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大流行英語閱讀APP和教輔,我為什麼棄用?

現在英語分級閱讀材料很多,數字閱讀軟體尤其豐富。其中在國內比較知名的有四個:Achieve 3000, Raz-Kids,myON以及Reading Explorer。 它們都帶有教輔的屬性,也就是除了閱讀之外還有測試等功能。
這四家各有特色,到底選擇哪個好呢?恰好這些我家都使用過。之前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六年實測20個教育App, 哪些真正靠譜?》大致介紹過這些工具。今天就來具體聊聊使用心得。
各有特色
Raz-Kids是很多家庭英語啟蒙的利器。它的特點是從零基礎起步到難度級別較高的分級讀物都有,可以伴隨家庭很長時間,而且難度上升非常緩慢。
進階緩慢對於非母語國家的孩子來說很重要。很多原版教材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同級別之間的難度差異極大。孩子學初級的教材覺得很不錯,但是下一級就很難跟上了。
Raz-Kids另外一個好處是家長不用操心。電子版的孩子直接跟著讀就行了。市面上也有列印配點讀筆的,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另外,由於Raz-Kids的使用者特別多,網上有大量的使用體驗心得供家長參考。對於自己難以輔導孩子英語的家長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是能夠堅持長期使用Raz-Kids的人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Raz-Kids的高階內容和同類產品相比不是特別有吸引力。前期孩子比較配合,後期孩子能接觸到更多的閱讀材料尤其是小說之類的,就不太喜歡讀Raz-Kids的文章了。
再來說說Achieve3000。它以非虛構內容為主,主要面向英語水平相當於美國二年級到十二年級學生水平的讀者。美國小學二年級這個水平怎麼衡量呢?我覺得至少要能讀短文吧。
Achieve3000的特點是有大量的科普內容,包括人文,科學,數學,天文地質等相關話題的作品。這就很好地補充了孩子的書庫。因為大部分孩子會偏愛讀小說。
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傳送階段性報告,讓家長看到孩子閱讀水平(藍思值)的增長。 但是Achieve3000給的藍思值評估並不一定準確。如果你同時使用其他測試,會發現給出的藍思值有差異,有時候差異還是挺大的。
當然,這並不一定說明Achieve3000給的就是錯誤的值,只能說明藍思值作為閱讀水平的評估,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靠譜的,更適合作為一個範圍來參考。
現在來說說myON。它的特點是圖書資源及其豐富,數千本虛構、非虛構與漫畫任你挑選,覆蓋K到12年級各大主題。其測試功能也很強勁,不僅免費提供STAR測試,而且每本書都帶有小測試。可以說,你想要的功能它基本上都包了。
但是這個優點有時候也是劣勢。因為要用足這些功能,就要經常去閱讀甚至只用myON,這樣就等於把孩子綁在螢幕前了。這對於視力保護肯定是不利的。
Reading Explorer和以上三者的差別是,它是紙質出版物,而且教學屬性更強。它不僅提供科普內容的閱讀材料和測試,更以大量篇幅講解如何進行閱讀。可以說,這是一個能夠同時拓展知識面和訓練閱讀技巧的讀物。
那麼它的問題在哪裡呢?就是太像課本了。
要用好這套讀物,最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便有效地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但是家長不一定會教。 如果只讓孩子拿來讀讀做做測試,就有點可惜。
第二個問題,就是原版教輔的特點,級別跨度太大。我聽說,有的孩子讀完 Foundation這個級別覺得還行。但是再往上讀下個級別就感覺很難。
我估計這本教材的主要物件是母語為英語國家的孩子,或者在母語為英語國家的移民。也就是說,其目標讀者的生活環境是英語環境。
對於在英語環境的孩子來說,使用這套教材的時候,他們正經歷大跨度的閱讀能力提升。而這種環境以及英語能力的跨越式增長在非母語國家並不普遍存在。
三大優點
除了前面說的這些特點,這四種閱讀材料共同的優點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能夠快速給家長帶來獲得感。
獲得感,也就是有所收穫的滿足感。對於家長來說,這個獲得感就是能夠清晰地瞭解到孩子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進步。
以上四類產品,全部有測試。我們不用讀文章,只需要看測試結果就能知道孩子讀懂了沒有。而且,這些閱讀材料都會標註藍思值,這就清晰地展示了孩子的水平。尤其是像Achieve3000這種還提供定期報告,家長可以很方便地瞭解孩子閱讀能力的增長。
第二個優點,就是減輕家長的選擇困難症。給孩子選書是很麻煩的事情,尤其是家長自己英文能力相對弱一點或者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就更麻煩了。
但是以上四類讀物裡,前三種數字資源是自動推送閱讀材料的,這樣就不用折騰大人了。
比如myON會根據孩子的年級、年齡、藍思值,閱讀偏好等等,自動推薦合適的圖書。Achieve3000也有類似的功能。雖然Reading Explorer作為紙書沒有這個功能,但是它內容也不多,也就無須選擇了。
第三個優點,就是品牌和機構雙保障。 
品牌保障不用說了,都是知名品牌。機構保障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這四種閱讀材料很流行,乃至於你可以找到一些培訓機構用這些材料來進行教學。
有了機構保障,即便孩子自己讀不懂,上過課以後肯定是可以讀懂的。
為什麼不用了?
現在說說我家兩娃的使用結果,就是——放棄。
這四類讀物中,Raz-Kids老大零零散散地用了六個月,逐漸放棄。老二基本上沒怎麼用。Achieve3000老大用了三個月,也放棄了。Reading Explorer我家老二用了三個月,也停止了。
最搞笑的是myON,我對它寄予最大希望,但是隻用了一天,就不用了。
當時放棄我也是不甘心的,畢竟是花了一番力氣搜尋然後購買的。但是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去讀。經過各種拉扯,最後他們成功了。
現在回想起來,放棄主要是三個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很難從閱讀+測試這種形式上獲得閱讀的快感。測試讓閱讀從主動的探索變成了被動的考試,從休閒變成了學習。這相當於以犧牲孩子的興趣為代價來滿足家長的獲得感。
但孩子才是最終的使用者啊。
第二個原因, 是保護視力。畢竟這四類讀物裡,有三類都是讀屏的。尤其是myON,我感覺使用時長太多了,對視力傷害很大。乾脆就棄用了。
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碎片化閱讀很難讓人全面或者深度瞭解某個主題。 
比如,大家都覺得Achieve3000的科普內容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去除測試這一功能,Achieve3000的內容和科普讀物相比,就少了點意思。
一旦孩子有了閱讀章節書的能力,就可以讀整本書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孩子閱讀非虛構類的書呢?這不比讀短文更能夠深入瞭解相關主題嘛?
讀什麼?怎麼讀?
說說我最後的選擇吧。簡言之,就是閱讀整本書,不做閱讀理解。
首先,以讀書為主,並且每個月整理書單。
以前孩子讀的紙書多,我就把他們都鋪在地上。視覺衝擊力滿滿。現在他們讀的電子書更多,我就把書封面圖片放在一起儲存。
雖然沒有什麼藍思值或者測試結果報告,但是能看到數字和圖片。再來個年度統計,我和孩子都很有成就感,且不損害興趣。
而且這樣記錄,也可以分析資料,為以後的選書做參考。
第二,儘量不做閱讀理解,減少讀書的應試性質,以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
如果有時候想做,那通常是短期的。如果要相對權威的結果,我會在淘寶上花5塊錢買一個STAR測試。
如果是某一段時間需要加強一下孩子的短文閱讀理解訓練,我會選擇免費的網站/我使用過的有兩個網站。
一個是readtheory(https://readtheory.org/)。這也是一個根據孩子閱讀能力推薦篇章閱讀,並提供閱讀理解測試的網站。網站從國內也可以上,你需要註冊賬號,進行能力測試,然後就可以開始使用了。
還有一個就是考滿分(kmf.com)。這其實是一個託福、雅思、GRE的學習網站,提供大量的免費考試真題。如果孩子的水平足夠高,也可以去這個網站測一測,看看能否孩子能否進行高難度的學科學習。
比如有一度我家老大朵拉讀了大量的非虛構類英文讀物,尤其是科學探索著Science Explorer系列。我很好奇她能不能讀懂。但是這套書沒有測試。所以我就讓朵拉上考滿分網站,測一下託福的閱讀和聽力真題。朵拉讀地理主題的書,我就讓她去做地理相關的託福真題,測一下她是不是能夠理解。
之前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備考8天託福首考112,她卻說還是初中英語考試難》介紹了她暑假期間的託福備考經歷。之所以同意朵拉留出這麼短的備考時間,正是因為有了當年做託福屍體的經歷,使得我對於她的應試能力有了信心。
不過以上網站我使用的時間都不長。現在回想起來,兩個孩子閱讀多但是閱讀理解少,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參加劍橋五級英語考試。
在所有孩子參加的課外英語考試裡,劍橋五級英語考試是北京最熱門的,也是最折騰人的。因為它有五級。於是在整個小學階段,很多家長會一級級地備考,以此為標尺來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方便小升初擇校。
為了備考就必須刷題。當題庫不夠的時候,課外閱讀理解就成了必要的補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會偏好閱讀理解材料而不是書。
第三,在讀書的過程中,注重休閒閱讀和學科學習的平衡。
讀整本書的確避免了碎片化的閱讀。但是讀整本書,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有沒有讀進去呢?
前文說的做託福測試題只能偶然做一下。長期來看,只有兩種判斷方式。一種就是孩子讀了以後會給你反饋,和你交流、討論。這說明孩子讀進去了。
還有一種就是孩子讀了書,學了裡面的知識,能把題目做出來。這種題目就不是閱讀理解題,而是課後習題。
前者適用於休閒類閱讀,後者適用於學科學習。讀整本書的好處是,孩子能夠長時間、深度閱讀高難度的內容。所以後期,他們很自然地從小說、科普讀物轉到更難一點的教材。
比如,我家小朋友的課外數學和物理學習就是用了英文網站和教材。小學得時候,他們在可汗學院看影片、閱讀AOPS的教材,到中學在Coursera網站學習物理和英文寫作。要知道他們讀不讀得懂很容易,就看他們能不能把課後習題做出來。
相比閱讀理解材料,讀書和讀教材的好處是,把英語當作一門工具來用,而不是當作一門科目或者考試來學。當我們創造了真實的英語使用場景時,孩子用英語就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結果的。
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理解。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