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男性中年或註定發福,這很難改變,也與新陳代謝無關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果你還沒到中年,請不要著急,這篇文章會讓你做好心理準備:)
撰文 | 不周
審校 | clefable
人到中年,總會在某天(或某幾天)不經意間發現,眼角長出了一道皺紋,髮根冒出一縷白髮,褲子的扣子怎麼這麼難扣上?顯然,衣服不會突然縮水,它只會暴露一個殘酷的事實:你腰圍漲了。這種現象俗稱為“中年發福”。
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會發福。但此前研究一致表明,在人生的中年時期(約30歲至60歲),多數人體重都會悄悄增加。比如,一項針對美國人體重增長的估算表明,在21歲到55歲之間,體重平均每年增加0.5至1千克;另一項研究則表明,無論初始體重、種族等條件如何,女性在40歲至60歲之間,體重平均每年增加0.7千克。
一些中年人可能會為自己抱屈,明明每天的忙碌程度,並不比年輕時低,每天的飯量也沒有增長太多。這意味著,能量的消耗和攝入都沒有顯著變化,難不成是因為喝酒喝多了?那另一部分人更委屈了,日常不怎麼飲酒的自己,為什麼也會長出所謂的“啤酒肚”呢
典型“啤酒肚”圖片來源:wikipedia
更令人悲傷的是,隨著年齡增長,六塊腹肌很容易變成鬆垮的一塊,再想變回去會更難。很多人發現,胡吃海塞幾頓後,年輕時只需要節食幾頓或是集中運動一段時間就能輕易減重,到了中年卻遠沒有這麼輕鬆。
中年發福雖然說是“福”,但體檢報告上一片飄紅的數字無一不在指出:請不要自我安慰。事實上,腰腹部堆積的內臟脂肪是導致各種代謝紊亂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一致表明,腹部脂肪會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但腹部脂肪為何會隨年齡增長,一直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4月25日,一項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研究發現,衰老這個過程會觸發一種新型成體幹細胞的產生,進而促進人體大量生成新的脂肪細胞。
新陳代謝可不背鍋
許多人可能會將肚子上這些頑固的肉肉,歸咎於“年紀大了,新陳代謝減慢了”這一說法。但其實我們常聽說的這些說法,比如“人體新陳代謝會在青春期間加快”,“中年,特別是更年期時身體代謝會減慢”,“男性的新陳代謝速率比女性快”等等,始終缺乏真正的科學依據。不過,2021年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綜合研究澄清了這些說法中的謬誤。
2014年,英國蘇格蘭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代謝領域的研究者約翰·斯皮克曼(John Speakman)組織了一項國際合作,全球各地的十幾個實驗室利用雙標水法——測量日常能量消耗的公認黃金標準——收集了多年資料,最終測量了6400多人的代謝資料,涉及的年齡範圍從8天大的嬰兒到90多歲的老年人。2021年,這個聯合研究團隊釋出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描述了年齡與體型對每日能量消耗的影響。
圖片來源:《環球科學》2023年2月刊《代謝真相:人類如何走上巔峰》第34頁圖表“測量新陳代謝”。
其中,體型越大,代謝率就越高,這一結論顯然符合預期。因為去脂體重,即肌肉和其他器官的重量,是預測每日能量消耗最有效的指標。而在拋開體型因素對代謝率的影響後,研究人員得以僅僅關注代謝率在人類不同年齡段的變化。結果顯示,在出生後的第一年,新生兒的代謝率會急劇攀升。而最令人驚喜的結論是:從20歲到60歲,新陳代謝可以說非常穩定,中年時期沒有減少,在更年期也沒有變化
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的確會降低,不過這要在60歲時才會發生。這項研究發現,60歲後,新陳代謝每10年會下降7%左右,90歲的老年人日常能量消耗比50多歲的成年人低20%~25%。這項研究已經能說明,三四十歲的中年發福與新陳代謝可沒什麼關係。既然如此,中年人身上的肉肉又是從何而來,因何而來呢?
偏愛腹腔的脂肪組織
如果稍加留意,你會發現中年人很少勻稱地發福,脂肪似乎格外偏愛腰腹部。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點,因為脂肪其實主要分為內臟脂肪(包裹在臟器周圍,常見於腹腔)和皮下脂肪(藏在皮膚最下層,可用手指捏住皮膚可以感受到,主要聚集在臀部、大腿和腹部)兩類。而中年易漲卻不易減的脂肪,主要就是內臟脂肪,這導致臟器周圍的內臟脂肪組織會比皮下脂肪組織優先膨脹。不過相比皮下脂肪,內臟脂肪過多通常與代謝性疾病患病風險更高有關。事實上,許多中年人開始在意自己的腰圍,往往都和美觀沒什麼關係,而是健康——比如被診斷出有輕度或重度的脂肪肝。
脂肪組織想要擴大,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現有脂肪細胞本身會隨時間“增肥”;二是透過脂肪祖細胞(APC)形成新的脂肪細胞,從而壯大脂肪組織。但與年齡相關的脂肪組織,究竟是如何藉助這兩種途徑擴大?我們看到的這些脂肪,是起源於老的脂肪細胞,還是一些新生細胞呢?為了追溯年齡驅動的脂肪細胞的起源,在上個月發表的新研究中,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研究中心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合作,進行了一系列小鼠實驗,隨後又在人類細胞上進行了驗證。
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按標準飼料餵養後發現,中年(12月齡)雌性小鼠體重保持適中,但雄性小鼠體重明顯增加,這是由於脂肪組織,特別是內臟脂肪質量的增加。與之相伴的是,中年小鼠出現了脂肪細胞營養不良、內臟脂肪沉積、能量消耗降低和胰島素抵抗。透過引入標籤,研究人員追蹤了年輕小鼠和中年小鼠體內APC和脂肪細胞的命運,結果發現,雄性小鼠內臟脂肪組織中超過80%的脂肪細胞是新生的。這意味著,衰老導致的脂肪組織增長,主要是透過APC生成新細胞的途徑,而非先前存在的脂肪細胞的擴大
年齡相關的內臟脂肪組織增長主要源於APC生成新的脂肪細胞。 圖片來源:原論文
進一步地,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的APC分別移植到第二組小鼠體內,其中老年小鼠的APC迅速生成了大量脂肪細胞。然而,當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的APC移植到老年小鼠體內,這些幹細胞並沒有產生太多新的脂肪細胞。這似乎說明,無論宿主年齡如何,老年的APC都能獨立製造新的脂肪細胞
中年“熱血”幹細胞
多數情況下,幹細胞的生長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弱,但APC似乎是個例外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比較了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的APC基因活性,結果發現APC在年輕小鼠中幾乎不活躍,在中年小鼠中卻像甦醒了一樣,開始“兢兢業業”地生成新脂肪細胞。衰老似乎觸發了這些細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
透過測序分析,研究人員還鑑定出一種此前從未表徵過的細胞亞群,即年齡特異性脂肪前體細胞亞群(CP-A),衰老會促使APC轉化為這種新型幹細胞,使它們在中年時期出現,然後積極地產生新的脂肪細胞。
“我們發現,人體的脂肪生成過程是由一種名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訊號通路驅動的,”希望之城研究中心的分子和細胞內分泌學副教授王瓊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LIFR在觸發CP-A生成新脂肪細胞並增加年長小鼠的腹部脂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王瓊和同事們還對不同年齡段的人類樣本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他們再次發現類似的CP-A細胞,同時發現它們在中年人組織內的數量有所增加。而人體的CP-A細胞也具有很強的生成新脂肪細胞的能力。由於脂肪組織增長和CP-A細胞亞群的出現,主要出現在男性內臟脂肪組織內,且僅發生在中年和衰老早期(40歲至65歲)時,這也表明該過程具有部位、階段和性別的特異性。這些研究結果為理解與年齡相關的代謝紊亂相關的病理生理學提供了基礎。未來的研究需要集中追蹤動物模型中的CP-A細胞,觀察人類中的CP-A細胞,並開發消除或阻斷這些細胞的新策略,這可能對解決年齡相關的肥胖至關重要
上了年紀,這種幹細胞反而開始“熱血進化”,助你長肉!不得不說,蠻勵志的~
參考文章: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8178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x1198
《環球科學》2023年2月刊《代謝真相:人類如何走上巔峰》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5333774-900-middle-age-spread-isnt-down-to-metabolism-but-we-know-how-to-beat-it/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5月新刊正在熱賣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環球科學》2025年度徵訂現已開啟
戳圖片即可訂閱!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