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董子琪
編輯 | 姜妍


今年期待之書的文學篇預告依舊分為外國文學和華語文學兩個部分。其中,外國文學部分,我們追蹤近年來興起的韓國文學熱,推薦韓國小說家金愛爛的新作,也推薦布克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諾獎爾文學獎得主的系列作品,期待這些作品能形成與外國文學界的對話。
華語文學部分,我們囊括了名家與新人對於生活、現實、幻想各個題材的探索,也發現“勞動詩歌”寫作仍在發酵。從社交媒體時代的演算法小說到街頭巷尾的另類活法,再到《三體》影像小說與《西遊記》彩繪全本解讀,時代與經典文學並置。
外國文學

《其中一個是謊言》
[韓]金愛爛 著
磨鐵·大魚

金愛爛的新作,小說講述三個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在短暫的交集中,意外窺探出彼此隱藏的秘密,與此同時,也揭開了一場關於謊言與真實的遊戲。這場遊戲裡有失去、有貧窮、有死亡。磨鐵大魚讀品的韓國文學系列曾出版趙南柱的《82年的金智英》、韓江布克國際獎作品《白》,以及入圍23年布克獎短名單的千明官的《鯨》。韓國作家韓江獲獎後,《素食者》銷量已接近10萬冊。
《時間庇護所》
[保加利亞]格奧爾基·戈斯波丁諾夫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為布克國際獲獎作品,也是戈斯波丁諾夫迄今唯一一部由保加利亞語翻譯而來的獲獎作品。主角“我”創辦了一所時間庇護所。這是一所以過去時光治癒疾病的診所,專門收治阿茲海默症、失憶症患者與失憶患者,治療方法就是讓患者置身於自己仍然記得或感到最為舒適的年代。因此每一層房間都打造為不同的年代,由過去的細節和物件裝扮而成:三層屬於60年代,那是兩位主角度過童年的時代;二層屬於50年代,戰後重生的時代,屬於爵士與搖滾樂;地下室屬於40年代,可以營造出戰爭年代防空洞的氛圍。
《夜曲:福瑟戲劇選》
[挪威]約恩·福瑟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去年我們已經預告過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作家約恩·福瑟的短篇小說集《三部曲》和戲劇集分別由世紀文景和譯林出版社引進。本戲劇集包括從未在國內翻譯出版過的3部戲劇作品《夜曲》《冬天》《睡眠》。《夜曲》表現了一個延宕的、未被解決的窘境,女子想要離開自己的伴侶,但這種衝動卻不斷被相反的衝動所壓抑。《睡眠》描寫了居住在一棟房子裡的兩對夫婦的故事。《冬天》講述兩個陌生人因一次偶然的邂逅永久改變了的生活軌跡,成為朋友、戀人和陌生的伴侶。
《溫柔的講述者》
[波蘭]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著 黃珊 譯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2025年11月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也是其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本書。全書由託卡爾丘克此前發表於雜誌的散文,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溫柔的講述者》共12篇作品構成。託卡爾丘克講述世界的變化、人與動物的關係、閱讀與翻譯的意義、“第四人稱敘事”的概念、非理性與藝術的關係。
《舌尖上的名字》
[法]帕斯卡·基尼亞爾 著 胡陳堯 譯
守望者·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2002年龔古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斯卡·基尼亞爾的作品,1995年由法國伽利瑪出版社出版。全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個寓言(conte),《舌尖上的名字》,第二部分是帶自傳體性質的一個“小章”,《論美杜莎》,透過美杜莎的隱喻,對母性、童年、語言的侷限性做出敘述。全書繼續了作者在其經典作品——12卷的《小章》中對語言的質疑和對沉默的思考,但比起《小章》,它的可讀性較強。由於是故事和文學性哲學散文的組合,它可將讀者快速帶入基尼亞爾作品的精髓。
《間奏曲》
[愛爾蘭]薩莉·魯尼 著 劉慧寧 譯
出版時間:2025 年 10 月

一部凝思失去與愛的小說,透過一對毫無共同之處的兄弟的故事,講述失去至親後,我們的自我評價如何變化,成年後,我們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締造有意義的關係?
《長島》
[愛爾蘭]科爾姆·託賓 著 柏櫟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書為暢銷書《布魯克林》續作,從《布魯克林》裡背井離鄉的小鎮姑娘,到《長島》中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母親,主人公艾麗絲始終徘徊在漂泊與迴歸、摯愛與痛失、個人的自由與責任之間 。
《大陸上唯一的男人》(暫定)
[匈] 特雷齊婭·莫拉 著
新民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5年3月
本書是莫拉“迷途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了四十多歲的男主人公達留斯·科普一週的生活。打工人科普生活在新經濟泡沫背景下的德國,他為人老實,遇事時時忍讓。在公司併購的過程中遭遇大批裁員,他成了總公司在歐洲大陸的唯一代表,戲稱自己為“大陸上唯一的男人”。他會失業嗎?要用這筆錢代替公司拖欠自己的社保嗎?振作還是躺平?“我也只是一個人而已。”該系列第二部《龐然大物》也即將出版。
《直人》(暫名)
[美]理查德·拉索 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講述了美國一所“鏽帶”地區大學教職工的中年危機和辦公室政治。小說由主人公小威廉·亨利·德弗羅、外號“漢克”的人以第一人稱講述。漢克在賓夕法尼亞一所資金嚴重不足的學院裡很不情願地擔任著英語系主任的職位。當他得知為了滿足預算、必須裁掉系裡 20% 的員工時,他陷入了人生一次重大的危機。
《來自鉛筆領域:
瓦爾澤晚年密碼文集》
[瑞士] 羅伯特·瓦爾澤 著
雅眾文化 2025年12月

羅伯特·瓦爾澤,瑞士作家,用德語寫作,被譽為現代德語文學奠基人。該系列由瓦爾澤用鉛筆小字書寫,於2000年破譯,是對瓦爾澤晚年寫作的一次集中解密,特別包括了晚年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強盜》。
《我的工作》
[丹麥] 奧爾加·拉文 著 李思璟 譯
雅眾文化 2025年9月

這是一部關於母性的文學作品:它混合了小說、散文、詩歌、回憶錄和書信等文體,探討了懷孕、母性、資本主義、工作、藝術、個性和文學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絡。安娜在生完孩子後徹底迷失了自我。她和家人搬到了陌生的、大雪覆蓋的斯德哥爾摩城。焦慮威脅著這位新媽媽,為了避免陷入更深的抑鬱,安娜強迫自己閱讀和寫作。
《犒賞系統》
[英] 傑姆·考爾德 著 陳新宇 譯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5-1

一部真正屬於社交媒體/演算法時代的短篇小說集:一個與上司戀愛險些落入陷阱的女廚師,一段始於演算法終於演算法的曖昧交往,一對在多年後偶然相遇的戀人,一個利用上班時間在搜尋引擎搜尋欄裡偷偷寫作的小說家。
《看我們跳舞》
[法]蕾拉·斯利瑪尼 著 袁筱一 譯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5年10月
龔古爾文學獎得主、摩洛哥裔法國作家蕾拉·斯利瑪尼的長篇小說,是其創作的家族史詩“他者之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前一部《戰爭,戰爭,戰爭》已在2024年出版。小說以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摩洛哥社會為背景,寫作依託於作者母親真實的生命故事,以一對混血姐弟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時代下個體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尋求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展現了後殖民時代摩洛哥的社會現實,以及各類社會群體在社會結構下的境況。
《島嶼之書》
[英] 艾米·利普特羅特 著 林瀨 譯
小閱讀Rando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書講述了作家大學畢業後闖蕩倫敦。在陷入人生的失意等困境後,三十歲回到家鄉蘇格蘭的農場,在世界盡頭寒冷美麗的奧克尼群島,於自然中復原的個人歷史。凌晨出門為皇家鳥類保護協會搜尋瀕危鳥類,獨自一人在人口稀少的孤島上過冬,追蹤鯨與北極光,和海豹共泳。
《生活使用說明》
[法]喬治·佩雷克 著 餘中先 譯
春潮Nov+·中信出版集團 2025年7月
這部小說的場景設定在巴黎十七區的一幢十層公寓樓。作者縱向剖開這座公寓樓,將房間、樓道、電梯、地下室劃分成一個國際象棋棋盤。從四樓樓道開始,依次描繪每個格子中的物品、人物、故事,描寫的順序按照國際象棋中馬步的走法。此前,佩雷克的作品《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腳踏車?》和《物》已引入了中文版。
《在曼哈頓長大:
伍迪·艾倫幽默故事集》
[美]伍迪·艾倫 著 陳正宇 譯
春潮Nov+·中信出版集團 2025年1月
87歲時,伍迪·艾倫出版了真正意義上的中篇小說《在曼哈頓長大》。本書收納了這篇故事,以及其他十七篇“文學脫口秀”,它們調侃婚姻、中產、焦慮、好萊塢、審美標準、死亡等話題。這些快感缺失的艾倫式主人公,儘管他們瞭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卻無法處理日常生活的荒謬。《在曼哈頓長大》尤其呈現了身處於這個世界中如何面對”一輩子都搞不明白“的人生。
《飛行員佩爾克斯》
[波蘭]萊姆 著 阿古 譯
譯林出版社
本書講述了太空飛行員佩爾克斯的生活以及他在宇宙間旅行時的各種奇遇。由5篇小說組成,分別是《測驗》《條件反射》《巡航》《信天翁號》和《終端》。萊姆在小說中時而關注人類對於機器的過分依賴,時而從長期從事太空飛行的個體的孤獨和脆弱切入,展現出宇宙航行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宇宙中的艱難環境與未知挑戰,不僅僅考驗著人類的技術能力,也不斷推向了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萊姆作品包括《索拉里斯星》在內的長篇代表作此前已由譯林出版社推出。
《愛倫·坡小說全集》
[美]愛倫·坡 著
譯林出版社
本書為首套中文版愛倫·坡小說全集,分為推理類、欺騙類、未來主題、黑貓心魔主題、以及愛和幽默主題的小說。文學研究者李歐梵認為,對愛倫·坡小說的喜愛可能影響了施蟄存的創作:文學的創造力與頹廢、壓抑與黑暗的美學相連,這提示了怪誕、詭異對於現代中國作家的影響。愛倫·坡的代表作早在《洩密的心》(1843)於1917年就由周瘦鵑選譯編入《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藝術中,後又由茅盾譯為《心聲》刊登在《東方雜誌》,茅盾在序言中指出愛倫·坡的美學“重在玄想”,給人以“精神界中撞擊”。
《休息的男人》
[加]安妮·卡森 著 包慧怡 譯
新行思·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本書為卡森的一部重要詩集,重新塑造了俄狄浦斯、艾米莉·狄金森和奧杜邦等不同的人物形象,設定了奇妙的並置:拉撒路在錄影帶中,弗吉尼亞·伍爾夫和修昔底德在討論戰爭,愛德華·霍珀的畫作被聖奧古斯丁照亮,充分展現了作者的靈性、機智和感性。此外,該詩人的漫畫書《特洛伊女人》也將推出。
《記逝錄》
[美] 張明皚 著 李棟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美國當代詩人張明皚(Victoria Chang)代表詩集,國內首次譯介。本書出版於2020年,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短名單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母親離世,在悲痛又焦灼的兩個星期裡,詩人為她在這個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寫起了訃告。詩人寫道:“人死後,記憶醒來,邁開了雙腿。” 詩人以報紙訃告的形式命名已經逝去的事物(如禮節、語言、未來、母親的藍裙子)以及死亡對生者的影響。
《格外的活法》
[日]吉井忍 著(用中文寫作)
新經典文化·文匯出版社 2025-2

《四季便當》與《東京八平米》的作者又推出了新作。吉井忍走入日本的大街小巷,歷時七年,採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探訪12種主流秩序外的格外活法。有人早上起床在東京街頭回收垃圾,晚上在劇場講段子引得眾人發笑。有人離開日本面積最大的書店,在南方小島開了家日本面積最小的舊書店,發現“一旦離開公司職員身份,我真的就一個人了”。有人19年蓋一棟樓,從自己動手澆灌混凝土開始。
《青春手記》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是法國當代思想家、文學家西蒙娜·德·波伏瓦1926年至1930年間的私人記錄,包括日記、筆記、摘抄、信件底稿、生活和學習計劃等,共分7卷,其中第1卷遺失。本書忠實記錄了她的迷茫和思考、希冀和悲傷、友誼和愛情,展現了一個生於20世紀初年的少女如何透過不斷地質疑、剖析和自省,從懵懂惶惑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女性。
《神秘與風俗;存在的習慣》
[美]弗蘭納裡·奧康納 著 錢佳楠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為奧康納的散文和書信合集。《神秘與風俗》部分是根據奧康納生前好友薩 莉·菲茨傑拉德整理,並於奧康納死後出版的英語全本翻譯的,系中國大陸首次完整譯介此書。《存在的習慣》則是根據美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的奧康納選集中此書的部分翻譯的。
《刪除咒罵》
[英]安吉拉·卡特 著 曉風 譯
本書是卡特的文藝評論自選集,從約瑟芬·貝克到緊身胸衣的歷史,從對喬伊斯和克里斯蒂娜·斯特德作品的欣賞,到對鍊金術士的看法,本書反映了她感興趣的焦點話題——包括格林兄弟及民間故事、威廉·巴勒斯、喬治·巴塔耶、英式寫作與美式寫作、美食寫作、兩性關係等等,展現了安吉拉·卡特式的審美趣味和敏銳洞察。
《想想龍蝦》
[美]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著 靖振忠 譯
龍蝦會感到疼痛嗎?弗朗茨·卡夫卡有幽默感嗎?約翰·厄普代克究竟怎麼了?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在隨筆中回答了這些問題和更多問題,這些文章也是迷人的敘事冒險。
《我們美麗的身體》
[日]小川洋子 著 蕾克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5年6月

本書是日本芥川獎作家小川洋子最新出版(2023)的散文集,共收錄十六篇描寫身體細部的優秀散文,最初連載於日本《文藝春秋》雜誌。小川洋子憑藉《妊娠日曆》獲得日本芥川龍之介獎,其近作《秘密結晶》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也入圍了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她觀察和描寫人類的身體部位,比如棒球外野手的肩膀、將棋手的中指、跨欄運動員(劉翔)的足底、相撲力士的小腿肚。她甚至還把動物和木偶也包括在內,比如大猩猩的背、裸濱鼠的皮膚、藍鯨的骨頭、文樂木偶的手臂等等。
《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
[日]河合隼雄 小川洋子 著 李立豐 宋婷 譯
象形文字 2025年3月
本書圍繞“故事”這一核心概念,展開了關於個體如何在生命中創造並被故事塑造的討論。透過對小說創作、心理治療等多個維度的探討,揭示了故事對個體自我認知、情感表達和精神治癒的重要性。
《遺物:安置死者教會我的事》
[美]羅伯特·詹森 著 劉壯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作者是一位資深災難善後處理人員,從“9.11”到南亞海嘯,他領導了搜尋和送返遺骸工作,協助確認罹難者身份,安置罹難者、整理廢墟中散落的遺物,給予每一個逝去的生命尊重,也給予每一個痛失所愛之人繼續生活的慰藉。書中記錄了他經歷的災難善後工作,以及反覆接觸大規模死亡帶來的副作用。
《有待核實》
[法]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著 賈雲 譯
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為尤瑟納爾重要文學評論集,其中有三篇研究了《羅馬君王傳》、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慘景集》、皮拉內西的《想象的監獄》的誕生背景,作者特質、心理動機以及作品本身等諸多值得探討之處;另外三篇關注的則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三位巨擘塞爾瑪·拉格洛夫、康斯坦丁·卡瓦菲斯、托馬斯·曼及其作品。尤瑟納爾的系列作品此前已部分出了中譯本,包括《哈德良回憶錄》《苦煉》等。
《文學事件》
[英]特里·伊格爾頓 著 陳曉菲 譯
新行思·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文學沒有用嗎?文學邊緣嗎?本書中,文學評論家伊格爾頓不但喊停文學的邊緣化,還力圖讓文學回到那個“高理論”時代。本書花費大量筆墨和力氣逆潮流而行,試圖從概念上界定文學,總結出文學的五個特質:虛構性、道德性、語言性、非實用性和規範性。書中還討論了文學的道德價值,如今懷疑和顛覆的思維模式已成為新的迷信崇拜,文學宣揚的道德訓導和教誨就可能成為新的變革性力量。伊格爾頓的《真實的東西》,一部講述後現代的現實主義的著作,也將引進出版。
華語文學

《一日頂流》
石一楓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5年2月
一對北京“宅男”父子,父親是網路技術“大神”,沉迷虛擬世界不能自拔;兒子是“躺平”一族,因為一次直播事故莫名成為頂流網紅。父親試圖借兒子的流量尋找失散在虛擬世界的知己,父子倆由此鬧翻。在經歷多番起伏之後,一段家庭的傷痛往事竟被揭開。石一楓善於捕捉當下的新鮮事、以及紛繁變化中的精神面貌,他的前作《心靈外史》就展現了被時代風氣催化的、無所適從的中年女性形象,他的近作《入魂槍》與《逍遙仙兒》也分別展現了電子遊戲、教育培訓行業的種種現象。
《尋金記》
阿來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5年10月
《尋金記》是阿來的長篇新作,講述了一個隱喻頗深的尋金故事。故事落腳於四川的一個普通鄉鎮北斗鎮,鎮上的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生存門道。阿來在書寫盜金故事的同時,也涉及邊地開發、金礦管理、川軍抗戰等歷史事件。小說聚焦川軍、匪幫、堂口等多種力量的抗戰過程,描寫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建立,現代國家與古老部落的較量,戰爭的風雲無時不在。同時,阿來的《空山:機村史詩六部曲》也將以精壯合訂本的形式出版。
《禿尾巴老李故事集》
盛文強 著
尺寸·中國工人出版社 2025年5月
志怪文化研究者盛文強新作。本書選編與禿尾巴老李相關的民間故事。鄉村野老之談奇崛詼諧,兼有古代志怪的傳統與文獻價值。
《蠻與痴》
鄭恩柏 著
驚奇 WonderBooks·文匯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書以兩條敘事線交織的方式,借二十餘位受訪者之口,結合三個少年出海的主線情節,追溯一樁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宗族械鬥事件。全書既有微觀的成長史,也有宏觀的群像記錄。
《光微微而來》
焦衝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5年3月
這是一部現代青年婚戀題材的小說。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青年,在北漂的過程中相知相戀,後來攜手回故鄉成家立業。由於存在較大的差異,最終和平分手,各自追逐夢想。小說多方面探討了現代青年的婚戀與實現自我價值的問題。
《漪》
杜梨 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團

收錄7個現實與夢幻交織的故事,這些故事裡寫了面臨生育焦慮的古建築設計師,寫了迷失於時空縫隙的家暴受害者,寫了失獨夫婦在精神疾病少女身上尋找愛女的身影,還寫了身陷網路暴力的北漂說唱女歌手與弟弟的愛恨交織……聚焦於現代社會中看似平常、邊緣,實則每天都在與命運抗爭的人。
《三體》影像小說
劉慈欣 原著 吳青松 三體宇宙 編繪
譯林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書為劉慈欣科幻鉅著“三體”系列第一部的影像小說改編,也是該系列首次做此嘗試。四光年外,為了生存掙扎的“三體文明”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資訊。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
《夢幻西遊:清彩繪全本<西遊記>》
清 佚名 繪 李天飛 解讀
抱朴·上海古籍出版社

江西省萍鄉市圖書館藏清代彩繪《西遊記》冊頁,共300幅,畫冊中無論是人物衣飾、建築園林、市井商賈、神佛廟宇,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百態,既可作一神話題材的連環畫觀之,亦可作一清代社會風俗畫觀之。
《大口呼吸春天:
皮村文學小組詩歌精選組》
陳年喜、李若 等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繼《勞動者的星辰》後,本書選取皮村15位詩人近150首作品。收錄了用汗水、用厄運、用頑強寫下的詩行。當代勞動者用真摯的聲音,編織出我們時代的新樂府。
《手持人間一束光》
王計兵 著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在送外賣的間隙,王計兵把生活中的詩意靈感隨時記在煙盒上、廢紙上。詩中王計兵不僅探索外賣員真實生活的細節、精神和情感,還作為置身社會“低處”的普通一員,觀察、書寫和思考世界。
《銅與糖》
倪湛舸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倪湛舸近年來從未出版的新詩,詩歌與小說的互文,獨特的詩歌形式,一次自我的博弈。
《魯迅<摩羅詩力說>註釋·今譯·解說》
趙瑞蕻 著
守望者·南京大學出版社
《摩羅詩力說》是青年魯迅用文言文寫就的激情之作,是五四思想啟蒙時期的戰鬥檄文,意在透過評介西方浪漫派詩人來倡導革命的浪漫主義,進而為當時的文學、國民和國家引入一股革新的精神、力量和氣勢。本書由是學者趙瑞蕻對《摩羅詩力說》進行了詳解。
《廢墟與狗》
王彬彬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5年2月
本書是學者王彬彬的全新散文作品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感而發,回憶童年,漫談半個世紀之我見。其文字由日常起筆,拓展至群體與當代社會,既是一個知識分子自我審視的自傳,也是一部從時代現場萃出的思想筆記。
《穆旦傳:新生的野力》
鄒漢明 著
譯林出版社 2025年2月
繼翻譯家楊苡的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之後,《穆旦傳》將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這兩部作品將以互相交織的視角,呈現立體的歷史回憶。穆旦(查良錚)是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最早開拓者。他早早就決定,這一生要為漢語服務。全書以穆旦的生平經歷為線索,結合他各個時期的詩歌創作,藉助於檔案、採訪資料、回憶錄、日記等,敘寫了穆旦作為詩人的一生。
《我與狸奴不出門》
黃麗群 著
理想國
這是《海邊的房間》作者黃麗群的全新散文作品。輯一“獨坐”定調了熱愛獨處以及宅居的哲學,輯二“犯口舌”由文字引路品嚐美食,輯三“驛馬衣祿”難得地談點時尚,也談作為女性的生命經驗。在介面文化的採訪中,黃麗群曾說,她不喜歡斬釘截鐵的東西,喜歡不科學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歡談論人們無法主宰的、無力抗拒的東西,比如愛與命運,正是這些東西能夠折射出人類知覺的有限。今年黃麗群的《感覺有點奢侈的事》也將出版。
《我播種黃金》
唐諾 著
理想國
這是唐諾為當代讀者開列的黃金書單。其閱讀範圍廣泛,從福克納到林芙美子,每本書都自攜一個遼闊浩瀚的世界,值得坐困AI世代的人去闖一闖。
《我見過那個人》
王威廉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5年1月

這部隨筆集不僅是一系列人像速寫的集合,更是作者對人性、社會和自我進行深入探索的精神旅程。此外,書中還回顧了作者個人的閱讀史與成長曆程。王威廉的前作《野未來》是一部富有顯示精神的科幻小說集,都市年輕人的地下鼴鼠生活也令人想起H.G.威爾斯基於當時地鐵、地下工廠發展趨勢所做出的悲觀預測,以及對地上人和地下人的區分。
《九歲的委屈和九十歲的委屈》
餘華 著
讀客文化
本書改編自餘華的一堂開設在大學裡的文學課,他在課上比較了契訶夫的《萬卡》和冰島作家拉克司奈斯的《青魚》,以作家的視角,從寫作的角度出發,講述作家為何詳細繪寫某些細節和場面,為何又在某處留白。今年,餘華的 《世界上的迷路者》也將出版。
《洗冤錄:中國古代刑案故事》
鍾源 編 鄭小悠、周琳 等 著
抱朴·上海古籍出版社
民間自戕行為為何屢屢發生?“蠻女”茶妹被拐走的真相是什麼?宰相之子為何要謀殺親母?案件真相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與狀況。本書書名取自南宋宋慈的法醫著作《洗冤集錄》,書中以單篇個案的形式,邀請法制史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講述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真實案件,進而討論當時的社會背景,從法制史的角度,反映中國古代的社會風貌。
《苦惱的敘述者》
趙毅恆 著
新民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部敘述學視角的中國白話小說史。上篇“中國小說的敘述學發展”從敘述者的地位、敘述者與人物、敘述時間等方面分析了中國白話小說各階段的敘述學特徵,可以視為一本單獨的中國小說敘述學史,下篇“中國小說的文化學研究”則分析了這些形式特徵的文化制約因素。
《餘生》
[馬來西亞]黎紫書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5年1月
黎紫書的小說精選集,收錄了七十一篇作品,以短小精煉的篇幅描繪世事人情。《餘生》所選的小說如在紛雜人潮中擷取一瞬的片段,呈現沉默的人們隱秘的內心,連起個人與城市的情感流動和生存狀態。黎紫書的前作《流俗地》寫了中馬地區一個華人社群幾十年來的人事變遷。有文學評論認為,黎紫書與林白、黃錦樹和陳春成等作家都可以納入“新南方寫作”的範疇。所謂“新南方”,指向的是與主流普通話區別的南方寫作,囊括的地理意義暫不明晰,但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野生感。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記者 董子琪,編輯:姜妍,未經介面文化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