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家附近有一所公立小學,評分挺高的,是滿分的10分,而且這所學校的STEM,也就是科學、工程、數學、科技方面的教學特別好。
在我們搬家之前,憨憨從幼兒園到小學,在那上了4年學。
我就發現,這所學校有個特色。
就是學校雖然教的知識很多,可是學生的近視卻特別少!
你看這是3年級憨憨班上同學的合影,他們班上幾乎都是中國和印度的孩子,全班總共23個學生,只有1個孩子近視,這近視率非常低。

我也很好奇,為啥學校給孩子學那麼多東西,孩子近視比例卻很低呢?
後來等憨憨學了一段時間後,我終於有了答案。
那就是學校的戶外教育,做的實在是太好了!
02
我還早之前就寫過文章,介紹過兒子學校的戶外教育。

他們老師經常帶孩子到戶外,在大自然中學習各種學科知識。
比如去紅木公園觀察樹木:

然後回來就寫一份關於樹木、植物的研究報告。

他們寫的報告一般會圍繞幾個方面展開,比如:
去了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東西?
印象最深刻的是啥,學到了什麼知識?
哪些知識是之前課堂裡學習過的?
下面這個作業紙,就是他們一份標準的戶外學習報告。

而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憨憨之前寫的一篇戶外學習報告,那時候他大概3年級。

憨憨老師的這種戶外教育,讓我不禁大開眼界。
把課堂搬到戶外,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難怪學生們學的知識多,但是卻很少近視呢!
那麼憨憨老師的戶外教育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又該怎麼借鑑呢?
今天我借三套書,給大家介紹一下。
03
第一個方法:在大自然中學知識
憨憨老師說過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她說:
親眼所見,親身體驗,這是踏入科學世界的第一步!
因此她會經常帶孩子去學校附近的公園,去觀察那裡的植物和動物。
其實我們也沒少帶娃去公園,植物和動物觀察也不少,但是老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方法卻很獨樹一幟。
那憨憨老師是怎麼引導孩子觀察植物和動物呢?
推薦孩子讀這套《觀察手冊》系列,它是引進自日本的讀物。這個套裝有兩本,都特別漂亮。

一本叫做《落葉觀察手冊》,它會帶孩子走出家門去撿拾落葉,從落葉中認識植物,認識大自然。

一本叫做《果實種子觀察手冊》,它會帶孩子走出家門去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種子和果實,探究種子和果實背後的植物學奧秘。

而憨憨老師的引導方法,就和書裡的方法一樣,採用了三步走的戶外觀察方法。
正好是秋天,外面有很多落葉,就拿落葉為例,看看老師是怎麼引導孩子觀察呢?
01
第一步,制定目標和規劃
在孩子觀察之前,老師首先得幫孩子制定好計劃,去觀察什麼?從哪些角度去觀察?
有了計劃後,孩子觀察研究才會有目標和方向,否則就算看半天,也看不出名堂的。
因此,《觀察手冊》的第一部分,就是教孩子如何制定觀察的計劃。
比如:
可以觀察葉子的型別,有針形,有鱗形,還有分裂型別;
可以觀察葉子的形狀,有線形,有圓形,還有卵形;
可以觀察葉子的邊緣,有光滑的,有鋸齒的,有波浪狀的;
……

有了計劃,孩子這就邁出了觀察的第一步。
02
第二步,開始觀察和記錄
書裡列出了上百種自然界常見的樹葉。

針對每一片樹葉,書裡都會教孩子具體的觀察方法。
比如像銀杏葉子,她會讓孩子觀察葉子的長度、顏色、類別、形狀,以及在自然界的分佈情況。

大自然裡那些常見的樹葉,每一種樹葉都會有詳細的介紹,告訴孩子該如何觀察。

在這一步裡,孩子可以透過觀察,記錄落葉的各種特徵。
03
第三步,進行分析和研究
上面觀察了具體的樹葉,那麼下一步就要帶孩子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了。
那孩子該怎麼透過觀察進行研究呢?
那麼書中提供了研究樹葉的幾個角度。
比如研究樹葉的生長,一片葉子它是如何從誕生到枯萎的。

研究樹葉的顏色變化,葉子為什麼是綠色?它又為何變成黃色、紅色?

研究落葉對大自然的作用,落葉最後又去哪了?它對那些小動物們又有啥影響?

在這一步裡,孩子會針對樹葉,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對植物生長發育有更多的理解。
你看,從目標計劃,到觀察記錄,再到分析研究,這就是一個科學思維的思考流程。
不光是觀察樹葉,這套《觀察手冊》還會帶孩子去觀察研究果實。
也是一樣的邏輯,先是制定觀察規劃。

之後針對果實開始觀察和記錄。

後續開始分析和研究。

透過這樣的過程,一方面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另一方面透過這些活動幫助孩子培養科學思維,而這就是戶外教育的精髓。
👉 點選下方購買!
04
第二個方法:在實驗中學科學
憨憨老師用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帶著孩子做各種project,在專案中學習科學。
印象裡最深的是他們學物理的方式,那個月他們科學課的主題講的是力學。
結果老師又把學生們拉到戶外了,而這次戶外活動不是觀察大自然,而是去科學博物館,那裡有個“Pinball(彈珠檯)”的創作活動。
有大學生志願者會給孩子演示彈珠檯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因為這個專案裡蘊含了很多很多的力學知識。

於是回到學校後,老師就開始給學生們分組,每組發一個彈珠檯的書籍材料包,去創造一個彈珠檯出來。
這個就是我們手頭的彈珠檯書籍材料包。

這套書籍和材料包也被引進到了國內,叫做《牛頓的彈珠檯》,裡面是一本書,外加製作彈珠檯的材料。
老師用這套書帶著孩子做一個彈珠檯的專案,透過這個專案給孩子講解物理裡各種力學知識。
整個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創作彈珠檯
這裡面有一本書和一套材料包。

孩子需要動手組裝出一個彈珠檯機器出來,書裡有每一步具體的步驟。

你看這就是我們創作出來的彈珠檯機器。
彈珠檯的兩邊各有一個手柄,我們先把球發射出去,然後撥動手柄,就能讓球在裡面跳躍起來了。

這個遊戲的玩法是,誰的球在彈珠檯裡跳動的時間越長,那麼誰就能獲勝。
第二步,結合彈珠檯,講背後的力學原理
當彈珠檯創作出來的那一剎那,孩子們都超級興奮的。
可是老師接下來的教學才是整個專案的高潮!
這套書裡有厚厚的一本書,專門結合彈珠檯講解背後的物理知識。
她先從“力與運動”講起,講物體是如何運動的,而彈珠是如何運動的。


這時候,她讓孩子觀察彈珠檯那個發射彈珠的裝置,這是一個橡皮筋,透過彈力將彈珠彈了出去。

接著她開始給孩子講“重力”,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表現形式又是如何。


這時候,她讓孩子觀察彈珠檯的側面,一邊高而另一邊低,這種設計就是方便彈珠因為重力的關係而下落。

然後她開始給孩子講“槓桿的原理”,什麼是槓桿,槓桿有什麼作用。


這時候,她讓孩子觀察彈珠檯底部那個小板,可以把球擊打回去,這個結構就是槓桿。

你看,一個小小的彈珠檯,每個細節都和物理裡的力學相關聯。
看起來做一臺彈珠檯只是一個手工作品,但是它上面那些看得見的球、坡道、擋板、鴨腳板、橡皮筋,以及看不見的重力、壓力、彈力等,是我們這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具體而微的縮影。
而這一切都源於“牛頓力學”,牛頓先生那顆聰明大腦的智力創造,是人類歷史的一座高峰,是我們在理解我們身邊這個世界時必須要用到的。
所以,老師會給學生安排這一堂物理課,希望孩子們能夠透過彈珠檯這個有趣的遊戲平臺,愛上牛頓,愛上科學。
👉 點選下方購買!
05
第三個方法:在提問中提高思辨
憨憨老師用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教孩子在學習時學會“提問”。
這裡推薦另外一套書,是老師教孩子如何觀察,如何思考,並且如何提問的,它叫《Future Genius(未來科學家)》。
這套書我去年推薦過,當時有6本,分佈講述了計算機、太陽系(太空)、動物王國(生物)、化學、人體和古埃及(歷史)。

現在又有最新的兩本引進國內了,分別是機器人和數學。

那麼老師如何透過這套書去啟發孩子思考呢?
答案就是“提問”,確切地說,老師採用的是“蘇格拉底式提問”!
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採用的一種學習方式,透過強調質疑和提問,從而進行辯證思考的思維方式。
它有3個步驟:
Clarifying concepts,弄清概念
Probing assumptions,大膽假設
Probing reasons,探究理由
弄清概念
在《迷人的數學》這一冊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透過提問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深入詳細瞭解數學知識的地方。
比如要給孩子們講分數,書裡就透過好幾個問題帶孩子循序漸進了解分數的概念。

“分數是什麼?”

這個問題就是要引出接下來的概念,在前面,書裡帶娃學習了四則運算,還學習了小數這種形式。
所以,他想帶孩子思考:
這個“分數”是什麼數?
“分”又代表了怎樣的含義?
我們為什麼會發明分數?
而接下來的“我們為什麼需要分數?”這個問題實際上回答的就是“分數的作用”,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個整體被分割的時候,那分割的部分要如何描述呢?

所以,分數並不是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而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和使用的一個概念!
大膽假設
在給孩子講統計的章節,書裡提到了一個叫做“資料集”的概念,這個概念看似很難,其實通過幾次探索就可以回答了:

什麼是資料集?
觀察:觀察班裡同學鞋子的顏色
測量:測量班裡同學的身高
收集:從新聞裡獲取天氣溫度資訊
調查:問問大家愛吃的冰激凌口味

在這樣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用實踐去驗證假設,不知不覺就深刻理解了“資料集”的概念和定義。
探究理由
書裡還有很多從已有知識點延伸探索新知識的地方,帶孩子舉一反三。
例如下面這個“探索幾何”的板塊,就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圖形,它還給孩子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是誰?

這個六邊形是孩子沒有學過的,但是它會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思考:
有4條邊的多邊形叫做四邊形,比如正方形和長方形
多條線段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多邊形,比如三角形
超過四條邊的多邊形直接按照邊數來命名就可以了
……
所以,那個有六條邊的圖形應該叫什麼?

就在這樣一步一步的思考中,孩子們瞭解了幾何圖形的定義,特徵還有命名方式,簡單一個問題用蘇格拉底提問法就有這樣的收穫!
你看!這就是《未來科學家》和一般科普書最大的區別。
它不會讓孩子們把書中的知識當做給定的“真理”,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質疑、去推斷、去一步一步找到真相。
“始於懷疑,終於真相”,這也是“蘇格拉底式提問”的魅力所在。
它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理清已知和未知的概念,更關鍵的是特別能培養孩子們提出問題的能力,這項能力在人工智慧時代可太重要了!
這也是《未來科學家》這套讀物最與眾不同、最打動我的地方。
它對孩子的意義是:當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從身邊世界轉向更遠方時,他們不會滿足於直接獲取知識,而是自己對這些知識進行發問,最後在探究的過程中養成思辨的好習慣!
這次老師還給我們的讀者專門組了一個數理化套裝,除了上面兩本套裝裡還有一本《神奇的計算機及程式設計入門》,沒買過“未來科學家”系列雜誌的可以先從小套入手!

👉 點選下方購買!
06
以下是團購資訊:
《未來科學家》適合年齡:5~12歲
《牛頓的彈珠檯》適合年齡:5~12歲
《未來科學家:數學+機器人+計算機》(3冊,贈送小小數學家訓練手冊),團購價109元

《一起動手學科學:牛頓的彈珠檯(附贈趣味彈珠檯製作套件)》,團購價128元

《未來科學家:數學+機器人+計算機》+《彈珠檯》套裝,團購價199元

以下是物流資訊:
1.北京發貨,極兔、圓通快遞隨機。
2.全國包郵除偏遠(港澳臺不發貨,新疆、青海、西藏不包郵,首重20元運費,續重每公斤+20元)。
3.當天15點之前的訂單當天發貨,15點之後的訂單次日發貨,週六日正常發貨。
4.退換貨政策:不影響二次銷售情況下(包裝未拆封)支援7天無理由退換貨。質量問題賣家承擔運費,非質量問題買家承擔運費。
5.可提供電子發票,發票預設內容為圖書。如需發票,請於訂單備註開票資訊和郵箱地址。團購截止後一個月內開出。
《落葉觀察手冊》+《果實種子觀察手冊》
團購價:79元/兩本
適合年齡:6歲以上

以下是物流資訊:
天津發貨,圓通快遞,48小時內發貨,週末也能發。全國包郵,貴州、海南每本補8元,青海補15 ,新疆西藏補20 ,港澳臺不發貨
👉 點選下方購買!
今天推薦這些書籍,也是希望能讓孩子枯燥的學習多一些樂趣,鼓勵爸爸媽媽們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在大自然中探索科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