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治療三:減重手術

本公眾號持續關注睡眠和呼吸醫學的患者教育,現階段以更新睡眠為主。基本全部原創,力求深入淺出,還摻雜我自己評論和經驗。雖然不一定每篇的文章對您有用,但關注後,養肥了再看,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提起減重手術,一般人會有兩個反應。第一,我絕對不願意做手術,太可怕了;第二這是不是吸脂手術?我們先簡要地介紹吸脂手術和減重手術。
吸脂手術曾經是媒體的寵兒,大家略有耳聞,它聽起來很美好,吸掉肚子或腿上的肥肉,既整形又減重,但這只是不懂醫學的烏托邦臆想。
給大家看一個吸脂手術的影片,我這是在知乎署名李燃然的網友作品中下載的,原作者可能是影片水印中的修志夫。
吸脂有哪些危害和後遺症?知乎網友:李燃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691388
吸脂只能吸皮下脂肪,無法吸內臟脂肪,內臟脂肪是造成心腦血管病疾病的罪魁禍首。內臟脂肪像“防彈衣”一樣緊貼在胃腸道外,其間還有大量血管,沒有安全的手術路徑能避開血管和臟器。所以指望吸脂手術吸掉內臟脂肪,就如同指望用筷子喝湯一樣。
由於吸脂吸走的是是大腿、臀部的皮下脂肪,在適量的情況下,這些脂肪可能是“好”脂肪。著名的英國醫學雜誌(BMJ)在2020年發表一篇meta分析,綜合了全球的72項研究,涵蓋超252萬名參與者,發現大腿粗、臀部大的人往往死亡風險更低,也更長壽!具體來說,大腿圍增加5cm與總死亡率降低18%有關,而臀圍增加10cm也致死亡風險下降10%。BMJ. 2020;370:m3324.
其次,吸脂手術吸掉的脂肪有限,因為吸得太多,出血、脂肪栓塞等併發症明顯增多。所以每次吸脂也就減少幾斤脂肪,壓根起不到實質減重效果。
吸脂手術即使作為整形手術,也需要慎重考慮。吸脂手術絕不像吸管喝奶茶那樣簡單,有很多併發症,比如吸脂後皮膚可能凹凸不平,由於不是本文重點,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上面我提到的知乎文章。
一句話:不要指望吸脂能減肥,即使區域性線條優美一點,但也有健康風險。
1954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J.H. Linner和A.J. Kremen 團隊把小腸的起始段(空腸)和終末段(迴腸)直接縫在一起,這樣食物除了正常的途徑,還可以快速從空腸進入迴腸,進而透過大腸排出體外。由於小腸是營養吸收的主要場所,所以,效果就是“酒肉穿腸過,營養不吸收”,這也是世界第一例減重手術。
這種手術縮短食物的吸收通道,叫短路手術。儘管短路手術減重效果良好,但很容易出現了一些營養缺失的併發症如夜盲症、骨質疏鬆、蛋白營養不良及腎結石等。儘管之後人們嘗試用各種改良的手術術式,但減重手術經過70年的發展,這種短路手術逐漸被淘汰。
正常的胃腸道模式圖
目前普遍採用的手術思路是限制食物攝入。如果把胃縮小,只要吃一點就飽了,再多吃,沒準就要吐。長期攝入不過量,人就會瘦下來。當然,不會持續瘦下去,因為人體有修復功能,殘胃會變大一些,而且體重下降後,每天消耗的能量也少一些,最終機體達到新的體重平衡點。
這一派手術的術式也經過漫長的演變,各種術式百舸爭流,最終兩大術式脫穎而出:
1、Roux-en-Y胃旁路術:胃被切成兩部分,上面和食管相鄰的胃容量很小,再把這部分胃和小腸縫在一起。大部分的殘胃被曠置,只能分泌胃酸和其他物質。該手術減重效果好,大約可減重體重的25-35%左右,但術後腹瀉較多,營養不良發生率要稍高一些。有嚴重胃食管反流,或者極重度肥胖(比如BMI >50Kg/m^2)可以考慮該手術【注: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來自PMID為29307519的文獻綜述,自行新增標註
2、袖狀胃切除術:該手術把胃大部分切除,只留下胃小彎側的一部分,大約150ml,腸道保留原狀不動。約能降低15-25%的體重,但生活質量比較好,副作用相對少。目前各國醫學會推薦大多數人首選該手術。
來自PMID為29307519的文獻綜述,自行新增標註
這些手術目前可以採用微創(腹腔鏡)進行,做完手術後,術後恢復也比較快。目前還有胃鏡下在胃裡放置水球,水球透過佔據胃內空間減少進食量,短期內可能帶來體重下降,但效果通常不顯著(平均減重約5%-10%體重),且個體差異大,目前不推薦單獨用於減重。對於某些極重度肥胖的患者,在手術之前幾月,可以考慮放置水球,臨時減重,減少手術風險。
我第一次接觸減重手術還是15年前,是從我的一個病人的變化開始。這個病人參加了一項臨床觀察,他需要隔一段時間到醫院隨訪一次。某次他來隨訪的時候,我大吃一驚:幾個月不見,他明顯消瘦,臉上皮膚有褶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
我還以為他患癌症或者甲狀腺功能亢進,這都是消瘦常見病因。但他告訴我他在上次隨訪之後做了減重手術。手術聽起來很簡單,在肚皮上打幾個洞,幾天就出院了。他說不清楚到底做的是什麼術式,不過他明顯變瘦了,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他以前的衣服都不合身,這個病人是演藝界人士,他光是買衣服就花了小10萬;第二,因為進食有限,他每天吃飯以牛肉等高蛋白食物為主,另外每天服用一些維生素、纖維素藥片補充營養。這次隨訪,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明顯減輕,他以前有糖尿病,這次複查血糖明顯變好。此後幾年,我陸續從他那裡得知,體重和進食都有所恢復,但體重比手術還是下降不少。
再往後幾年,有一次我在睡眠室,一個病人領著另一個人來做檢查,他一進門就認出我,而我一臉茫然。原來,他曾經是我管重症監護室時的一個患者,支氣管哮喘入院,那時候他重度肥胖,“一片脂肪的汪洋”這是我對他的胸部CT中胸壁的印象。重度肥胖的危重患者九死一生,死亡率明顯比體重正常的人高,然而,眼前的他卻看起來精幹,沒有一點臃腫。他減重效果非常好,他的老鄉兼領導也很胖,要求他陪著,來我院做減重手術,來睡眠室是做術前檢查。
還有一個病人讓我印象深刻,這患者在某個直播中連線我,她曾在睡眠室住院,是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有多囊卵巢綜合徵,非常胖,出院時我建議患者做手術減重,她手術後不但減重成功,而且多年未能生育的她,居然懷孕成功。
實際上,國外有研究發現BMI>35Kg/m^2的人接受減重手術治療,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我國的肥胖標準和國外不同,國外一般採用BMI>30Kg/m^2作為肥胖標準,我國採用28Kg/m^2,這種差異可能來源於人種差異。
我國的《中國肥胖及代謝疾病外科治療指南(2024年版)》,對於BMI≥32.5Kg/m^2的病人,強烈推薦行減重代謝手術。
中國衛健委醫政司釋出的《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則推薦BMI≥37.5Kg/m^2的病人行減重代謝手術,BMI在32.5-37.5Kg/m^2的病人考慮行減重代謝手術
很多人對於切胃有著天然的恐懼或牴觸,對於手術減重,第一反應是“手術傷身體”,有些年輕的肥胖患者可能還貪戀“能痛快吃飯”的自由。即使在國外,達到減重手術標準的人,接受手術約1%。當然也有反例:有些人(尤其是女性)並沒有胖到需要手術的程度,因為愛美之心,也要求做手術減重,理由是手術減重不反彈。
胃切了就不可能再長回去,減重手術本身也是利弊各半,是否選擇手術減重?而且減重還有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減重、減重手術三種方法,很多人陷入選擇困難。我將在下一次更新討論減重的選擇。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好,敬請積極點贊、轉發、關注,沒準您的家人朋友也能獲益。

如果您想租呼吸機、缺人指導,可以點選公眾號中的“發訊息”聯絡我。
您有睡眠或呼吸科的問題想諮詢本人,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在好大夫網上醫院找到我。
本公眾號聚焦呼吸疾病,力爭寫精品,敬請您關注。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但拒絕不完整轉發,轉發不能用於牟利,否則轉發必須得到作者的書面同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