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牛探 來源:高牛探(ID:gaoniutan)
全文272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上週。佛山老城區禪城,一所辦了20多年的幼兒園,正式宣佈關門。
最近,各類與人口相關的新聞,讓人驚掉下巴。
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廣東大市,尚且如此,那麼人口稀疏的東北就更不必說了。
吉林某縣城幼兒園,因為招不到孩子,無奈轉行賣包子。
江蘇某三甲醫院,堂堂地區醫療界的“扛把子”,居然宣佈關閉產科。
一線城市那些曾經傲嬌的“高階私立園”,即便降價50%,依舊招不到生源。
這些如同電影情節般的事件,就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撕開了中國人口危機的一角。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76‰。
中國去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9‰,遠低於國際公認維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2.1‰,比日本的1.25‰還低,在全球排名中處於倒數第二。
隨著出生人口的銳減,幼兒園關停、產科裁撤僅僅只是開端。
可以預見,在未來,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會捲入一場更為慘烈的“空校淘汰賽”。
難怪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前全家擠破頭搶學區房,以後怕是得搶學生指標。”
當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問題正面交鋒,國家不得不果斷出手干預。

1
撒錢催生2.0:地方政府卷出新高度
我們看到,面對“催生游擊隊”擺出的躺平姿態,各地政府紛紛開啟“撒幣模式”,掀起一場別開生面的“生育補貼大戰”。
比如前段時間上熱榜的內蒙古呼和浩特,一齣手就豪擲一孩一次性補貼1萬,二孩補貼5萬,三孩補貼10萬,被網友戲稱為“生娃送首付”。
湖北天門則對生育三孩的家庭直接獎勵6萬,喊出“多生多賺,早生早發”的響亮口號。
浙江積極試點“托幼一體”,公立幼兒園開始接收2歲幼童,這一舉措讓職場父母直呼“救命”。
還有城市打出政策“組合拳”:購房享受5折優惠、個稅全免、免費醫療等福利紛紛出臺。
甚至有人提議:“生三孩直接送國企編制!”當然這是個玩笑。
但可見,這一屆城市管理者,為了提升生育率,完成“KPI”,要把生育補貼玩出“雙十一大促”的既視感。
2
催生為何失靈?
我們知道,2016年開始,二孩已經全面放開,甚至出臺了補貼政策。
但是,催生效果並不怎麼好。
為什麼呢?
因為對年輕人來說:你給的是錢,我要的是命!
儘管各地政策力度空前,但年輕人依舊不為所動,表現得極為佛系。
表面上看,這是缺錢導致的結果,然而深挖背後,實則是系統性的生存壓力在作祟。
先算經濟賬,根據育媧人口研究釋出的報告,在一線城市,將一個孩子養到18歲,成本超過200萬,這筆錢相當於一套房的首付。
再看時間賬,在996工作制盛行的當下,許多打工人連自己都難以養活,“喪偶式育兒”更是讓媽媽們身心俱疲,累到崩潰。
從觀念層面來看,90後普遍“人間清醒”,“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逐漸被“養兒防啃老”取代,不少人覺得,與其養兒,不如攢錢住高階養老院。
而更為致命的是,低生育率引發了惡性迴圈。
生育率越低,老齡化越嚴重,社保壓力隨之增大,這又導致年輕人更不敢生育。
日本“低慾望社會”的現狀,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在日本,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
據日本總務省資料,截至2024年9月15日,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3627萬,佔總人口的29.1%。
在一些鄉村地區,老齡化比例甚至超過50%。
因為年輕人數量銳減,勞動力嚴重短缺,許多地方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一些村莊甚至出現了“消失”的現象。
難道,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
3
房地產大逃殺:未來房子比人還多?
越來越多人覺得,人口塌方引發的最可怕連鎖反應,可能是房地產信仰的崩塌。
從需求端來看,00後比90後少4000多萬,這個後果很嚴重。
比如,根據貝殼研究院的預測,未來10年,購房主力軍將直接腰斬。
在供給端,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現有住房夠30億人居住,空置率超過20%。
從金融端來看,學區房熱度驟降,不少地方的學區房淪為“凶宅”,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更是跌成“白菜價”,土地財政難以為繼。
某房產大佬曾預言:
“未來不是房子選人,而是人挑房子,甚至還得倒貼物業費求你來住!”
現在大家都知道,在黑龍江鶴崗,房價低至令人難以置信,幾萬元就能買一套房。
但即便如此,房子依然滯銷,大量年輕人外流,導致對房子的需求大幅減少。
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區,不少新建樓盤入住率極低,夜晚望去,大片房屋漆黑一片,宛如“鬼城”。
4
國家動真格:兩會的“催生王炸”來了!
值得慶幸的是,上面看到這個問題了。
比如2025年兩會,釋放出重磅訊號:
各地要加快推進鼓勵生育的政策!
如何鼓勵呢?
我們覺得,最直接的莫過於在經濟方面,比如90後每生育一孩,每年可獲得上萬元補貼,兩孩翻倍,三孩再翻倍,直到上學。
而對於兩、三孩家庭的養老金,直接翻倍獎勵。
相信這一舉措,可以直接緩解年輕家庭的經濟壓力,讓他們在生育後沒有後顧之憂。
另外,在服務層面,建議普惠托育覆蓋率目標衝刺50%,企業設立“媽媽崗”可享受減稅優惠。
透過增加托育服務供給,讓父母能夠安心工作。
而在觀念引導上,打擊天價彩禮、嚴控996工作制,力求將年輕人從“職場囚徒”轉變為“生育戰士”。
事實上,與此同時,各城市的“搶人大戰”也在同步升級。
比如杭州給多孩家庭直接加60分落戶,深圳宣佈“生三孩送新能源車牌”。
在這場生育保衛戰中,沒有城市敢選擇躺平。
這些政策直擊年輕人不敢生育的痛點。
以普惠托育為例,此前很多年輕父母因找不到合適的托育機構,只能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自己辭職回家。
如今國家大力發展普惠托育,讓更多孩子有了托育的去處,父母也能安心工作。
5
人口警鐘發出最後通牒
是的,現在如果再不加快實施生育刺激措施,力度還不夠到位,那麼就恐怕真的來不及了!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聯合釋出的《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
按當前生育率趨勢發展,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銳減至4.6億,僅比美國多4000萬。
倘若生育率進一步向韓國水平滑落,那時中國人口僅剩3.2億,全球排名也會退居第七。
到那時,故宮門票免費送都無人排隊,鶴崗式的“鬼城”將隨處可見,養老金賬戶也將徹底見底。
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正在加速到來的未來。
國家已經亮出底牌,但要解決人口問題,僅靠政策遠遠不夠。
比如企業,應當給予父母更多“育兒假自由”,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全社會則更要撕掉“催婚催生”的道德綁架,真正理解年輕人的掙扎與焦慮。
“不生是本能,敢生才是本事。”
當幼兒園改行賣包子,當產科醫生轉崗送外賣,當學區房跌成白菜價。
這場人口保衛戰,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
要麼選擇生育,為國家人口結構的改善貢獻力量;
要麼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拼命內卷,沒有中間道路可選。
畢竟,14億人的大國,總不能靠印度阿三來養老吧?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