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據說劉強東和媒體小範圍溝通,預告要深入餐飲、酒旅等本地生活供應鏈。其中包括給品牌商讓利、改造供應鏈、消除二選一等言論,均指向酒旅行業沉痾痼疾。
昨天 6·18,京東釋出了一封《致全體酒店經營者的一封公開信》,正式宣佈「三年 0 佣金」進軍酒旅。怎麼看這事兒?京東整活兒,意在攜程唄。2024 年在酒旅市場的 GMV 市場佔有率高達 56%,京東殺進這塊市場,也是要跟行業老大開打。
當然,京東並非師出無名。這幾年行業不乏「酒店跌倒、攜程吃飽」的聲音。去年頭部連鎖酒店整體利潤下滑,苦苦支撐,但攜程淨利潤 172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72%,毛利率超過 80%。2019 年到 2023 年,華住集團向攜程支付的佣金增長了約三倍,逼得季琦去年直接發文稱要「去 OTA 化」,由此也掀起了全行業的「提直降代」浪潮。
行業難過,攜程好過,這原本是商業模式決定的,平臺合規經營、悶聲賺錢就行了。但攜程近期卻因為「調價助手」惹了行業眾怒。所謂「調價助手」是一個內置於商家後臺的自動追價系統,一旦發現攜程的價格比其它平臺高,助手會自動調到酒店底價,無需商家確認,極限內卷。從商家的角度看,如果不配合,則可能被限流。這其實是變相拿走了商家的線上定價權。

這一工具確保了攜程的價格優勢,可以將流量和訂單留在平臺,卻讓酒店出現「左腳踩右腳」的螺旋式降價,稀釋了本應屬於實體商家的利潤。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表示要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並且針對平臺「自動跟價」「全網最低價」規則出臺辦法,要求網路交易平臺保障商家自主經營權。攜程用「調價助手」強制商家幫打價格戰,不配合可能要限流,這不只是低價內卷,更是一種壟斷行為。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攜程「調價助手」自動調低價格,並未通知酒店,導致雙方資訊不對稱,給遊客帶來不便。對此,有律師認為,攜程透過「調價助手」擅自降價,是用技術手段限制商家定價自由,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作為已取得 OTA (Online Travel Agency,線上旅遊)行業支配性地位的攜程,這兩年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淨利率甚至超過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公司,已成為「最賺錢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之一。也難怪梁建章可以一心二用,不停為人口問題獻計獻策。京東這次出手,顯然不是一時興起。早在此之前,就有傳言稱其以三倍薪資從多家知名線上旅遊平臺挖角,為的就是今天這場仗。

可以說,京東切入的是一個問題早已堆積如山的行業,也選擇了一個頗為合適的時機。只不過,這一仗註定不好打。攜程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積累深厚,不可能坐視對手入侵。
劉強東說京東做所有生意都是為了供應鏈,是幫商家賺錢而不是成為商家,如今攜程靠代理模式強控價格,甚至自營成為酒店的裁判兼對手,這是在給東哥合理的理由出手整頓行業。但京東初來乍到,本身沒有什麼酒店供應鏈,之前主要是靠分銷攜程的供給,不知道京東補貼的酒店有沒有遇到「調價助手」,有訊息傳攜程已經向京東斷供,合作伙伴變成了競爭對手。
京東打出「0 佣金」「反二選一」「反壟斷」這些牌,是否能真正撼動攜程的根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一方面,使用者、商家、平臺三者之間本身就構成了一個「不可能三角」;另一方面,平臺想討好商家,往往只能選擇短期讓利,自己承壓。更何況攜程「調價助手」無差別向所有酒店開放,即便京東自己掏錢補貼,酒店也未必敢接這個價,萬一因小失大,讓攜程業務經理找來咋辦?
除非京東的流量和訂單夠多,否則酒店很難放棄對攜程的依賴。而且酒店行業光有流量不一定萬能:攜程是「滑鼠+水泥」時代成長壯大起來的,十幾年來跟它打價格戰的去哪兒、藝龍、同程,現在都成了盟友。近幾年的新對手中,也不乏流量充沛的巨頭——飛豬背靠阿里,美團做了十年,抖音也曾大張旗鼓,但迄今為止,沒有哪個平臺真正動搖了攜程的地位。
實際上,OTA 行業涉及多方主體,如何讓本就利潤微薄的商家真正賺到錢,是一個一直沒被解決的問題。而此時的京東,既在發起外賣大戰,又殺入酒旅戰場,顯然已進入多線作戰狀態,不可不謂激進。這樣的全面出擊,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好在全行業對攜程的壟斷積怨已久,近期劉強東在酒旅行業的表態更是點燃了這種情緒,現在連只有行業人士知道的「調價助手」,也開始曝光在主流媒體上。這種行業有問題需要整頓,尤其要突破老玩家壟斷的局面,是京東最擅長應對的。
而且,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這些年什麼場面沒見過?只想說一句:有本事你們就一直補貼下去,只求京東別被「調價助手」掐脖子。
酒旅之戰,註定是一場流量與結構的持久苦戰。誰能真正解開商家的盈利難題,誰才配站上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