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華潤三九(000999.SZ)將成為中藥領軍企業天士力(600535.SH)的控股股東。

據《證券時報網》統計:“自2008年起,華潤三九已成功發起超15次外延式併購。其中,華潤三九於2022年12月完成對昆藥集團(600422)28%股份的收購,並於2023年1月正式入主。”僅僅1年半時間,又將完成對天士力的控股。目前,華潤實際控制的A股醫藥企業包括華潤雙鶴(600062.SH)、華潤三九(000999.SZ)、博雅生物(300294.SZ)、東阿阿膠(000423.SZ)、迪瑞醫療(300396.SZ)、昆藥集團(600422.SH)、江中藥業(600750.SH),加上天士力(600535SH)共8家。

筆者認為:華潤已成為中國中藥企業的當之無愧的“中藥一哥”,整個華潤醫藥板塊已表現出代表國家隊的市場強勢。2023年,華潤集團總資產突破2.6萬億元,整體經營局面更加穩健;實現營業收入8932億元,利潤總額881億元,均穩居中央企業前列,高於中央企業整體增幅。


“華潤醫藥與天士力集團均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先企業,雙方的戰略佈局高度契合,均以中醫藥產業為發展主線,致力於中醫藥的守正創新、傳承發展。雙方將在數智中藥研發創新、智慧製造技術裝備、藥品研發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雙方將以合資公司為載體,開展全球首箇中醫藥研發多模態大模型“數智本草”的迭代升級,把中醫藥理論、臨床經驗與數字科技相結合,構建數智中藥研發新正規化。雙方將成立滴丸技術創新聯合體,推動滴丸技術迭代升級;並把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士力”)建設成高科技、高質量的滴丸新劑型專業化生產基地,為更多企業提供產業化服務。華潤醫藥與天士力集團的戰略合作,將為催生中醫藥行業發展新模式、新動能,形成中藥大藥體系做出貢獻,以更多優質的創新中藥服務國人健康。國新投資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將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推動天士力產業佈局最佳化和科技創新”。
華潤三九收購昆藥集團時稱:收購昆藥集團符合公司戰略方向。昆藥集團和華潤三九在業務方面有很好的協同性,幫助公司補充傳統國藥品牌,並可利用華潤三九在品牌、管理、渠道、產業方面的資源,為昆藥集團進一步賦能,提升昆藥集團的競爭優勢。此外,可以整合雙方的資源,在三七領域全產業鏈發展。其實,今年6月,昆藥集團就公告與關聯方華潤三九達成交易,以17.91億元收購華潤三九持有的昆明華潤聖火藥業有限公司51%股權,以實現公司三七業務的戰略性、專業化整合,助力公司打造三七產業鏈標杆企業。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三九是於2016年收購華潤聖火股權的,後者的主要產品是三七提取藥劑“理洫王”牌血塞通軟膠囊。此次收購,完成了當初收購昆藥集團時承諾解決的同業競爭事宜。因為此時入主天士力也有同業競爭的解決承諾。普及一下同業競爭處理方式在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將發起人所有與擬上市公司有同業競爭的資產全部重組到擬上市公司。這是採取的較多,效果最好的一種。
2、將發起人所擁有的與擬上市公司有同業競爭,但又不準備投入擬上市公司的資產轉讓,變賣給其他公司、企業,這主要是適用於這部分資產並不優良,不適合投入擬上市公司的情況。在實踐中採用的較少。
3、將發起人所擁有的與擬上市公司有同業競爭,但又不準備投入擬上市公司的資產託管給擬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後將這部分資產轉讓或託管給上市公司。在實踐中也不少採用,但證監會對此的審查往往較嚴。
8月4日,華潤醫藥(03320.HK)公佈:“建議收購事項符合集團的戰略發展。憑藉天士力醫藥於現代中藥行業的競爭優勢,預計建議收購事項將透過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促進集團的國際化發展。建議收購事項有望提升華潤三九的核心競爭力,並進一步改善其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旨在進一步增強集團的整體經營能力及業績。此外,於2024年8月4日,公司亦與天士力醫藥訂立戰略合作協議,據此,訂約方同意於中國數字中醫藥行業就創新模式研發、智慧製造技術及裝置、處方藥渠道、產業創新等方面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加強於天津的產業投資佈局,並促進中醫藥行業的全球化發展以及天津的經濟發展,並同意以天士力醫藥合作為起點全面深化雙方戰略合作,最終實現強強聯合、合作共贏”。
華潤三九透過對昆藥集團和天士力兩個上市公司的控股,筆者更加看到的是:華潤透過對三七全產業鏈的控制和標杆示範,在天士力現代中藥智慧化的基礎上,透過“數智中藥”新思路,著力構建現代中藥“組方配伍數智化、物質基礎數智化、量時毒效數智化、生產質控數智化、臨床應用數智化、消費認知數智化”的新型全產業鏈生態,積極推進數字化技術與中醫藥產業經濟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智化中醫藥產業,並將攜手各方、共建共生,構建全球生命健康價值生態。更具體的講:“雙方將以合資公司為載體,開展全球首箇中醫藥研發多模態大模型“數智本草”的迭代升級,把中醫藥理論、臨床經驗與數字科技相結合,構建數智中藥研發新正規化。”
也許大家會認為:這樣過於集中是否有利於醫藥上市公司市場化發展?市場競爭的原則是開源,如果醫藥上市公司控股權過於集中國資是否符合激發創造力和創新的企業家精神?但是華潤控股的各個上市公司業績在中成藥上市企業中都表現的比較優秀:





此資料來源:醫藥經濟報
華潤加速整合中藥資產意在何為?


2023年中國中藥企業排行榜:

從2023年中國中藥上市企業市值排行榜,可以看到排名前20的企業裡僅剩下幾家為非國有控股企業,下一個目標是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中醫藥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中國醫藥集團和中國華潤,已經成為實現中醫藥復興的航母。



別把活魚摔死了再賣。“起碼,經過龍頭們的不斷整合與補強,五年十年後的中藥產業將別有一番景象。”《E藥經理人》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