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海梅奧診所開業」,你需要知道的內容

最近很多人在問的「上海梅奧診所開業」,連同之前的外資醫院,這兩個訊息一起說一下吧,因為網上各種錯誤的傳言和解讀實在太多了。
這些訊息對大家目前的實際影響幾乎沒有,但是有些建議可能你以後用得到。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1.首先「上海梅奧診所開業」是個錯誤的訊息。
(梅奧這個名字在中國被搶注太多,Mayo Clinic正式的中文名字在幾年前已改為「妙佑醫療國際」,不過國內醫學界還是習慣稱為梅奧)
梅奧在全球的分佈在官網可查,目前梅奧在美國有四個院區以及一個在英國倫敦的國際院區。上海那個只是之前梅奧設立的國際代表處,並沒有開張醫院,也不提供任何醫療服務,主要工作是向位於美國的梅奧院區轉診患者。
所以各大自媒體上基於「上海梅奧診所開業」這個訊息的所有延伸,都屬於一廂情願的想象,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再有一個,那些用美元計價的收費專案就更荒唐了,中國境內必須用人民幣計價,這是國家貨幣主權問題。
2. 那麼,梅奧將來有沒有可能在中國開設醫院?如果開設起來,這類醫院對於中國醫療行業的衝擊會有多大?
大家需要先知道一個基本知識,世界上大多數大型醫院,都屬於重資產、長回報週期的行業,這個應該不難理解。醫療場所的地價不便宜,醫護人員的成本不便宜,各種醫療裝置很貴,沒有長期足夠的患者來源是很難自負盈虧的。
因此設立大型醫院需要非常慎重的考量。
我給大家舉幾個醫院的栗子。
第一個醫院叫做北京國際心血管醫院(BIHH),這家醫院的立項始於2002年,美國和中國的心血管病專家共同參與,德國一家投資開發公司為BIHH的初步投資就有1000萬美金。
但我想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家醫院的名字,因為由於種種原因,這家醫院的專案到了2006年就終止了,並沒能最終運營起來。諸如此類胎死腹中的醫院還有很多,你今天能聽到名字的合資醫院,都是在非常殘酷的市場競爭下存活下來的極少數。
第二個醫院的名字大家可能就比較熟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深圳全額投資、採用港式管理的大型醫院。我自己也有同學在這家醫院,我認為整體診療水平式很高的,在醫療決策方面比較慎重,儘量避免過度醫療。
但是港大深圳醫院在剛開始很多年都是無法實現盈虧平衡,需要深圳持續輸血,而深圳的這種輸血能力並不是內地絕大多數城市能夠擁有的,最終仍然要靠特需醫療進行自己造血。
第三個醫院,或者說第三類醫院,是幾年前許多房地產巨頭和美國一些頂尖醫院搞的合資醫院,地產商出錢,請老外運營管理。
具體那些醫院就不說了,這些醫院後來都怎麼樣了,你們可以自己去查查。當然老美后來也逐漸搞清楚了,這些曾經財大氣粗的地產商並不是那麼誠心想做醫院。
3. 以上這些都是有境外醫療背景、或者請境外醫院來運營的醫院。在過去二十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境外醫療來建立一家醫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醫院的長期運營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有穩定的現金流實現收支平衡。如果不依靠第三方持續輸血,那自身就要有足夠強的造血能力,任何公司都要有足夠多的客戶,而對醫院來說首要問題是——如何吸引足夠多的患者。
醫院的任何一項投入都是成本巨大的,佔地面積通常不小(尤其是大型綜合醫院),這個成本不便宜,好在這一塊通常會有一些政策扶持,有些好的噱頭可以低價甚至免費拿地(所以你應該知道上面提到的老美最後搞清楚了什麼);但是醫療裝置都不便宜,一臺3.0T的MRI採購價需要兩三千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差不多也要這個價格(另外許多裝置的配套軟體也很昂貴);另外有不單是有裝置,還得有一大堆醫護人員,尤其是拿得出手的大專家,雖然醫護人員整體來說是牛馬價格,但人一多的話,這一塊的人工成本也不便宜。
這也是資本在設立醫院是需要反覆衡量的一點,砸進去這麼多的資金,如何吸引到足夠多的患者?
或者換句話說,老百姓憑什麼去你那兒看病?
4. 很多人認為高階私立醫院只要能吸引有錢人去看病就可以了,這是錯的,高階私立醫院所面臨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首先在高階醫療領域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各大公立醫院的特需部及國際部,還有周邊地區乃至日本、美國和歐洲的那些全球知名醫院。
我在國內見過不少新成立的高階私立醫院,科室規劃都是大而全的,有境外醫療的加持,病房環境溫馨,手術室條件考究,甚至擁有許多在公立醫院都沒有的高階裝置,但唯一的小問題就是——這些醫院幾乎看不到病人。
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突出、難以替代的優勢,能從頂尖三甲醫院裡面挖來患者。對於大多數中國患者而言,看大病去公立大醫院找大專家是一個很難改掉的習慣。
這就又涉及到過去幾年我經常提到的兩個問題了,一個是分級診療,一個是保險體系。目前的分級診療仍然有巨大的進步空間,這個不展開講了,展開的話咱們這篇文章沒一萬字打不住;重點講講另外一個問題:保險體系。
醫院和保險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醫院解決看病的問題,而(醫療)保險解決付費的問題。以中國香港為例,香港70%以上的門診是私營醫院解決的,有一半香港民眾是有醫療保險的,他們的醫療費用主要由保險公司支付。
如果沒有商保和醫保的保障,絕大多數私立醫院是不可能靠患者的自費運營下去的。而國家醫保在高階私立醫院的付費比例並不高,更主要的還是商保,以和睦家為例,和睦家商保患者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0%。
我之前就說過,醫院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其提供的醫療服務,包括問診、檢查、手術、用藥、住院、護理和康復等,同時還需要有足夠多的患者,幾乎沒有哪個醫院可以單靠賣藥活下去的,因為藥品加成(即便能加成的話)也是有限度的,賣藥是藥企在賺大頭,不是醫院。
一些人幻想境外醫療來華後可以用到在其他醫院沒有的藥物等,有這種可能性,但醫院管理者沒有傻到認為靠這個就能運營下去。
5.從上面這個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資本入場的私立醫院,長期運營就必須能實現盈虧平衡,核心考慮在於開業後是否能有足夠且穩定的患者來源,以及與價格相匹配且這些患者能承擔的診療服務。
在目前的醫療體系和保險體系下,梅奧等全球頂尖醫院的入場仍然是困難的。即便它是梅奧,擁有非常良好的技術、管理體系和聲譽,其醫院運營也要遵循基本原則。
如果你能看懂以上內容,你就會知道外資醫院的入場並不會對現行醫療體系造成較大沖擊,甚至可以說影響微乎其微,也不用擔心他們開高價從公立醫院挖走一大堆優秀醫生,因為任何一個合格的醫院管理者都要考慮收支平衡的問題。
真正對你將來看病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DRG/DIP支付改革。我認為DRG/DIP對規範診療、控制不合理支出十分重要,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會對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看病就醫習慣產生影響。關於這個話題,以後有時間了再詳細寫寫。
所以總結一下,「上海梅奧診所開業」並不是真實的訊息,我個人的觀察是一些保險從業者在積極推動這個訊息。我個人並不喜歡他們這類誇大乃至虛假的醫療宣傳,但是我仍然需要告訴大家的一點是,隨著越來越多新藥、新技術的問世,醫療支出通常是逐年遞增(國內國外都一樣);而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醫學篩查技術的進步,你在將來遇到重大疾病的風險會比你的父輩高得多。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你確實可以稍微瞭解一下保險。這裡不涉及到任何商業推廣,這是我個人給你的建議。
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