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北京生機盎然。2025年3月30日,由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管”)、中關村發展集團主辦,君聯資本承辦的2025年中關村論壇——“耐心資本服務新質生產力”平行論壇在中關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功舉辦。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丁章春到會並致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股權資產部主任王智斌出席活動。北京市有關部門領導及海淀區相關領導參加。

中關村論壇是中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作為2025年會期間金融創投主題的核心論壇之一,耐心資本服務新質生產力論壇集中展示了近兩年來耐心資本“北京模式”的創新探索,集中釋出了一批重大投資成果,首發啟動了“耐心資本+”服務夥伴計劃。論壇上耐心資本齊聚,以全球視野聚焦首都實踐,深入探討耐心資本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可行路徑。

共促“北京模式”,以耐心資本培育新動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耐心資本作為專注於長期價值投資、能夠承受短期波動並支援戰略性創新的資本形態,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服務國家科創戰略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當前,耐心資本的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一批有耐心、重創新的資本沉下心來,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孵化、科技服務平臺構建及創新載體建設等方向重點投資佈局,初步形成了耐心資本供給網路,為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持續提供動力。
在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任務中,北京率先提出了“引導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開展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長期投資”。2023年7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與北京市進一步深化合作,設立了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首期規模50億元,專項基金期限超過10年,全力支援北京科創企業自主創新,為北京科創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
2023年-2024年,北京市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八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採取Co-GP的管理模式,遴選國內市場化專業化投資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依託“資本+政策”的配套措施,助力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
這種“政府頂層設計+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管理+鏈主企業及產業叢集帶動”的創新探索,結合北京首都的獨特優勢,正在加速形成耐心資本“北京模式”。
圍繞耐心資本“北京模式”, 北京國管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禮順、中關村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金峰、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分別做了主題報告。
吳禮順表示,八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緊密圍繞北京市未來產業規劃,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逆週期支援作用,堅持高強度、廣覆蓋,採用“政府推薦專案+市場化運營”的機制設計,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協同發力,圍繞戰新、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探索股權投資新模式,構建多元聯動新生態,助力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培育首都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撐和創新動能。
潘金峰提到,中關村發展集團將進一步融入和豐富發展北京耐心資本體系,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整合服務體系,以耐心資本為引領,發揮資本的價值連結、價值發現、價值培育功能;以整合服務為支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供生態化賦能;以創新網路導流為底座,加快向高水平科技服務業龍頭企業轉型發展,為推進新質生產力和全球科技合作貢獻更大力量。
李家慶表示,耐心資本“北京模式”不只是資金供給上的變化,更反映出整個創投行業的結構性躍遷,從風險投資到價值創造,“VC”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他從君聯的實踐出發,總結了“新VC”能力要求: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前沿創新、構建協同生態、發揮引領輻射以及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定位。
霍學文提出,北京銀行正凝聚耐心資本合力,全方位做好金融服務。要做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者,加強股債聯動,構建與耐心資本共同成長的創新聯合體;做穿越週期的守護者,加大S基金支援,加強存量盤活與增量提質,延長資產的持有期;做創新驅動的推動者,拓展私募基金募資渠道,打通募資渠道各個環節;同時搭建數智化的生態平臺,做VC/PE和耐心資本的好助手。
多維協同發力,以創新機制引領新發展
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不僅具備輻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支點作用,更集聚了頂尖的科研院所、完整的產業體系、雄厚的人才儲備以及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沃土。
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重要踐行者,八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體系與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正協同發力,持續加大投資力度。“8+1”基金緊密圍繞北京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重點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賽道,透過資本賦能加速創新要素集聚,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八支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援人工智慧、醫藥健康、機器人、資訊產業、綠色能源和低碳、新材料、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先進製造和智慧裝備等首都重點產業領域,聚焦獨角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與進階,全力助力北京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培育並壯大戰略性產業叢集,因地制宜加快發展首都新質生產力。
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則緊密契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構建了覆蓋醫療健康、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科技、商業航天、半導體及儀器儀表與精密零部件等關鍵領域的完整投資版圖。已投出的一批代表專案,在多個重點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這些技術突破和創新還極大地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透過上下游產業的聯動效應,促進了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和結構最佳化。
論壇上,作為新質生產力典型企業代表,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從商業航天時代機遇著手,闡述耐心資本對於高科技企業支援的重要性,“商業航天作為新興產業,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援,金融是連線從科技創新與產業的關鍵紐帶,金融是科技強國和產業強國建設的關鍵要素”。
隨著支援創業投資的利好政策持續落地,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有望進一步提升參與創業投資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銀行資金和保險資金在支援創業投資方面創新模式。工銀投資副總經理、工銀資本董事長陸勝東就AIC股權投資助力“科技金融”發展這一話題分享了真知灼見。
整合各方資源,以服務平臺構建新生態
耐心資本是資源整合與生態構建的關鍵力量。本次論壇首發啟動了“耐心資本+”服務夥伴計劃。該計劃由北京國管、君聯資本、中關村資本、中關村科學城、北京銀行、清科集團共同發起,旨在打造“科創新質服務平臺”,構建全鏈條服務計劃,降低創新成本,形成以基金投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性生態圈,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以長期主義精神陪伴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高峰對話以“耐心資本驅動創新發展,共促科技生態提質升級”為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來自京國瑞基金、北京銀行、中關村資本、君聯資本、清科集團、智譜的代表圍繞耐心資本供給機制最佳化、鏈主企業生態引領作用、創投生態體系構建等核心議題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為促進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與切實可行的建議。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表示:我們觀察到中國的各級政府、企業家、投資人都特別活躍和勤奮,致力於經濟發展,這就是“中國模式”的競爭力所在。中國特色的創投市場已經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北京作為代表,在產業佈局方面已走在前列。
國內領先大模型公司智譜CEO張鵬表示:智譜出生在北京,成長在海淀,人工智慧行業近兩年很火爆,投入也非常大,智譜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包括像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這樣的長期耐心資本的支援。
論壇上,國際金融機構代表——盧森堡國際銀行國際業務負責人Hans-Peter Borgh、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許愛苓從全球視野,分享了耐心資本、長期資金支援科技創新的國際經驗。重大成果釋出環節,精選了“8+1”基金13家被投企業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進行集中展示,涵蓋多個戰略新興領域,展現了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和政府投資基金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顯著成效。北京國管和中關村發展集團“未來金種子基金”正式釋出。來自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及國內外金融機構、科創企業等200餘人參與了此次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