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我們教育是一場騙局嗎?

我們追求大學教育,
因為過度商業內卷,
還是缺少就業出口,
註定是一場騙局。
(一)商業內卷
這是我們大學教育內傷,從普通人還沒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了,因為房地產行業捆綁婚姻,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丈母孃經濟,當前農村自建房在相親市場根本沒有競爭力,要想見到相親物件,你需要在當地縣城有套房,假如能在省會城市和一線城市有套房,那就根本不缺相親物件。
那女方為何執著城市買房?因為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鄉村地區財政匱乏,尤其是2006年農業稅免除後,鄉村財政更是進一步塌陷,難以支撐鄉村醫療教育服務,推動醫療教育資源向城市集中,我們為了更好生活湧向城市,我們為了下一代教育湧向城市.
然而隨著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地價水漲船高,導致城市財政富得流油,就有更多財力投入醫療教育,進一步拉大城鄉差距,同時城市土著不僅憑藉戶口低成本入讀名校,還能透過拆遷擁有農民無可企及財富,佔據校外培訓內卷優勢。
反觀農二代進城上學,首先內卷就是城市戶口,農村精英透過學歷入戶,普通農民則要買房才能入戶,其次內卷就是學區房,教育資源越好房子越貴,普通農民只能選擇教育資源薄弱的城市郊區房子,根本沒錢購買教育資源強大的核心城區房子.
農村精英學歷入戶,可以避免普通農民買房內卷,卻無法避免學區房內卷,因為要想去核心城區上學,就得去核心城區租房,並且一租就要六年,這就是一筆不小開支,一線城市甚至高達幾十萬,這就是城市老破小房子走紅關鍵,因為它的價值不在於居住價值,而在於教育價值.
同時城市戶口還像一道無法超越屏障,阻止農村學生階層跨越,甚至二三四五線城市學生階層跨越,尤其是北京上海985和211高校雲集,但這兩個地方房價卻高得離譜,就沒幾個人買得起,但大學招生又是分省招生,並且因為要依賴當地財政,所以錄取比例側重本地學生,以致北京上海高考升學壓力,要遠遠小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然後就是中考五五分流,因為我們職業教育地位低下,分流職業教育等同階層滑落,所以拼命湧向高中賽道,這時校外培訓內卷就開始了,當前我們雖然提出教育雙減,初衷是減少學科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同時加強體育鍛煉,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
然而實際效果卻是校內教育嚴重不足,很多學生無法掌握知識,要麼求助於父母指導,耗費父母時間成本,要麼求助於校外輔導機構,耗費父母金錢成本,尤其是校外培訓機構停擺,轉變為一對一私教,就讓校外培訓成本指數級上升,只剩下富人才能承擔起費用,其他窮人孩子卻在快樂教育引導下被淘汰。
更為可怕是教材設計,沒有以前循序漸進知識點體系,而是開放性知識架構,雖然避免以前填鴨式教育,有利於推動學生創新思維,但是很多學生在教材上學到知識,很難應用在實際考試中,不得不求助於購買教輔書,或者求助於校外培訓,加速校外培訓商業化發展,更容易淘汰窮人孩子.
還有科技特長招生,雖然符合我們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卻不利於教育平等,因為它不像數學那樣理論研究低成本,屬於純智商比賽,而是疊加金錢的商業比賽,需要報昂貴校外培訓課程,才有機會贏得科創比賽,從而引發校外特長培訓內卷,最後只有富人玩得起,並以此低分錄取名校,淘汰窮人高分考生.
(二)就業出口
這是我們大學教育外傷,從1996年開始推行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高校不再負責分配工作,到2000年全面停止包分配工作制度,再到2007年全國範圍內徹底取消包分配工作,就代表高校不再是擁有就業出口鐵飯碗,只是延緩社會就業工具,甚至是一門賺錢學歷生意.
因為大學不再承擔就業責任,就肆無忌憚招生,從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公立大學招生規模越來越大,沒有上萬學生規模,出門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同時大學校園面積越建越大,一個大學擁有多個校區比比皆是,甚至還跨省設立分校,校園建築更是一個比一個宏偉,但師資和教學質量卻直線下降,忘記“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古訓.
那麼大學為何熱衷擴大規模和建設校區?答案是經濟驅動,一方面招生學生越多,收取學費就越多,同時校園環境更優越,收取學費就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驚人消費能力,能帶動大學周邊經濟發展,推動周邊房價和商鋪租金上漲,直白說就是大學生成為高校眼中行走印鈔機.
由此公立大學前面開路,民辦大學積極跟進,公立本科院校不斷兼併專科院校,然後讓後者以本科院校名義招生,民辦大學則不斷嘗試從專科升級到本科,以至本科生數量指數級上漲,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卻掏空了不少窮人大學生家庭積蓄.
因為本科學歷貶值,除了推動我們向上內捲到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外,就是進一步壓縮普通大學生就業出口,我們大企業招聘門檻從本科,上移到985和211高校,根本就不去一般本科院校舉辦校園招聘會,並且收到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簡歷也會PASS掉,連面試資格都不給,當一般本科院校學生好不容易考研進入985和211高校,卻又遭到第一學歷歧視,直接在篩選簡歷環節就淘汰了.
然後說公務員,雖然不至於像大企業那樣明目張膽學歷歧視,但是大城市公務員僧多粥少,早就被985和211高校學生瓜分,要知道清華北大畢業搶著做街道辦事員,一般本科院校學生根本沒機會。
小城市公務員則裙帶關係盛行,先前大學沒有擴招,本科沒有貶值前,窮人大學生還能依靠學歷優勢,相對輕鬆獲得就業崗位,並且獲得晉升,但如今本科學歷貶值,婆羅門子弟低分就能上個三本,甚至民辦本科,增加公務員考試競爭壓力,並且依靠裙帶關係更容易得到晉升.
所以對於普通家庭孩子,我們大學教育更像是一場騙局,因為你們沒錢不能在北京上海買房,沒錢在二三四五六線城市,甚至沒錢在當地縣城買房,所以接受相對較差師資教育,以及較低名校錄取比例,即便天賦異稟和頭懸梁錐刺股勤奮學習,也難以彌補房價和校外培訓內卷帶來差距.
由此普通家庭孩子很少能進入985和211頂尖高校,大部分只能進入到一般本科院校,甚至專科院校,喪失了公務員和大企業兩大優質就業出口,只能掙扎於中小民營企業,不僅工資收入低,而且時刻面臨著失業風險,甚至湧向外賣快遞員等臨時工崗位,成為和農民一樣沒有社保的弱勢群體。
然而富裕家庭孩子則透過房價內卷贏在起跑線,他們接受著優秀師資教育,以及較高名校錄取比列,還能投入更多金錢內卷校外培訓,既拉大了學科成績差距,又能依靠科技特長生身份,低分錄取到985和211頂尖高校,佔據公務員和大企業兩大優質就業出口.
(三)去向何方
這是我們需要思考問題,大學教育不應該過度商業內卷的精英教育,因為社會均值迴歸是萬古不變道理,就是說科學家後代會變成凡人,富人後代也會變成窮人,反而窮苦家庭出生孩子,不斷脫穎而出成為富人,甚至成為改變歷史的科學家,所以精英主義者灌輸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思想是錯誤的.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人之道損不足以補有餘,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道往往很難戰勝天道,假如人為過度壓抑天道這股自下而上力量,就會造成世界不穩定,甚至洗牌推倒重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災難.
我們需要給普通家庭孩子階層上升通道,他們可以透過天賦和勤奮向上流動,而不是因為貧窮就只能停留在社會底層,尤其不能過度商業內卷,扼殺他們向上流動希望,否則人人躺平社會,就成為一潭死水,註定會被外來文明徵服.
我們必須看到教育商業化,對普通家庭孩子造成傷害,他們家庭拼盡全力卷房價和校外培訓,掏空家庭儲蓄,拉動國家經濟發展,更讓先富群體越來越富,但還是輸掉了這場商業內卷遊戲,只能上二流大學,找個三流工作,這是在扼殺勤奮鼓勵躺平,需要儘快得到扭轉。
所以教育平權就是人類理想,它是構建和諧社會基礎,關鍵在於機會均等,首當其中就是破除教育商業化,透過教育資源均衡分佈,減少房價商業化內卷,透過校內教育取代校外培訓,減少校外培訓商業化內卷,透過重建大學就業責任體系,減少大學商業化內卷,從而讓我們教育從當前一門生意,迴歸到教書育人本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