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被美國遠遠甩下……
來源/杭子牙
驅車從西雅圖去溫哥華,路上的風景相似,人種也幾乎相同。他們在創始之初,都是英裔後代眾多的地方,都是英格蘭文化範疇。
但一個顯著的區別是,西雅圖擁有波音、微軟、亞馬遜和星巴克這些全球知名的原創企業,溫哥華除了Lululemon什麼知名的企業都沒有,只有中餐館地道。
溫哥華自己沒有創造出什麼,他們似乎專精供花不完錢的人享受生活的服務業。溫哥華的UBC也比西雅圖華大差很遠,雖然兩地因為開發得晚,都沒有什麼名牌大學。
與歐洲人相似,加拿大人雖然嘴裡吐槽美國,但在生意上,他們是唯美國是瞻的。美國是工業與科技的龍頭,加拿大依靠配件賺錢後去刺激國內的服務業。
加拿大的發達地帶都在南邊,在與美國接壤的9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周圍, 那裡是90%的加拿大人工作與生活的地區。
美加邊境每天交易額高達20億美元,單日擁有40萬人跨越邊界。加拿大西海岸人每天去西雅圖的數量,超過了去多倫多的人數。
正是這種緊密聯絡,使得美加經濟在很長時間內都呈現出平行發展態勢。以2009至2019年的GDP增漲為例,美國和加拿大分別是27%和25%。
加拿大以前是與美國相似的富有國家,在2010年加拿大的人均GDP是45500,美國當年是46800 。但是到了2022年,加拿大和美國的人均GDP分別變成了55000和76000,現在的美國人要有錢得多。
美國對德國或法國的差距也是這麼顯著,美國正以巨大的優勢領先歐洲和加拿大。
美國到底做對了什麼?我想應該是對高科技和大學的鉅額投資,以此成為世界英才的磁場。

疫情是美加的分水嶺,美國在2024年比前五年增長了11%,而加拿大僅是6%,加拿大幾乎每年只有1%的增長。加拿大現在的人均GDP只有美國人的70%,與疫情前的80%相比是巨大的滑坡。
美國是可以拿起武器與殖民主英國戰鬥的民族,保皇派北上逃往加拿大,這種文化基因也使美國在新冠封控上遠比左傾的加拿大勇敢。在全球變暖議題上也是如此,作為能源出口大國,加拿大可以時興環保而讓經濟受挫。
美國房貸的利率在前段時間相當低,很多家庭鎖定30年房貸後,就不用操心利率,只需努力還清貸款就行了。但在加拿大則不同,他們每5年都需要重新貸款,現在必須面對增漲的貸款率,讓日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研究的資料,加拿大家庭的付債額度是G7七個最富裕國家裡最高的。考慮到他們相對低的收入,很多加拿大家庭都面臨挑戰。
我們也可以從美元對加元的走勢看出兩國行情變化,美元對加元曾是相當的面值,甚至還出現過加元比美元貴的時期,但現在一加元只能買70美分左右。
截止2024年11月份,加拿大的失業率爬到三年來最高的6.8%,而同期美國只有4.2%,美國很多老闆難以招到合格的員工。這些資料迫使加拿大開始限制移民,他們已經對國際學生設定配額。加拿大對新學籤限制在35萬,這比2023年降低了35%。以此可見加拿大以前是發瘋地給外國學生簽證,因為美國大很多都只有105萬多的國際學生。
加拿大的人口比3912萬的加州還多,十幾年前,我們說斯坦福畢業生創立公司的產值相當於加拿大的GDP,現在隨著英偉達和OpenAI的面世應該遠超了。
當然加拿大人基本上不可能孕育出像斯坦福這般的大學,更不說耶魯了。加拿大曾經擁有過接近美國超級名牌大學的McGill大學, 但是因為魁北克鬧獨立的很多強制法語措施讓他們招不到好教授,導致了McGill水準的下滑。相對加拿大,美國人的效率高很多勤奮很多。這也是生活所迫,因為在美國沒有了工作,醫療保險就沒了,加拿大人就沒有這個擔憂。
特朗普公開羞辱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要加拿大控制從加拿大來的非法移民和毒品,威脅對加拿大實施更高的關稅。特朗普更是調侃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直接發貼稱杜魯多州長。
但如果加拿大真加入美國聯邦,不說加拿大與美國戰鬥犧牲的英烈們不同意,美國普通民眾恐怕也不願意為加拿大買單。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