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中,我有在公號提到👉今年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今年我們打算做經典兒童書目的篩選,這次選擇的作品是《列那狐的故事》,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法國中世紀文學作品,著名詩人拉封丹的許多作品,就是在它啟發下創作的。
這段時間也是和編輯小夥伴埋頭苦幹這書的版本研究,感覺腦子裡每天都是嗡嗡的。

今天終於能來交作業!
主要是這書的版本有點複雜,我又想給你們叨叨清楚,所以這篇文章很長,但每字每句都花了心思,建議收藏了慢慢看。
考慮到有些朋友會心急,那我先直接上結論了啊。想看具體分析的,就往後翻翻。
小學4-6年級,建議讀:季羅夫人著,羅新璋譯的版本,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

著:[法] 季羅夫人譯:羅新璋
裝幀:16開-平裝膠訂
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
定價:22元
初中+,建議讀:保蘭·帕裡著,陳偉譯的版本,出自譯林出版社。

著:[法] 保蘭·帕裡 譯:陳偉
裝幀:32開-精裝
出版方:譯林出版社
定價:39元

列那狐的故事,在法國有多出名呢?
這麼說吧,“列那Renard這個名字早已取代古法語中表示狐狸的單詞“古比爾goupil” ,成為今天法語中對狐狸的稱呼。

這是一本動物故事書,講動物之間的鬥智鬥勇、爾虞我詐,但它又不僅僅是簡單的動物故事集。
在分析它的各個版本之前,我還想和你們先聊聊這本書的背景,瞭解後我們才能真正地看懂這本書。

早在9-10世紀,列那的故事就以民間故事的形式口口相傳。
後來經過眾多作者的創作與加工,最終變成了長篇敘事詩,共27組詩(並不意味著列那狐的故事只有27篇),成形於1174-1250年。

這個時期的法國,正在經歷思想和道德觀念的轉變。各個階級都發展了自己的思想文化,作為階級鬥爭的武器。
另外,當時天主教會勢力十分強大,甚至《聖經》的詞句都在法庭上具有法律效力。基督教神學影響到包括文學、音樂在內的一切藝術形式,一切文化都染上了宗教色彩。

《列那狐的故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作品辛辣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諷刺封建貴族的專橫和無恥,抨擊司法制度和教會。
書中每篇故事都是獨立的,比如:
《初試鋒芒》——講列那和狼
《狐狸與山雀》——講列那和山雀
《奇怪的夢》——講列那和公雞
但它們又能相互串聯成一個整體。整個故事你可以理解為:
大家都是生活在森林和農莊內的動物,都在獅王的統治之下尋求生活,彼此都認識且有利益關係。
整本書雖然講的是動物間發生的事情,可實際上真正要寫的是人間社會。

狐狸列那代表的是新興市民階級,狼伊桑格蘭代表貴族階級,獅王諾布林象徵當時社會中的國王等等。

我們的主角,列那,它自恃聰明,對付弱小的動物,手段狠毒。它假裝為麻雀的孩子治病,目的卻是為了吃掉小麻雀;滿口花言巧語,欺騙烏鴉口中的食物……
但另一方面,它又是敢於對付強敵,甚至戲弄獅王
的這麼一個角色。它的勝利,其實標誌著市民階層戰勝了權貴階層。

所以,相較於傳統童話故事,列那的形象很複雜立體,它亦正亦邪。
再者,這個故事為什麼經典,為什麼被列為必讀書目,除了以上所說,還有一點不容忽略,那就是書裡的動物們既有各自的生物屬性,又被賦予了人的社會屬性。
比如熊愛蜂蜜、貓愛老鼠、兔子膽小、驢子很犟,妄想不勞而獲、聽信花言巧語等等等等。這些人和動物固有的侷限,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
以上,是理解列那故事的基礎。

越聊越沉重的感覺,我都開始要有一點懷疑,這樣的故事孩子們真能看進去嗎?別急。看完整書,你真要拍腿驚歎,嗨,這些故事可真有意思啊!
整部故事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
前半部分圍繞著列那和其他動物之間的恩怨展開。狗熊布朗、花貓蒂貝爾、公雞尚特克萊爾等等,無一不被列那欺耍過。這部分故事帶點動物寓言的性質,戲謔成分多,喜劇味十足;這點從譯者羅新璋的譯序中就能窺得一二:
譯者以前曾譯過點兒法國名家作品,有時譯得不勝其苦,但這本《列那狐的故事》無疑是譯得最有趣、最愉快的一本書。
後半部分寫動物們對狐狸的控訴、寫獅王的司法判決、寫列那的自辯,很明顯,人類社會內容增加,揶揄性撲面而來。

列那狐的故事,原文很長,作為一部長篇故事詩,詩句加起來多達三萬餘行,堪稱鴻篇鉅製。
它的文體、版本、改寫本也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以上是我能買到的版本,多購自當當
今天市面上流傳的版本,是法國作家季羅夫人(有時也譯作季諾夫人、吉羅夫人)改寫的33篇散文體故事。
除了季羅夫人的那版,也還有其他作者改寫的列那狐故事。整理了下,目前能買到的中譯本,是根據以下這些底本來翻譯的:
* 季羅夫人版(下稱季羅版),這個版本是流傳最廣的版本,於1933年出版,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在許多國家廣受歡迎。這個版本的譯本,主要分羅新璋譯本和非羅新璋譯本。
羅新璋譯本,故事總共27章:

以上都是採用羅新璋譯本,文字內容相同,只是裝幀和出版社不同
非羅新璋譯本:

以上從左到右,分別是秦陽譯本、劉朋月譯本、周心兒譯本,文字內容不同
韋德福譯本,全書只有15章節,對季羅夫人的原文應該是做了較多改動的。所以這個譯本,我們後面不會再做比較。

周心兒譯本,共25章。此譯本封面寫著季羅夫人著,但我們仔細閱讀和對比以後,覺得這個譯本應該是根據約瑟夫·雅各布斯的英譯本轉譯的才對,我們也沒有選。
* 保蘭·帕裡版(下稱帕裡版),這個版本是法國著名中世紀文學史家保蘭·帕裡的散文改寫版,我們買到的譯本是陳偉翻譯的:

* 讓娜·勒魯瓦 -阿萊版(下稱讓娜版),由法國作家讓娜·勒魯瓦 -阿萊整理創作,於1954年出版。我們買到的是這2本,一本平裝,一本精裝。

這兩本文字內容一樣,裝幀不同,皆由戚譯引翻譯。相比其他版本,這本插圖比較現代化。精裝的那本,有1頁立體機關:
* 威廉·卡克斯頓版(下稱威廉版),這是最早的英文版本之一。我們買到的中譯本是鄭振鐸翻譯的:

* 塞繆爾·菲利普斯·戴伊版(下稱戴伊版),這個版本於1904年出版。中譯本應該是已經絕版不再印刷了,為了參考對比,我們買的是二手書。由梁晶翻譯:

*歌德版,這個版本是德文版本之一,由德國作家歌德翻譯。淘了一本二手書,給你們欣賞一下內頁。


以上這些,雖然都是講列那的故事,但,在故事的謀篇佈局以及情節刪取上,多少有些不一樣。
比如戴伊版,故事以惡有惡報,列那被處死做了結局。這一安排雖然深具道德寓意,卻總讓我覺得少了點文學的趣味。而且這一譯本現在也難買到,就不推薦了。
比如威廉版,它和其他版本不同。它直接以動物們控訴列那做為開篇,至於列那欺騙其他動物的惡行,則夾雜在庭審和列那的自我辯護中。

相比起來,季羅、帕裡和讓娜的版本,就更相似一些。都是先講了很多列那和其他動物的恩怨糾紛,再慢慢進入到動物們控訴列那的情節。這樣的推進,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進入故事,理解動物們對列那的憎惡,以及想要置列那於死地的決心。

左為季羅人版本目錄,右為威廉版本目錄
其中,譯林出版社的帕裡版,它更頻繁提到了比如修士、教會、朝聖、僧侶等。有比較濃厚宗教意味的版本。
歌德版就不說了,因為買不到。所以,我們留下了季羅版、帕裡版和讓娜版,做後續的譯文對比。

在以上這些版本的基礎上,國內譯本數量也繁多。光是季羅夫人的版本,就有這麼些:

不同的譯者,因為他們的性別、所處時代、個人學術背景等等原因,都會對譯文產生非常直觀的影響。比如,在稱謂、句式變化和語言風格上,尤其明顯。
譯文會直接影響孩子閱讀這本書的興趣。選擇譯本時,一般可以優先選擇在外國文學領域耳熟能詳的傳統大社,如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但也不是說,這些出版社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列那狐這書,我們首先排除了下面這些譯本:
1.注音版
這本書適齡小學高年級或以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不需要透過拼音去閱讀書籍了。而需要拼音的一二年級孩子,我個人認為不需要著急閱讀這本書。因為要符合低年級孩子的閱讀習慣,那麼故事就必須要做簡化和刪減,而這會讓這本書失掉很多原本的意味,這有點得不償失了。
2.批註+問答版
不管是在頁尾還是頁邊的批註都非常影響閱讀感受,而且過多批註和解讀,讓孩子失去自由思考的機會。還有一些在每篇文末會有閱讀理解題目,這,怎麼說呢。有點畫蛇添足的嫌疑,在我看來,家庭閱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閱讀興趣,所以這類版本我們沒有選。
3.編譯版、改編版、轉譯版
翻譯我們都知道,是兩種語言的直接轉換,它更原汁原味些。對譯者的要求也很高,需要精通這兩種語言。而編譯,是在翻譯的基礎上根據需要進行內容擇取,重新編輯和整合,它是不必完全忠實於原著的。同樣,改編也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多少改變了作品的表現形式。而轉譯,指的是譯者根據英譯本轉譯的版本。
基於尊重原版的原因,我們首選翻譯版。在剔除以上譯本後,剩下了這4個譯本:
帕裡版——陳偉譯本
季羅夫人版——羅新璋譯本
季羅夫人版——劉朋月譯本
讓娜版——戚譯引譯本
我分別從這四本書裡,截取了2個片段,來看看不同的譯文。


在清泠泠的小溪旁,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挺立一株高大茂密的山毛櫸。
繁花綠草,景色宜人。列那狐跑到這裡,心曠神怡,禁不住想跳到歡騰的溪水裡洗個乾淨澡。
出浴上岸,為讓身上幹得快點兒,他便在青草地上打滾兒玩。
他本想舒舒坦坦睡一會兒,無奈飢腸轆轆,先得找點吃的填填肚子。

劉朋月譯本:《烏鴉田斯令的乳酪》

開滿鮮花的草地上,流淌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有個做乳酪的人就住在這裡。草地旁邊有一小片山毛櫸樹林,是一大群烏鴉的家。
夏日裡的一天,許許多多的乳酪被裝在柳條編成的簸箕裡,晾在外面曬太陽,曬過之後才能拿到市場上去賣。一個老太太不停地把乳酪翻來翻去,讓它們成熟地恰到好處。
這段主要是講列那在法庭上,為自己劣行所做的詭辯。

陳偉譯本:故事五十六
“陛下,”列那說,“首先,感謝您傳喚我來朝廷,給予我澄清事實的機會。蒂貝爾和梅桑熱的指控根本不足為信,所以為了不分散您的注意力,我甚至懶得做出回應。我一點都不記得曾經見過科佩特,所以也就不可能傷害或謀殺她。至於尚特克萊爾,我只知道有一天我讓他跟著我,後來又准許他離開我,因為我們走近了一大群獵狗身邊,很有可能遭到他們的傷害。為什麼狗熊布朗也要指控我,這我說不上來,我可從來沒有圖謀過他的一根皮毛。同樣,我想不出來羅尼奧斯和老夥計伊桑格蘭有什麼可以指責我的地方。我的大多數鄰居之所以控告我,是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忘恩負義和貪慾;大家都知道,我現在只能驚訝自己的好心得不到認可。一個人做了這麼多好事,卻經常受到懲罰,而一般人們所指責的卻不是罪惡最深重的人。可惜!上帝沒有賜予我恩惠。我的所有善舉都成了自己不幸的根源,這就是我的命。”(說到這裡,列那似乎激動起來;他把手臂伸到眼睛前面,做出擦眼淚的樣子,然後繼續說。)
“事實上,”列那回答說,“對我提出這樣的指控是不嚴肅的。我們去池塘的時候,伊桑格蘭釣魚之心非常急切,似乎永遠也釣不夠似的。農夫們的諺語在他身上靈驗了:‘貪心的人一無所有。’他感到大魚來的時候,為什麼不走開?最多再回來一兩次不就行了?可是他的貪慾戰勝了他。我去警告他,他用惱怒的尖嚎回答我,我等得精疲力盡,只好讓他繼續下去。現在他遭到了意外,錯在誰呢?反正吃魚的肯定不是我。”

“啟稟陛下,微臣今日偶感不適,因路遠未能及時晉謁,萬望恕罪。但相信陛下不會懷疑我的忠誠,不會不知我是大王最熱忱的屬僚。就因為我忠於朝廷,才惹人妒忌,招怨結仇,但我至今不悔。內侄格靈貝在路上告訴我,說到御座前告我的狀子已堆積如山。陛下,我此次前來,就要為自己辯護,駁回一切誣陷不實之詞,證明我一向好心好意,無愧無怍。”
……
“是的,夷桑乾在冰塘裡給人砍去尾巴,難道我該一直在他身旁,苦口婆心,勸他別貪心,少釣幾條魚?他想領略領略我枯坐井底的情趣,想看看我為何在那裡打坐靜修,難道我該掃他的興,勸他別好奇,不要跳下井來?”

劉朋月譯本:《列那替自己辯護》
“陛下,我沒有能夠早早地前來向您請安,請您原諒。最近幾天我身體有點兒不適,所以沒有出門。相信陛下不會懷疑我對您的忠誠,您是知道的,正因為我對您的忠誠,才引起那些心懷鬼胎的臣子的猜忌。在這次旅途中,我親愛的表哥葛令拜已經告訴我,控訴我的狀子已經在您手裡堆積如山。”
……
“難道說,葉森格侖被凍在一個冰凍的池塘上,並讓獵人截斷了尾巴,這是由於我沒有守衛在它身邊,沒有提醒它不要貪婪,少釣幾條鰻魚嗎?”
“此外,要是因為它有強烈的貪慾,希望享受我在井底的快樂,或者因為好奇心,想要了解我在井底做了什麼,因此它掉到了井底,難道這也怪我沒有阻止它嗎?它因此遭受痛苦,可這絲毫不是我的錯啊。”

他來到獅王的寶座旁邊,鎮定自若地環視周圍,然後跪下來,說道:“陛下,群獸之王,我向您問好。我知道有人在您面前誹謗我,但我相信,聽了我的陳述之後,您會還我公道的。當然,對於在場的幾位,我不能說我完全沒坐過對不起他們的事情,但我要指出,一些控訴我的人自己也並非清白無辜,我要不要針對他們提起控訴呢?
……
我還要強調,在您的子民當中,沒有誰比我更忠誠、更樂於奉獻了。您可以把我關進監獄,判我受絞刑、火刑、車輪刑,或者隨便什麼酷刑,只要那是您認為公正的判決。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是您順從的僕人。”

我不是專業的翻譯家,也看不懂法語,我真心地感謝老師們為翻譯此書做出的貢獻,亦不敢班門弄斧。以下,只從個人角度談談閱讀感受。
根據上面的兩個片段,已能粗略地看出不同譯文,風格各異了。
小學高年級,我們覺得羅新璋先生的譯本可能更適合。
羅先生師從傅雷,可算是翻譯名家了。這個譯本非常經典,可以說是經過了時間以及市場的驗證。以下都是羅老的譯本,文字內容是一樣的,只是裝幀、排版會有區別。

個人比較喜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本,平裝,輕薄,拿著不累。字句間隔也舒朗。



滑動檢視>>
喜歡精裝的,可以選浪花朵朵的版本,更精緻些,封面很好看。字型也比較大。



滑動檢視>>
羅老的文字古味很濃,相當精煉,但又很傳神。既不脫離原著內容框架,又自成一派。沒點功夫,怕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


法國翻譯理論家說:“譯者要對原作者負責,而他自己的作品也必須可以稱為作品,要給本國的語言與文化帶來一定的新鮮空氣,且不超出本國語言文化所能承受的限度。”我在閱讀羅老譯本時,深以為然。

* 微信讀書
《文學翻譯的理論於實踐:翻譯對話錄(增訂本)》
先生自己也說,列那狐是他翻得最自由愉快的一部作品。他對列那狐的喜愛,都已體現在這部作品的字裡行間了。

羅老在譯後記中還寫道:
本譯本,不是取某單本法文書照譯而來。翻譯此書時,譯者正專攻中世紀文學,於列那狐故事興味尤濃,參照閱讀了多種版本。……經過比較,以季羅夫人現代改寫本(Adaption de Mme MAD H.-GIRAUD)為基礎,摘選他本精彩段落,整理成二十七篇。
對於翻譯,他也很有自己的態度。

* 微信讀書
《文學翻譯的理論於實踐:翻譯對話錄(增訂本)》
中學生,我們建議閱讀保蘭·帕裡版本的陳偉譯本。

作者保蘭·帕裡本身就是法國著名中世紀文學史家,這本是法國公認的第一部用現代法語改編的列那狐故事的版本。

保蘭·帕裡將原來的詩歌語言改寫成了散文式語言,刪除了一些冗長的段落。閱讀時,你會發現有些篇章連線得不是那麼完美,因為作者適當保留了一些結構不連貫、情節不協調的地方。
除此之外,情節多涉及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宮廷禮儀,讓人得以更真切地窺見中世紀市民文學的一點面貌。也因此,對讀者的閱讀能力是有要求的。


個別故事後,編著者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這部分,給讀者提供了一些新的,對這個故事的理解角度。

而戚譯引譯的讓娜版,不知是不是翻譯的原因,總感覺狐狸的那股蔫壞兒的勁,沒有出來,所以這裡就不推薦啦。

文中插圖多引用自威廉·馮·考爾巴赫(Wilhelm von Kaulbach,1804-1874)
參考資料:
[1]楊周翰,吳達元,趙蘿蕤.歐洲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
[2]鄭克魯.法國文學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之前有讀者留言提到,覺得列那狐故事充滿暴力、欺騙,三觀不正。但是我通讀完幾個不同的譯本,發現這個問題不是特別的明顯,書裡有沒有殘忍的情節,有,會不會影響到孩子,我的觀點是不至於。

編輯 | 宇輝
排版 | 可欣

點選 閱讀原文 加入好書福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