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小鵬、蔚來都要做的賽道,擠入傳統大廠丨焦點分析

廣汽集團安防人形機器人將於2025年上半年釋出。
黃楠
編輯袁斯來
封面來源企業供圖
一直以來,落地都是機器人公司的生死難關。諸多場景中,以汽車車間為代表的工業製造,是最普遍的落地場景之一。
對比戶外、家庭、商超等複雜場景,車間環境和流程相對穩定、簡單,有充足的真實資料,能為機器人訓練提供土壤;技術的相通性和供應鏈側的可遷移性,讓許多擁有先天資料優勢的車企也紛紛盯上了這塊新蛋糕。
如今,讓人生畏的對手,開始加入這個賽道。
日前,廣汽集團釋出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GoMate。GoMate首創可變輪足移動結構,融合了輪式與足式兩大主流路線,透過切換兩輪足與四輪足,可在平地、坡度等多種地形移動,具備全地形通行能力。
區別於部分企業以汽車生產製造作為首選落地場景,廣汽集團人形機器人將商業化的第一階段,重點聚焦於安防、康養及汽車後市場服務場景,目前已在實地測試中。
廣汽集團機器人研發負責人張愛民告訴硬氪,“汽車製造不是廣汽優先探索的場景,我們希望前期把精力放在需求更迫切、更直接的方向。以安防為例,可以明確看到,現有的被動式安防接下來會逐步被主動式安防替代,透過機器人主動發現危險、發起響應,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硬氪瞭解到,廣汽集團安防人形機器人將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GoMate也將於中旬進行自研零部件的批次全球發售,並於2026年完成小批次生產、逐步擴大規模量產。
廣汽入場談不上早。自2023年以來,具身智慧熱度持續攀升,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小鵬、蔚來、奇瑞等多家車廠在內,陸續釋出了在具身領域的研發動態,招募工程師組建研發團隊、推出多款具身機器人產品。
比起創業公司,有錢、有人、有場景的車廠有難以比擬的優勢。它們的加入也給具身機器人賽道加入更多火藥味。
從軟體到硬體的多鏈條複用
汽車廠商佈局具身智慧賽道看上去能走一些捷徑。
首先在軟體演算法層面,他們可以暢通使用近年自動駕駛中的端到端大模型。GoMate基於廣汽的自動駕駛技術,張愛民團隊在訓練中引入了傳統的感知-決策-控制路線及端到端路線。
透過將系統中的感知規控模組,整合至統一的世界模型中,輸入原始資料後,即可輸出最終軌跡或者控制指令,進而提高具身智慧系統通用性、決策可靠性和動作靈活性。
其中,同一技術路線在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中存在明顯差異。“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維度相對簡單,且資料收集較為容易,但對功能安全的要求極高。反之,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難度更大,尤其是在資料採集和技能泛化方面,安全性的優勢使其在具體的應用場景和任務表現中效果更優。”張愛民說。
廣汽第三代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GoMate(圖源/企業)
在硬體端,得益於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對包括廣汽在內的車廠來說,在成本控制上有先天優勢。
以關鍵零部件為例。廣汽的人形機器人零部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塊為基礎元件的採購,依託廣汽集團的供應鏈體系,可將採購成本控制在較低支出範疇;另一部分,包括驅動器、電機、靈巧手等核心部件均為廣汽自主研發生產,透過複用部分自動化產線和模組,加上可控的原材料成本,可有效降低人形機器人的整機成本。
GoMate一體式關節電機(圖源/企業)
目前,多家車企正陸續加快了在具身智慧賽道的佈局節奏。東風柳汽、比亞迪、蔚來汽車等車企與優必選合作,優必選Walker S系列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多個工廠中實訓;比亞迪釋出相關招聘資訊組建具身智慧研究團隊;還有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產投,也透過投資銀河通用、帕西尼感知科技等多傢俱身企業加入了戰場。
但一個現實情況是,市場上對人形機器人落地空間的想象相對有限,在邁向下一個階段之前,儘可能拓寬落地場景邊界、基於現實任務的融合打磨與迭代變得至關重要。
從被動式安防到主動式安防
根據高盛測算,預計2025年,少批次資金雄厚的人形機器人公司有望進入商業化試點。諸多落地方向中,廣汽集團將GoMate早期的應用場景聚焦於安防、康養、汽車後市場,以安防領域尤為關注。
張愛民告訴硬氪,近年來安防領域正發生重要變革,上一代安防裝置的迭代需求已初露端倪,相比有死角、事後響應的被動式安防,主動式安防將成為主流模式。
透過整合感測器、AI大模型和多層防禦系統,GoMate安防機器人可在管理區域內進行自發巡邏,基於演算法端的即時監控和環境資料分析,主動識別異常行為或潛在威脅,並觸發相應的安全措施。
舉個例子,A社群內有多家儲存、銷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商店,當天氣乾燥時,GoMate安防機器人可自發增加對該區域內消防樁等防火裝置的巡檢頻率,根據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預測火災發生機率,預防潛在威脅事件的發生。
此外,GoMate安防機器人還能實現主動智慧多級防禦,快速授權智慧穿戴裝置,與AI+監控系統、智慧門閘、無人機等多介面相容,比如將GoMate安防機器人的靈巧手替代為盾牌、警棍等,保障安保人員工作效率與人身安全。
GoMate在安防場景中的應用(圖源/企業)
能耗問題不僅關係到機器人的執行成本和維護費用,還直接影響其工作的可持續性。目前,GoMate可以實現連續工作時長超6小時,當裝置停留在平坦路面並切換成四輪模式時,休整狀態下,GoMate的其他電機會進行自主斷電,相比同類型產品節能達80%以上。 
同花順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智慧安防行業全年產值約為10100億元,增幅6.8%;其中,智慧安防軟硬體的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增至913億元。
“安防是剛需,隨著使用者對安全和隱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主動式安防的發展空間正加速擴張。從商業化角度考量,大部分園區、樓宇的維穩安防需求恆在,這為產業早期落地也帶來了一定的市場訂單保障。”張愛民說。
目前,廣汽集團正與廣州安防行業的頭部企業合作,將被動安防系統升級為主動安全防禦系統。
GoMate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圖源/企業)
張愛民告訴硬氪,GoMate安防機器人的重心低、穩定性強,四輪足模式多用於應對複雜路面和突發情況下的極端工況,即使出現人員推搡的情況也不易傾倒,更適用於戶外大型園區。兩輪足模式下的動作靈活高效,可以完成更多日常化任務。 
該款機器人現已在廣汽自有園區內進行實訓,待產品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後考慮擴大外部部署,計劃於今年上半年釋出。此外,廣汽集團還計劃面向人員密集度更高的小區、中型社群等不同場景推出特定服務型機器人。
其他落地方面,廣汽集團短期內不會重點考慮佈局汽車主機廠生產製造,除安防外,將重點佈局康養、汽車後市場,比如在4S店、展廳等引入GoMate進行指引、服務工作,未來還將探索物流、教育等更多場景應用。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