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整理錯題比請家教都好使,我這“三段法”見效快,還減負

閨蜜家孩子今年上初一,學習上各種不適應,第一單元數學測驗,史無前例的只考了71分,第二單元更低。
她一開始想給孩子找補習班,但是初一新開課程多、主科作業也多,再去補習,孩子就太累了。
老師也建議她:初一的課程雖然新,但難度不深,只要理解+夯實基礎,就夠了。
所以最後她決定撿起小學時用的很香的改錯題這個方式(也是老師認可的方式),比請家教,上補習班都好使。
其實之前我給你們安利過整理錯題的好處,但是每次也會有妞覺得:好學生沒必要,差學生整理不完。
要我說,這其實是對整理錯題的誤解
因為錯題的意義,不是讓孩子反覆練這一道題,那是浪費時間,也不可能一通百通。
而是我們要透過錯題,找出孩子的“坑”在哪兒。
而這個坑,僅透過上課做筆記是找不到的,因為筆記是老師的重點,和孩子易錯的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才有這麼個說法: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的錯題本,因為是真正的一對一的個性化學習。
只有先讓孩子避開自己的坑,才有能力去避開出題人的坑,這分數不就上來了麼。
但是一說要整理錯題吧,好多妞和孩子又覺得是大工程,一聽要加活兒就焦慮。
我先給你們捋捋,為什麼不想整理錯題?是不是覺得作業已經很多了?
但是我之前就發現,所謂的作業多,大部分時候並不是老師留的多,而是孩子前面錯題還一知半解的,後面新學的就消化不了,那她做作業的思考時間,自然就越拉越長。
這樣錯題越來越多,即使新作業都一樣,但是作業總量也是比別人多,可不就拖的晚麼。
就像我閨蜜孩子,表面看是初一的有理數混合運算沒學好,其實根兒上的問題是分數計算不紮實。
只能硬著頭皮,一邊玩命學新的,一邊玩命補舊的,一個頭兩個大。
好在她選擇把精力花在了刀刃上,就盯著錯題練,頂住了開始階段的壓力後,後面反而越做越輕鬆,花在整理錯題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她就只做了這一件事+只用了一個多月,就在成績上體現出了整理錯題的收益。
所以,與其這樣出了問題給孩子冷啟動,咱不如就從小每天花20分鐘“改錯題”這事兒做起來。
一直維持這樣的體量(甚至後面會更少),就不是給孩子增加額外負擔了,而是實打實的給孩子減負
‼️但,整理錯題也不能盲目,不然意義也不大,下面我給你們詳細說下,整理錯題的坑,以及高效的方法
之前我和閨蜜在整理錯題這件事兒上,都走過【不少彎路】,簡單說就是時間成本投入很高,但收益卻很小
後來我閨蜜趟出了一條路徑,幫助孩子在這次斷崖下跌後冷啟動,卻用更短的時間恢復學習效率,孩子也更快嚐到了甜頭。
這條路徑復刻的操作性很大,我整理出來,分享給你們哈。
簡單理解就是把握好“每天、每月、每半年”這個時間線,下面我具體給你們說。
  • 每天要練的錯題:要從“略懂”的題開始
  • 每個月練的錯題:之前的錯題夯實一遍
  • 每半年練的錯題:用真題檢驗成果,同時還完成期末備考
👉每天要練的錯題:要從“略懂”的題開始
之前我閨蜜帶孩子改錯題,總是先從不會的講起,試圖把老師上課內容在家複製一遍。
結果是孩子不一定聽懂,還佔用了特別長時間,作業都沒功夫寫,孩子消極牴觸、全家噩夢。
所以像整理錯題這個每天都要乾的活兒,一定得用時短,用在刀刃上,孩子才能配合。
我閨蜜就是在用整理錯題的APP時,會讓孩子把題分成“懂了”“略懂”和“不懂”。
因為她發現,孩子改錯最好上手的就是略懂的題。
這種題稍微一講,孩子馬上他就會了,還一改就對,很有成就感。
閨蜜這個做法我熟(因為我這11年一直研究兒童教育和心理學),就是“最近發展區”理論:孩子現在的能力和目標之間,有一定差距;但是這個差距,是踮踮腳就能搞定的。
如果題目是二層樓,那麼孩子已經蓋好一層了,咱們只需要幫她支個腳手架,她就能接著蓋二層。(反之你一下讓他5樓,他會直接放棄)
略懂的錯題,就是成為我們搭腳手架的最佳切入點
比如說這道計算題,孩子看到0.875和1/8同時出現時:
  • 第一反應:這裡面應該有巧算(思路是對的)
  • 第二反應:1/8就是0.125,0.875+0.125剛好等於1(有數感)
  • 但實際結果:光忙著移項了,沒有提取公因數
那麼實際上這道題,要做的只是把0.875往7/8上去換,就迎刃而解了,從略懂👉懂了,這題一下就做對了。
不過❗️這時我們還要馬上幹一件事,就是透過舉一反三,來檢驗她到底懂到什麼程度?
因為之前的錯題能做對,可能是孩子背下了答案,那咱得看看孩子是不是從略懂→會做→真懂?
那就要舉一反三,圍繞同一原理,變換題型,才能檢驗出來。
芊媽劃重點‼️同樣是舉一反三,這裡面也是有技巧的。
想用時更短收穫更多,最好能把“同類題”劃分難度:先做原錯題同難度的,再做拔高一點的。
你可以幫孩子自去練習冊裡挑題,就是比較費媽。
如果藉助整理錯題的APP,就儘量找:推出來的同類題,有難度區分的。
比如下面這道題,原題的符號規律是+-+-+-,數字規律是*2;舉一反三的第1題,符號規律沒有變化,只是把數字規律變成了“+遞增的奇數”。兩個題都是求“第n個數”。
而舉一反三的第2題,是題目條件無變化,提問的方式變具體了。
再到舉一反三的第3題,題目從整數變成分數了,問題則包含了前面兩種問法。
但考點都是”數字規律“,孩子的解題思路,萬變不離其宗。這三道都對了,就是真的明白了。
👉每個月練的錯題:之前的錯題夯實一遍
就像背單詞需要艾賓浩斯曲線一樣,孩子的錯題也得隔斷時間拿出來重溫一下,形成肌肉記憶。
但是,這個重溫不是把錯題本從頭捋到尾,咱還是先挑最容易達成的來。
比如閨蜜用錯題app時,會把孩子只錯1次的題、或者剛練完不久的題,重新組卷給孩子練。
根據題量,限定半小時或45分鐘的時間,讓孩子集中完成。
芊媽劃重點‼️這個頻率要根據孩子情況去調整。
這次我閨蜜帶孩子冷啟動,第一個月是每週都做這件事,後面孩子進入狀態有提高了,就變成每半個月或每月做一次。
所以你看,這是不是越練負擔越小了呢。
記住❗️咱們讓孩子去做的事,你要讓他嚐到甜頭,而不是苦頭。
不要越做越多!
要讓他看到這個方法,越做越能少做,越做寫作業時間越短,分也越來越高,孩子看到正反饋,才會有堅持的動力
👉每半年練的錯題:用真題檢驗成果,同時還完成期末備考
我閨蜜說,之前孩子期末考試複習時,就是拿著書和練習冊,從頭看到尾,又耽誤時間又沒效果。
後來用錯題來主導學習後,她發現在前面兩步都按部就班做好的前提下,期末時真正需要複習的,只剩“不懂“和“錯多次”選項下的題了(也並沒有幾道)
或者用標籤功能把孩子最薄弱的那個章節,篩出來重練一下
再利用AI功能,集中複習和練習。
同時以防那些一開始會的知識,到現在忘了,閨蜜還會用錯題APP中的真題,來給孩子做整體複習和考前熱身。
像我閨蜜是海淀的,她就專盯著六小強集團校的卷子練。
尤其這幾年出題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和跨學科了,她說多看看別人最新的出題形式,孩子考試也不容易慌。
芊媽劃重點‼️同樣,這個頻率也要根據孩子情況去調整。
因為這些真題中,不僅有期末的,也有期中的、單元的,那根據孩子掌握情況,也可以前期增加期中備考。
最後就是,雖然我上面舉的例子都是數學的哈(因為都是閨蜜最近跟我的真實分享)
但語文、英語、物理、化學、其他學科,都可以用整理錯題這個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慢慢的孩子也會發現,她花在錯題上的時間,遠比無腦刷練習冊更有意義。
這種不給她增加額外負擔的學習,也就更願意配合完成這件事兒了

END

另外,我每週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開學閨女的視覺化計時器升級還更便宜了,屏顯更大/任務模板多/3組鬧鐘/筆筒收納(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