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為什麼是哪吒奪冠!

2025年春節檔以“破紀錄”為關鍵詞,真正坐實了“史上最強”之名。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5年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4日)重新整理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和人次紀錄:檔期內總票房達95.10億元,同比增長18.6%;觀影總人次1.87億,與影史第二的2024年相比,進場觀眾增量高達2300萬,同比增長14.7%。而2025年年票房也在春節檔的助力下首次超越北美同期票房,登頂全球第一。
此外,據貓眼專業版,今年春節檔日均票房為13.55億元,也是2018年以來日均票房最高的一年。
圖片來源:貓眼研究院《2025春節檔資料洞察》
猶記2024年年底,關於電影行業未來的討論充斥著難稱得上樂觀的預測,而2025年春節檔的成績無疑有力反駁了此類論調。
1月29日,大年初一以18.05億元的票房為蛇年電影市場帶來了“開門紅”。正月初一至初七是影史票房最高的一週,連續7天單日票房均維持在12億元以上,同樣創造了影史紀錄。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具體而言,春節檔有兩部電影票房突破20億元。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檔期內收穫48.39億元票房,超過2021年《唐人街探案3》的35.62億元的檔期票房,重新整理了中國影史春節檔電影的票房紀錄。
《唐探1900》以22.78億元成為今年春節檔票房亞軍。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第一部《唐人街探案》電影上映以來,“唐探”系列電影累計票房已超過100億元,成為中國首個累計票房突破百億的電影系列。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9.98億元票房位居2025年春節檔第3,《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熊出沒·重啟未來》分別以5.92億元、5.09億元成為春節檔票房第4和第5名。即使是春節檔新片中票房最低的《蛟龍行動》也收穫了2.74億元。
整體而言,2025年春節檔票房表現亮眼。連破紀錄的預售、IP電影的集中上映、電影口碑的持續發酵,都將觀眾再度拉回電影院,這共同為2025年電影市場描繪出一個充滿希望的藍圖。
1
影史票房最高的一天
“史上最強”的春節檔從預售就可見一斑。
今年春節檔的預售自1月19日9點統一開啟。由徐克執導、肖戰等人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領跑春節檔新片預售票房。
粉絲一直是預售票房的真正主力,尤其是有流量明星參演的電影。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的預售票房在趙麗穎、劉耀文粉絲的助力下起勢迅猛,而今年,率先吃到流量紅利的顯然是《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
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粉絲群體在應對預售時更有組織。關於如何購票、鎖場、吸引更多非粉絲觀眾,作為電影宣傳的“自來水”,粉絲群體甚至寫好了教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粉絲的努力下,《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預售開啟40多分鐘後票房破千萬,預售開啟5個多小時內就達到了5000萬票房,重新整理影史春節檔預售速度紀錄。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2025春節檔最終預售超過13.1億元,正月初一預售首次突破10億,兩項皆創歷史新高。其中《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預售達3.3億元,為預售冠軍,並最終躋身中國電影預售票房影史前5。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唐探1900》《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也進入中國內地影史預售票房榜前10。
不論《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票房成績與口碑如何,這部電影在預售之初確實起到了預熱大盤的重要作用。陳思誠甚至在電影《唐探1900》釋出會上感謝該片“用預售撕開了市場的口子”。
預售票房突破10億元的大年初一,最終也以18.05億元成為中國電影歷史上票房最高的一天,同比漲幅高達34.22%。據貓眼專業版,1月29日14時,當日票房就已超越2024年正月初一總票房;在19時,當日票房已超過2021年正月初一的16.93億元,並打破了單日票房紀錄。
比票房破紀錄更值得慶賀的是,如此亮眼的票房成績並不是透過票價上漲來實現的。據貓眼專業版,今年大年初一的平均票價為51.3元,相較於票價峰值的2022年下降了4.7元。
高票價對於觀影人次的負面影響早在2022年大年初一就得到過驗證。彼時平均票價飆升至56.1元,而即便當日放映場次是歷史最高的56.4萬場,卻僅有2593.8萬人次觀影。
票價下調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吸引觀眾迴歸影院。今年正月初一,總觀影人次達到了歷史新高的3515.2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32.12%。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春節檔大年初一上座率顯著上升,達到近6年最高。在春節檔新片中,除了《蛟龍行動》在大年初一上座率僅有41.9%外,其餘5部新片上座率均超過50%。而去年同期僅有《熊出沒·逆轉時空》這一部電影上座率超過了50%。
在強勁的開局之後,春節檔每日日間票房幾乎以每小時1億元的速度增長,一直持續至檔期結束。
可以說,2025年的“史上最強”春節檔不僅以破紀錄的預售票房和單日票房彰顯了市場的強勁復甦,更在票價調整、觀影人次增長以及上座率提升等多個維度上實現了全面開花。粉絲群體有組織參與為預售票房注入了強勁動力,而相對合理的票價策略則有效激發了廣大觀眾的觀影熱情,共同造就了開年電影市場的繁榮景象。
2
都是大製作,但還是看口碑
與往年春節檔冠亞軍競爭一直持續到檔期末尾不同,今年僅用半天就確定了競爭格局。
今年春節檔,六部新片均是自帶關注度的大IP續作或改編力作。上映前各電影熱度相當,而隨著影片真正與觀眾見面,口碑之於票房的作用逐漸顯現。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出色口碑推動影片迅速破圈,上映首日中午就登頂春節檔新片票房榜,並在正月初一收穫了4.87億元票房。《唐探1900》以4.65億元的首日票房位列第2,《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則以3.83億元位居第3。
在春節檔首日,《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熊出沒·重啟未來》也分別以2.59億元、1.38億元緊隨其後,提前開啟點映的《蛟龍行動》反而成為正月初一唯一一部日票房沒有破億的新片。
正月初二,票房前3的新片豆瓣均已開分。《哪吒之魔童鬧海》以8.5分在口碑上一騎絕塵;《唐探1900》開分6.7分,是“唐探”系列電影中評分第2的作品;《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被認為遠不如前作,開分6.5分。
隨著口碑持續發酵,《哪吒之魔童鬧海》從1月30日至2月4日連續5天票房逆跌。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截至發稿,《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超越《長津湖》票房,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榜首。行業內對於該片總票房的預測也一路上調,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總票房將達到94億以上,燈塔專業版則預測該片總票房為95.37億元,有望打破中國影史單片票房紀錄。
春節檔票房前3名已經明朗。
相比之下,《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境遇則大起大落。該片豆瓣開分較晚,且評分在春節檔新片中墊底。上映次日日票房腰斬,上映第3天日票房已降至億元以下,隨後幾天日票房在3千萬附近徘徊,與票房一起日漸下降的還有該片上座率。
電影票以及爆米花、電影周邊等線下商品的銷售共同構成影院收入的重要來源。春節檔這個全年中觀影意願最為強烈的檔期同時也是影院周邊商品購買意願最為強烈的時間段。而上座率和票房是一部電影吸引觀眾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這兩個資料是影院排片的重要參考。
於是,在口碑、單日票房、上座率接連降低的情況下,及至初五,《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已成為新片日票房墊底之作。
這部電影在預售階段的“高開”的確強有力地證明了流量明星對於粉絲群體具有強大的消費號召力。而“低走”則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除了粉絲,該片並沒能吸引更多增量觀眾。
《哪吒之魔童鬧海》則是《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境遇的反面。在與前作暌違多年、沒有流量明星的加持下,《哪吒之魔童鬧海》憑藉口碑“殺瘋了”。
在春節檔的各種變化中,不變的還是票房上“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只不過今年達到了極致:往年兩三部實力相當的影片共同創造檔期內半數以上的票房,而今年,真正的頭部影片只有《哪吒之魔童鬧海》。該片以48.39億元的票房以及超過50%的票房佔比結束了春節檔的競爭。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的“高開低走”和《哪吒之魔童鬧海》在這個春節檔獨領風騷都表明,流量明星對於電影票房的加成作用終究有限。僅有流量明星而不雕琢內容的電影,很難在春節檔這樣時間長、能夠讓口碑充分發酵的檔期中取得好成績。真正能夠讓電影脫穎而出的,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
《哪吒之魔童鬧海》對於春節票房大盤的拉動作用也說明,觀眾並不是不看電影了,只是在購票和入場時更為謹慎了。電影行業與其憂心未來還有沒有人看電影,不如反思自己究竟有沒有用心去創造一部好作品。
2月1日的央視新聞聯播稱春節檔電影市場是全年經濟“晴雨表”之一。
此次春節檔7天95億的票房佳績,無疑以亮眼的市場表現,為行業注入了強心劑。更重要的是,近百億的票房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充裕的現金流,票房的回暖也帶動了行業信心和資金的雙重回歸,為2025年電影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哪吒之魔童鬧海》接連破紀錄、票房預測直指百億,也表明國產電影的票房收益上限並不是曾經由《長津湖》創下的57.75億元。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到達天花板,等的只是更為優質的作品。
雖然春節檔已經結束,但節後電影市場的熱度並未減退。希望在2025年春節檔的史詩級強勁開局下,電影行業能乘勢而上,創作出更多兼具品質與口碑的佳作。這不僅將進一步啟用電影市場,還將帶動電影相關產業協同共進,真正成為拉動全年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往期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