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本文字數:1811,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小巖
美國加州打響了美國國內反特朗普關稅的第一槍。
據新華社報道,加州州長紐森16日宣佈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他批評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的行為“違法”,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混亂和破壞。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的州。
紐森當天在一份宣告中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非法關稅”正在給加州的家庭、企業和經濟帶來混亂,推高了物價,威脅到就業。這些關稅擾亂了供應鏈,增加了加州和加州居民的成本,並給加州經濟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專訪了長期從事全球供應鏈研究的南加州大學教授維亞斯(Nick Vyas)。在談及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時,他表示,最擔心的是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最終會導致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面臨價格和通脹的壓力。

消費者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縣的一家商店內購物 (來源:新華社)

衝擊美國經濟
維亞斯教授是南加州大學肯德里克全球供應鏈研究所創所所長,目前是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碩士專案系主任。對於“對等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他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可能會損害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關係,進而影響美國的出口和整體經濟增長。
世界貿易組織(WTO)16日釋出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貿易前景嚴重惡化。在當前關稅形勢下,2025年全球貨物貿易量預計將下降0.2%,北美地區貨物貿易降幅尤為顯著,出口預計將下降12.6%。
特朗普曾表示,推出“對等關稅”的目的是促進製造業發展、保護就業、縮小貿易逆差,並吸引投資迴流美國。不過很多經濟學家早已表示,美國很難吸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迴歸。
維亞斯也持有類似觀點。他告訴第一財經,“勞動密集型產業短期內難以迴歸美國。即便從中長期來看,也很難,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遠高於其他地區。”
相較而言,他更看好像電子、醫藥和專用機械這樣的高資本密集型產業在美國的發展,這些產業依賴先進製造或貼近消費者,可以透過技術抵消人力成本,供應鏈也更短更高效。
不過,維亞斯特別強調,美國製造業的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智慧基礎設施進行戰略性的投資,同時需要集中精力對勞動力的技能進行重塑。
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前主編詹曉寧(James X. Zhan)此前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鑑於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和製造業技術工人的短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美國沒有優勢。同時,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和措施預期將進一步抬升美國的勞動力成本。

衝擊全球供應鏈
關稅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經濟,還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
當前,中國出口美國的個別商品累計各種名目的關稅已達到245%。維亞斯表示,如此高的關稅稅率,將嚴重破壞貿易關係並衝擊雙方經濟,不太可能長期化。
他進一步分析道,如果高關稅稅率長期持續,由於需求的存在或供應鏈依賴,美國仍有可能會進口一些必需品或者在本土難以找到平替的商品,比如電子產品,特種零部件以及某些消費品。
他特別表示,如果這種狀況長期持續,“可能會造成二戰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挑戰,對兩國乃至世界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16日也表示,世貿組織贊同中方的說法,當關稅的數字達到125%時,數字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實際上已經貿易“脫鉤”。
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推出了“友岸外包”政策來調整全球供應鏈,即美國將致力於將供應鏈外包的機會限於“友好”或“值得信賴”國家或地區的小圈子。特朗普政府執政後,這一政策似乎已被忘卻,在祭出“對等關稅”後並未對這些國家給予關稅優惠,如“友岸外包”政策主要受益國之一的印度目前面對特朗普所謂的26%的“對等關稅”。
維亞斯向第一財經分析道,如今“友岸外包”的勢頭已明顯減弱,但在如半導體和清潔能源特定領域內,影響仍存,不過長期效果因行業和地緣政治而異。不過,他表示相比“友岸外包”,“近岸外包”預計仍將成為持續趨勢,支撐二級和三級供應鏈網路並進一步強化。
當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讓東南亞國家成為重災區,如越南的“對等關稅”為46%,柬埔寨更高達49%。雖然如今對東南亞國家更高關稅的實施暫停,但威脅仍存。
對此,維亞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依賴國際貿易的地區面臨更為嚴峻的調整,東南亞出口導向型經濟可能因此受挫,“高關稅將削弱全球競爭力,迫使企業尋找新貿易路線或轉移產能。”
他說道,這些變化將受地緣政治、經濟壓力和技術變革影響,“當前的貿易格局正考驗所有組織的韌性”。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