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本文字數:1655,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服務消費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仍有待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不高、優質服務供給不足、消費環境不優等問題。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圍繞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標準引領、最佳化消費環境等方面提出48條具體任務舉措。
早在去年8月,國辦就印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目標是最佳化和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此後又有多個檔案和相關會議對促進服務消費發展進行部署。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方面。從國際經驗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萬美元左右時,消費結構將加快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3萬美元,正面臨著消費結構轉變的重要節點。
從國內具體情況看:2024年,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2%,增速高於商品零售額3個百分點;該年度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7.4%,對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這表明服務消費在整個消費結構中日益重要。
雖然如此,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與許多發達國家超過60%的比重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當前,服務消費已經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但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仍有待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不高、優質服務供給不足、消費環境有待提高等問題。這是今後促進服務消費質優量增的重要努力方向。
首先是要持續增加居民收入,把消費的基礎做紮實。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第一條就是開展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其中的具體措施包括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和紮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等四個方面。
收入是消費的函式,只有實現了收入的穩步增長才能帶動消費增長,也才能帶動服務消費的增長。為此,一方面要穩住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在這兩個方面,正在持續出臺相關支援措施。
其次是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對內放開,擴大優質服務供給。
《工作方案》強調,要統籌國內國際雙迴圈、堅持供需兩端發力,透過“對外開放、對內放開”的辦法,支援擴大優質服務供給。
在“對外開放”方面,日前,國務院出臺檔案,積極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綜合試點,在已有試點地區基礎上增加9個城市納入服務業對外開放試點範圍,其中包括深圳、青島、寧波等沿海城市,也包括西安這個內陸城市。目的在於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發表文章指出:以開放最佳化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透過不斷擴大開放啟用服務消費的“一池春水”,再創新一輪開放紅利。
“對內放開”更多指的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要消除地區障礙、行業障礙促進資本流通、服務標準最佳化等方面的協同進步。
其三是要積極建立優質的服務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關於維護廣告市場秩序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的通知》,重點目標聚焦在醫療、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食品、金融理財、教育培訓等重點民生領域上,其中多個方面關係到服務消費。
上述《工作方案》既涵蓋了餐飲、住宿、健康、文化娛樂、旅遊休閒、體育賽事等主要行業領域,也包括了旅遊列車、空中游覽、跳傘飛行、超高畫質電視、微短劇等新業態、新場景。其中既有傳統服務消費,也有新型服務消費。
傳統服務消費需要進一步嚴格服務標準,加強法規落實,這方面的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已經相對完善;新型服務消費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要充分聽取消費者的意見,避免“挖坑式”誘導消費,並及時出臺規範性法規。
總之,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將擴大服務消費提到了重要位置,而進一步擴大服務消費又面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持續增加居民收入、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努力提供更好服務消費產品、最佳化服務消費環境等多措並舉加以解決。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