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to Expect With Trump’s Future China PolicyChina is considered the Big One by those in Trump’s entourage responsible for devising foreign
policy.特朗普未來對華政策展望在特朗普身邊負責制定外交政策的人眼中,中國是重中之重撰文/ Michael T. Klare
載於/The Nation
日期/2024.12.23
兔主席按:本文載於美國左翼/進步派政治雜誌《 國家》《 The Nation),分析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面臨複雜的美中關係挑戰,最主要為臺灣問題與經貿問題。從特朗普角度而言,他面臨的核心困境在於,要在兩種選擇中做出抉擇,一方面是身邊強硬反華鷹派推動的強力制華政策,一邊是更加務實、交易性、商業化、避免衝突升級的選擇。最終,無論特朗普如何選擇,都將深刻影響中美關係及全球穩定。2024.12.24
全文約 5,200 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加沙、海地、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俄羅斯、敘利亞、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明年 1 月就職時,將面臨諸多外交政策的挑戰。然而,從涉及範圍、規模以及複雜程度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相提並論——沒有哪個國家能以同樣的力度和堅韌來抵禦特朗普的敵對行為,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在“讓美國再次偉大”《 MAGA)共和黨人中激起更多的敵意和憤怒情緒。簡而言之,中國必然會讓特朗普總統在第二個任期一開始就陷入兩難
困境:他要麼選擇與北京達成協議,同時冒著被黨內對華強硬派指責為“綏靖者”的風險;要麼選擇對北京進行打擊,並進一步實施對華包圍,從而引發潛在的暴力衝突,甚至可能導致核對抗升級。如何對待中國,無疑將成為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最重要的外交考驗。
困境:他要麼選擇與北京達成協議,同時冒著被黨內對華強硬派指責為“綏靖者”的風險;要麼選擇對北京進行打擊,並進一步實施對華包圍,從而引發潛在的暴力衝突,甚至可能導致核對抗升級。如何對待中國,無疑將成為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最重要的外交考驗。
別搞錯了:在特朗普身邊負責制定外交政策的那些人眼中,中國確實是重中之重。儘管他們設想其“美國優先”戰略會面臨諸多國際挑戰,但他們認為,只有中國才對美國繼續維持全球主導地位構成真正的威脅。
… …
(全文約5,200字)

These Five Wall Street Titans Thought Bitcoin Was a Fad.
Here's What They Say Now.五位華爾街巨頭曾認為比特幣只是一時風潮。現在來看看他們的說法撰文/Vicky Ge Huang
載於/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4.12.15
兔主席按:比特幣價格現已突破10萬美元,五位頂級金融家和投資人傑米·戴蒙(Jamie Dimon)、拉里·芬克(Larry Fink)、肯·格里芬(Ken Griffin)、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瑞·達利歐(Rady Dalio)對該數字貨幣(動態變化)的看法。2024.12.25
(全文約1,9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比特幣從誕生到突破10萬美元大關大約用了15年時間。在此期間,這種數字貨幣經歷了狂熱的上漲和驚人的暴跌。如今,它在華盛頓的地位日益上升,已成為價值2萬億美元的資產。然而,華爾街一些重量級人物仍然不認可它的價值。
比特幣,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因為人們預期數字資產行業將在唐納德·特朗普第二任內蓬勃發展而大受提振。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復興的熱情也帶動了其他加密貨幣的上漲,推動所有加密貨幣的市值邁向4萬億美元。
隨著價格上漲,加密貨幣公司資金充裕,華爾街一些大型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正試圖利用這一復甦的勢頭獲利。其他一些機構則繼續對他們眼中的投機泡沫避而遠之。以下是全球一些最具影響力的投資者的觀點伴隨時間推移發生的演變情況:
··· ···
(全文約1,900字)
On a quest for global domination, Chinese EV makers
are upending Thailand’s auto industry
在追求全球主導地位的過程中中國電動車企正在顛覆泰國的汽車產業撰文/Stephanie Yang載於/Los Angeles Times
日期/2024.12.23
兔主席按:中國電動車企高歌猛進,在泰國市場風生水起,同時也在泰國投資建廠生產汽車,包括銷售到本地市場以及出口到第三方市場。在良好的產品競爭力、泰國政府對電動車的大力支援下,中國電動車不斷積壓原本在泰國佔據主導地位的日本車企的份額與角色,導致後者關閉了不少工廠,同時被迫向清潔能源汽車轉型。但中國車企在泰國的影響遠遠大於個別的汽車工廠。這裡面涉及兩個問題,一是中國車企自動化程度高,投資是科技和資本密集型的,但未必需要僱傭大量的本地工人,因此可能和本地勞工利益產生衝突;二是原來服務日本燃油車的泰國供應商在技術、質量和價格上未必有競爭力,可能無法成為中國車企的供應商。所以,在泰國,人們目睹的是中國車企對泰國整個汽車產業的顛覆和改造。而泰國出現的情況,在未來可能也將出現在更多其他市場。2024.12.24
(全文約1,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今年早些時候,在泰國暖武裡府舉辦的第45屆曼谷車展上,參觀者們正在觀看小鵬的電動車)
位於泰國的日系汽車工廠正在關閉或縮減規模,這些工廠幾十年來一直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汽車製造中心。
斯巴魯表示,其工廠將於本月停止汽車生產。鈴木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停止運營。本田和日產也表示它們正在減產。
“罪魁禍首”:中國電動汽車。
伴隨全球向零排放汽車邁進,泰國一直在吸引中國汽車製造商。截至去年,努力尋求全球主導地位的中國車企們已在泰國投資逾14億美元用於建造電動汽車工廠。
… …
(全文約1,800字)
“多動症”(ADHD)不應被當作疾病對待文章#1ADHD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a disorderAdapting schools and workplaces for it can help far more“多動症”(ADHD)不應被當作疾病對待如此,對於改造學校和工作場所會更有幫助載於/The Economist日期/2024.10.30
文章#2Researchers are questioning if ADHD should be seen as a disorder It should, instead, be seen as a different way of being normal研究人員正在質疑“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否應被視作一種疾病 相反,它應該被視為一種不同的正常狀態載於/The Economist日期/2024.10.30
兔主席按:不同人類個體的各種性格特徵,只要能夠延續到今天,就一定有某些進化上的意義,否則老早就被淘汰。“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是一種典型的特徵,而且這種特徵覆蓋大量人群(因標準差異,在2~10%不等),實際上是一種認知與行為差異。在原始社會,具有所謂ADHD特徵的人群可能在野外從事採集與狩獵工作,是人類社群得以維繫的基礎。但這樣的人群並不適合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專注於知識、腦力、室內活動、強規則與規範的當代社會——他們發現自己無法勝任學校學業和工作場所。電子產品、娛樂形式增多及資訊碎片化加劇了這一狀況。這也使得具有相關特徵的兒童(及成人)更難適應現代環境。由於ADHD具有遺傳性,其結果是,如果延續現有趨勢,在未來的幾百年,ADHD人群將不斷經歷階層下滑,在少子化的社會里甚至可能出現後代不斷減少的狀況,在人類基因池裡逐漸被邊緣化。除了學校和工作場所非常不適合這個“古老”的認知與行為群體之外,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就是對ADHD的“疾病化”,同時將“疾病”進一步的產業化、商業化——透過藥物干預和“矯正”,調整“患者”的認知和行為。在某種意義上,這和當年將同性戀看作“疾病”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同性戀涉及的是性取向,ADHD則是認知、行為等大腦執行功能特徵。這也會帶來大量額外的社會問題,其中最為極端的案例就是ADHD藥物濫用的狀況——我們已經在美/西方社會觀察到這種狀況,例如華爾街年輕銀行家,甚至校園學生——為了提升學術或工作成績而服用ADHD藥物的情況,導致新的藥品危機。《經濟學人》的兩篇文章,一篇社論一篇報道,援引科學研究,指出應該把ADHD視為“神經多樣性”的一種,不應該視其為疾病和障礙,並鼓勵透過改變學校與工作場所的設計,去包容和適應ADHD人群,而不是透過疾病化的診斷標籤及藥物治療的方式去改變(或無情淘汰)相關人群。個人認為,這樣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現實情況是,當代人類的知識經濟對ADHD的不友好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但認識到ADHD並非疾病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將來,意想不到的因素(例如人工智慧)也許可以提供新的援助,幫助所謂的ADHD人群發揮自己更大的潛能、適應現代社會。2024.12.25
(全文約4,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不久前,人們還認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只會影響學齡期的男孩——那些在課堂上坐不住、總是惹麻煩的調皮孩子。如今,各個年齡段被診斷患有ADHD的人數都在迅速增加,其中年輕和中年女性群體的增幅最大。
相關資料令人瞠目結舌。據智庫Nuffield Trust的資料,英格蘭約有200萬人(佔總人口的4%)被認為患有ADHD。其症狀往往與自閉症、閱讀障礙以及其他一些病症(和ADHD一樣,這些狀況都被認為是由大腦發育情況導致的)的症狀有重合之處。總體而言,10%~15%的兒童在注意力及資訊處理方面存在相關的問題。
目前,ADHD被當作一種“要麼有要麼沒”的病症來對待。這種二元化的診斷方式產生了兩方面的後果。第一,把所有人都當作患者來對待,這讓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在英格蘭,預約ADHD評估的等候名單長達十年之久;特殊教育需求體系也已不堪重負。第二,當把ADHD當作一種需要矯治的機能障礙時,就會導致人類潛能被極大地浪費。強迫自己去適應“正常”狀態令人疲憊不堪,還可能引發焦慮和抑鬱情緒。
(全文約4,1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