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線小城當臨聘老師,我每天如履薄冰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讀者:袁藝
從一線城市辭去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後,我回到四線小城帶娃陪讀。經朋友介紹,在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兼職做自媒體編輯,薪水不多,既兼顧帶娃也可以補貼家用,雖然職業下沉,但能讓我維持基本生計。
起先我任職的公司還能發工資、辦年會,組織員工和家屬去泡溫泉,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疫情前,二三個月發一回工資,直到後來,怎麼催與問,也發不出一文錢來,再後來一拖再拖,拖過了三年疫情。老闆算是個厚道人,老闆娘也是刷信用卡套現過日子,員工們也不鬧。工資就這麼欠著,兼職算是歇菜了。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孩子要讀書,生活還得繼續,好在回鄉後的頭幾年,我堅持不懈挑燈夜讀考了個教師資格證。小區裡麻將館不分白天黑夜噼裡啪啦鏖戰,出入的人衣履光鮮,也不用上班,不知他們的收入從何而來,而我每天為著房貸和孩子的培訓費傷透腦筋。
小縣城裡的培訓事業如火如荼,一條不到八百米的街道就有大大小小四五個託管班、培訓機,而我卻沒有進入掙熱錢的行當,因為託管或機構上班,也是自家孩子放學需要照料的時候,魚和熊掌焉能兼得,一切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我只能先找在家就可以做的兼職糊弄著掙三五百元。
直到老大的上初中寄宿,老二生活也能自理了,疫情結束的那年春天,我在朋友圈裡看到老家村裡的中心小學招臨聘語文教師的資訊,權衡利弊思慮再三,覺得家庭與工作可以兼顧了,跑去應聘。
小學的教務主任長相憨厚,一見我,便讓我看看課本後試講十分鐘。我翻了翻語文課本,心裡忐忑著,雖然啃了三大本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知識與能力》以及《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還花了小一千塊參加了面試培訓,但並沒有實際的課堂教學經驗——企業員工入職培訓除外。平時只輔導過自己的孩子寫作業,天天整得鬼哭狼嚎、驚天動地,母子傷神又勞力,不過那是過去式,後來我聰明地放手,把老師的事情交給老師,我只負責管理好後勤,母子算是喜樂平安。現在讓我站在白板前,脖子一梗,豁了出去,熟悉內容,蘊釀情緒後,慷慨激昂地剛發揮了四五分鐘,“停——”教務主任叫住我,聲音洪亮:“就你了,明天來上班。”我一愣,這面試結果來得太快了吧!
“呃,袁老師,明天上班有什麼問題嗎?”教務主任又詳細說了上下班工作時間,與我家孩子上下學時間略有衝突,但可以調整,影響不大。

《小歡喜》劇照

三年級的班主任生病,需要休養一個學期,我就頂替她,成了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和六年級的科學老師。語文我有七成把握,因為幾十年來一直保持閱讀的習慣,科學可就讓我犯了難。小兒子聽說我要教書後,他信心滿滿地說:“科學一點也不難,我上課聽好了,回來講給你聽。”他是六年級的小學生,自詡科學學得好,有這個自奮告勇的小老師在,可不就是古聖先賢說的“教學相長”。
我任教的小學校在城鄉結合部,是個分校,只有百餘個學生。分校有五六十年的歷史,為了滿足本地的孩子就學,現在本地孩子大部分去城裡就讀,學校裡多是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而且近幾年生源減少,每個年級僅一個班,每班最多也不到四十人,最少二十來人。
三年級的小學生,個子僅到我的腰部,又可愛又調皮,他們的一二年級實行快樂教育,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課,到了三年級,拼音不會認,筆畫寫不好,語文學得一團糟,每天的抄寫作業完成不了,寫字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難題。我只得從一年級的內容開始補,教拼音,教筆畫,自己掏錢買了糖果、文具,獎勵給上課認真、寫字寫得好、完成了作業的孩子,期望激勵他們愛上學習。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脫離口欲期,隨便一個東西諸如橡皮、筆套之類的塞進嘴,小嘴巴嚼啊嚼啊,嚼得可有味道了,二十幾個學生有半數存在這種現象,我和班主任想了很多種方法幫他們改掉這種陋習。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在行為習慣上總算有所改觀。
那個學期上最後一堂課,我說要離開大家時,他們圍了上來一個個哭得稀里嘩啦,拉著我的衣服抱著我不讓走。我兇過他們,罰過他們的抄寫,留過他們的堂,也訓過他們,但這幫單純的孩子竟然不恨我,表現出這麼難分難捨的情感來,讓我始料未及。好幾個小孩子親手做了小盒子、小卡片,寫上歪歪扭扭的“老師,你不要走,留下來”淚流滿面地送給我,弄得我這個中年婦女不知如何體面退場。

《小捨得》劇照

六年級是分校人最多的一個班,教室狹小,正值夏天,走進去密密麻麻的面孔,撲面而來的都是人氣。晚上小兒子給我講課,我記筆記,白天我將所學的知識現學現售給這些學生,可惜聽我講課的人並不多。有的打瞌睡、有的打鬧、有的說話,狀態各異……我也作獅子吼,初吼會安靜幾分鐘,再吼也稍有功效,三吼完全失效。在匆忙講完課後,我便給他們講故事,講外面的世界,這時倒能收穫較長的安靜。
畢業考試後,六年級的班主任告訴我,科學是四門功課中分數最高的一科,這倒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部的好幾個老師說,本部五年級有個班的學生很不好教,原來的班主任休產假,而這些孩子又到了叛逆期,根本不聽課,科任老師批評一句,學生敢直接拿眼瞪與老師對峙。五年級升六年級時,沒有編制老師願意接手,而學校尚有臨聘老師的空缺。
教務主任對我說:“本部六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請你去做。”明知是燙手的山芋,為了生計,我還是硬著頭皮接了。生活就像剝洋蔥,明知道越剝越嗆眼,還是要剝掉那層乾癟無水分的表皮,即便嗆出了老淚。
我就到了本部工作,做六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本部在中心村裡,建校六十餘年,鼎盛時有七八百個學生,現在只有四五百個學生,教育資源向城市傾斜,生源也在急劇減少。
校長是從區教育局調來的,儒雅端正又聲如洪鐘,主管德育的副校長風度翩翩有幾分神似湖南衛視的汪涵。本部的教職工人員,除了我和二三個七零後的教師外,其他都十分年輕——現在回想,也是我過得最朝氣蓬勃的臨聘生涯。和同事們相處得舒心適意,但六年級的學生們可是天天貓彈狗跳,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時時刻刻叫我懸著心。一是安全,其二才是成績。

《少年派》劇照

六年級是小升初的關鍵時期,老師們特別重視這個時間段,家長相對重視,學生極度輕視,小孩們到這時有些放縱自我了。十月裡天涼,冷暖交替,部分孩子仍舊在校門口的小店買凍成冰塊的礦泉水喝,除了啃冰,還配上麻辣乾子吃得滿嘴辣油,一上課就舉手要上廁所,嚷著肚子疼,不給上就說要拉稀了。各班班主任們天天群裡說家長不要給孩子帶零花錢,不能喝冰水,皮孩子們照舊偷偷幹,麻辣袋子隨手亂扔,走進教室一屋的怪味。學校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盒飯吃幾口就撂一邊,轉頭去買零食。我常常押著他們吃飯,看著他們把大半盒飯菜吃完才轉身,做老母親的大半心思都花在他們身上。
有個學生下課常偷偷去買麻辣幹,三下五除二塞進嘴裡吃掉,被德育校長看見了,那孩子偏偏睜著眼說沒有,手上沒有,還張著嘴說嘴裡也沒有,嘴邊一圈紅油辣椒末,他篤定校長找不到證物,校長只能訓了幾句放他走了。放學後,德育校長看到那個學生邊吃麻辣幹邊扔塑膠包裝袋,他叫了一聲,學生撒腿就跑,長得像汪涵的德育校長追了一二里地,追到一個拐角處,學生坐上一輛電動車就跑了,校長跑得氣喘吁吁,他扭頭送了校長一個鬼臉。
每個熊孩子背後有個熊家長,有些家長護短、霸蠻,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虧,有錯的是別的孩子或是老師。

好東西》劇照

學校裡五年級有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家裡與父親產生口角,她放學後跑到學校附近的高樓上跳下來,第二天,一行十數男男女女衝過學校保安室,男人們衝進校長室,團團圍住校長;女人們穿堂入戶進教室,有的問在座的學生老師作業佈置得多不多,有的問老師有沒有罵過孩子,有的對著上課的老師一頓拍攝,嚇得年輕的老師花容失色。其他老師聞之終日惶惶。幸而校長經驗豐富,處變不驚,雙方落座溝通,調查事實,最終算是順利了結此事。我是臨聘教師,也覺戰戰兢兢,如立危牆之下。
那段時間,校長時時提醒我們,注意學生的表情動作神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班級建立“情報組織”,一有異動立馬報告,班主任不是班主任,是東廠的大太監,每天豎起耳朵打起十二分精神。沒有課時,時不時地溜到窗邊偵察動靜,課間不動聲色地察顏觀色,及時處理各種“異象”。
班主任也是“表姐”“表姨”,除了日常的教學任務、班級管理事務外,還要填寫各類表格,建檔立卡;催交居民醫保,截圖上傳……至今我已經忘記還有哪些表格了,總之從早晨七點半進校園,一直至晚上六點多離開校園,七八點多吃飯時,手機還要回得家長的資訊,明明累得人翻馬仰,半夜卻常常失眠,基本睡眠在五六個小時。白天還要和那些半大姑娘小子們鬥智鬥勇,年近半百,常笑言“家有兩鬥糧,不當孩子王”,在父母眼中,能做教師倒是榮耀之事,親戚朋友知道我的新職業是教師,目光裡多了尊重,卻不知白天我靠濃咖與濃茶提神,凌晨三四點鐘輾轉難眠。

《歡樂頌》劇照

六年級學生營養好,發育健康,身材比我還高大。有個學生一言不合就掀桌子扔板刷,動轍就要揍死同學,髒話連珠炮式的發射。每天醒來我想到這個學生就腦門疼。校長告訴我,他是個可憐的孩子,要多關心他。他的父親暴躁易怒,小時不聽話,他父親就往死裡揍他,現在他個子長大了,遇事不冷靜時,複製了父親對待他的方式。這個校長四十出頭,但對學校每個班的問題學生都瞭如指掌,他是個有教育情懷也很熱忱的人。德不孤,必有鄰,鄉村教育就是校長這樣的人奮力地撐起這片天地。
在如履薄冰、雙手端沸油中終於平安送走了這屆可愛又可惱的六年級學生,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在這個學校的臨聘工作結束了,意味著要去找新的工作了。
暑假時,本部主管教務的校長把我推薦到了鄉里的中學,和中學校長面談後,安排的課表是初一的語文和小學一、三、五年級的美術。語文是我最喜歡的科目,也是我花很長時間鑽研的科目,美術則是我的弱項。這是全區僅有一所九年義務制教育學校,生源來自附近的務工人員以及外地來此做生意人員的子女,我原來教過的六年級孩子,學習成績處於下游的那幾位,又成了我教的初一學生。辦公室裡的老師們年齡普遍偏大,六零後七零後偏多,性格平和,但也有些暮氣沉沉之感。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太高。有些老師直言不諱地說,不要要求他們的成績,只要他們做人不出問題就行。

《老師好》劇照

初一的學生都是從其他學校的六年級畢業生中“篩漏”後的“魚”,建檔立卡的、父母離異扔高齡的爺爺奶奶的、久患抑鬱症的、有書寫障礙症……相對於城區四五十多人一個的大班,這裡的初一隻有兩個班,每個班只有三十來人。教書教得很費勁,老師在臺上講臺慷慨陳詞、唾沫四濺,學生在下打瞌睡、聊小天、傳紙條、表情傳信……還有些笑眯眯地盯著老師,一問搖頭三不知,一做練習根本動不了筆。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活潑可愛的孩子,下了課,他們會熱情而禮貌地和老師打招呼,看到老師提著重物會主動幫忙,但一到課堂上,不是活躍得過度,就是死氣沉沉,一談學習就無下文。有時我在想,我在做著一份什麼樣的事情,為著這份微薄的薪水,每天驅車二十多公里早出晚上,守著一幫有互動但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孩子,從世俗的角度講,我所做的一切有何意義?
回首自己坎坷曲折的前半生,也曾有過懵懂混沌未開化的時期,少年時期的老師一直耐心地陪伴在我身邊,苦口婆心地教導著愚頑未化的我,他們也未曾放棄過我。讓每個個體自在成長,這個世界才會豐富多彩、包羅永珍。每份工作都需要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去做,不用問收穫,只管埋頭耕耘。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 
徵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個人故事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影片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徵稿長期有效,投稿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將投稿與【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郵件主題標註【標題+字數】
詳細徵稿要求請點選👉【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長期徵稿
稿件示例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