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在北京三里屯的殯葬店
最近,北京三里屯有了新的打卡地,一家賣殯儀產品的殯葬店——歸叢。
走過門口的櫥窗,第一感覺是透亮。黑色現代感的外立面,兩層落地玻璃窗,白色如風鈴般的紙紮一串串掛起,搖曳。左側有一個小小的牌子,上面寫著“歸叢告別事務所”,以及24小時聯絡電話。
喪葬品牌歸叢成立於2023年,當時他們因為設計別具美學風格的骨灰盒和紙紮用品而出圈,買家稱購買體驗是“讓家人成為殯儀館裡最靚的仔”。一年前潮生TIDE訪談過創始人高古奇,一位曾經創立過傢俱品牌梵幾、又轉行一頭扎入殯葬業的80後設計師。

●歸叢的線下店外觀,位於北京工人體育場東路丙2號
這是他們的第一家線下門店。傳統殯葬店總是在大醫院周邊,又或者是某些街道和社群的隱秘角落,給人感覺晦暗和神秘。可他們卻偏偏要選在北京最繁華的商圈之一,彷彿在說:我們就是要讓所有人看到,誰說殯葬店不能美呢?
走進店裡,陽光灑在地上,空間亮堂開闊,不時有綠植點綴。
最先被吸引的是一側的特色紙紮區——天堂超市,帶有“奢侈品老花”設計的紙紮包包整齊碼放,紙紮馬卡龍、牛排、西式蛋卷和中式水餃等“美食”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麻將”“相機”等文娛用品。


●左:“天堂超市”裡碼放的紙紮包包。右:以死亡為主題的讀書角。
中間是一個小小的讀書角,放著《好好告別:世界葬禮觀察手記》、餘華的《第七天》等以死亡和告別為主題的書籍。
另一側還有歸叢與生活方式集合店Plain Store合作的“祭拜系列”,線香、蠟燭、香爐,是普通人在家就可緬懷逝者的日常小物。以及與“有觀飾物”主理人孫東合作設計的銀飾,其中逝者的骨灰可以經過燒製成為一顆獨有的“生命晶石”,鑲嵌在胸針、項鍊等配飾上。

● 歸叢店內陳設
高古奇稱,這家店讓普通人也有機會“預習死亡”。
二樓是更專業的喪葬產品,整整一牆的骨灰盒,白玉、陶瓷、黑胡桃木製成的靈罐、靈龕寧靜素雅,一隻粉色的骨灰盒格外夢幻,名字就叫“粉紅迷夢”,源自吳冠中對常玉畫作的形容——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紅色的迷夢中。不禁讓人想象,為自己選一款這樣骨灰盒的人,一定也是個與眾不同的可愛之人吧。


●歸叢設計的骨灰盒,左:挽月,右:粉紅迷夢。
再旁邊還有以棉、桑蠶絲製成的新式壽衣,其中一款純白色的名為“淨”,設計師認為,死亡是人生歷程中的一種儀式,可以像“白色的花在夜裡開放一樣神聖而純淨”。
一位和我一同進店的中年女性,像逛普通服飾店一樣,一邊觸控著每款壽衣的材質,一邊碎碎念道,“太美了太美了。每個人出生都是高高興興來,為什麼死的時候卻要寥寥草草走呢。”

●歸叢的壽衣展示區
自6月2日試營業以來,這家並不大的殯葬店每天有30人左右進店,後來到了週末增長到50-100人。店員小梁告訴我,有四成人是在三里屯逛街的路人隨機進店,發現是一家殯葬店,他們驚奇地拍照發到社交媒體,讓“逛殯葬店成為一件日常的事”。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帶著真實的情感需求走進店裡。高古奇在店裡做了幾處特別的設計,一個叫“天堂郵局”,有需要的人可以買信紙,把想對過世的人說的話寫下來,然後在藝術家設計的燃信裝置中點燃、投遞。


● 天堂郵局
還有一處叫“情緒氧艙”,裡面放有紙巾、香薰噴霧和筆,供悲傷難過的人在裡面釋放情緒。擔心可能有人不好意思放聲哭泣,店員們還專門放了選好歌曲的藍牙音響,開啟便可以遮住哭泣的聲音。
原本高古奇也不太確定有多少人會使用這些空間。開業的第二天,一位90後女生在店門口一邊徘徊一邊掉眼淚,工作人員把她邀請進來,才知道她的丈夫不久前剛去世,她在“情緒氧艙”裡待了許久,一個人在裡面哭了一場,後來她成了歸叢的志願者。

● 情緒氧艙
“這個東西你沒經歷過就很難體會。”高古奇說,“前些天每天有7-8個人進去寫信,邊寫邊落淚,她們通常會在裡面呆上一個小時,梳理情緒,那天我們感覺磨砂玻璃都有點起霧了,因為裡面承接了太多的眼淚。”
開業沒幾天,店裡的留言本就快寫滿了,一位女生特別選擇在22歲的第一天來店裡體驗,她留言說,“也許老了,對死亡不會像現在這樣好奇了。這家店像一張網,兜住了我們的悲傷和好奇心。”

“三里屯太多活人品牌,
也該有服務於逝者的品牌”
在三里屯開一家殯葬店並不容易。
2024年初高古奇就開始找場地,一直到今年初才定下來。中間曾經在三里屯和一位二房東簽了一處地方,付了錢,畫了圖紙,剛準備施工,第一天就被阻止了。原因是大房東不同意,怕鄰居有意見。
“做這種品牌比之前(梵幾)要難很多,那種都是別人求著你去租房子,現在這種就跟過街老鼠一樣,即使你開了,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高古奇說。
新店開業後,歸叢每週都會接到周邊鄰居各種理由的投訴,而實際上,據高古奇說,他們擁有正規執照,具備殯儀服務資格,店鋪也嚴格按照市場監督局的指導來規劃。所以鄰居們更多是“來找茬”,怕影響自己的生意。

● 歸叢店內陳設
“死亡帶來晦氣,幹殯儀的也容易受人冷眼。”這幾乎是中國社會對於“白事”的一種慣常態度。
高古奇的朋友文勇告訴我一個故事,他曾經在一個場合認識一位潮汕商人,他在微信裡介紹了“歸叢”這個新生的殯葬品牌,沒想到下次再發微信時,發現對方已經默默把自己刪了,“唯一的理由就是,跟殯葬有關的話題,60後的生意人覺得晦氣。”
那為什麼歸叢一定要選在三里屯呢?因為總需要有人做這件事。
仔細看歸叢的選址,實在很妙。
這裡是工人體育場東路的紅街,歸叢的店鋪兩側,有熱氣騰騰的火鍋店、燒烤江湖菜,還有高階洋氣的珠寶行、進口酒吧,身後是南三里屯的住宅區,以及包含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在內的小吃一條街。
“人生大事”就這麼放在了這樣熱鬧有煙火氣的街區裡。

●歸叢所在的三里屯位置,人流量很高
再拉遠一點距離,距離歸叢不到一公里便是三里屯太古里,這裡聚集著最聲色犬馬的高奢品牌們,LV、DIOR、GUCCI及各種生活方式品牌店林立。
“三里屯有太多服務於活人的品牌,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品質。那也該有歸叢這種服務於逝者的品牌,這樣一個人從生到死就完整了。”這是文勇對於為什麼歸叢要開在三里屯的理解。“就是需要在衝撞當中有這樣的店出現,假想未來歸叢開到上海的淮海路、上生·新所類似的地方,那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而不是一個逃避不面對的社會。”
一個最直接的正面影響來自歸叢的員工。
00後店員小梁從事殯葬業三年,家裡一直不樂意讓他幹這行。身為北京人,父母總是抱著“北京人哪有做這個的”想法,但是如果讓他們知道,孩子所服務的品牌在北京的商業中心三里屯開了一家“時髦的店”,小梁覺得,“他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震驚,開在那行嗎?再去給他們介紹,他們的想法一定會有改觀。”

100場非標葬禮:
從一場二次元告別式開始
一年前我訪談高古奇,他說要透過“歸叢”解決幾個問題,如何讓喪葬用品變美有溫度,讓殯葬儀式更人性化且貼合逝者生前的樣子,以及一個殯葬品牌如何給予生者真正的情感撫慰。
顯然第一步產品設計的問題解決了,如今歸叢走到了改善殯儀服務的深水區。
在歸叢三里屯店的二樓,還有一間寫著“人生議事”的空間,這裡是歸叢告別事務所提供“人生議事”服務的地方,包括告別儀式策劃、生命禮儀服務、人生回憶錄撰寫等等。

●歸叢二樓的“人生議事”空間
城市裡的殯儀服務常常是流水線,對逝者的悼念儀式大同小異,有時連致辭也不過是改了個名字。悼念的時間被大大壓縮,悲傷的情緒還來不及消化,後面的人已經在排隊。
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殯葬“一條龍”仍然決定著大多數葬禮的舉辦方式,讓家屬幾乎沒有真正的選擇。歸叢嘗試設計更體面更有溫度的殯葬儀式。
文勇回憶,他參加過一次歸叢為養老院裡的逝者做淨身穿衣的儀式,“人剛去世的時候樣子還是比較可怕的,然後從開始給他整理到沐浴更衣,給他用精油擦拭身體,做面部的護理,再到化妝等等一整個過程,親屬都會在旁邊觀禮。”
他特別提到一個暖衣的環節,逝者老人要穿的衣服讓他的孩子先穿,然後再換身到裡面,“整個過程對他的孩子,對他的孫子這些,我覺得療愈效果非常好。儀式做完以後,他們都給我們的工作人員鞠躬,這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除此之外,歸叢還策劃了3場定製化葬禮,其中一次是為一位17歲的女孩策劃的生前告別式。
今年1月,一位北京的母親找到高古奇,她17歲的女兒Bonny是癌症晚期,隨時會離世,她想在女兒生前辦一場告別儀式讓女兒和家人朋友們好好告別。
Bonny熱愛二次元,還特別喜歡紫色。她給自己設計了一個二次元形象,名叫Olivia,一個頭戴貓耳髮夾紫色頭髮的女孩。

●Bonny的自設Olivia
當時Bonny的情況已十分危險,歸叢團隊只有3天時間準備。其中最難的是他們想為Bonny做一隻特別的動畫短片,讓Bonny的自設Olivia出現在動畫裡,由她最喜歡的《原神》中的角色迪盧克,迎接她來到二次元的世界獲得新生。
他們在網路上緊急發帖求助,帖子瞬間炸了,大量二次元網友發來回應,其中一位央美剛畢業的00後男生,花了整整一天一夜,成功做出了短片。


●左:歸叢同事緊急開會策劃告別式。右:告別式得到大量二次元朋友的幫助。
告別式那天,歸叢團隊以Bonny的自設Olivia為主題佈置了病房,邀請了coser們扮演Bonny最喜歡的角色們,同學們都來了,她們在Bonny的病床前朗讀想對她說的話,一個女孩說,“謝謝我們全世界最可愛的小白(同學們對Bonny的稱呼),像小太陽一樣照亮我們,溫暖我們。請一定記得我們愛你。”

● 告別式現場
做好的短片投影在病房的天花板上,Bonny躺在床上抬著頭,“媽媽,給我眼鏡,我要眼鏡。”戴上,很認真地看。影片中,迪盧克對她說,"旅行者,或者我應該叫你Olivia,你在上一個世界應對各類瑣事,想必也很辛苦吧,那是一個不一定事事美好,但必須經歷的世界。"
告別式結束後,Bonny媽媽在群裡告訴工作人員:Bonny說,這是最開心的一天。
Bonny去世後,媽媽帶著畫有Olivia形象的小卡,去到公園,去到海邊,去到不同的地方拍照留念。她還委託歸叢把Bonny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留在身邊。
未來,高古奇還想為有需要的人設計100場非標葬禮。
“標準型葬禮在商業上是可複製的,但是非標葬禮對我們來講社會意義更大,因為你會啟發很多人思考人生要走向何處。”高古奇說,“我這個品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無非就是在這個時代要讓更多人思考死亡,讓大家有一個更好的體面的告別方式。那個方式不是說做得很傳統,或是做得很前衛,這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性,有這個人的人格魅力。”

2030年殯葬業面臨產業升級
歸叢發展的這兩年,傳統殯葬業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2025年4月23日,民政部正式釋出《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強化公益屬性、細化監管、推廣綠色殯葬。
其中明確指出,太平間不得對外承包。醫療衛生機構內不得開展殯儀服務業務。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殯葬中介及相關服務活動的組織和個人,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相互之間具有競爭關係的,不得達成壟斷協議。
高古奇認為,政府是在解決傳統殯儀服務中的貪腐、收費不透明等問題。殯儀“一條龍”機構的獲客不允許再跟醫院掛鉤,讓這個封閉的行業有了一些市場化的機會。
過去,即使歸叢做的產品再美品質再好,沒有渠道依然無法進入殯葬市場,“但最近一年變化特別大,只要你做出超越預期的產品和服務,只要你明碼標價,就有機會滿足一些個性化需求。”

● 歸叢釋出的小紅書
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處理“生老病死”中的後三者成了更嚴峻的問題。
文勇認為,到了2030年,歸叢等一系列個性殯葬服務將匹配更多市場化的需求,滿足新代際人群對審美、品質和服務溫度的標準。
2030年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第一批80後步入50歲,75後55歲,90後也已經40歲。這部分人在改革開放的階段成長起來,他們的成長經歷和生活方式,導致他們對於傳統的殯葬習俗不能完全接受。
事實上,“上一輪基於美好生活的消費升級浪潮(2015-2018年)正是75後到90初這部分中產群體帶動起來的,2030年,當這部分人成為家庭殯葬事務的決策人,殯葬相關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鉅變。至於00後,他們就更不吃傳統殯葬‘一條龍’那一套了。”
8月,歸叢的第二家線下店西安店將迎來開業,變化才剛剛開始。
END
撰文|楊柳
編輯|薇薇子
圖片|歸叢官方、楊柳
設計|曲枚



你會想去逛逛這樣的殯葬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