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芊媽第一次推薦時做的功課,沒看過的妞從這裡開始看↓
開頭囑咐下:所有推薦的都是我拉著朋友和我一起用過至少2周以上的,大家務必仔細看文案(我們遇到的情況都會羅列進去)尤其是第一個選入連結之前的避坑指南(文末我也又複製了一遍,方便你們更快找到),會進行集中羅列各種情況,給大家參考避坑哈,希望大家能和芊媽一起理性消費,少遇雷,不過度囤貨,只入真正適合自己的。
身邊閨蜜都在給孩子提前佈局初中的小四門。
但我幾乎不推薦小四門類的學習資源。究其原因,因為大部分內容都以灌輸為主;
真正把重點放在孩子有效吸收上的,少之又少。
而一個課程資源,是否是圍繞著有效吸收去設計的,光看宣傳和知識體系是看不出來的。
所以我現在,不再看他們教什麼,而重點看他們怎麼教。
就像我前兩週推薦的賽先生科學課,跟進了1年,確定它是以孩子的理解為目標設計的課程,才會給你們推薦。

我這半年還同時在考察一個講地理、歷史、物理的妙懂APP。

最開始注意到它,是因為聽說有很多老師在學校用它當課件。

據有的老師自己說,他用這個課件之後,帶的普通班成績,甚至超過了重點班。

甚至yang視,都推薦過它好幾次。

這一下就引起我的興趣,想知道它到底是怎麼教的。
帶著芊芊和閨蜜家的孩子們用了一個月後,我發現,它的教學方法是可理解式輸入(真的在“怎麼講明白”這點上下了大功夫)。
像我之前給芊芊看的地理,多半是這種圖片和劃線箭頭的方式,展示冬至夏至,再總結一下特點。

但是妙懂地理APP是藉助AR的開啟方式,讓孩子明白地球的躺轉和公轉,是直射光在南北迴歸線間擺動的原因,因此才有了冬至夏至。

還有歷史部分,我閨蜜說前陣子在考古博物館看的綠松石銅牌,後來在妙懂歷史APP中的夏文化部分,又看到它了。

但閨蜜看完妙懂的講解,直呼虧了一個億,說在博物館沒看出門道來,要是早用APP做個預習就好了。

我還一起入了妙懂物理APP,發現以前我學內燃機這部分時,都沒弄明白的四缸八缸,現在芊芊看3D動畫2分鐘就明白了,

而且她還能跟以前玩的樂高聯絡起來,說這裡是用到了曲柄連桿結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妙懂APP的刷題方式都很絕絕子。
比如這個擂臺PK,很有“一站到底”那種綜藝節目的沉浸感,不光要贏到最後,為了連續當擂主,我閨蜜兒子學習自驅力一下激發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們提前學小四門的內容,興趣+可理解式輸入,一個都不能少。(如果是灌輸的話,提前學只是無意義的消磨孩子,浪費時間)
我也詳細剖析了興趣+可理解式輸入,為什麼對孩子提前學如此重要,感興趣的妞可以看今天首條補課
-
我們假期錯的不是讓孩子提前學,錯在以消磨孩子的方式學
如果讓孩子提前佈局初中知識,我覺得一定要以對孩子有益的方式,我會把握好這幾點:
-
首先,單次學習時間一定要短
-
其次,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內容
-
第三,學習的內容要精選,而不是以量取勝
-
最後,刷題擂臺PK形式很驚豔
APP上課程的時長通常較短,就是專注力剛剛好、還讓孩子有點意猶未盡。
比如妙懂這樣的,三五分鐘就能學一個小節,再三五分鐘做題總結,吃個早飯的功夫,就能完成一個完整小節學習。

相比一味的拉長時間,你以為孩子在看,其實都是無用功的自我安慰。

這一點現在很多APP課程都能做到了,不過作為標配,我也必須得說。
現在課程教學內容基本都大同小異了,正規的都能做到體系化了。
但我認為教學方法才是每個課程的核心,只看教法兒,我就淘汰90%以上的學習資源了。
那像妙懂APP,我就覺得它每一科的教學方法都是下了功夫的,就琢磨怎麼給孩子講明白(“講明白”這個能力其實是有很高門檻的)。
比如它的物理實驗探究有實拍和3D互動兩種,我就舉“磁場”這個例子:
它的實拍實驗是這樣的(也是老師課堂常見的展示形式),觀察小磁針的變化,畫出磁感線。

同時它還配了一個3D動畫,呈現是這樣的。

看出區別了嗎?實拍的小磁針數量有限,磁感線的方向並不好判斷;動畫中的小磁針更多,線條方向很明確。

另外,妙懂APP真的把AR用到了極zhi。
我說一個和地理相關的,就是我一個閨蜜孩子這學期開始練定向越野,不理解什麼是等高線、山谷、鞍部。

後來看了妙懂的AR影片,一下就明白老師說的:等高線越密的地方爬坡角度越大,以及如何藉助鞍部定位和穿越。

你看,只有AR的視角能呈現出孩子平時觀察不到的空間位置,甚至她還應用到了實際使用中。
還有妙懂的“歷史時間軸”長卷是AR+3D實景的,用APP掃描長卷時,每個時代節點,都會有相關文物凸顯出來。

像上次閨蜜家去雲岡石窟前,孩子就透過實景講解,把重點窟的觀看要點都提前做好了功課。

等到了旅遊的時候,孩子對著波紋髮髻、千佛袈裟都看的津津有味。

我之前也找到過其他做的很好的學科APP,但內容量並不適合做小初銜接。
比如有的APP是芊芊從二年級用上來的,雖然有初中內容,但是知識點偏少、偏淺,做低年級的興趣開發可以,做初中預習就不夠了。

還有的APP,內容非常詳盡,像教參一樣。但是做預習的話,孩子會覺得沒有完成感,負擔很大。

我覺得預習,應該只把最核心的先拿出來,慢慢內化和理解。

這樣等以後到課堂上再學,都是圍繞核心點去延展出來的。這樣做才是給初中助力,而不是提前增加學習負擔。
形式有趣是很多APP都能做到的,但妙懂APP這次有一點特別戳我,就是開頭說的那個綜藝節目的擂臺形式。
比如地理APP中的多人PK,第一次玩感覺跟最強大腦似的,入場方式就很炫酷了。

之後的答題環節,可以看到自己漲的分數,我閨蜜孩子一直在領先;

可惜最後一道雙倍積分題錯了;

最終拿到本場第二名。

從擂臺下來,孩子趕緊去翻考點妙記,把東南亞這節的動畫講解和思維導圖又做了一遍。

可見它的沉浸感,真的能激發孩子的勝負欲。
再比如這種透過修建鐵路的遊戲,讓孩子輕鬆記住主要城市的位置。

一個祖國拼圖,都能整出三種難度模式(沒有邊界的最難),每種都有全國孩子的速度排名。

還有透過貪食蛇遊戲(有順序和隨機兩種難度),強化記憶朝代順序,看誰吃的最長。

內化之後再做中考題庫的真題檢驗,學習效率也更高。

如果妞們覺得這個APP很適合自己孩子,那我再說說不同年齡的不同學法:
-
三四年級:可以興趣啟蒙為主,先玩地理拼圖、3D物理實驗、歷史長卷等這些有意思的模組。
-
五六年級:以預習初中知識為主,先看影片講解,再完成每節課的導圖填空,最後用遊戲或真題檢驗學習效果。
-
初中生:可以重點補自己查的環節,內化之前不理解的知識點,然後多刷真題。我看有使用者說,地理刷題之後,填空正確率提高很多。
-
APP可以切換裝置使用,但同一時間只支援一臺裝置登入。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可以錯開時間使用。
現在就感興趣的妞,可以直接【點選下圖】
妙懂APP目前一共有地理、歷史、物理三科,接下來我把每一科的詳細內容,再帶大家看看:
-
妙懂地理
-
妙懂歷史
-
妙懂物理
我給你們細說說哈:
地理中有7大難點,是不能只靠背,而是需要理解記憶的。

妙懂透過AR的形式,將這些高維度的知識點形象化。

當然學有餘力的孩子,還可以去了解更多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細節知識;

課後需要補全思維導圖,闖關成功就能收集行星、修復太陽系。

閨蜜家老大還喜歡玩兩人的PK對戰,都是中考真題。

老二就喜歡玩拼圖、建城市、連鐵路的小遊戲。

在妙懂歷史APP中,可以把這三個模組結合著看

其中“歷史探索”部分,是文字材料的學習+導圖複習+真題演練;

“時空長廊”部分,是按照時間軸,梳理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文物,適合高年級學習;

“AR歷史長卷”比上面的內容更精簡和有趣一些,適合中低年級的興趣開發。

另外小題妙做的競技場,也是中考題庫的真題。像我閨蜜孩子歷史比較好,會先去PK,發現哪塊知識不足再去補課。

妙懂物理,分5大塊,都是對應初中課標的。每部分都有學習進度圖,每個小課中都有知識速覽和同步練習。

而且物理有個特點,就是實驗特別多。
而且初中物理考題,也會考到幾十個實驗,它不像公式原理,短期能突擊背。
比如中考真題,給了3組圖結合推測填3個空,看懂了送分,看不懂送命。

所以妙懂也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用了大量實驗來呈現知識。
比如它講摩擦力,就給孩子直觀的實驗→觀察→記錄測力器前後的數值變化。用的也是物理實驗室的專業性教具(不是拿玩具模型糊弄小孩)。

等初中課上實驗,別人可能還在學教具怎麼用,咱孩子已經能上手操作了。
而且孩子透過真人實驗學原理,3分鐘就把以前死記硬背一節課的考點,記得八九不離十了。

它還有3D動畫全部是可互動的,就是給孩子創造條件,親自搞明白的才記得牢。

所以公式背得好是一方面,如果能熟知內部規律,這種抽象學科會很加分。

大家決定選入前,我再囑咐幾句避坑指南:
-
APP可以切換裝置使用,但同一時間只支援一臺裝置登入。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可以錯開時間使用。
-
關於發貨:下單後手機會收到App啟用碼,到App內啟用即可。港澳臺11位手機號可以開通會員,但是不傳送實體材料 。 -
售後政策:支援7天試用,實體材料不影響二次使用情況下可全額退;影響二次售賣,需要扣除相應產品的費用。 -
是否是正品:所有推薦品都是正品完整授權鏈路,我不會用來路不明的推薦品,也絕不會給大家推薦,無論多便宜。
今天這三款【妙懂地理/妙懂歷史/妙懂物理APP】,我特別推薦它,是因為:
-
APP課程1-5分鐘/節,只針對最核心的知識,先讓孩子理解。
-
輔助大量的AR/3D/動畫的呈現方式,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
-
學習內容量和深度,適合三四年級興趣開發、五六年級小初銜接,以及初中單項補差。
-
透過遊戲/多人PK等沉浸式的玩法,讓孩子先掌握知識,再刷中考真題更有成就感。
現在就感興趣的妞,可以直接【點選下圖】
最後我把產品的詳細資訊羅列下,做了個【目錄】,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想看的:
-
開箱單
-
學習方式
-
有效期
-
避坑指南
-
選入連結
-
一鍵聯絡客服

今天給妞們推薦的【妙懂地理/妙懂歷史/妙懂物理APP】,適合三四年級興趣開發、五六年級小初銜接和初中的單科補差。

開箱單
妙懂一共是三款APP,主要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 妙懂地理,具體課程內容如下:

實體材料包括:7張AR識別卡。(三科一起入的,還送一個紙藝地球,摺好後也可用APP進行AR識別)

2. 妙懂歷史,具體課程內容如下:

實體材料是一本長卷,一面是《中國古代歷史長卷》(可AR識別),另一面是《博物館裡的中國故事》

3. 妙懂物理,具體課程內容如下:(入物理單科的,也送物理海報哦)

實體材料為AR物理知識海報。

8大跨學科創新AR主題:AR互動增強,趣味拉滿,將複雜零散的物理知識串聯成網,幫助孩子聯想學習記憶。90個3D互動實驗:多個可互動式物理知識立體化,點選就能將知識裝進腦袋。

學習方式
在應用商城下載對應的App(妙懂地理/妙懂歷史/妙懂物理),手機、平板、主流學習機均可使用。
使用手機/平板的映象功能,還可以投屏到電視上觀看。

有效期
永久會員,免費更新。

大家決定選入前,我再囑咐幾句避坑指南:
-
APP可以切換裝置使用,但同一時間只支援一臺裝置登入。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可以錯開時間使用。
-
關於發貨:下單後手機會收到App啟用碼,到App內啟用即可。港澳臺11位手機號可以開通會員,但是不傳送實體材料 。 -
售後政策:支援7天試用,實體材料不影響二次使用情況下可全額退;影響二次售賣,需要扣除相應產品的費用。 -
是否是正品:所有推薦品都是正品完整授權鏈路,我不會用來路不明的推薦品,也絕不會給大家推薦,無論多便宜。
今天這三款【妙懂地理/妙懂歷史/妙懂物理APP】,我特別推薦它,是因為:
-
APP課程1-5分鐘/節,只針對最核心的知識,先讓孩子理解。
-
輔助大量的AR/3D/動畫的呈現方式,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
-
學習內容量和深度,適合三四年級興趣開發、五六年級小初銜接,以及初中單項補差。
-
透過遊戲/多人PK等沉浸式的玩法,讓孩子先掌握知識,再刷中考真題更有成就感。
現在就感興趣的妞,可以直接【點選下圖】
另外,還想看今天首條,我詳細剖析什麼是“興趣+可理解式輸入”,為什麼對孩子提前學如此重要,可以點選下面藍色字補課↓
-
我們假期錯的不是讓孩子提前學,錯在以消磨孩子的方式學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和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
)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