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為您奉上。研究人員說:我們可以重新程式設計我們的DNA,並用頻率,振動和能量來治癒自己。
人類基因組專案研究發現,人的基因組中僅有1.5%的序列是負責蛋白質編碼的,其餘的98.5%的序列可能都是“垃圾”。實則不然,來自悉尼悉尼百年學院(Sydney's Centenary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機體DNA中97%的垃圾DNA雖然並不編碼產生任何蛋白質的指令,可是其在控制細胞發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那麼這些看似垃圾的DNA序列是如何行使功能的呢,這可能要涉及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
在如此豐富繁雜的世界裡,為什麼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為什麼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為什麼宇宙孕育如此複雜?一切複雜源於什麼呢?事實上,組成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完完全全是地球上已經擁有的,並且全是司空見慣的東西。億萬個普通的原子,奇蹟般地聚集起來,搖身一變,組成了可以呼吸思考的人類,甚至複雜到無可計算的生靈萬物。
因此,讓我們不禁疑惑,如此簡單的原子,如何孕育出如此複雜的生命?生命與自然為什麼如此神奇?
正是隱藏於最簡單、最基本法則之中的是一股不可預知的力量。
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認為,這些混亂的背後,隱藏著一些數學規則,而且,我們可以計算與模擬出這種規則。
1952年,圖靈發表了論文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形態發生的化學基礎》,首次給出了形態發生的數學解釋。生命,可以用簡單的數學描述來表示!
這種令人迷惑的過程叫作形態發生(morphogenesis)。形態發生是自組織一個令人驚歎的例項!

圖靈在論文中用一些天文或原子物理中常用的數學方程,來描述生命過程。關鍵的是,圖靈確實首次用方程描述出了生命系統是如何自組織的,說明無特徵事物會形成特徵事物。
想想吹過沙漠的風,沙粒們自組織形成了了各種波紋和沙丘,雖然這些沙粒本身幾乎完全相同,也不知曉自己的命運,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沙漠形狀。
另外一位前蘇聯的天才化學家鮑里斯·別洛烏索夫(Belousov),研究個人課題時,用摻入多種化學物質的溶液,來模擬人體葡萄糖吸收的部分過程。
別洛烏索夫神奇地發現:試驗檯上的溶液,搖晃的時候是澄清無色的,加入最後一種化學物質時,整個溶液變色了,但隨後發生的事卻不合常理,混合溶液再一次變得澄清。
試驗發現不同化學物質混合後會發生反應,不會自行回到原始狀態,回到未混合的狀態,可從無色變成有色,卻不該再變回無色。
最讓人震憾的是,別洛烏索夫的溶液並不只是自行回到無色,而是振盪變化,在無色和有色間交替變化,像是被某種款知化學物質催化的似的。
別洛烏索夫的化學振盪反應,絕未違揹物理定律,它是由3個不同的反應組成的化學振盪反應的結果。
溶液自發的隨機的產生著絢麗的漣漪狀圖形變化,這個現象很好的說明了事物(系統)在不受外部條件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存在自發無規律變化的可能性,也就是來自事物內部的自發干擾。

別洛烏索夫的混合溶液在培養皿中,無須人工干預它,溶液能自組織形成各種圖案,溶液反應振盪出許多效果,其中不只有圖靈的那些簡單的斑點條紋,還有許多令人驚歎的美妙結構和模式,形狀的效果卻不知從何而來。這是著名的別洛烏索夫- Zhabotinsky反應 即BZ振盪反應。
BZ振盪反應奇妙之處在於,它是一個再現了圖靈方程式的系統,使得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溶液,產生了精妙的波狀、渦狀和螺旋狀圖案。
這斷然不是理論科學,別洛烏索夫的溶液以協調波的形式運動,如同心跳時心肌細胞協作的方式。動物的皮膚生長和心跳節奏,自組織在整個自然界隨處可見。
同理,DNA具有第二種語言,迄今為止未知,它能夠與我們身體的細胞對話:它傳達了更為複雜的生命指令,當它完全揭開面紗時,它也會使我們理解癌症的語言,或許也會解釋直覺等現象。
DNA會唱歌
細胞生物學家David Deamer博士(現在在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Deamer博士因其對生命起源的研究而享譽國際。他根據DNA雙螺旋中鹼基序列的對映建立了非常有趣的音樂盒(DNA Suite和DNA Music)。
實際的DNA振動頻率直接從分子領域收集。然後將這些頻率排列為音調的“音階”,並用作音樂作品的基礎。完全基於從DNA中自然發生的某些頻率衍生的調音系統。
每個人類細胞的DNA中有大約30億個鹼基對。如果它們被開啟,它們的長度約為3英尺。然而,每一個都擁有四種DNA鹼基: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和胸腺嘧啶,分別由碳,氫,氧和氮組成。
透過測量DNA的實際分子振動,並用紅外分光光度計記錄,將DNA的每個部分暴露於紅外光並測量吸收的波長,從而確定其聲音訊率。令人驚訝的是:“ 一些頻率組合 ”。

科學證實聲音和光線可以直接影響身體的癒合過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高頻電訊號應用於血管細胞,效果很好。治療慢性和持續性傷口,如糖尿病潰瘍。音訊療法為各種疾病,寄生蟲和細菌和真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治療方法。
這些發現表明,每個生物體都有其獨特的共振頻率,輸入頻率,可以在不使用藥物或侵入性程式的情況下療愈疾病。

測量了四種鹼基分子: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和胸腺嘧啶。經受光照後的每個基礎分子產生約15或18個頻率,總共60個頻率。
如果它們被配置為音階,從最低頻率到最高頻率,大約2和1/2倍跨度,具有顯著的間隙或距離。見影片:
DNA就是透過這些頻率的組合,在唱歌和自組織。我們可以聽到隱藏的生命之美,一切都是藝術。音樂(字面意思)在混沌模式和數學中反映了自然本身的本質。
一些傳聞說,地外文明將頻率調諧作為普遍的能量運用和資訊傳播的手段。

1974年11月16日,由卡爾·薩根特別設計的資訊(向外星人介紹人類)傳輸由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 – 送入太空。上圖左圖案。

2001年8月14日,在英格蘭最大的望遠鏡旁邊發現了一個外星人人臉麥田怪圈,3天后,距離這張臉200米的地方出現了類似磁帶的東西,被發現與1974年阿雷西博的射電望遠鏡發出的非常相似。其中一個圖案,被認為是外星人的資訊傳送方式。它與2000年的一個麥田怪圈非常相似!

這個麥田怪圈有明顯的七階音律關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都是呈現2倍關係。能夠數出來一共七個頻率。
河流的流動,人類心臟的跳動,地球軸線的擺動。節奏非常類似於海岸線,雲和山脈等。那麼,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將現實視為一種音樂。同理,藝術家創作的音樂像我們塵世的家一樣。難怪我們喜歡它。
很多人喜歡甚至渴望這些DNA聲音。這些特殊的DNA音律,起源於光,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聲音後面的內容然後被允許深入到我們的心靈。
各種層面的生理和情感交流往往變得更加清晰和明亮,健康。大自然喜歡這些共振狀態,浪費的能量非常少。
藝術家根據60個頻率組合,創作的DNA音樂: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心理和生理能夠透過聲音的共鳴來識別生命的模式。
科學家在繼續研究物質和音樂形式的關係。無論是星球、原子核的磁旋轉還是其他自然現象。

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受固有物質科學概念支配的世界,但是未來是身心靈合一的時代。


只做有力度的揭秘。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星際聯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