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過去了。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2024年並不樂觀。
截至目前,全國總票房只有420億+。
預計最終數字將停留在430億左右,比去年總票房減少了將近120億。
這也意味著,不算疫情時期,今年全國總票房倒退至九年前。

資料來源於貓眼專業版,資料截至12月30日
當然,陷入危機的也不止咱們。
美國今年的總票房也比去年下滑了不少,至今仍未恢復到20年前。

資料來源於IMDbPro,資料截至12月30日
眼下,電影寒冬仍未過去,大家的焦慮情緒似乎也越來越重。
不過,魚叔試圖唱個「反調」,給大家找找今年的亮點。
雖說票房下滑嚴重,但我感覺今年的電影質量卻比以往高了許多。
光是從豆瓣評分上看,超過8分的國內好片就能數出來不少。
型別上,也更加豐富多元。
許多大尺度的恐怖驚悚片,低成本的文藝片,小眾國家的口碑片,都紛紛被引進了國內院線,讓影迷們一飽眼福。
此外,流媒體的持續發力,也讓我們經由網路看到了更大的電影世界。

而這其中,有十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我今年的最愛。
直到年終,我依然會時不時想起觀看它們的快樂時光。
電影的魅力,終究不是能用數字一概而論。
今天,魚叔按照往年慣例,分享我的2024年度十佳電影。
NO.10《泳者之心》

今年最燃的勵志爽片
這個時代,需要榜樣的力量。
《泳者之心》,或者叫做「老孃與海」,正是今年最過癮的一部體育勵志片。
電影工整,精巧,節奏流暢,宛如一首激昂猛進、渾厚有力的交響曲,將我的情緒一浪接一浪地頂向高潮。
這種激盪人心的力量,不僅僅是因為完整的劇本、成熟的製作和動人的配樂,還在於真實歷史原型的震撼。
故事講述了史上第一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泳者。
她不僅僅要挑戰自己的速度和耐力,也要面對洶湧的浪濤、無常的潮汐和蟄到皮膚出血的水母群。
此外,還需反抗當時對於女性的種種歧視與加害。
女主一路揮舞雙臂,破浪前行,她所要跨越的不僅僅漫長而危險的英吉利海峽,更是遙遠而堅硬的觀念隔閡。
雖說這是一部女性勵志電影,但作為男性的我,同樣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偉大的女性運動員,也可以成為男性的偶像。
精彩的女性電影,也可以讓男性觀眾熱淚盈眶。
NO.9《某種物質》

超大的尺度,超重的口味,超獵奇的故事設定,不斷挑戰人們的生理極限。
多重刺激下,難免會有人質疑:用鏡頭聚焦女性身體來進行女性敘事十分合理?
在我看來,本片的重點並非用凝視來反對凝視,用剝削來諷刺剝削。
而是在無限誇大視覺中靚麗、媚俗、荒誕但又極其腐朽的畫面後,再用一記重拳,將這一切砸個血肉模糊。
這種強大破壞力才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更是一種有力的質問。
電影用一具身體的崩壞來解構審美,解構性別,甚至去解構人的定義。
又用風華不再的女明星透過鏡子望向自己的眼神,去反問整個社會:
當我們只看得見一種「美」的存在,只聽得見一種「好」的聲音時,那真正的怪物又是誰呢?
此外,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不僅停留在故事本體中的批判意識與反思精神。
還在於電影之外。
當一位來自法國的女導演,將血漿片、邪典片、恐怖片等一直被好萊塢男性所主控的型別敘事握在手中,並遊刃有餘地拆解重組,最終完成一部具有高度女性核心的型別片。
我覺得,它值得被更多人所讚揚。
NO.8 《黎明的一切》

今年最治癒我的一部電影
它平實地講述了一個「人人都有病」,卻溫暖互助的故事。
女主,患有嚴重的PMS(經前綜合徵)。
男主,是一名恐慌症患者。
劇情中一場心理互助會,將幾個配角也涵蓋在內。
就是這樣一群「病人」,搭建起了細小的關聯,意外完成了對彼此的寬慰。
其中人物的情感關係設定無一落入俗套。
男女主角互相治癒,靠的是友誼,而非愛情。
公司前後輩之間,也未因離職,斷掉關懷。
導演三宅唱,延續了前作《惠子,凝視》中對普通人不可見困境的聚焦,以及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平實呈現。
又從背後暗示出,無聲運轉的社會機器對人類情感的閹割和精神的碾壓。
進一步倡導,人與人在現實中的聯結,可以抵禦冰冷的社會規訓與人生無常。
殘酷底色下,小小溫情反而更顯得動人與珍貴。
當下環境中,能看到這部電影,亦讓人珍惜感動。
NO.7《周處除三害》

今年最暢快也最深刻的暴力美學
這部電影的暴力美學,讓人酣暢淋漓。
而對於暴力正當性的暗中反思,也戳中了當下最富有爭議的話題。
陳桂林的施暴殺戮,從起初的為利為名,漸漸轉向對抗邪惡的俠義本能。
而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漸漸不自覺地認同了陳桂林除害的「義舉」。
但直到血濺靈脩院一幕,他槍殺了尊者和所有狂熱的信徒,爽點抵達頂點後終於洩氣,影片才開始展露出讓人不安的詭異感。
我們都識破了尊者的假面,卻後知後覺,手持槍支的陳桂蘭同樣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在特定情況下,他是否有資格僭越法律,用暴力裁決正義?
最終他也被執行死刑,不少觀眾也為這個回頭的浪子,油然而生同情惋惜。
同樣是暴力,合法化的暴力就一定是正義的嗎?
這都是電影留給我們的思考。
這恰恰呼應了當下全球範圍內對暴力與正義的討論。
足以說明這部黑色幽默風格的型別片,在今天的文化語境下,反而有著強烈的現實感和深遠的思考價值。
NO.6 《姥姥的外孫》

東亞家庭的殘酷與深情,全在這裡
這部今年最好的泰國電影,讓我看到了家庭電影的新拍法。
親情題材,卻「反親情」。
溫情故事,卻「反煽情」。
用為了財產陪在姥姥身邊的外孫視角,參與並目睹了一齣繼承大戰。
冷峻又不失幽默的敘事,揭示出東亞家庭的典型樣貌:
「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症」
電影色調明亮,核心隱痛。
用家庭經濟學另類闡釋家庭關係,用悲涼的反轉結局完成四兩撥千斤的諷刺,況味無窮。
劇情與技法之外,這也是今年對我產生很大影響的電影。
片中外孫去到姥姥身邊,才「看見」了長久以來忽視的老人的日常。
讓我驚覺,我家中也有老人,卻同樣不知道她們每天具體是怎麼過的。
為此我也回了家,陪伴觀察老人的生活,過程中親近又陌生的感覺不斷湧出,讓人心情複雜。
我意識到,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我大概不會站在這裡,我的眼睛或許還注視著不重要的別處。
那一瞬間,現實跟電影中的一切強烈共振,生出帶有悲涼意味的歉疚。
大概,這部電影和這個瞬間,我都會記很久。
NO.5《還有明天》

「娜拉出走」歷史難題的新解法
NO.4《神聖無花果之種》

NO.3《窗邊的小豆豆》


國產電影最驚喜的突破
NO.1《首爾之春》

《首爾之春》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作為電影,完成度極高。
圍繞45年前一場改變韓國命運的「雙十二政變」為核心,向外鋪開疾風驟雨的群像政治戲。
紮實的劇本與精密的敘事手法,展現了韓國電影在政治驚悚這一題材上一貫的高水準。
而黃政民、鄭雨盛、李星民等人精彩的表演更是為這個故事錦上添花。
更妙的是,作為一部歷史題材電影,本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我們跟隨作為歷史反派人物全斗煥的敘述來重新審視一段已經塵埃落定的歷史。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歷史的必然性,更是人的選擇在歷史動盪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樣的做法也是對歷史人物的一種祛魅,同時也給了當代人審視歷史的新視角。
除此之外,現實更是為這部電影塗上了更加濃厚的色彩。
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釋出的戒嚴令,讓這部電影直接照進了現實。
但眼下早已不是45年前。
釋出僅6小時40分鐘後,戒嚴令就被宣佈解除。
民眾也不再如歷史中一般,只能接受政治現實。
大家紛紛走上街頭,來到青瓦臺前吶喊抗議。
這些聲音中不乏來自很多韓國電影人。
以前總有人吐槽,韓國也只是電影敢拍而已,現實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這次我想說,正因為有了《首爾之春》這樣的電影,才沒有發生《首爾之春2》的悲劇上演。
韓國電影裡塑造的那份勇氣和擔當,在現實裡依然熠熠生輝。

以上,便是魚叔選擇的年度十佳電影。
當然,今年的好電影也不止這些。
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但願人長久》《破·地獄》《阿諾拉》《小小惡信件》《去唱卡拉OK吧!》《首》……都是我今年比較喜歡的電影。
只是相互比較之下,還是遺憾沒有上榜。
那麼,各位魚友的選擇,又是哪部呢?
不妨將你今年最愛的電影,分享在評論區,讓我們一起相互交流。
2025年就要來了。
希望有更多好看的電影!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