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其中提出,根據國家部署,建立實施生育補貼制度,為符合條件的生育家庭發放生育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放結婚消費券、托育券,開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多地官宣鼓勵生育政策
3月1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網站釋出落實《關於促進人口集聚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育兒補貼專案實施細則及服務流程。發放育兒補貼實施細則如下: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0000元;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發放,直至孩子5週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發放,直至孩子10週歲。


與此同時,在義務教育入學政策上,呼和浩特也給出福利:三孩及以上家庭的孩子獲得了一項“特權”——可以在全市範圍內自由選擇學校。
此外,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江蘇省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新聞釋出會上,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譚穎對檔案進行解讀時表示,“措施”主要包括強化生育服務支援,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援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四個方面15條內容。
“2024年7月1日起,江蘇將13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和分娩鎮痛等專案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江蘇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朱麗菁介紹,截至目前,累計受益超17萬人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超2.7億元,有力破解了有生育意願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擾。“除此之外,我們在全國率先創新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帶量集採,突破試劑集採‘專機專用’壁壘,全套檢測費用降幅達50%,可以有效防止唐氏綜合徵缺陷兒的出生。”
“前期,江蘇省個別縣區已經探索實施了生育獎勵政策,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給予生育獎勵和育兒獎勵。我們將在落實好國家生育補貼制度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加大補貼力度。”譚穎介紹,在健全人口發展支援和服務體系中,“養”的支援是關鍵一環,“措施”多維度強化政策支援,努力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前期,南京、南通、淮安等地透過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給予契稅補貼等方式,給予多子女家庭住房支援。“下一步,我們將健全完善政策,把符合條件的多子女家庭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保障範圍,優先滿足多子女家庭的住房保障需求。”譚穎表示,“希望透過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讓民眾生育、養育,安心、貼心,讓生育友好可感可及,努力托起萬千家庭穩穩的幸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放育兒補貼
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相關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育兒補貼的操作方案。一時間,育兒補貼相關話題在網上網下引起熱議。
育兒補貼是政府部門為緩解家庭育兒經濟壓力、最佳化生育環境實施的經濟支援政策。“也就是官方直接發放的育兒補助金。”安徽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孫中鋒介紹。
國家衛生健康委去年10月的資料顯示,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
目前,育兒補貼發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一次性發放現金,如安徽省合肥市對符合認定資格的夫婦,生育第二個子女,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生育第三個子女,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二是定期發放補貼,如山東省濟南市對符合相關生育政策規定的濟南市戶籍家庭中新出生的二孩或三孩,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週歲。
四川省攀枝花市在2021年7月就出臺了育兒補貼政策。相關政策明確,對夫妻雙方戶籍均在攀枝花且參加當地社會保險,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個孩子並落戶攀枝花的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週歲。截至目前,全市財政已累計兌現育兒補貼2897.95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處負責人吳林介紹,寧夏戶籍夫妻,自2023年1月1日零時以後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並落戶寧夏的,可分別獲得2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同時每孩每月發放200元育兒補貼金,持續至孩子3週歲。一次性補貼所需資金由自治區承擔60%,縣(市、區)承擔40%;按月發放的育兒補貼金由縣(市、區)全額負擔。
從記者的採訪看,育兒補貼範圍大多涵蓋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很少被納入享受優惠政策的範圍。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目前各地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包括生育津貼、育兒補貼、托育補貼、稅收減免、購房補貼等。”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中國人口學會婚姻家庭專業委員會委員範文婷介紹,生育津貼是針對孕產婦的經濟補貼,育兒補貼則由政府出資,根據家庭生育的孩次發放現金補貼,“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試行購房補貼政策,多子女的家庭根據生育數量,可在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一次性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補貼。”
除了直接發放現金,相關的配套措施也在陸續出臺,持續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成本。
安徽省去年1月下發通知,提出對因生育中斷就業的女性,在其生育2年內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每人500元—2400元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培訓期間給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補助。合肥市在去年5月釋出通知,二孩及以上的本市戶籍家庭新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給予總房價1.5%的購房補貼。在攀枝花,共有77家機構自願參與普惠托育補貼券活動,已累計發放托育補貼券5099張。
寧夏增加60天產假,規定男方享受25天護理假,參加婚檢者婚假由10天調整為13天,0—3歲嬰幼兒父母每年還可享受10天育兒假等。不斷加大對普惠托育服務的投入力度,截至2024年底,全區共有托育機構513家、託位數2.97萬個。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網、央廣網、第一財經、人民日報、公開資料等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