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紅杉投出兩家中國GPU獨角獸,同日衝刺IPO

「IPO全觀察」欄目聚焦首次公開募股公司,報道企業家創業經歷與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業模式和經營業績,並揭秘VC、CVC等各方資本力量對公司的投資加持。
作者丨薛皓皓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Midjourney
6月30日2025年的年中,摩爾線程智慧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爾線程”)和沐曦積體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沐曦”),同時向A股科創板遞交招股書,開啟了“IPO競速大賽”,爭奪中國通用GPU第一股!
兩家公司均為估值超200億元的AI晶片獨角獸企業,產品均為AI智算中心亟需的通用GPU晶片。它們均在前幾個月開啟上市輔導:摩爾線程於202411月開啟上市輔導,沐曦於20251月開啟上市輔導。
值得一提的是,另兩家AI晶片獨角獸企業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比上述兩家更早開啟A股上市輔導,但至今未正式提交招股書。有市場訊息稱,壁仞科技將轉而謀求港股上市,燧原科技將在之後遞交A股招股書,
上演“IPO競速賽”,摩爾線程和沐曦不得不做出的抉擇。AI晶片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鉅額研發投入和持續虧損,使得兩家公司需要資本市場持續輸血
兩家公司背後是一眾知名投資機構,其中紅杉中國、聯想創投等機構在這兩家公司都下了注。
根據招股書,兩家公司的產品仍然和英偉達的GPU產品存在著2代左右的差距。並且根據IDC報告,在國產AI晶片的國內市佔率上,它們還需追趕華為昇騰系列,華為昇騰佔有20%左右的市場份額(英偉達中國特供版佔70%)。
摩爾線程: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創業,擬募資80
中國GPU市場規模在AI催化下,正經歷著一年翻一倍的高速增長,已從2020400億元增長到2024年超1600億元。
摩爾線程由前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張建中創立,他在英偉達時負責整個中國區的業務。2020年,他看到了中國AI產業的巨大機會,便和其他英偉達的同事一起在北京創立了摩爾線程。
圖源:摩爾線程
張建中在英偉達並非主要負責研發工作,而更專注於市場拓展業務,具備豐富市場拓展經驗。曾在英偉達參與GPU架構研發的張鈺勃擔任CTO,主導晶片研發工作。
創立四年,摩爾線程以每年研發一代GPU架構的速度迭代產品,依次推出了蘇堤、春曉、麴院和平湖。這四代產品分別面向AI智算和消費級場景的具體產品,此外它還推出了KUAE2叢集產品,支援萬張GPU卡的同時訓練或推理。
儘管迭代四代,但是摩爾線程和英偉達的技術差距仍然是無法跨越的鴻溝。公司最新公佈第四代GPU平湖的S5000板卡,算力超過了英偉達的2020年釋出的A100,但和後者2022年釋出的H100仍有差距。
2023年,摩爾線程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得受美國出口管制的商品、軟體和技術。
從營收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0.46億元、1.24億元、4.38億元,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09%。在淨利潤方面,雖然持續虧損中,累計虧損超50億元,但是虧損正在收窄,三年淨利潤分別為-18.39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
從收入結構看,2024年的3/4營收來自AI智算,其中AI智算的叢集(比如KUAE2)營收近2億元,佔總體營收一半,AI智算的板卡佔30%。另外的1/4收入來自圖形加速卡,包括了桌面級和專業級。
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摩爾線程始終在研發支出上進行高額投入,近三年研發支出分別為11.16億元、13.34億元、13.59億元。2024年,研發支出是營收的3倍之多。
對於本次募資,摩爾線程計劃募資80億元,主要用於支援研發新一代的AI訓推一體晶片和自主可控圖形晶片專案。
沐曦:AMD通用GPU總設計師創業,營收暴增超4000%
相比於摩爾線程,沐曦顯得更加低調。創始人陳維良是一位具有20餘年晶片研發經驗的工程師,自2007年至2020年,他曾擔任AMD的全球通用GPU的總設計師,主導完成了15款高效能產品的研發和流片。
圖源:沐曦公眾號
同樣在2020年,他同樣看到了國內AI晶片的機會,就和AMD的同事一起創辦了沐曦,總部位於上海。
成立以來,沐曦把產品研發重心放於面向AI智算中心的AI晶片上,並未向摩爾線程一樣,研發多款圖形渲染GPU
發展至今,公司推出了訓推一體GPU和智算推理GPU兩類,共5種型號產品,這些產品主要用於支援AI大模型的訓練、推理等方面。在圖形渲染GPU方面,沐曦僅推出了一種型號產品。
沐曦並未公佈產品的算力,但是它表示目前旗艦型號曦雲C500的算力達到國內第一梯隊水平。
目前,沐曦已實現了千卡叢集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正在推動萬卡叢集。並且,公司表示產品已成功支援 128B MoE 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預訓練,GPU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5000顆。
和摩爾線程不同的是,沐曦並未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不過公司表示其研發所用EDAIPHBM採購自境外,而美國政策對公司在這些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在營收方面,沐曦近三年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沐曦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3億元,年複合增長4074%。該增長率遠遠高於摩爾線程(三年複合增長209%)。
淨利潤方面,近三年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0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30億元,小於摩爾線程。
沐曦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財務資料,營收為3.20億元,虧損2.33億元。
從收入結構看,沐曦營收依賴於訓推一體的GPU板卡和GPU伺服器,兩者營收分別佔比68.99%28.29%。今年一季度,它的訓推一體的GPU板卡營收佔比高達97.55%
在研發投入方面,沐曦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48億元、6.99億元和9.01億元。它維持著高額研發投入,但是研發佔營收的比重低於摩爾線程。
本次上市,沐曦計劃籌集資金50億元,用於新一代通用GPU的研發和產業化。
估值超二百億,知名機構加持
兩家公司成立時間相近,IPO時間相似,而且他們都由眾多明星投資機構加持。
摩爾線程成立以來,一共完成6輪融資。2020年末,它獲得了來自五源資本、紅杉中國、聞名投資及和而泰的天使輪投資。此後,紅杉中國和五源資本連續追加投資。摩爾線程背後的其它知名機構包括深創投、國盛資本、聯想創投、騰訊投資等。

上下滑動可檢視長圖
根據招股書,最新估值約為246億元。
摩爾線程創始人張建中合計控制36.36%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深圳明皓、國盛資本、紅杉資本分別持股4.98%4.90%4.79%
對於沐曦而言,它一共完成8輪融資。2020年,它獲得了和利資本和泰達科投的8000萬元天使輪資,此後和利資本多次追加投資。它背後的其它知名投資方包括經緯創投、紅杉中國、東方富海、招商資本、葛衛東的混沌投資等。

上下滑動可檢視長圖
根據招股書,按照最近一次外部股權融資對應的投後估值為 211億元。
公司創始人陳維良持股22.94%,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葛衛東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7.48%,經緯創投合計持股5.13%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公司背後有幾家共同的投資方。其中紅杉中國是兩家公司早期核心投資方,參與了兩家公司數輪投資,分別持有沐曦和摩爾線程發行前4.19%4.79%的股份,可能是此次IPO的大贏家。
AI晶片股是A股市場的稀缺標的,目前涉及AI晶片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為海光資訊和寒武紀。
這兩家公司由於AI風口,使得其市值在近來年來大增。海光資訊在20228月上市首日市值為1470億元,如今市值已達3200億元,市值翻倍;作為國內ASIC晶片第一股的寒武紀(ASIC晶片和通用GPU晶片為AI晶片兩種型別),2023年市值為200億元,最新市值已是2300億元,兩年10倍。
根據IDC資料,從國內的國產AI晶片競爭格局而言,市佔率最高的不是海光資訊和寒武紀,也不是摩爾線程和沐曦,而是華為。
華為推出的昇騰910系列晶片,其單卡算力效能已經逼近英偉達上一代AI晶片H100,而華為的AI智算叢集產品CloudMatirx 384產品,搭載了384顆昇騰910C晶片,透過晶片間高效能的互聯互通,來突破單個晶片算力薄弱的侷限,實現整體匹敵英偉達最新一代AI智算叢集產品GB200的整體效能。
目前,摩爾線程和沐曦尚需在技術和市佔率上追趕華為,不過從國內AI晶片行業發展而言,和美國AI晶片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見的縮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