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了美高後,我開始如夢初醒:原來“快樂教育”都是騙人的….

01
前天我寫了兒子在美高學習、生活的片段,結果下面有好多讀者的留言,都說——
“沒想到美國竟然這麼卷!”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想把孩子送出國讀書。
因為大家都覺得國內太捲了,國外不是號稱“快樂教育”嗎!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一下真實的美國學習生活,大家可以看看,美國的“快樂教育”到底是怎樣的?
02
美國是沒有中考的,這點和國內不一樣,每個孩子都能直接升到高中。
而正是因為沒有中考分流的壓力,所以美國的小學、初中都很輕鬆。
比如小學,憨憨小時候上的門口的公立小學,還是一所滿分10分的好學校呢,每天下午2點多就放學了。
回家作業也很少,小孩有很多很多的放空時間。
因此,我們這有很多很多的課後班。
而這種課後班大多數和學術無關,都是各種運動、活動啥的。
憨憨小時候,就接觸過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足球、棒球、籃球、擊劍、武術、游泳、國際象棋等等,他都玩過。
你看這就是憨憨小學上的足球班:
這是上的籃球訓練營:
這是他彈鋼琴,妹妹很崇拜地在旁邊聽:
這就是為什麼,我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
不是我們雞血,而是因為孩子沒什麼課後作業,有大把大把空閒的時間,透過這些體育、藝術的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強身健體,陶冶情操。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吧!
03
可是到了高中後,所有的“快樂”戛然而止!
美國高中和小學是兩個極端。
小學有多快樂,
那麼高中就會有多痛苦!
因為高中會面臨升大學的壓力,而美國人的分流,就是從此開始了。
這邊高中升大學跟我們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國內就是高考,一考定終生,一切看高考成績說話。
只要成績考的高,那麼孩子就能上好的大學。
而高考就考5、6門,所以孩子只要在高中三年,把這5、6門課好好學,那就行了,別的什麼都不用多想。
可是美國完全不一樣!
美國的升大學,成績方面一般看兩個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SAT,也就是俗稱的美國高考。
這個是敲門磚,如果SAT成績考的不好,那麼名校基本沒戲。
那麼是不是SAT考的好,就能上名校嗎?
遠遠不行!
因為這時候就要看第二個指標,也就是GPA,俗稱學分績。
高中每門科目都有GPA,最後申請大學時,學校會看這個學生的GPA分數,如果分數不好,那麼名校也沒戲。
這就決定了,美國沒有什麼主科和副科之分,每一門課都是主科,因為都會納入GPA的考量標準。
就像憨憨每學期要修8門課,比如上學期學了化學、生物科技、歷史、微積分、法語、音樂理論等等,那麼這8門課必須都要學好才行。
像音樂理論這種課,難度超級大,要求學生不僅會彈鋼琴,而且還能夠自己編曲。
所以,孩子不僅僅是要學好傳統的數理化這些科目,而且就連音樂理論這類科目都是要好好學才行。
那如何提高GPA成績呢?
因為高中科目的GPA滿分是4分,但是如果孩子能夠提前修AP課程,也就是大學課程的話,這個課程的GPA滿分是5分
也就是說,如果大學課程學的越多,那麼GPA的成績就會越高。
這就導致了,美國高中生在高中階段,就會提前學那些大學的課程,這難度可想而知。
就像憨憨去年自己選了5門大學AP課,分別是:
AP歷史、AP數學微積分、AP化學、AP音樂理論、AP語言文學。
我和憨媽一直勸他:少選一些,少選一些,不要給自己壓力這麼大。
可是他說身邊同學都選了很多AP,他不想落後。
因此,娃就這麼被捲入了美國高中生的“軍備競賽”中。
不過,他很努力,最後這5門AP課拿的都是滿分的5分。
04
美國這邊的高中生有一個很大的特性。
那就是:
很多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會給自己一個學業規劃,這樣他從中學開始,就會按照自己的學業規劃來。
就像我家憨憨,我現在已經沒法影響到他的決策了。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規劃是什麼,他將來想從事化學、生物方面的研究。
那麼他給自己選課,就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因此,他選了AP化學、AP生物、AP數學微積分、AP物理,這些是為了體現他的專業能力,都是為了幫助他將來申請生物、化學專業時,有更多的機會。
他還會選諸如AP音樂理論、AP法語、AP歷史、AP政治等等,這些是為了顯示他的多元化,告訴大學面試官,自己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而是在人文方面也有很多的涉獵。
所以,這邊很多孩子已經不需要家長去給娃操心了,都是孩子自己卷自己。
很多孩子壓力大,甚至會抑鬱,就是因為這種對自己的極高要求,他們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因此會特別的努力。
說實話,我現在一點都不喜歡雞娃,我唯一的目標,就是給孩子減壓
我經常跟孩子說,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課少選一些。作業來不及寫就不寫,睡覺要緊!
因此曾經有一段時間,兒子壓力特別大,經過我們幾個月調整後,已經回到了正常的水平。
05
剛才說了申請大學需要看的SAT和GPA成績,那這兩項成績好就行了嗎?孩子就一定能申請到名校嗎?
NO!!!
美國大學申請還要看孩子的校外活動,也就是俗稱“多元化”
這個校外活動就多了,比如說:
  • 孩子有沒有加入什麼公益活動?
  • 孩子有沒有什麼體育、文藝方面的特長?
  • 孩子有沒有什麼耀眼的競賽成績?
  • 孩子有沒有發表過什麼論文?
  • ……
這些就是完全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了,美國那些名校特別看重孩子這些多元化的發展。
因為他們信奉的教育理念是:
我希望我的學生,不是隻會死讀書,而是能夠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甚至未來能夠改變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這邊有很多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的發明創造促進了人類的科技進步。
這也是為什麼,這邊有很多諸如喬布斯、比爾蓋茨、馬斯克這些偉大的企業家,他們的創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所以孩子的同學,在學習之餘都會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從事課外活動。
比如憨憨,他不是化學很好嗎,於是每週都會花4個小時去做義工,去學校教化學。
你看下面這個,就是他暑假時候做的義工。他跟兩個大學生一起開了課,教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化學入門。
他找的兩個合作伙伴,一個是伯克利大學化學系的,另一個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系的,都是全球最好的學校之一。
這些課外活動都是孩子自己組織、發起的,家長完全幫不上什麼忙。
有時候看娃學習都這麼累了,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搞這些課外活動,心裡難免很心疼。
但看到孩子這麼有目標感,能夠堅定自己的學習方向。更關鍵的是,他能夠想到用自己的學識去幫助別人。
我真為他感到高興和自豪!
06
最後我還想說說美國學校的教學方式,和國內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國內所有的作業和考試,老師一般都會提供“標準答案”,和答案一樣,就能拿分,否則就是錯的。
但是美國完全不是這樣!
他們學校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答案只有“好”與“不好”之分。
舉個妹妹之前作業的例子,那時候她二年級,老師給孩子講新聞,講“日本核汙水的排放”。
一般人都會說:核汙水排放到海里,會造成海洋汙染,這樣做不好。
可是老師卻沒有給孩子“標準答案”,相反,她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和分析,讓孩子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觀點。
下面這個就是妹妹當時完成的作業。
她寫了一份分析報告,第一頁講述“核汙水”這件事情的起因和經過。
第二頁寫她對這件事情對看法和分析,講這事到底對人類、地球有什麼影響。
這是2年級孩子的作業,每個孩子的分析結果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覺得沒問題,有的孩子卻認為問題很嚴重。
因此你看,他們這邊的作業,沒有什麼“標準答案”,老師考核孩子寫的文章,只會看他們的論點和論據。
需要論點和論據一致,結論要從論據中來,並且回到論點中去。
所以,憨憨從小到大的學習,刷題的部分比較少,更多的就是在寫論文
而這種論文寫作比刷題難很多,因為孩子要閱讀很多很多的書籍、資料,才能寫出一篇條理清晰、論據充分的文章。
這就導致,他們平時需要看很多新聞,涉獵範圍很廣。
比如Time for Kids這種新聞週刊:
還有BBC這種兒童新聞報道:
透過這些閱讀,增加孩子的素材積累,提升他們的思辨能力,這樣就能寫出好文章了。
07
這就是美國高中的“卷”!
以前一直以為國內教育很卷,美國就是快樂教育。
但是等娃上了高中後才發現,什麼快樂教育都是騙人的。
國外不是避風港,如果希望孩子出成績,上一所好的大學,無論在哪都不容易!
所以我覺得,將來不論孩子是出國留學還是參加中高考,有兩點是孩子需要培養的底層能力
第一個就是讓孩子早點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這一點特別關鍵。
很多孩子從小學到高中12年,都渾渾噩噩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方向,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學習。
這樣的孩子,是很難產生自驅力的,因為他內心就沒有努力的動力!
第二個就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質疑。
只會刷題,只會套標準答案的孩子,思維是固化的,不會懂得變通。
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書裡講什麼就是什麼,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是一顆很好的螺絲釘,但是卻很難激發出獨特的創意。
特別是在現在的人工智慧時代,不懂得變通,墨守陳規,很容易被AI淘汰。
再者說了,人生哪有什麼“標準答案”,都是需要思考和選擇!
上面這些就是孩子上了高中後,我的一些人生感悟。
☀️ 如果希望孩子高中走得更加順暢,我說的這兩個底層能力,可能從小就得給孩子培養起來,將來會幫孩子少走很多彎路,爸爸媽媽也會少操很多心!
1️⃣ 明天我會推薦少年得到的一檔給孩子聽的新聞節目,是張泉靈老師負責製作的,我覺得講了很有意思。
它不是單單給孩子講新聞,而是會丟擲很多問題讓孩子思考。
比如:
  • 姚明辭任籃協主席,好運動員就一定會是好的管理者嗎?
  • 剛剛過去的G20和APEC會議,對推動全球經濟有什麼影響?
  • 鄭欽文的個性引發很大爭議,你怎麼看?
  • 為什麼要發射神州19號飛船,有什麼用?
  • ……
這些問題都挺有深度的,對孩子的思辨能力是很好的訓練,這樣的中文節目我真是很少見到!
2️⃣ 另外,憨憨跟他的同學準備在12月底,再開設一期化學入門課程,講AP化學的內容。
主講老師是他和他的學姐Emily。
Emily就讀於伯克利大學化學專業,伯克利大學是全球最好的大學之一,他們的化學系尤其頂尖,有幾十位諾獎。
而憨憨則是AP化學的滿分5分,伯克利大學化學競賽的金牌。
這是他們的課程介紹和報名方式(透過Google填表,需要能上外網),只招10個孩子左右,全英文授課,用zoom上課,對想走國際教育的孩子會更有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您有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