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侃見財經來源:侃見財經
全文2621字,預計閱讀需4分鐘。
業績持續放量,醫藥電商行業的利潤開始逐步兌現。
3月6日,醫藥電商龍頭企業京東健康釋出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2024年全年京東健康實現營收581.59億元,較去年同期535.29億元增長8.6%;毛利潤為133.08億元,同比增長12.2%;淨利潤為41.57億元,同比增長94%。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健康的營收以及淨利潤均創出歷史新高。
過去幾年,由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為了業務擴張,在很多領域展開了無限競爭。從充電寶、咖啡到賣菜,幾乎所有能做大規模的行業都充斥著網際網路的影子,他們透過快速燒錢的模式迅速做大市場,形成規模效應之後,然後透過不斷漲價保證利潤的增長。
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消費短暫見頂,無限擴張的遊戲最終沒能跑通,想要獲得的利潤最終也沒能實現,最終還被市場所反噬,導致了行業快速進入寒冬。
當寒冬來臨,行業的淘汰賽加劇,這些企業才開始意識到,內卷不能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規模也不一定為王,誰能實現“自我造血”,誰才能熬過寒冬。
從醫藥電商行業的現狀來看,京東健康以及阿里健康已經率先跑完“長夜”。
從財報來看,截至2024年末,京東健康年度活躍使用者數量達到1.83億,第三方合作商家數量超過10萬家,全年日均線上問診諮詢量超過49萬。值得注意的是,依託“京醫千詢”大模型,結合具體醫療服務場景,京東健康構建了由AI驅動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矩陣,完成了業內最完善的大模型應用落地和業務佈局。
侃見財經認為,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識覺醒、醫療改革持續推進等背景下,大健康產業的前景依然廣闊。且隨著醫藥電商行業的發展與進步,該行業已經不再單純是一個賣藥的平臺,作為醫療服務+醫藥零售+AI等多重驅動的行業,目前醫藥電商行業被明顯低估。
狂奔的京東醫藥
背靠京東集團,京東健康從誕生之日起就不缺資源。
2011年,京東透過與九州通成立合資公司“京東好藥師”,獲得了網上藥店的經營資質,時間基本和阿里同步。後因為控股權之爭,2013年京東與九州通結束合作。同年,京東旗下公司收購了青島安吉堂大藥房繼續切入網際網路藥店板塊,後將其更名為京東大藥房。
2014年12月,京東獲得了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資格證A證,才以第三方平臺的身份進行藥品交易。直至2015年11月,京東獲得由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C證,具備了自營網上藥店的身份向個人消費者銷售醫藥的資格。
有機構統計,2015年國內醫藥健康產業大爆發,在投資熱潮之下,行業的融資額度從400億猛增至1000億。解決了資質問題,京東開始在網際網路醫藥領域狂奔。
2017年3月,京東醫藥成立“藥京採”,作為其旗下的第三方醫藥B2B批發平臺,京東醫藥的版圖不斷擴張。
在這場無邊界的擴張當中,醫藥賽道成為最有前景的賽道。
為了能夠在大健康領域取得絕對的先機,各家不計成本的投入,很快就將行業推向了繁榮期。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發展,各大電商巨頭開始拆分板塊,以求在資本市場獲得最大的收穫。
2018年9月,京東雲釋出“醫療健康戰略”,計劃與合作伙伴一起構建覆蓋生、老、病、養全週期的生態閉環。
2019年5月,京東健康正式獨立運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收入計,2019年京東健康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零售藥房,佔市場份額為29.8%。
作為京東系最重要的一環,京東健康承載著劉強東的“大健康夢”,也是京東集團開闢的第二增長曲線。2020年12月,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
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曾對辛利軍說過:“健康這事兒做好了,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京東。”
作為京東系第三家上市公司,京東健康果然不負眾望,到了2020年底,京東健康的市值就突破了630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IPO前,京東健康獲得了一眾資本的青睞,包括高瓴資本、環球老虎基金、清池資本香港、工銀瑞信、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以及貝萊德,一共認購至多13.5億美元京東健康的股票。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醫藥綜合體,京東健康除了線上零售藥房,其業務還包括,醫藥供應鏈、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管理以及智慧醫療等,因此其上市之後,就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短短12個交易日,京東健康的股價就翻了一倍。
謹防走丟,請關注“經財時新”
有多賺錢?
有多賺錢?
與國內同行相比較,京東健康的盈利能力屬於絕對頭部。
根據統計,目前已經盈利的醫藥電商公司包括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以及平安好醫生,但相比之下,差距非常明顯。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4年,京東健康分別實現營收為108.42億元、193.83億元、306.82億元、467.36億元、535.30億元以及581.60億元;淨利潤分別為-9.72億元、-172.34億元、-10.74億元、3.80億元、21.42億元以及41.62億元。
其營業利潤率也從2019年的-7.70一路提升至2024年的8.39。且從2022開始,京東健康就已經實現盈利。
反觀阿里健康,2019年至2024年,其分別實現營收為50.96億元、95.96億元、155.18億元、205.78億元、267.63億元以及270.2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194.90萬元、-658.60萬元、3.49億元、-2.66億元、5.36億元以及8.83億元。
從營收水平來看,2024年京東健康是阿里健康的2.1倍,淨利潤是阿里健康的4.7倍,截至最新收盤,京東健康的市值為1143.88億港元,阿里健康市值為889.93億港元,頭部第一第二差距尚且如此,由此可見京東健康的確被低估了。
其財報釋出之後,中銀國際釋出研報稱,京東健康去年下半年總收入同比增長13%,小幅超出市場預期1%,7.2%的經調整淨利潤率亦超出市場預期,該行認為主要由強勁的利息收入貢獻。該行預計公司會在2025年謹慎加速在多種層面的主動投資力度,包括使用者、醫療產品及服務、價格補貼、線下基礎設施、全渠道發展以及AI層面的投入,目的為增強他們的核心供應鏈及履約能力以及使用者心智。
因此,該行將京東健康目標價由30港元上調至45港元,並且維持了京東健康的“買入”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京東健康在AI領域也是不斷收穫的一年,依託“京醫千詢”大模型,結合具體醫療服務場景,京東健康構建了由AI驅動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矩陣,完成了業內最完善的大模型應用落地和業務佈局。不僅如此,“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還全面開源,成為國內醫療行業首個全面開源的垂類大模型。
侃見財經認為,目前醫藥電商行業的格局已經基本確定,盈利則是該行業未來的主線,作為醫藥電商行業的一哥,京東的盈利已經穩居榜首,並且大幅領先第二名的阿里健康。因此我們認為,市場需要糾偏,給予頭部醫藥電商合理的估值。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