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可能導致本意之外的後果

在幾個月之前,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很小。但在過去幾周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浮現
文|《財經》記者 江瑋
編輯| 蘇琦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公佈“對等關稅”方案,將向貿易伙伴加徵從10%至49%不等的額外關稅。
特朗普這次的關稅大棒揮向了全球。中國被加徵34%的關稅,印度面臨的稅率為26%,韓國和日本的稅率分別為25%和24%,歐盟和英國的稅率為20%和10%。東南亞國家遭受的打擊尤甚,柬埔寨、越南、泰國和印尼分別被加徵49%、46%、36%和32%的關稅。
特朗普在宣佈對等關稅時表示,長期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製造業基地空心化,抑制了美國提升先進國內製造產能的能力,削弱了關鍵供應鏈,使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依賴於外國對手。他稱,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雙邊貿易關係中缺乏對等所導致,體現為不對等的關稅水平和非關稅壁壘,導致美國製造商難以將其產品銷往海外市場。
在斯坦福大學榮休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看來,特朗普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實現重新平衡,幫助製造業返回美國,但關稅非但沒有好處,還可能因為動搖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而導致意外後果,因為美國需要貿易逆差才能維持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
“如果你加徵關稅,降低了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導致本意之外的後果。”斯科爾斯3月下旬在北京接受《財經》專訪時表示。
作為現代期權理論之父,斯科爾斯因為發明布萊克—斯科爾斯(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而在1997年與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默頓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斯科爾斯共同進行研究的費舍爾·布萊克因為已於1995年去世,而未能獲獎。
邁倫·斯科爾斯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接受《財經》專訪。攝/江瑋
特朗普的政策邏輯
斯科爾斯分析說,增加關稅意味著試圖減少進口,而進口的減少意味著美元走強。當美元走強,關稅的影響則被削弱。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能夠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提供資金,但加徵關稅的舉措將導致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被削弱。
與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最近引起了金融市場的動盪,美聯儲也因此下調了對美國經濟今年增長的預期,將2025年GDP增速預期從去年12月預測的2.1%下調至1.7%。在特朗普4月2日下午宣佈對等關稅方案後,美國主要股指期貨在盤後交易中遭遇暴跌,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期貨合約價格下跌超過3%和4%。
斯科爾斯表示,關稅沒有好處,特朗普試圖透過關稅對抗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或者其他國家透過增值稅帶來的貿易壁壘,但這將傷害進口商,也未必能鼓勵更多對美國的投資。
歐洲的增值稅讓特朗普耿耿於懷,他抱怨這些增值稅形同額外關稅。歐盟的增值稅類似於美國的銷售稅,美國的消費稅通常是個位數,而歐盟將最低增值稅稅率定為15%,平均稅率超過20%,是世界上增值稅率最高的地區。
“特朗普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實現重新平衡,在保留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的同時,幫助一部分製造業返回美國。”斯科爾斯說。他強調,製造業不會全面迴流,只是一部分。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情況一定會變得更糟,因為中國在製造業的各個方面都遙遙領先,擁有製造專長,這對其他國家來說很難複製。
在對等關稅宣佈之前,特朗普在今年3月宣佈將對進口的汽車加徵25%的關稅。他聲稱,這一措施將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增長,並促進美國的就業和投資。“如果你在美國生產汽車就不會有關稅。”特朗普當時說。斯科爾斯表示,雖然特朗普想要在美國生產更多汽車,但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一些中國企業試圖透過在美國本土生產來減輕關稅的影響。但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和拜登總統任內,美國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政府釋出“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稱將阻止與中國相關的個人收購美國關鍵企業和資產,同時考慮擴大美國對中國投資的限制領域。
斯科爾斯表示,中國已經從外國直接投資輸入國轉變為技術輸出模式。當中國試圖把技術輸出到美國或者世界上其他國家,時常會出現摩擦。“這是一個信任問題,是事情的關鍵。”斯科爾斯說。在過去幾年,中國企業更多地轉向了全球南方市場。斯科爾斯認為,中國認為全球南方是其天然市場,需要做更多事情來加強在全球南方的地位。
不僅僅是關稅,特朗普超出常理的政策和言論還有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購買格陵蘭島等。斯科爾斯認為,特朗普的政策邏輯是,如果美國要實現自給自足,確保原料的安全,就需要礦產,但美國缺乏相關的供應,加拿大和格陵蘭恰好可以提供。“他本質上不想要加拿大,也不想要格陵蘭島,只是因為這些地方有一些自然資源。”斯科爾斯說。
中美經濟前景
對於全球經濟,斯科爾斯表示,多年以來,全球經濟一直保持強勁,但現在人們開始擔心增長會有所放緩。“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增長,未來的增長可能會比過去幾年緩慢。”他說。
斯科爾斯指出,美國經濟目前的實際增長率約為2%,為了維持這種增長必須有至少2%的生產率。“如果我們的生產率沒有跟上,經濟將會放緩。”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美聯儲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連續加息,直到去年9月才開始降息。“當美聯儲試圖控制通貨膨脹,實際利率變得過高,經濟將會放緩。”斯科爾斯說。他預計美聯儲今年仍然會實施一到兩次降息,但經濟中的不確定性也讓美聯儲對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的前景感到擔憂。儘管如此,對抗通脹仍然是美聯儲的主要任務。斯科爾斯認為,通脹率很難再回到2%的水平,因為包括供應鏈衝擊在內的各種因素影響了保持低通脹的能力。
在幾個月之前,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很小。但在過去幾周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浮現。3月30日,美國高盛集團釋出報告,將美國在未來12個月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從此前的20%上調至35%。報告指出,美國激進的關稅政策將重燃通脹並推高失業率,阻礙美國經濟增長並增加衰退的風險。
美國經濟是否有足夠的韌性來應對衰退風險?在斯科爾斯看來,這取決於生產率。他進一步解釋說,人工智慧是一個巨大的生產引擎,但人工智慧作為生產力引擎能否創造新的附加價值和新的投資機會來維持實際增長還不確定。
對於中國經濟在2025年的展望,斯科爾斯表示中國經濟表現仍然強勁,但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消費出現下降,消費者對消費更加謹慎。他認為消費復甦需要一段時間,當消費者有持續的收入,預期收入會增加,對工作有安全感的時候,他們就會願意消費。“消費者必須獲得更多的信心,相信他們能夠維持收入以及實現收入的增長,不用為未來留太多儲蓄。”斯科爾斯說。
投資中最重要的部分
斯科爾斯的另一個身份是駿利亨德森(Janus Henderson)的首席策略官。這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高達3787億美元。面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斯科爾斯表示,他喜歡分析期權市場的訊號,因為市場價格有巨大的力量,能夠透露很多資訊。他把這些訊號作為工具,弄清市場價格在說什麼,比如,如果看跌期權的價格上漲,表明下行風險增加的可能。
斯科爾斯指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必須考慮能夠承擔的風險水平。如果投資者購買股票或進行了高風險投資,當他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需要清償債務,那將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思考如何應對沖擊是投資中最重要的部分。”斯科爾斯說。
憑藉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斯科爾斯於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一模型開闢了適用於期權交易和許多領域的定價方法,促進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極大地推動了金融市場的繁榮與發展,也有助於對風險的更有效管理。
斯科爾斯指出,期權市場提供了大量關於未來波動性的資訊,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管理風險,有效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透過分析期權市場資料,可以洞察未來市場風險。“期權市場比任何歷史資料或其他人的觀點都能更好地預測波動性。”他說。
對於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斯科爾斯認為,這取決於人們如何看待風險管理。他解釋說,很多人思考的是風險度量,而非風險管理。“他們管理投資組合,觀察它的風險以及是否偏離風險,這更多的是一個控制系統。我認為風險管理不僅僅是一個控制系統,而是真正思考如何創造動力來增加價值。”
斯科爾斯有過風險管理失敗的慘痛經歷。1994年,斯科爾斯與默頓作為合夥人加入了一家名為長期資本管理的公司。三年後,兩人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長期資本管理一度是世界上頂級的對沖基金。然而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基金陷入鉅額虧損,搖搖欲墜。華爾街擔心這家公司的崩潰會帶來連鎖反應,引發市場海嘯。最終,長期資本管理在美聯儲的介入下接受了其他金融機構的援助,得以繼續經營,但在一年多後清算解散。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它被寫成了很多不同的東西,你可以讀哈佛的案例或者其他東西。基本上,我所學到的是,風險管理非常、非常重要。”斯科爾斯說。
責編 | 張雨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