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還剩沒多少天了,大家是越來越不想當人了。
網上衝浪10分鐘,能確診20種無生命物體。
看到網友們創作的“確診文學”,每一個字都寫進了心坎裡,簡直像是一份知無不言、100%適配的自我使用說明。
把帶薪拉屎列入每天todo的打工人確診為一根永遠在蠕動、時常掉鏈子的大腸。
總以為能在業績交出份亮眼成績單,結果每次都拉了坨大的。

進入期末考試周的大學生確診為誰都能來踩兩腳的瓶裝礦泉水。
清澈見底,跟油永不交融。肚裡裝的全是珍貴資源——水,榮登貨架上最便宜的商品。
月薪3000塊包辦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和資料分析,還能遛狗、帶孩子、打掃衛生,只要給實習證明和學分就行。

作為發瘋文學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產物,確診文學在精神狀態上已經從十分穩定的不穩定進化為泰然自若地“物化”自己;
將原始發瘋文學的滔滔不絕、字數震懾升級成了精妙簡練的歸納總結,寥寥數字勾勒出活在當下的酸甜苦辣。

沒有一拳把地球打爆的激情鬥志,也沒有安塞腰鼓的忘情了發狠了,只是(強裝)鎮靜地陳述一些共享的生存狀況和生命體徵,把目光對準日常生活裡常備忽略的東西。
看似沒有外放的情感表達,卻字字誅心。
瞄一眼就能確診,寄了。
啊不對,寄情於物了。

來源:@芋頭taro
博主@豆子豆子長期奮戰在實驗室一線,與實驗器械朝夕相處。
日復一日功夫不負有心人,逐漸悟出了自我的本質、找尋到了真我的皈依之處。
在一個沒什麼波瀾的日子裡,正式確診為試管,是不可替代性近乎於零的易耗品,一邊內耗一邊困在試管架上消耗著自己的生命力。
任人拿捏,空蕩蕩腦子裡的液體晃呀晃,命運完全不受自己掌控。
脆皮易碎
,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攜手來到了紅燈閃爍個不停的警戒態。
便宜廉價,碎了就掃帚一掃簸箕一收,不會被寫進任何工作產出、科研成果的記錄裡。

來源:@豆子豆子
不過人家試管好歹高高瘦瘦,不少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確診圓底燒瓶。
大腹便便又久坐不動的樣子,像極了要在工位上待到天長地久、即將生根發芽的打工人。
看似圓融實則清澈透明,在哪裡都站不住腳,經常被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和人際關係架在火上燒。
燒到最後憋一肚子氣,留下一灘灘很難清除的副產物。
作為一個稱職的圓底燒瓶,最常參與的是置換反應和分解反應:
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幫老闆置換地段更好面積更大的豪宅;
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體力,分解成了被專案彙報和日報週報定義的一段段碎片。

來源:@豆子豆子
上個網汗流浹背了,努力偽裝成的人形被一張圖輕鬆劃開大口子。
一開始抱著吃瓜看樂子的心態以為自己是旁觀者,定睛一看自尊密密麻麻掉了一地。
每個創作出新式”確診文學”的帖子下面,擠滿了“2023年12月XX日XX點XX分確診XX”的人。
困擾多年的emo心事和難以表達的情緒竟然被如此輕描淡寫地說出來了。
“博主勸刪,我本人是無所謂的,更不會破防,只是一大堆異父異母的線上朋友們有點不舒服,被戳到痛處了。”


以前在百度上自行看病、癌症起步動不動就絕症;
現在隨時隨地確診各種疑難雜物,主打一個新式“望聞問切”。
“望”是表面看帖實則照鏡子,每一個特點都正中鼻頭,在小丑賽道上捲到飛起。
“聞”表示從身上溢位的班味兒裡仔細嗅層次,分辨出前調是畫的大餅味、中調是雞湯裡的一堆猛料、後調是甩出來的鍋氣。
留香持久度從週一到週五,有愈發濃烈的跡象,週末也時不時撲面而來。

“問”兼顧了捫心自問和答非所問。
前者是打工人開始從“我能達到公司對我的預期嗎”轉變為“這是月薪3000該操心的事嗎”;
後者是領導們在“A or B”中最終選擇了or。
“切”主要體現為摸著自己的脈象,一邊心疼它怎麼如此微弱和雜亂,一邊希望它停止跳動。

無數被工作、學業折磨的網友們在摸魚玩手機途中確診為手機。
一整天處於開機狀態,電量消耗速度驚人,每天得透過咖啡奶茶、說領導壞話、看一些美麗肉體、閱讀推送等多種方式充電。
更新換代極快,稍微休息一下就失去競爭力了,成為賣不上好價錢的老年機。
還需要背鍋,什麼頭疼腦熱、精神不振都是手機的原罪。

來源:@橘子喜歡拍pp
有不少網友今年看了幾百個“乾淨碳水”“低GI飲食”“中式減脂餐”的分享,成功實現體重從120到150的逆襲。
人是由自己所吃的東西組成的,所以確診為各種食物也就順理成章了。
身高是小土豆,形象是灰頭土臉剛出土的狀態,臉上坑坑窪窪有斑點,臉皮卻薄得很。
整日在油鍋裡煎熬,被削成片被切成丁被大卸八塊被碾成泥。
怪不得土豆經常在蔬菜榜中登頂,無它,人類的惺惺相惜罷了。

在人類社會多待一段時間,便從土豆淪落成了薯條。
外表只有在剛新鮮出爐的時候強硬一下,很快就趴下了。
容易被欺負,一捏就扁,被老闆嫌棄“像你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爛土豆泥扶不上牆”。

來源:@芝了個士
相比起來,“披薩們”的生活看起來要光鮮亮麗一些。
然而只有打扮之後才是香噴噴披薩,趕早八、擠通勤地鐵的時候就是普通大饢。

披薩還要給所有東西託底,面對一些破壞祖宗規矩的事,比如撒一圈菠蘿,也只能含淚嚥下。
可憐的平民打工人和學生黨都是披薩心腸,永遠不會欺騙。

而烤腸呢,正中i人下懷。
一般越是別人走到跟前的時候,越是沒做好見人的準備,急得在火山石、滾筒上翻過來覆過去。
肉腸都被束縛在緊繃繃的腸衣裡面,被環境炙烤得過頭了,會爆。
不過澱粉腸已經“想開”了,主動給自己的靈魂拉上幾個刀口,油鹽都進,受到市場的歡迎。

來源:@win豆
如果說12月寒風中小區門口小攤上的烤腸是生活所迫,下班了還出來搞副業補貼家用。
那便利店裡的烤腸算是暫時找到了好去處,有企業光環、有正規的工作流程,不過有時也得面對24小時營業、不新鮮了就被丟掉的命運。
景區的烤腸則是佔盡了資源優勢,出生就在羅馬。

圖片來源:@半半仙的橘寶
還有兩種一軟一硬的病症在確診榜單中名列前茅,外表與內心反差感拉滿。
硬的是仙人掌,看起來還活著,實際可能已經噶了有一段時間了。
換個角度想,就像陀斯妥耶夫斯基說的,你就像是死了,同時卻又活著,一舉兩得。
每天在螢幕前高強度幹活,任勞任怨吸收輻射。
一點水和一點陽光就能苟活很久,為地球節約資源了。

軟的是水母,不帶腦子和心,上班只是身體出現10小時。
職場人設是小透明,在全是水分的職場裡飄來飄去、無所事事。
但並非純良無害,一旦有人招惹立馬釋放毒液蜇人。

來源:@臭皮皮熊
磋磨一些年歲之後,大家便會確診為軟硬兼有但絕不走心的ChatGPT。
熟練掌握Ctrl+C和Ctrl+V,靈活汲取網際網路世界裡的廣博智慧,一招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大法走天下。
在任何場景和話題中,都能進行一套有模有樣的、誠意滿滿的輸出,至於真假嘛,難辨。
被質疑時及時滑跪,然後根據被指出的疏漏之處進行快速迭代。
能接住拋過來的話,事事有回應,在追求情緒價值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到年底了,全網的精神狀態愈發不穩定,全身上下的細胞感覺命數已盡,不太像個活物。
夏天那會確診文學剛興起,大家對標的好歹還是人。
一天到晚吃是頭等大事,恩格爾係數跟淳常在有的一拼。
上班的賺的那點仨瓜倆棗全炫嘴裡面去了;
上學的自稱學術蝗蟲,參加會議的主線任務——在茶歇上瘋狂進食、盤子裡的甜點果切摞成小山,支線劇本——順便探討學界前沿問題。

懶得出門、看見人就煩,整天剋制清醒毫無用處、想要醉一回,確診沈眉莊。

誰都看不慣,心眼極小,確診浣碧。

有時候整個人四分五裂,能確診多個角色。
昨天還跟莫言師傅一樣,發誓離異性遠遠的,戀愛談不得一點;
今天突然戀愛腦犯了,活脫脫溫太醫附身,想給人洗衣做飯忙前忙後,恨不得每次見面犁兩畝地再走。

心裡拽得葉瀾依似的,誰都不想伺候,只想回一個大大的冷笑;
對外呈現出來的樣子是謹小慎微、揣摩上司通知裡每個標點符號的意思,戴上了蘇培盛面具。

再不濟,確診物件也多少有個“人樣”。
經常蓬頭垢面,上躥下跳找吃的,喜歡星期五,喜提魯濱遜綜合徵。
隨著病症從年中惡化到年底,活人的生氣已經快消失殆盡了。
確診為紙吸管,工作五分鐘就半死不活,在崗時間過長身體有極大的散架可能。
全是紙糊的,預示著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的真相。

來源:@田田向前衝
不是直接發瘋發不起,而是四處確診更有價效比。
在實驗室搬磚,搗鼓一通之後產出成果稀碎,外表粗糙內心脆弱,像極了總被磋磨的研缽。
看著酒精燈一點就著狀態不穩、只有一根頭髮還總被薅來薅去的樣子,瞬間聯想到自己。
省去了發瘋所需要消耗的心力,一個確診的內心小動作,多多少少有一些釋放壓力、自我疏導的功能。

而圍觀這些確診梗的網友們,從中感受到了環境遇冷的群體共鳴和自我表達的身份認同。
有人擔心這樣對自己進行負面標籤化,相當於給自己設限,甚至自我矮化。
但躺平、發瘋的口號已經流行了這麼久,也沒見年輕人成群結隊撂挑子不幹、真的放逐自我。
倒是生存空間似乎被擠壓得愈發嚴重,身上的緊箍咒的存在感愈發強烈。
哪個裸辭的人不是精神或身體到了崩潰的臨界狀態,想了很久才下了這個決定;
哪個勸大家放下個人素質、享受缺德人生的人,不是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終於開始嘗試做個沒被規訓得那樣好的人。

就像今年大家把一批動物奉為精神圖騰,以主動出擊的態度解構生活的不如意。
看看新出的嗎嘍表情包、靈活運用陰陽怪氣的loopy、學學我自巋然不動的水豚,把壓抑的情緒投射在上面,給稀爛的生活一點顏色瞧瞧。
誰見了不說我們在自我排解、自娛自樂、諷刺藝術上走在最前列呢?
與其被確診為預製菜人生,按照社會配方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做應該做的事情,還不如隨心所欲去列一串長長的自我診斷清單。

大家常調侃道,自從得了精神病之後精神好多了,希望自打確診之後,一些負面症狀也能好轉。
實在不行,就確診為恐龍吧。
這樣每天都可以幻想著即將有一顆小行星襲來,從此解放全世界的恐龍。
不過在那之前,可以暫且當一陣子鴕鳥。
馬上年末了,述職、年終報告、OKR進度盤點已在路上,先把頭埋進沙子吧。
來源:本文來自公眾號Vista看天下,經授權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絡原作者。
往期好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