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出版商將推出使用人工智慧翻譯的小說

據英國《衛報》報道,荷蘭一家大型出版商計劃使用人工智慧將書籍翻譯成英語進行出版。出版商稱,這將是一次小型的試驗型出版嘗試。

編譯丨張婷
近日,荷蘭最大的出版商維恩博世與基寧(Veen Bosch & Keuning)證實,計劃嘗試使用人工智慧來協助翻譯商業小說。
博世與柯寧(VBK)是荷蘭最大的出版商,今年早些時候被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收購。該公司商務總監凡妮莎··霍夫韋根(Vanessa van Hofwegen)表示,該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慧協助翻譯有限數量的書籍”。
“這個專案只有不到10本書——它們都是商業小說,不使用任何文學標題。這個專案是實驗性的,這個專案中我們只翻譯那些還沒有出售英語版權的書,我們也不認為未來有機會出售這些書的英語版權。”她補充道。
電影《書店》劇照。
該出版公司(VBK)的一位發言人告訴《書商》雜誌表示,經人工智慧翻譯後,這些書還會經歷一個編輯的過程,並且已經徵求了作者的許可。該發言人還強調:“我們不是用人工智慧來寫書,這些書的開始和結束都來自人類本身。”
米歇爾·哈奇森(Michele Hutchison)因翻譯盧卡斯·裡傑內維爾德(Lucas Rijneveld)的《不安之夜》The Discomfort of Evening獲得2020年國際布克獎,她說,出版商計劃只在商業小說而不是文學作品中使用人工智慧翻譯,“假設這些書純粹是公式化的,沒有多少創意元素,這對作者和讀者來說是相當侮辱的。”
對機器翻譯後期編輯,代表著人工翻譯人員對人工智慧生成的翻譯會進行審查與核對,但經過這一過程後,文字可能表面上很流暢,但也會非常平淡。但使用人工智慧翻譯後,人類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這些——儘量做好核查。
將荷蘭語翻譯成英語的文學翻譯家大衛·麥凱(David McKay)說:“把翻譯人員排除在外,會導致錯誤或誤導性的翻譯,對讀者的閱讀體驗並不好。”他補充說,雖然出版商希望使用新技術“提高效率”是可以理解的,但VBK的計劃“聽起來非常魯莽”。
“如果我是博斯和基寧的作者之一,我會非常擔心這些人工智慧翻譯會對我的工作產生影響,影響我的聲譽。”
伊恩·吉爾斯Ian Giles)是美國作家協會(SoA)翻譯協會的聯合主席,他稱這一訊息“令人擔憂”,並指出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SoA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翻譯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而失去了工作。
如果VBK“覺得有必要諮詢人工翻譯或編輯來調整”人工智慧生成的輸出,說明“他們認識到了這種方法的缺陷。”
本文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nov/04/dutch-publisher-to-use-ai-to-translate-books-into-english-veen-bosch-keun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
https://www.writersservices.com/storylinks/2024-11-4/bookseller-news-dutch-publisher-owned-simon-schuster-trial-using-ai-english-lan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張婷;編輯:走走;校對:柳寶慶。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點選“閱讀原文”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