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商品丨中歐班列:“一帶一路”的“鋼鐵駝隊”——2025年Q1“一帶一路”概況追蹤

一帶一路,中歐班列
自2011年中歐班列開通以來,中歐班列發展迅速並呈現以下特徵:一是中歐班列開行規模由2011年17列上升至2024年19392列,且去程和返程趨於平衡;二是中歐班列通達經濟體擴圍,以德國、俄羅斯為境外發到站的線路最多;三是中歐班列佔貨物運輸比重上升,2024年歐盟自我國鐵路運輸方式下進口占比達3.2%。
得益於中歐班列開通,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貿易往來上升,具體表現為中歐班列去程列數上升伴隨著我國對“一帶一路”出口佔比提升,新疆、廣西、陝西、雲南等內陸省市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出口增長顯著;同時,中歐班列開通促進了要素流動,帶動當地產業升級,以新疆為代表,2024年其資本技術產品出口佔比較2015年顯著提升。同時,中歐班列亦帶動了我國對當地直接投資活動。
在貿易和融資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貿易指數分化,表現為運量上漲而運價指數下行。分割槽域看,除大洋洲以外我國與其它“一帶一路”區域貿易額指數延續了前期上漲態勢。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的鋼鐵駝隊,是推動沿線經濟體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據此,本文梳理“一帶一路”沿線的鋼鐵駝隊,並分析其如何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交流發展。
一、中歐班列:“一帶一路”的鋼鐵駝隊
2011年以來,我國陸續開通了多條通往歐洲的貨運集裝箱專列,強化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截至2024年,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連線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1]。近年來,中歐班列發展迅速,具體呈現以下特徵:
第一,中歐班列開行規模持續擴大,去程與返程規模趨於平衡。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成功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開行規模持續擴大,由2011年17列上升至2024年19392列,累計增長1140倍。從去程和返程列數比值看,2018年以來中歐班列去程和返程比值收窄至1.0至1.3之間,去程和返程逐步趨於平衡。
第二,中歐班列通達經濟體擴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共同增長。中歐班列運輸網路覆蓋了歐洲全境,通達歐洲25個經濟體。根據新華絲路所披露中歐班列主要線路,以德國、俄羅斯為境外發到站的線路最多,分別佔總線路的33.8%和27.7%,隨後依次為波蘭、白俄羅斯、捷克、荷蘭、土耳其、西班牙、英國等。從中歐班列線路佈局看,其充分考慮了我國與沿線經濟體貿易往來體量,即我國對該經濟體出口規模越高,中歐班列更易以該經濟體為目的地開通中歐班列線路。
第三,中歐班列市場份額上升,佔貨物運輸比重上升。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為海運的四分之一,運輸費用為空運的五分之一[2],具有運輸時間短、綜合成本低及運輸穩定性高等優勢。得益於此,中歐班列在貨物貿易運輸市場的份額上升。從歐盟自中國貨物進口運輸方式看,歐盟自中國進口以海運方式為主。隨著中歐班列不斷發展,鐵路運輸方式下進口占比趨於上行,由2011年的0.45%穩步上行至2020年的4.2%,隨後回落至2023年的2.3%,2024再度攀升至3.2%。其中,2020-2021年,全球疫情擾動海運運輸成本,中歐班列運輸綜合成本優勢凸顯。
二、中歐班列:內陸與“一帶一路”往來的“橋樑”
得益於中歐班列開通,我國各省市尤其是內陸省市與“一帶一路”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且貿易產品結構不斷升級。2024年資料顯示,雲南和新疆分別傳送1269和1257列中歐班列,位居全國前列;隨後依次為江蘇、山東、陝西、浙江、天津、廣西等地,其累計傳送中歐班列列數位處533至762列之間。不難看出,中歐班列傳送以內陸省市為主,是強化內陸省市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經貿往來的重要“橋樑”。具體表現在:
第一,中歐班列推動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貿易往來。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基礎設施,其豐富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物流體系,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貿易往來。從我國中歐班列去程列數與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出口佔比看,中歐班列去程列數上升伴隨著我國對“一帶一路”出口佔比提升。
分割槽域看,中歐班列開通有助於內陸省市突破地理限制,並形成“向西開放”格局。結合2024年內陸省市與“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貿易資料看,內陸省市傳送的中歐班列列數越多,其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出口佔全國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出口總值的比重越高。
第二,中歐班列帶動了當地產業結構升級。中歐班列開通有助於從供需兩端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升級。從供給端看,中歐班列開通有助於降低當地運輸成本,進而推動要素自由流動與最佳化配置;從需求端看,中歐班列開通推動了當地貿易增長,進而推動當地貿易需求導向型的產業升級。截至2024年,中歐班列貨物品類已達53大類5萬餘種,高附加值貨品佔比逐年提升[3]。具體以新疆為例,2014年3月,新疆-中亞(烏魯木齊-阿拉木圖)國際貨運班列開通,新疆正式步入開向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的行列。2024年新疆累計傳送1257列中歐班列,其中歐班列傳送列數位居全國第二。從其出口產品結構看,2024年新疆其他製造業、服裝製造業出口佔新疆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較2015年上升3.9和3.2個百分點;隨後依次為計算機、電子和光學產品,機動車輛,電氣裝置,機械裝置,其他運輸裝置製造等,上升幅度位處1.0個百分點以上。
第三,中歐班列帶動了我國對“一帶一路”共建經濟體直接投資活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雙邊直接投資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是影響我國對當地直接投資的因素之一。在“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經濟體中,中歐班列主要途經俄羅斯、波蘭、捷克、立陶宛、匈牙利、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義大利等地。從中歐班列途經當地車站數量看,2024年在俄羅斯途經車站數量達80個,位居“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經濟體首位。與此同時,2023年我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62879萬美元,佔我國對歐洲直接投資規模的6.3%,僅次於盧森堡。
三、“一帶一路”經貿和投融資現狀
從貿易往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貿易指數分化。從運量看,截至2025年2月25日,中國(上海)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集裝箱海運量指數較2024年12月25日上行22.9個點至184.4點;從運價看,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較2024年12月25日下降11.6個點至116.5點。分割槽域看,截至2025年1月22日,我國與除大洋洲以外的“一帶一路”區域貿易額指數延續了前期上漲態勢,其中與中亞貿易額指數較2024年12月末上行19.3個點至333.1點。
從投資合作看,2024年1-12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36.9億美元,累計增長5.4%。
從對外承包工程看,2024年1-12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2324.8億美元,累計增長0.4%。
附錄:“一帶一路”政策進展梳理
注:
[1]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10萬列(含回程),運送貨物逾1100萬標箱 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2024-11-30,[2025-03-17],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11/content_6990227.htm
[2]資料來源:遼瀋晚報,“平均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15%”,2025-03-07,[2025-03-12],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3-07/doc-inenuqsr6070963.shtml
[3]資料來源:新華社,“加速駛向合作共贏美好未來——寫在中歐班列開行10萬列之際”,2024-11-15,[2025-03-14],https://www.news.cn/world/20241115/ac9f173d68c64cae8b94f7164fc9d348/c.html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