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斷崖式下跌,學區房迎來巨大利空!

作者:櫻桃團隊
來源:櫻桃大房子
全文227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1
最近我們觀察到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兩組資料:
幼兒園在校人數:2024年,在園人數比上年一共減少了509萬人。
小學生在校人數:2024年,全國小學在校生較上一年減少了251.6萬人。
大家別看小這兩組資料,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就業,投資方向。
這是小學人數首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同比減少,用“斷崖式下跌”來形容這一現象毫不為過。

資料:國家統計局,製圖:城市財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斷崖式的人數下降呢?
就是出生人口大跌導致的。
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當時我們還迎來了一波二胎生育高峰,16年的時候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但堅持不到兩年熱度就散去了。
18年出生人口開始暴跌,減少了兩百多萬小孩,後面更是一年比一年少,23年僅為902萬。
18年出生的小孩基本上都是在24年上小學,於是我們才看到2024年,小學生入學人數出現暴跌。
多說一嘴,幼兒園的入園人數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暴跌了。
而且這種下跌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後續幾年的生育率不斷下降,也意味著後續的小學生人數將會出現連年下降的情況。
這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現象。
整體情況迎來下跌,不過城市之間的人口大洗牌,總會出現有些跌的厲害些,比如東北地區。
在過去十一年,東北三省的小學生共計減少了127.27萬人。
其中黑龍江減少了80.8萬;遼寧減少13.6萬;吉林減少了32.87萬。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統計局
還有就是中西部的大量鄉鎮,也出現了小學生流失的情況。
網上有一些鄉鎮老師發出來的照片,偌大的教室,班上僅有幾個學生。
但哪怕是僅有最後一個,他們也堅守到最後,一個班級六七個老師,只需要帶一個學生,這配置比大城市強多了,全都是一對一教學。
可最後學生還是會一個個的跟著家長去大城市讀書受教育。
學生走了之後,學校也跟著倒閉了,2012年全國小學數量有22.86萬所,到了2023年僅剩14.35萬所,十一年減少了8.51萬所。
學校黃了,老師的鐵飯碗也不保,現在很多地方聘任教師已經不是給編制了,而是改為聘任制。
就連天津這樣經濟還算發達的城市也在跟進。

高情商說法就是為了以後更靈活的調動老師群體,低情商就是方便後面學生人數減少後,學校好裁員。
總之,小學幼兒園人數開始減少後,教師這個行業絕對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的,甚至很多地方的教培一條街也變得冷冷清清。
早在十幾年前,縣城學區房也是要託關係,找門路,或者買房才能讀,但小學生人數驟減後,學區房不再吃香,就連招生都未必招滿。
本來學區房一般比普通房子高1000元/平的溢價,現在這個溢價基本被抹平。
縣城實驗小學的教育資源也開始流失,教學質量不斷下滑,大量家長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紛紛前往市區租房陪讀。
最後導致一個現象就是:
小學生數量的減少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鄉村蔓延到鄉鎮,蔓延到縣城……
越是低能級的城市,小學生數量越來越少,伴隨著的當地教育產業鏈也在逐漸消失。
謹防走丟,請關注經財時新
2
本來我還以為一線城市的情況會好些,但仔細查下去,發現一線在2023年的時候小學生人數迎來暴漲後,24年就開始下跌了。
廣州2023年小學在校生人數129.45萬人,較2022年增加了9.03萬人。
北京去年小學生人數116.2萬人,增加了7.82萬人。
上海去年小學生人數93.71萬人,增加了2.01萬人。
深圳去年小學生人數122.66萬人,增加了5.97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很明顯,個別省份的小學生人口之所以斷崖式的暴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二線大城市不斷虹吸。
不過隨著整體的小學生人數減少,就連一二線也快撐不住了。
進入2024年後,就連一線城市也開始減少了招生數量。
之前財新雜誌釋出過一篇文章,《再探學區房成色》,其中披露了一組關鍵資料:
廣州傳統教育強區越秀區,2024年9月,區內公辦小學一年級共計招生351個班,同比減少74個;中心城區天河區公辦小學一年級共計招生408個班,同比減少53個。
還有南方都市報也披露了廣州民辦小學的招生情況,2024年的計劃招生班數/人數均在下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多個區的小學入學人數也出現了下跌,2024年海淀區小學生預計減少3.4萬人,西城減少2萬人。
深圳則複雜一些,小升初依舊火爆,所以最近帶動初中的學區房火爆。
但是小學和幼兒園階段,在2024年已經開始出現入學積分下降的趨勢了。

越來越多的學校,不乏一堆重點學校開始租房可上,而這種現象隨著學生人數的減少,未來是不可逆的。
上海松江區教育局在2024年官宣了四所小學終止辦學的訊息。
幼兒園關停的就更多了,就連不少口碑園也沒有生源了,還有幼兒園被爆改成養老院。
比如,嘉定北水灣幼兒園的部分割槽域已經變成了嘉盛社群開設的養老服務站。
長寧區愚園路的姚家角幼兒園,現在已然成為了上海頤養第一敬老院。
雖然短時間來說,一二線人口眾多,底子還在,學區房暫時還不會迎來巨大沖擊,但長遠來看依舊是一個潛在利空。
這段時間樓市迎來小陽春,很多城市的學區房成交又開始火熱起來了,家長們為了孩子讀書都在趕著上車。
但說真的,未來學區房還能紅火多久呢?真的不好說。
2021年後出生人口正式跌破1000萬,比18年的時候少了800萬學生,等到那個時候,哪怕是大城市的學區房也難以支撐。
第一波遭受衝擊的便是老破小學區房,也許北京的頂級學區房還有一些價值。
但是上海、廣州、深圳,這些老破小學區價值大跌後,溢價早晚會被抹平。
未來能夠跑贏市場的,一定是六邊形的產品,地段、樓齡、戶型得房率、學校、商業、交通全都兼備的那種。
老破小單純靠學區很難撐得起高昂的價格,只能說形勢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剛需還是投資,我們都要學會順勢而為。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財時新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