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昨夜晚間,國產GPU公司摩爾線程和沐曦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其上市招股說明書。如沐曦在招股說明書中所說,作為現代資訊科技發展的物理基石和底層基礎設施,GPU 具有高價值量、高複雜度、高技術門檻和快速演進的特徵,對企業自主研發、穩定供應和持續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被境外廠商所主導,國產替代潛力巨大。近年來,面對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摩擦和新一代人工智慧革命,以發行人為代表的國內 GPU 廠商憑藉創新的產品與技術參與市場競爭,逐漸打破國外廠商壟斷,實現了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助力我國人工智慧產業鏈從底層技術上擺脫對國外算力資產的依賴,為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動力引擎。
在本文中,我們將摘取說明書中的內容,對該公司的一些關鍵資料進行對比。以下為文章正文:
公司介紹
摩爾線程
公司主要從事 GPU 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自 2020 年成立以來,公司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 GPU 為核心,致力於為 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效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 GPU 架構,並形成了覆蓋 AI 智算、高效能計算、圖形渲染、計算虛擬化、智慧媒體和麵向個人娛樂與生產力工具等應用領域的多元計算加速產品矩陣,產品線涵蓋政務與企業級智慧計算、資料中心及消費級終端市場,能夠滿足政府、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等在不同市場中的差異化需求。新一代架構相關產品處於研發階段,同步推進高效能 GPU 晶片和智算叢集前沿技術預研,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持續推動計算產業向通用化與智慧化方向發展。
在員工方面,2022 年末、2023 年末及 2024 年末,公司(含子公司)員工人數分別為 1,084人、1,113 人和 1,126 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含子公司)員工的專業構成情況如下,當中研發人數佔比78.69%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主要得益於產品種類及應用領域的豐富、加深客戶合作、持續推進產品研發及迭代升級等因素。隨著營業收入規模的上升,公司營業成本也有所增加。

報告期內,按產品類別劃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情況如下: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區域構成情況如下:

據介紹,報告期內,公司境外銷售區域主要為中國香港,主要客戶為極致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在中國香港銷售的主要原因為中國香港是全球半導體相關產品的重要貿易集散地,在外匯結算方面有諸多便利,且公司部分客戶傾向以美元定價,因此選擇在中國香港進行交易。
摩爾線程總結道,公司尚未形成具規模的收入,主要原因系:①全功能 GPU 產品的門檻較高,架構設計複雜,研發難度大、研發週期長,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產品從啟動研發到實現規模化銷售需要一定時間。②當前全球 GPU 市場由少數國外龍頭企業壟斷,國內企業長期對進口 GPU產品存在依賴,國產 GPU 推廣需要時間週期。③受國際政治環境影響,2023 年10 月,公司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產生一定影響。未來隨著國產產品的逐步推廣,公司產品在更多客戶推廣及適配,公司營業收入將進一步增長。
沐曦
發行人致力於自主研發全棧高效能 GPU 晶片及計算平臺,主營業務是研發、 設計和銷售應用於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的全棧 GPU 產品,並圍繞 GPU 晶片提供配套的軟體棧與計算平臺。自成立以來,發行人始 終專注於 GPU 產品的技術創新和迭代升級,形成了獨具優勢的 GPU 產品體系和 自主開放的軟體生態,持續為雲端計算提供高能效、高通用性的算力支撐,推動 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重點佈局了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大文娛等行業應用場景,已成為推動我國智慧算力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作為國內高效能 GPU 產品的主要領軍企業之一,發行人將秉持“不負歷史,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貢獻科技力量”的使命,不斷打造行業領先的 GPU 核心產品,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員工人數如下表所示,當中,研發人員為652人,佔比74.94%。

據介紹,隨著產品逐漸量產,發行人業績實現快速增長,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074.52%。報告期內,公司核心技術產生的收入分別為 42.64 萬元、5,139.80 萬元、72,622.59 萬元及 31,785.03 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0.00%、96.94%、97.73%及 99.20%,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77,696.52 萬元、-87,115.82 萬元、-140,887.94 萬元和-23,251.22 萬元,尚未實現盈利。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 GPU 產品、GPU 伺服器產品的銷售與 IP 授權收入。
報告期內,公司訓推一體 GPU 板卡銷售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 GPU 訓練推理伺服器的銷售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智算推理 GPU 板卡的銷售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按市場區域分類如下所示:

沐曦強調,公司報告期內尚未實現盈利,主要系:(1)中國 GPU 晶片市場曾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國產晶片滲透率低,面臨技術標準適配及使用者習慣遷移障礙,生態建設需突破,市場拓展呈漸進式發展;(2)公司智算推理 GPU 晶片曦思 N100系列、訓推一體 GPU 晶片曦雲 C500 系列分別於 2023 年 4 月和 2024 年 2 月正式量產,因公司產品進入重點行業客戶需經歷嚴苛的技術驗證及生態適配週期,公司銷售規模處於快速爬坡階段,目前收入規模仍然難以覆蓋成本費用支出;(3)公司所處 GPU 晶片行業屬資本與技術雙密集型,有極高技術壁壘與密集研發投入特點,公司為夯實產品競爭優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4)公司因實施股權激勵而確認了較大金額的股份支付費用。
產品介紹
摩爾線程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
一、AI 智算產品:公司 AI 智算產品線涵蓋 AI 訓練智算卡、AI 推理卡、AI 超節點伺服器及誇娥(KUAE)智算叢集等,為 AI 計算中心、雲服務平臺等打造,滿足從大模型預訓練及後訓練、推理部署到 GPU 雲服務等場景應用需求。其中,基礎算力層面,AI 訓練智算卡與 AI 推理卡作為核心計算單元,為 MoE 混合專家模型、多模態模型、世界模型等前沿模型預訓練及叢集化推理最佳化設計,具備良好的計算效能與能效比;伺服器層面,AI 超節點伺服器,服務於大規模 AI 訓練與推理場景,透過高密度算力整合和創新散熱設計,實現單節點多卡高效協同;叢集層面,誇娥(KUAE)智算叢集,可擴充套件至萬卡規模,採用先進網路架構和排程系統,滿足 AI 研發機構和企業級智慧化需求,支援超大引數模型預訓練、多租戶雲服務與分散式推理。公司 AI 智算產品線透過層次化的算力架構與智慧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最佳化,為 AI 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全面支援,賦能客戶構建從傳統 AI 到自主決策型自主 AI 代理的全棧解決方案,把握智慧計算與 AI 垂直領域的市場先機。
二、專業圖形加速產品:主要應用於工業設計、高畫質影片編輯、數字孿生、AI雲電腦等高階場景的 GPU 及相關產品系列,涵蓋 MTT S3000/S2000/S1000 等系列顯示卡,以及基於前述顯示卡打造的一體機等解決方案。
三、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主要應用於 AI PC、遊戲 PC 及辦公 PC 等場景的 GPU及相關產品,包括 MTT S80/S70/S50/S30/S10/X300/X100 等系列顯示卡,以及基於前述顯示卡打造的工作站等。該類產品支援 Windows、麒麟 KylinOS、統信 UOS、openEuler 等多款國內外主流作業系統,以及 Intel、AMD、海光、飛騰、鯤鵬等多款國內外主流 CPU 平臺。
四、智慧 SoC 類產品:主要應用於 AI PC、邊緣智慧、具身智慧、智慧汽車和低空經濟等眾多場景,包括基於 SoC 晶片的 AI 算力本-A140、AI 模組-E300 等產品。該類產品可以廣泛服務於 C 端和 B 端客戶,滿足上述行業對於端側和邊緣類 AI 場景的需求,同時可與公司的 AI 智算產品結合,形成雲–邊–端一體化解決方案,賦能客戶實現 AI 的訓練-推理需求。

其中,MUSA 架構是公司自主研發的融合 GPU 硬體和軟體的全功能 GPU 計算加速統一系統架構。該架構涵蓋統一的晶片架構、指令集、程式設計模型、軟體執行庫及驅動程式框架等關鍵要素,旨在為各類平行計算場景提供高效能計算能力。開發人員可藉助 C/C++、Triton 等程式語言,在該架構下編寫平行計算程式,且同一程式碼能夠在公司不同 GPU 產品及系統上執行,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可擴充套件性。

此外,MUSA 架構具備與由英偉達主導的國際主流 GPU 生態的相容性,使得開發者能夠以較低成本充分利用目前國際主流生態下的程式碼資源。基於 MUSA架構開發的應用程式不僅具有廣泛的可移植性,還能夠同時在雲端及邊緣的眾多計算平臺上執行,其應用領域廣泛,涵蓋 AI、圖形處理、科學計算等多個重要方向。
全功能 GPU 是指具備功能完備性與精度完整性的 GPU。其中,功能完備性體現為在單一GPU晶片中集成了AI計算加速、圖形渲染、物理模擬和科學計算、超高畫質影片編解碼等多種能力,滿足多樣化的計算需求;精度完整性體現為單一晶片支援 FP64 Vector、FP32 Vector、TF32 Tensor、FP16/BF16 Tensor、FP8 Tensor、INT8 Tensor 等不同計算精度,以滿足 GPU 加速不同場景的計算需求。全功能GPU 在工作效率、生態完整多樣性以及相容性等方面更具有優勢,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新興及前沿計算加速應用場景的需求。
基於 MUSA 統一架構技術,公司在基礎軟體層面同時提供了 AI 計算、圖形渲染和科學計算所需的基礎軟體技術。在 AI 計算領域,支援 PyTorch、PaddlePaddle 等國內外主流 AI 應用開發框架,以及 Megatron、FlagScale 等大模型分散式訓練框架;在圖形渲染領域,支援 DirectX、OpenGL、OpenGL ES 和Vulkan 等主流圖形應用開發技術,為影片遊戲、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工業設計和地理資訊系統等行業應用提供堅實基礎;在科學計算領域,支援 MUSA 通用計算程式設計,可廣泛應用於計算物理、訊號處理、生物醫藥等科學計算領域。
公司 MUSA 架構本身並不作為單獨產品對外銷售,而是作為公司全功能GPU 產品的核心技術支撐。
基於自主研發的 MUSA 架構,公司目前已推出四代 GPU 架構晶片,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公司各代晶片架構的主要規格情況如下表所示:


此外,公司智慧 SoC 晶片“長江”,是集成了“全功能 GPU + CPU + NPU +VPU”等異構算力單元的片上系統晶片,其主要規格如下表所示:

此外,公司還有板卡、一體機和叢集裝置(誇娥:KUAE)和智慧 SoC 類產品,具體參考以下:
首先看板卡方面,GPU 板卡通常由 GPU 晶片、視訊記憶體、顯示卡板、散熱器和輸出埠等元件構成,其核心部件即為 GPU 晶片。
公司主要 GPU 板卡產品的主要規格情況如下表所示:

其次看一體機,為滿足使用者對於 AI 應用的需求,公司推出了 AI 大模型一體機,包括 MCCXD800 X1 等型號。該產品作為 AI 應用的基礎設施,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高度精練、系統化且可擴充套件的 AI 應用計算平臺,可有效提升 AI 處理能力和計算效率。以MCCX D800 X1 為例,該一體機採用 8 張 MTT S4000 高效能 GPU,支援使用者在大型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系統推薦、資料分析等領域的應用需求。AI 大模型一體機 MCCX D800 X1 的主要規格如下表所示:

再看叢集方面,誇娥(KUAE)是以全功能 GPU 為硬體核心,軟硬一體化、完整的系統級算力解決方案,旨在為大規模 GPU 算力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系統級支援。該系統主要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以 GPU 計算叢集為核心的基礎設施、誇娥叢集管理平臺(KUAE Platform)以及誇娥大模型平臺(KUAE ModelStudio)等。
以 KUAE2 為例,其主要規格如下表所示:

最後看一下智慧SoC類產品,公司 SoC 模組產品採用模組化設計,將 SoC 晶片、記憶體晶片、核心供電晶片等整合封裝為一個模組化方案。該方案將核心電路設計固化,減少了使用者在核心電路設計上的開發成本。模組通常搭載於底板上使用,使用者只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設計對應的底板即可完成產品開發,賦予了產品設計較大的靈活性,同時加快了產品上市速度。此外,由於底板通常可採用更少層數的 PCB 設計,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的開發成本。
以 E300 為例,公司 SoC 模組的主要規格如表所示:


公司 AI 算力本是基於“長江”SoC 打造的產品,結合 AI 大模型與傳統 PC功能,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化的計算終端。該產品在滿足傳統 PC 功能的基礎上,支援 AI 應用的執行與開發,使用者可進行 AI 學習和實踐操作。同時,AI 算力本支援端雲聯動,使用者可透過雲端進行模型訓練,將訓練完成的模型下發至本地進行推理,實現個性化算力定製,滿足快速、高效、隱私保護的推理需求。
以 A140 為例,公司 AI 算力本的主要規格如下表所示:

沐曦
自成立以來,發行人始終以推動我國智慧算力產業鏈自主可控為己任,長期聚焦和深耕 GPU 與人工智慧行業,聚合了一支深刻洞察全球 GPU 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擁有頂尖 GPU 技術及全流程量產經驗、具備持續自主創新能力的技術研發團隊。透過不懈的技術攻堅,發行人已成為了國內少數幾家系統掌握了先進製程 GPU 晶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設計和量產技術的企業之一,深度積累了GPU IP(包括指令集、微架構等)、GPU SoC、高速互連、GPU 軟體等核心技術,成功突破了高效能 GPU 晶片及計算平臺的技術瓶頸。
發行人的主要產品全面覆蓋人工智慧計算、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三大領域,報告期內先後推出了用於智算推理的曦思 N 系列 GPU、用於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雲 C 系列 GPU,以及正在研發用於圖形渲染的曦彩 G 系列 GPU。發行人的 GPU 產品基於自主研發的 GPU IP 與統一的 GPU 計算和渲染架構,在通用性、單卡效能、叢集效能及穩定性、生態相容與遷移效率等方面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綜合性能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圍繞高能效、高通用的 GPU 產品,發行人打造了自主開放、高度相容國際主流 GPU 生態(CUDA)的軟體生態體系,具備易用性和可擴充套件性。軟硬體的深度協同確保了公司產品效能的高效釋放,為發行人塑造了深厚的競爭壁壘。
發行人始終堅持在開放合作中推進技術進步,已與整機伺服器、作業系統、運維管理平臺、主流 AI 框架、主流大模型等上下游生態廣泛適配。憑藉突出的產品效能和穩定的供應能力,截至報告期末,發行人 GPU 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5,000 顆。發行人深度構建“1+6+X”生態與商業佈局,基礎算力底座方面相繼交付 9 大智算叢集,算力網路覆蓋國家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和商業化智算中心,區域橫跨北京、上海、杭州、長沙、中國香港等地區,並逐漸向更多區域延伸。發行人 GPU 產品深度賦能眾多行業應用場景,已率先佈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大文娛等行業,產品賦能真實應用場景的競爭力和交付能力得到充分驗證。
(1)GPU 產品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計算系統中程式執行的最終執行單元之一,其透過並行處理架構能夠快速執行復雜的圖形和計算任務,在大規模平行計算、複雜任務排程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已成為加速大模型訓練與推理的關鍵載體,助力人工智慧產業飛速發展。
GPU 可分為用於計算的通用 GPU 和用於渲染的圖形 GPU,其中通用 GPU專為計算場景設計,在原 GPU 架構的基礎上,去掉了為圖形處理而設計的加速硬體單元,並針對不同計算領域的需求增加了專用向量、張量、矩陣運算指令,提升了浮點運算的精度和效能,目前是雲伺服器、智算中心等執行人工智慧任務的核心器件,為人工智慧、通用計算等應用提供高效能、高計算密度、高能效的硬體計算資源。圖形 GPU 相較通用 GPU 增加了圖形處理單元,通常內建影像渲染、影片編解碼加速引擎、2D/3D 加速引擎等專用運算模組,實現對圖形渲染等並行任務的良好支援。
發行人現有產品採用自主研發的 GPU IP 和指令集、統一的 GPU 計算和渲染架構,產品矩陣包括用於智算推理的曦思 N 系列 GPU 產品,用於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雲 C 系列 GPU 產品,以及用於圖形渲染的曦彩 G 系列 GPU 產品,涵蓋了計算(包括訓練、推理、通用計算)和渲染的全場景,並已實現多款高效能 GPU 產品的量產銷售。發行人 GPU 產品概況如下:


從產品形態來看,發行人從事 GPU 晶片的設計,由晶圓製造廠和封裝測試廠完成晶片的生產,並由板卡廠商完成 GPU 晶片和板卡的整合,最終形成完整的 GPU 板卡。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除交付內嵌 GPU 晶片的板卡/模組外,發行人亦可向客戶交付整合多個板卡後的伺服器、一體機/工作站,以及由多個伺服器、儲存裝置、網路裝置等組成的智算叢集,配以相容主流 GPU 生態(CUDA)的 MXMACA 軟體棧,為客戶提供綜合算力解決方案,具備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天然優勢。

1)訓推一體 GPU——曦雲 C 系列
發行人曦雲 C 系列產品針對雲端計算場景,為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提供算力底座,具備高效能、高自主可控、高擴充套件性。曦雲 C 系列產品具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高頻寬和大容量儲存,結合其自研的 MetaXLink 高速互連技術,能夠滿足大規模計算叢集擴充套件需求、支援千億引數以上的 AI 大模型訓練,可以大幅增加叢集算力、縮短大模型計算時間。曦雲 C 系列 GPU 晶片的結構邏輯高度複雜、計算單元較多,內建運算單元、快取記憶體、控制單元等,支援 PCIe、CXL 等協議和自主研發的 MetaXLink 協議,擁有豐富的介面,能夠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發行人典型的 GPU 晶片基本組成架構如下圖所示:

發行人於 2023 年推出了首款訓推一體 GPU 晶片曦雲 C500,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曦雲 C550;該系列基於國產供應鏈的產品曦雲 C600 已完成流片。產品具體情況如下:


發行人已量產的訓推一體 GPU 晶片具有強大的大規模平行計算能力。透過與新華三等伺服器整機廠通力合作,發行人的 GPU 產品已在多個智算中心中獲得規模化應用。同時,隨著大模型不斷更新迭代,大規模叢集算力需求快速增長,基於領先的 MetaXLink 互連技術,發行人可在大規模叢集實現優異的線性擴充套件,將在智算叢集實際運營中發揮強大的效能。
2)智算推理 GPU——曦思 N 系列
發行人先後實現智算推理 GPU 產品在傳統 AI 任務和生成式 AI 任務中的落地。其中曦思 N100 產品是發行人 2022 年推出的首款產品,是面向雲端和邊端多種傳統 AI 應用場景的智算推理 GPU,提供強大的推理算力和影片編解碼能力,可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影片處理等。曦思 N 系列的後續產品如曦思 N260、曦思 N300(在研)均主要面向生成式人工智慧下的雲端人工智慧推理場景,擁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配以大容量視訊記憶體和新一代高速 I/O 介面,支援主流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可為內容生成式應用和大語言模型等智慧應用提供端到端的加速服務。
曦思 N 系列產品具體情況如下:


3)圖形渲染 GPU——曦彩 G 系列
發行人曦彩 G 系列是面向圖形處理和智算推理的通用 GPU,採用公司自研的 XCORE 2.0 架構及指令集,內建效能強大的 GPU IP 和硬體單元,具備卓越的圖形處理能力,可廣泛應用於雲渲染、遊戲、數字孿生、影視動畫製作、專業製圖等場景。曦彩 G 系列採用了發行人自研的自定義影像增強指令集,包含大量幾何引擎、光柵化單元、畫素處理單元、紋理單元和光線追蹤單元等,支援 Vulkan、DirectX、OpenGL 等圖形庫和 Unreal、Unity 等渲染引擎。針對光線追蹤演算法的高複雜度計算特徵和即時渲染需求,發行人研發了硬體級光線追蹤加速架構,透過專用的光線求交計算單元和加速結構最佳化技術,能夠顯著提升光線求交效率,加速光線追蹤場景下的幀率,為即時光線追蹤應用提供強大的硬體支援。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曦彩 G 系列相關產品已完成 GPU IP 設計和驗證。
發行人除 GPU 產品收入外,報告期內還存在少量 IP 授權、配件及技術服務收入。IP 授權主要系將積體電路設計時所需用到的經過驗證、可重複使用且具備特定功能的模組以商業授權的形式交付給客戶使用,允許客戶將其整合在自己的晶片設計版圖中,並透過流片形成最終晶片產品。配件及技術服務包括橋接板、光模組等配件收入及少量互連技術、叢集搭建等相關技術服務。
軟體生態是指基於指令集或處理器架構之上的一系列程式語言、開發工具與應用,能夠更為有效連線底層硬體和上層演算法。隨著硬體架構和計算系統的設計愈發複雜化,軟體生態成為 GPU 晶片潛能釋放的關鍵,在單處理器利用效率、多計算節點協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行人基於“自主創新與開放相容”雙軌並行策略,為全系列 GPU 晶片構建了統一的運算平臺及基礎系統軟體——MXMACA 軟體棧,其基於公司自研指令集以及 GPU 平行計算引擎,集成了主流演算法框架、運算庫、通訊庫、作業系統、程式語言、除錯和運維管理工具等,為 GPU 產品提供了一套統一、完整且高效的全棧式軟體工具鏈,涵蓋應用開發、功能除錯和效能調優等核心環節。同時,MXMACA 架構的程式設計介面在 API 層面實現了對 GPU 行業國際主流 CUDA生態的高度相容,為人工智慧、通用計算和大資料處理等領域的現有應用提供了快速遷移至 MXMACA 運算平臺的能力。發行人堅持推動 MXMACA 軟體棧開源共享,不斷打造中國版 GPU 開放程式設計介面標準,推動解決跨 GPU 平臺的應用相容難題。

MXMACA 軟體棧具有較強的易用性、可程式設計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功能豐富全面。
在程式語言方面,MXMACA 軟體棧提供了一種簡單易用的程式語言(MXMACAC++/MXMACA Fortran 異構程式語言),大幅降低使用者的應用門檻。開發者可基於主流程式設計框架編寫程式碼,在軟體驅動層的支援下高效運行於公司各款晶片產品之上。同時,該運算平臺能夠相容主流的 C/C++/Python 異構計算語言,使得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高效推進運算元開發。在 CUDA 生態相容上,MXMACA軟體棧實現了對 GPU 行業國際主流 CUDA 生態的高度相容,支援 6,000 多個CUDA 應用。在開源技術支援度上,MXMACA 軟體棧支援多種開源技術,包括AI 訓練框架(PyTorch/PaddlePaddle 等)、AI 推理框架(vLLM/SGLang 等)、運算元庫(BLAS/DNN 等)和開源模型等,透過不斷最佳化實現更高的效能和可擴充套件性。
在雲端運維方面,MXMACA 軟體棧內建的智慧資源管理引擎和協同計算框架,實現了對雲邊端異構硬體資源的統一管理、動態排程和高效協同,大幅提高計算資源利用率,降低開發複雜度,助力人工智慧應用在多元化場景中的快速落地與規模化部署。此外,MXMACA 軟體棧提供了豐富的系統和應用管理工具,助力開發者更高效、靈活地開發、驗證、環境部署及質量監控等。
MXMACA 軟體棧系提高 GPU 易用性的核心,主要與發行人的 GPU 產品配套使用,報告期內未單獨對外銷售。
募資目的
摩爾線程
在談到公司上市目的時,摩爾線程表示,公司主要為了:一、攻堅 GPU 核心技術壁壘,構建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體系;二、打造優秀科技人才發展高地,助力戰略目標實施;三、完善公司治理,持續為投資者和社會創造價值回報。
關於本次募集資金投資專案,經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2025 年第三次臨時股東會審議透過,具體如下:

募集資金投資專案的具體情況:
(一)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訓推一體晶片研發專案
本專案實施主體是摩爾線程智慧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總投資額為 250,957.98 萬元,建設週期為 3 年。專案資金一方面用於租賃研發場地並進行裝修,為專案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另一方面用於購置研發裝置並擴充研發團隊規模,以現有自主可控 AI 訓推一體晶片為依託,對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訓推一體晶片進行研發,並實現其產業化。
本專案基於市場和客戶對 AI 訓推一體晶片的計算效能、訪存頻寬與容量、互聯頻寬等需求,結合 DeepSeek 等前沿 MoE 模型、多模態模型和世界模型的計算特點,對公司現有自主 AI 訓推一體晶片進行架構、指令集、運算器和開發平臺的全面升級。專案將引入先進工藝、先進封裝、先進儲存和高速片間互聯技術,打造新一代自主可控的 AI 訓推一體晶片。
本專案主要研發內容包括先進 GPU 晶片研發、MUSA 統一架構計算平臺軟體棧研發和大規模智算叢集解決方案研發等。
本專案將基於研發成果,產出 AI 訓練卡 I 型、AI 推理卡 I 型等主要產品。其中,AI 訓練卡 I 型主要應用於大模型訓練、科學計算等場景;AI 推理卡 I 型主要應用於大模型推理、AIGC 等場景。透過本專案的實施,可提高公司研發能力,提高公司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並進一步提升公司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
(二)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晶片研發專案
本專案實施主體是摩爾線程智慧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總投資額為 250,233.23 萬元,建設週期為 3 年。專案資金一方面用於租賃研發場地並進行裝修,為專案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另一方面用於購置研發裝置並擴充研發團隊規模,以現有自主可控圖形晶片為依託,對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晶片進行研發,並實現其產業化。
本專案擬從市場和客戶對圖形晶片在圖形效能、計算效能、訪存頻寬、互聯頻寬等方面的要求出發,對公司現有自主可控圖形晶片的處理器晶片架構、指令集、硬體運算器和程式設計開發平臺等技術開展升級迭代,並引入先進工藝、先進封裝、先進儲存以及高速片間互聯等先進技術,研製新一代自主可控圖形晶片。
本專案主要研發內容包括先進圖形晶片研發、圖形晶片驅動以及軟體適配研發等。
本專案將基於研發成果,產出消費渲染卡、高階專業卡和雲端全功能卡等主要產品。其中,消費渲染卡主要應用於電競遊戲、AI PC 等場景;高階專業卡主要應用於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影視製作、高精度渲染、數字孿生等場景;雲端全功能卡主要應用於雲渲染、雲遊戲、雲電腦等場景。透過本專案的實施,可提高公司研發能力,提高公司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並進一步提升公司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
(三)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SoC 晶片研發專案
本專案實施主體是摩爾線程智慧科技(無錫)有限責任公司,專案總投資額為 198,180.33 萬元,建設週期為 3 年。本專案擬租賃場地,購置先進高階的研發裝置,擴充研發團隊規模,進行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SoC 晶片的研發,並實現其產業化。
本專案擬從市場和客戶對 AI SoC 晶片在計算效能(特別是在大模型推理效能)、功耗和級聯擴充套件性等方面的要求出發,對公司現有自主可控 AI SoC 晶片的架構、匯流排設計、記憶體管理系統和軟體驅動程式等技術開展升級迭代,並引入先進國產工藝、先進封裝、先進儲存以及高速片間互聯等先進技術,研製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SoC 晶片。
本專案主要研發內容為大算力低功耗 AI SoC 產品的研發,包括架構最佳化、電路設計最佳化、記憶體管理系統最佳化及軟體最佳化等。
本專案將基於研發成果,產出智慧晶片、智慧模組和整機等主要產品。其中,智慧晶片包括應用於消費 PC 領域的 PC 晶片、應用於工業場景的工業晶片以及應用於車載領域的車規晶片等;智慧模組包括工業模組和車規模組等;整機包括筆記本和 mini-PC 等產品。
透過本專案的實施,可提高公司研發能力,提高公司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並進一步提升公司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
(四)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公司業務發展規劃和對營運資金的需求,公司擬使用募集資金100,628.45 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有利於保證公司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進一步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降低財務風險,增強公司的反應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力,為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提供支援。
沐曦
經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及 2024 年年度股東會審議透過,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不超過 4,010.00 萬股,實際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投資以下專案: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用於投資“新型高效能通用 GPU 研發及產業化專案”、“新一代人工智慧推理 GPU 研發及產業化專案”和“面向前沿領域及新興應用場景的高效能 GPU 技術研發專案”,均系圍繞公司主營業務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公司發展戰略。
“新型高效能通用 GPU 研發及產業化專案”包括公司第二代高效能通用GPU 晶片(代號 C600)和第三代高效能通用 GPU 晶片(代號 C700)兩個研發子專案,基於國產先進工藝開發具備較高效能和更高效能的兩款通用 GPU 計算晶片,應用於 AI 訓練及推理、通用計算等場景,是公司曦雲 C 系列訓推一體晶片的後續主力產品。“新一代人工智慧推理 GPU 研發及產業化專案”系公司研發下一代基於先進封裝技術的雲端大模型推理晶片(代號 Nx),主要用於生成式AI 推理。前述募投專案的順利實施,將幫助公司完成現有核心產品線的持續迭代升級,鞏固行業領先地位,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是公司未來幾年主營業務發展及收入增長的重要基礎和核心驅動。
“面向前沿領域及新興應用場景的高效能 GPU 技術研發專案”圍繞前沿晶片技術研發和前沿 GPU 系統研發兩大方向,具體包括但不限於超高頻寬視訊記憶體、芯粒架構、設計工藝聯合最佳化、GPU 光互連技術、大功率 POL 電源設計最佳化、GPU 系統散熱技術研究、scale up 互連方式最佳化改進、超節點伺服器系統交換架構最佳化等研發內容。透過實施本專案,有助於公司增強整體研發實力,豐富前沿技術儲備,構築更高的競爭壁壘,為公司未來長期穩定發展、實現經營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未來發展規劃
摩爾線程
(一)戰略規劃
摩爾線程以全功能 GPU 為核心,致力於向全球提供計算加速的基礎設施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為各行各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強大的 AI 計算支援。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 GPU 領軍企業,為融合 AI 和數字孿生的數智世界打造先進的計算加速平臺。
(二)未來規劃採取的措施
1、軟硬體深度協同的全棧技術整合
構建軟硬體深度協同的 AI 基礎設施體系,推進晶片架構、系統軟體與分散式框架的全棧最佳化,重點突破訓練效率與能效瓶頸。透過動態資源排程演算法與異構計算加速技術,持續提升大規模叢集的算力利用率與任務可靠性,為下一代萬億引數大模型提供高效能訓練基座。同步研發高密度算力模組與先進散熱方案,夯實超大規模智算叢集的物理承載能力。
2、端雲智慧算力融合創新
佈局端側推理晶片與雲端訓練叢集的架構級協同,研發自適應算力分發與模型動態切分技術。聚焦 AIPC、機器人等智慧終端市場,開發輕量化推理引擎與隱私計算框架,實現端雲算力的無縫銜接與彈性伸縮。建立面向新興產業的算力即服務(CaaS)模式,提供從模型預訓練、後訓練、推理最佳化到應用部署的全棧支援。
3、消費和商業及政企市場雙輪驅動
深化消費級與商業及政企市場協同拓展策略,透過開發者社群建設與行業解決方案深耕構建生態壁壘。消費端聚焦 AI 工具鏈開源與國際 GPU 生態相容計算裝置平臺推廣,培育開發者生態;企業級市場強化金融、醫療等關鍵基礎行業垂直領域的場景化方案輸出。
4、前沿技術前瞻佈局
構建開放式技術預研體系,重點投入 3D 堆疊、存算一體、先進封裝等下一代算力技術。建立先進封裝與異構整合研發能力,探索新型計算正規化與晶片架構的工程化路徑。
5、拓展國際市場
拓展國際智慧算力市場,聚焦本地化 AI 應用部署需求,提供低延遲、高合規的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依託公司通用 GPU 架構的生態相容能力,無縫對接全球主流開發框架與雲服務平臺,滿足客戶資料主權與即時推理的雙重訴求。
6、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賦能
踐行綠色算力發展路徑,研發全生命週期能耗最佳化技術,構建碳中和資料中心解決方案。設立 AI 倫理與技術普惠專項,透過算力捐贈計劃支援科研創新與社會公益。建立開發者賦能體系,降低 AI 技術應用門檻,推動智慧算力成為普惠性社會基礎設施。
沐曦
(一)公司整體發展戰略
自成立以來,發行人秉承“打造世界一流的 GPU 晶片及計算平臺,成為數字經濟的算力基石”的願景,堅持“政策引領、產品領先、客戶為中心、企業文化全面支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長期深耕 GPU 和人工智慧領域,已成為推動我國智慧算力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發行人緊緊把握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大勢,始終堅持以 GPU 技術為核心的自主研發、成果轉換和量產應用,對標國際優勢品牌不斷打造和完善產品矩陣,形成了獨具優勢的 GPU 產品體系和自主開放的軟體生態,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貢獻科技力量。
面對全球人工智慧競賽再度加速和算力資產價值鏈重構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行人制定了“三步走”發展規劃,依次為:1)從研發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2)從產品優勢向市場領先優勢的躍升;3)從市場領先優勢向基業長青的運營優勢的鞏固。發行人目前正處於從產品優勢邁向市場領先優勢的階段,公司將在研發領域繼續保持產品的競爭優勢,在市場領域樹立正面的產品品牌聲譽,加快在地區及行業的佈局,構建健康、穩定持續的商業閉環,從而更好發揮高效能 GPU 晶片在人工智慧等前沿產業中的關鍵作用。
未來,發行人將繼續以國家自主可控重大戰略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圍繞自身的核心優勢,重點佈局雲端及邊端算力市場,加速技術深耕、場景滲透和生態協同,實現技術不斷升級和產品持續迭代。發行人將堅持“1+6+X”發展戰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升公司在高效能 GPU 行業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在產業生態方面,發行人將在開放合作中推進技術進步,加速產業鏈佈局,推動開放生態建設,讓客戶有價值、投資者有收益、合作伙伴有成功、員工有成就,助力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自主化突破與長遠發展。
(二)未來規劃採取的措施
1、聚焦雲端、邊端算力市場,實現技術升級和新產品開發
面對旺盛的高效能計算需求,公司將結合本次募投專案的實施,重點聚焦雲端和邊端廣闊的市場,研發下一代用於智算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的高效能 GPU產品,打造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將更主動地貼近行業客戶,以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技術水平:在架構方面,持續迭代 GPU 核心架構,提高 AI算力密度;在計算方面,擴充套件對 FP8、FP4 等資料格式的支援度,增加多種資料轉換指令;在儲存方面,研發新一代視訊記憶體控制器介面 HBM3/4,順應更大容量視訊記憶體需求;在互連通訊方面,研發新一代 MetaXLink 互連技術,結合光互連技術和 GPU 超節點系統設計,打破傳統伺服器架構的通訊瓶頸、豐富公司 GPU 產品的適用範圍;在先進封裝層面,公司在 GPU 產品中引入新一代芯粒架構和三維堆疊晶片技術;在軟體生態方面,結合產業夥伴的需求最佳化軟體棧的豐富度,持續提升其易用性和應用效能,進一步解決跨平臺的應用相容難題。發行人將緊跟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並積極融入 RISC-V 生態,透過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不斷擴大競爭優勢、鞏固市場地位,推動國產算力產業鏈自主可控。
2、堅持“1+6+X”發展戰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公司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與合作伙伴共贏”的理念,將長期堅持“1+6+X”發展戰略。“1”代表數字算力底座,包括國家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商用 AIDC 以及由運營商、網際網路廠商等承建的智算中心等,這類客戶群體將是公司堅實的基本盤。“6”代表 AI 賦能的六大關鍵行業,隨著人工智慧在各類應用場景的迅速落地,傳統由超大規模雲廠商主導的集中式算力需求模式正逐步演進為由頭部雲廠商為主、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為輔的人工智慧生態,龐大的垂類客戶群體將成為未來 GPU 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憑藉具有高通用性優勢的 GPU架構,發行人將緊抓市場機遇,在維持與智算中心客戶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重點圍繞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大文娛六大極具市場潛力的重點行業和“X”個長尾行業市場,積極尋找和發展垂類場景銷售機會,率先實現行業卡位,不斷拓展新的客戶群體,挖掘更大的市場空間,全面推動中國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3、加速產業鏈佈局,共建開放生態
在地緣政治、科技封鎖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保障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鏈自主可控已至關重要。發行人將秉承自主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致力於與智算中心、伺服器 OEM、大模型廠商、AI 應用方、晶圓廠、封測廠等產業鏈上下游參與方共創安全、穩定、開放的產業生態圈。一方面將加速公司在晶圓生產製造、封測、儲存顆粒、EDA、IP 等核心環節實現國產配套,保障供應鏈穩定,另一方面將反哺產業鏈上下游,帶動國內先進工藝良率爬坡以及 IP、EDA、儲存顆粒等核心環節技術進步。
公司堅持在開放合作中推進技術進步,採取“自主創新與開放相容”雙軌並行策略,透過自主研發、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實現軟體生態升級,構築便捷、易用的軟體環境。公司致力於打造中國版 GPU 程式設計介面標準,堅決推動 MXMACA軟體棧開源共享,促進解決跨 GPU 平臺的應用相容難題;公司將打造、維護友好、開放的開發者社群和論壇平臺,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開發門檻,增強場景使用者對公司 GPU 產品的使用粘性。
此外,作為中國計算機協會開源發展委員會(CCF)的 AI Infra 開源工作組的創始成員,公司依託 CCF 連結科教資源、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源等,形成產、學、研、用聯動的開源創新模式,透過大賽、線下課程等活動,協助培養 GPU開發和大模型開源創新實踐人才,並舉辦孵化、創業投資對接會,推動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生態繁榮發展。
4、建立科學的人才戰略,加強高階人才團隊建設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要素。發行人將以企業文化為綱領,建立科學的人才戰略,避免人才的同質化和低水平重複,構建能夠不斷吸引高階人才的人才體系平臺。發行人將不斷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識別和挖掘有潛質的人才,並促進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同時,發行人將提供更加完善、系統的培訓、實踐和晉升機會,支援員工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素質,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此外,發行人將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體系,透過合理的薪酬福利、職業發展路徑和精神激勵,激發各類人才的潛力、積極性和創造力。
5、充分利用資本平臺,提升公司品牌價值與公共形象
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後,發行人將結合市場需求變化和產品研發目標,合理高效利用募集資金,審慎推進募集資金的使用,充分發揮募集資金的作用。同時,公司將充分利用上市後的資本平臺,結合業務發展及最佳化資本結構的需要,合理、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多元融資渠道,為公司長遠發展提供資金支援,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價值、公共形象、行業地位與市場份額。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END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81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點贊

求分享

求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