,過去和中方在重大問題上協調溝通不夠,之前承諾的一些戰略協作沒有落實到位。事實證明,法國只有與中國展開充分合作,才能在全球發揮作用,同時也才能維護好自己的利益。在維護自己利益方面,中國的能力比法國強得多,法國在美俄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而中國不但是俄羅斯的經濟依靠,還能爆錘美國讓美國向中國讓步!
所有這一切,都是中國的好!馬克龍大概想起了中國的好,也更加意識到了中國對法國的戰略價值,這才最近對中國這麼積極地展開外交活動。
在通話中,中國元首又給法國總統上課了。中國元首指出,去年5月我訪問法國,雙方一致同意弘揚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建交精神,併為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此後,中法合作又取得許多新進展。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凝聚共識。抓住機遇,深化投資、航空航天、核能等傳統領域合作,拓展數字、綠色、生物醫藥、銀髮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增進人文交流,促進人民友好。

中國領導人說話,那真的是藝術。“此後,中法合作又取得許多新進展”是什麼意思?聽話聽音,說明法國在推動中法合作方面積極性還是不夠,一年了也沒什麼大的合作成果嘛!小馬你還是得繼續努力嘛!說白了,就是敦促法國要積極!接著,中國元首就給了馬克龍一系列具體做法的方向:雙方要加強戰略溝通,凝聚共識。抓住機遇,深化投資、航空航天、核能等傳統領域合作,拓展數字、綠色、生物醫藥、銀髮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增進人文交流,促進人民友好。
這段話更深層次的意思,不就是因為法國的原因而導致戰略溝通不夠,凝聚共識不夠嘛!這是誰的責任?不就是法國無法突破美國的所謂“價值外交”所致嗎?中國元首提醒法國總統要抓住機遇,然後歷數一系列機遇,就是告訴法國,這些合作的空間都是擺在那的。所謂“增進人文交流,促進人民友好”,不就是提醒法國總統,他們對華還不夠友好嗎?不是讓法國政府多為此努力嗎?
中國元首強調,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週年。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獨立自主大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締造者、建設者,應該加強團結合作,共同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維護國際貿易規則和世界經濟秩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國際形勢越是複雜,中法越要作出正確戰略抉擇,共同做維護國際秩序的可靠力量、促進全球增長的開放力量、引領多邊合作的進步力量。這段話,其實就是告訴法國總統,應該在全球治理上怎麼做,中法怎麼配合。可以說,這是手把手地教了,接下來就看馬克龍學得好不好了。
最後,中國元首勉勵馬克龍說,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多極世界的獨立一極,支援歐盟加強戰略自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作用,願同歐方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達成更多既造福雙方、也有利於世界的成果。這段話,說白了就是讓法國別灰心,我們相信你,站起來咱依然是一條好漢!那麼,接下來,就是檢驗馬克龍到底是一條龍還是一條蟲了!考驗馬克龍的時候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