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轉載於“牛彈琴”

▼

3月8日,塵埃落定。
中國重拳反擊,我總覺得,這向加拿大釋放了一個強烈的訊號。
這一天,中國商務部宣佈,加拿大對華電動汽車、鋼鋁製品等商品採取相關限制性措施,構成了歧視性限制,影響了正常貿易秩序,損害了中國企業正當合法權益。
那接下來,對不起,就是強硬反制了——中方將對加拿大部分商品加徵關稅。
為什麼要針對加拿大?
事情,還要從去年說起。
當時的美國拜登政府以各種莫須有罪名,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加拿大特魯多政府,立刻追隨美國政府,也對中國產品大棒揮舞。
加拿大宣佈,自2024年10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製造的電動車輛徵收100%附加稅;自2024年10月1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鋼鐵和鋁製品徵收25%附加稅。此外,加拿大還限制可享受該國清潔能源汽車補貼的國家範圍。
加拿大有理由嗎?
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美國是什麼稅,加拿大就跟多少稅。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說法是,中國在國際市場製造“不公平優勢”。他宣稱:“我們正與世界其他經濟體步調一致,並行不悖,因為我們都認識到這是一個挑戰。除非我們都想陷入一場無底線的競爭,否則我們必須站出來。”
什麼站出來?
不過是向美國跪著獻上投名狀。
但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所以,我們看到,去年10月,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加拿大舉措啟動反歧視調查。
現在,調查結果出來了,果然不出所料,加拿大構成了貿易歧視。
我看了一下詳細報告,這也不是為了調查而調查,中方的結論有著紮實的依據。
三個觀察點吧。
第一,中方也在創新工具。
要為商務部點個贊。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這也是中國首例反歧視調查。恭喜加拿大,你創造了第一。
這真是加拿大的恥辱。
第二,中方完全有理有據。
我看到,大量的事實和資料都證明,加拿大的舉動,完全是蓄意的,更是惡意的,對中方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這正是加拿大的無恥。
第三,中方必然會報復。
來而不往非禮也,加拿大這樣做,中方肯定不會袖手旁觀,接下來,肯定是中方的報復。
這完全是加拿大自找的。

中加關係,搞到這樣地步,真是讓人無語。
坦率地說,在中國人印象中,以前加拿大形象真挺好的,一提到加拿大,人們腦海中閃現的,可能是不遠萬里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可能是那個相聲說得比中國人還溜的大山……
但現在的加拿大呢?
孟晚舟事件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坦率地說,這應該是加拿大犯下的最大對華外交錯誤。
記得人民日報有句話就曾這樣評說:國際社會都清楚,美加所講的法律,不過是服務於美國巧取豪奪、打壓異己、謀取私利的工具,毫無公正性、正當性可言。
在中美博弈中,以幫兇的姿態選邊站隊,獻上投名狀,加拿大犯下了歷史性錯誤,既高估了美國人的誠信,更低估了中國政府的決心。
孟晚舟事件結束後,中加本應走出低谷,積極改善關係。
但加拿大時不時的小動作,讓一切困難重重。
具體到加拿大歧視措施,一個感覺,就是太虛偽了。
別看加拿大張口閉口自由貿易,高談闊論綠色轉型,津津樂道應對氣候危機,但當加拿大競爭不過中國製造的產品,就開始耍無賴了。
這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是什麼?
更可笑的是,加拿大忠心耿耿,為美國獻上投名狀,但特朗普上臺後,首先拿加拿大祭旗。
特朗普六親不認,不僅要對加拿大加徵25%的關稅,而且各種場合侮辱特魯多,還公開宣稱要吞併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加拿大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肯定不是中國。
是美國既要加拿大的錢財,更要加拿大的身子。
我總覺得,中方的反制,更向加拿大釋放了一個強烈訊號:不要火中取栗,不要一意孤行,否則,自尋煩惱,自取其辱。
其他國家,更要以加拿大為鑑,中國是講道理的,中國不是隨意可欺負的。
最後,還是忍不住要感嘆一下。
加拿大啊加拿大!
可嘆去年還在為美國兩肋插刀,現在卻被美國先插上兩刀,讓全世界既同情又發笑。
加拿大,你怎麼混成了這個熊樣?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