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控制動行業,正在成為召回的重災區。
1月24日,上汽通用五菱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召回計劃,召回2023年4月20日至2023年6月14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寶駿悅也汽車,共計1116輛。

本次召回範圍內的部分車輛,由於電子制動助力器(EBS)軟體計時系統存在問題,該系統一年按照365天進行計算,在閏年的最後一天讀取日期時出現錯誤的迴圈判定狀態,造成EBS系統無法正常通訊,制動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隱患。
按照召回通知,上汽通用五菱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升級EBS軟體,以消除安全隱患。部分車輛已升級過最佳化後的軟體,無需再次升級。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上海匯眾是寶駿悅也車型的電子制動助力器供應商之一。此外,寶駿、五菱車型的電子制動助力器供應商還包括聯創汽車電子。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匯眾是目前中國乘用車底盤系統規模和市場佔有率靠前的頭部供應商。公司成立於1992年1月11日,是上汽集團所屬華域汽車的全資控股企業。此外,聯創汽車電子更是上汽集團直接控股子公司。
在客戶方面,上海匯眾是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等核心配套供應商,同時為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廣汽乘用車、長安汽車、北汽新能源等國內自主品牌提供同步研發及產品製造,2018年還成為了寶馬全球底盤模組業務的首家國企供應商。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因制動系統缺陷實施召回13次,涉及車輛134.2萬輛,佔當年總召回數量的19.95%,僅次於發動機。而進入2024年,截至11月底,制動系統缺陷實施召回涉及車輛已經遠超2023年。
與此同時,隨著EHB(電子液壓制動系統)逐步取代傳統的ESP+真空助力制動系統,市場存量的快速增長,也在不斷暴露出產品的可靠性風險。僅僅在2024年,包括寶馬、凱迪拉克,現代汽車、本田等多家汽車行業巨頭都陸續對旗下部分車型的制動系統進行召回。
去年12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公告,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決定自2024年12月30日起,召回2012年11月29日至2014年10月31日期間生產的2013款勝達,共計139040輛;2010年3月28日至2014年8月14日期間生產的2010-2013款ix35,共計420309輛。
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由於制動系統的液壓電子控制單元(HECU)內部可能發生短路,極端情況下會導致發動機艙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在此之前,2023年10月,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宣佈在美國市場召回337.27萬輛已交付車輛的HECU/ABS模組,原因是模組可能會在內部洩漏制動液並導致電氣短路,進而導致發動機艙起火。
去年9月,寶馬在中國市場發起召回,涉及進口、華晨寶馬以及光束汽車的多款車型,規模合計約36萬輛已交付車輛。原因是,整合式制動助力裝置(DSCi)的電機位置感測器電訊號受到干擾,可能導致DSCi無法提供輔助制動,影響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和動態穩定控制系統(DSC)功能。
去年8月,通用汽車在北美市場正式召回幾乎所有已經銷售交付的純電動凱迪拉克Lyriq(在中國市場命名為銳歌),原因是整合制動剎車系統存在問題,可能導致撞車事故。
此次召回涉及2023年和2024年的四驅版本Lyriqs,總計21,469輛。召回報告顯示,存在可能故障的原因,是來自於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可能會意外啟動,釋放制動系統的制動壓力,從而造成車輛失去剎車能力。
去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連續釋出兩起召回,分別涉及寶馬、極星兩個品牌的線控制動控制系統。極星召回公告顯示,因制動控制器軟體問題,可能觸發制動控制降級,造成制動電子助力等功能失效,存在安全隱患。
在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看來,隨著搭載線控制動系統(EHB的規模化普及和EMB替代升級趨勢)市場規模的快速提升,安全問題無疑會更加突出;尤其是智慧駕駛與底盤控制的深度融合,系統的安全門檻越來越高。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EHB(電子液壓)制動系統(One/Two Box)交付新車795.77萬輛,同比增長60.31%,搭載率升至37.68%;其中,新能源車型裝配率更是超過73%,遠高於傳統燃油車市場。
2024年1-11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EHB(電子液壓)制動系統(包含One-Box/Two-Box)交付1026.73萬輛(前裝搭載率首次突破50%),同比大幅增長47.29%。
其中,新能源車型交付貢獻佔比接近80%;尤其是比亞迪幾乎全系車型標配One-Box EHB方案,帶動整體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而對於車企來說,線控制動的重要性還在提升。比如,智駕系統對於毫秒級的執行反饋要求(可以有效提升AEB的功能上限)。同時,制動系統的最佳化以及與轉向、懸架的協同控制,也更利於提升駕乘體驗。
這意味著,在大面積、高頻率EHB制動系統召回的背景下,供應商的市場洗牌也可能會開始加速。同時,涉及制動系統的硬體和軟體的問題,也更加複雜化,尤其是整合度不斷提升可能帶來的風險漏洞。
這也導致市場需求開始發生新的變化。
比如,一些車企開始從One Box方案轉為採用類似博世推出的“DPB+ESP”制動系統組合,相比早期的iBooster(Two-Box方案)的半解耦,DPB是全解耦,自動制動的時候不會踏板下沉,且體積更小,比IPB(One-Box方案)又多了冗餘;同時,相比IPB+RBU方案,體積更小,成本也更低。
同時,作為基於完全線控制動技術開發的EMB方案也開始進入規模化前裝量產視窗期。
2025年1月6日,採埃孚宣佈與一家全球知名汽車製造商達成協議,將在合同期內為近500萬輛汽車配套乾式線控制動系統(EMB)。該量產專案中,採埃孚在後制動器上採用乾式線控制動系統(EMB),整合式制動控制系統(IBC)和傳統的前制動鉗,從而形成一個線控和液壓的“混合”制動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由於採用了完全的電氣控制,EMB制動系統響應速度快,防抱死制動(ABS)也更為平順。同時該系統拖滯低,可增加車輛續航里程;而且在EMB系統中四輪互為冗餘,具有更好安全保障。
不過,由於純線控方案的成本和技術成熟度,尤其是可靠性還有待規模化上車驗證,純線控和液壓的“混合”制動系統也被視為最佳的過渡方案之一。一些業內人士表示,EHB+EMB的混合方案,短期內更容易被車企接受,也滿足相關法規的階段性准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