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阿冇
智谷趨勢出品 | ID:zgtrend
經濟學上有個“鏟子效應”:因為競爭太過激烈,淘金者沒幾個賺到錢,給他們“賣鏟子”的人反而賺翻了。
當前,放眼各大競爭激烈的“倒黴行業”,到處都是“賣鏟人”賺得盆滿缽滿的身影:
樓市,房價下跌,開發商和業主們虧慘了,撮合交易的貝殼卻贏麻了
旅遊,景區虧空,酒店掛售,賣票的攜程贏麻了
餐飲,紅海廝殺,萬店倒閉,送外賣的美團、餓了麼贏麻了
電商,水深火熱,商客互掐,“砍一刀”的拼多多贏麻了……
這背後是一個樸素的道理:沒有哪門生意一直好做,但總有人靠賣鏟子致富。這種現象,帶來什麼啟發?

房產中介巨頭貝殼,日子過得不錯,開始進軍房地產開發領域了。
今年以來,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多次出手土拍,3月在北京,6月在廣州,7月在西安,9月在成都,總共拿下三塊地。最近這塊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三期的住宅用地,總價10.76億,溢價率高達42.19%。
貝殼為什麼有資金、有底氣殺往上游?財力不可忽視。
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的淨收入達到234億元,創下了近十個季度以來的新高;淨利潤達到19億,同比增長46.24%,每天淨賺2111萬。
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可就太慘了。拿今年1-7月份的資料來說: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0877億元,同比下降10.2%,其中住宅投資46230億元,下降10.6%
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41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1%
新建商品房銷售額53330億元,下降24.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5.9%
所有資料都在大幅下跌。房企日子非常難過,連央國企上市房企,市值都在大幅縮水。華僑城、京投發展、南國置業三家企業更是因為連續兩年未派息,面臨退市風險。
民營房企就更慘烈了,暴雷的恒大,壯士斷腕的萬達,搖搖欲墜的碧桂園……
在這麼嚴峻的行情下,貝殼為什麼能“逆市狂賺”?靠的正是“賣鏟子”的硬核本事。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交易,都離不開貝殼平臺的支撐。去年,貝殼全年淨收入778億,同比增長28.2%。淨利潤則達到97.98億,不止扭虧為盈,甚至同比猛增244.6%!
今年第二季度,貝殼業績繼續大幅增長,實現淨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19.9%;淨利潤已經達到19億元,同比增長46.24%。
畢竟,樓市越慘,開發商、業主越是急於拋售,降價出貨,就越是依賴於貝殼這個超級營銷渠道。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淘金變得更難了,鏟子的重要性就更加不可或缺。
對於撮合交易、賺取佣金的中介平臺而言,降價不降價,無關痛癢,隨著佣金點數的提升,貝殼甚至可以賺取更多到“下跌行情”的佣金溢價。
隨著行情回暖,二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暴漲,創下近年來數月新高,最大的受益者,無疑又是貝殼。
為交易兩方“牽線搭橋”的貝殼,不怕房價上漲,也不擔心房價下跌,只怕行情平靜如水。
這,正是“賣鏟子”的精髓。

“賣鏟子”的賺錢效應,在今年的另一個財富泡沫——旅遊業之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細數去年以來輪番登上流量C位的網紅城市,哈爾濱、淄博、天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均徘徊在3.7%~4.5%,沒一個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5.3%),直接跌落神壇。
人流旺盛,但各大景區收入卻同樣慘淡。12家景區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顯示,利潤下跌的下跌,虧損的虧損:
麗江股份淨利潤同比下跌7.22%
西域旅遊同比下跌4.38%
大連聖亞同比下跌21.24%-47.49%
西藏旅遊淨虧損260萬元,同比下跌187%
曲江文旅淨虧損1.50億元到1.80億元,同比下跌1548%
張家界淨虧損5800萬元至6300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4100萬元
文旅產業鏈上的其他行業也受到波及,箇中典型如酒店。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酒店閉店或掛牌出售,當中不乏高階五星級酒店。光北京一個城市,就有瑜舍、長城飯店、索菲特酒店、勵駿酒店等等。甚至,因為“極度內卷、客流下降、普遍虧損”,海南省酒店餐飲協會等更是發出了“共克時艱、攜手前行”的口號。
可根據文旅部統計的資料,文旅消費資料明明是一片大好呀:
2024年上半年,國內出遊人次27.25億,同比增長14.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9.0%,整體人均消費由963元增至1002元。
消費向好確實不假,只是錢沒有流向直接提供服務的行業,而是大量流向了產業內“賣鏟子”的角色——OTA(線上旅遊)平臺。
拿國內最大的OTA平臺攜程來說,
2023年,攜程淨營業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122%;淨利潤為100億元,同比暴增614%
2024年一季度,淨營業收入119.2億元,同比上升29%;淨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7.51%
市值方面更是半年飆升1000億港元,已然超過百度,一躍成為中國第八大網際網路公司
不只攜程,其他OTA平臺基本都在報復性旅遊消費潮中分到了一杯羹。同程上半年營收81億,同比增長49%;淨利潤8億,同比增長13%。途牛旅遊二季度營收更是從去年的22萬漲至今年的4300萬。
攜程能取得這樣的好業績,最大支柱正是酒店住宿票務預定,尤其是能給出豐厚佣金的高階酒店。

據公開資訊,早在2012年,攜程就與萬豪、君瀾、港中旅維景、海航、粵海、華僑城和書香等國內高星級酒店達成合作。2022年,攜程覆蓋超過8000家高星(四星、五星)酒店。高星酒店在攜程的酒店營收中,佔比近80%。
浙商證券則在研報中指出,OTA逐步侵蝕了下游酒店的絕大部分利潤。2019年和2023年,攜程和同程住宿業務的淨利潤已經超過頭部連鎖酒店利潤之和,成為旅遊板塊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子板塊。
網紅城市、各大景區、品牌酒店,排著隊把活兒給幹完了,累成狗之後轉眼一看,錢都給攜程們賺走了。
找誰說理去?

放眼各行業,類似的“賣鏟子”暴富案例還有很多。
比如餐飲業,《中國餐飲大資料2021》顯示,新開業店鋪壽命只有508天,還不到兩年。2024年,光上半年餐飲門店倒閉數量就達到百萬,幾乎與2023年全年資料齊平。
不過,縱使商家們前仆後繼,美團始終穩坐中國最高市值網際網路公司第四把交椅。
電商行業,當商家們還掙扎在“僅退款”的洪水中時,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拼多多已企及next level,積極出海,成立Temu,走向廣闊的世界。
網約車行業,儘管滴滴打車不如上述幾家企業有實力,但也比舟車勞頓,掙錢還越來越少的網約車司機們強太多。
為什麼“鏟子效應”這麼明顯?原因很簡單。
上述行業大多紅海一片,競爭激烈,卷生卷死,如同當年遠赴加利福尼亞的人潮,就算有金可淘,也註定不可能惠及多數人。
相較之下,“賣鏟子”倒變成了經久不衰的生意。
人們總相信依附於大平臺會帶來財富。這與其說是迷信金子,不如說是迷信鏟子:
把房子掛到貝殼上總比自己賣要快
開拓外賣業務總比只做線下掙得多
註冊成網約車司機總比成天巡街等有緣人招手效率要高
……
久而久之,“鏟子”佔據強勢地位,甚至形成壟斷,更難撼動。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更是如此。

更有意思的是,在淘金者和“賣鏟人”之間的戰爭,已經悄然打響。
激烈的博弈,時刻都在上演。
有的“賣鏟人”,賺夠了以後,不甘心只賣鏟子了。貝殼就提出要從“一體兩翼”升級至“一體三翼”,新增的一翼,正是新房開發的貝好家。目前在北京、廣州、成都、西安均有名為貝好家的子公司,拿地初展拳腳。
鑑於貝殼手握海量交易資料和消費者資源,市場也持樂觀態度。拍下成都“地王”之後的首個開市日,貝殼美股股價漲幅達7.52%。有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貝好家未來的目標,是要在2029年做到千億規模。
與此同時,大批淘金者也在拼命掙扎,不願意繼續被“賣鏟人”牽著鼻子走。
比如,許多高階酒店正透過自設銷售渠道、區別化不同渠道客戶待遇等方法,試圖從攜程手裡搶回客戶和利潤。雖然,從哐哐上漲的營收資料來看,攜程的地位沒能被撼動,但變數依然存在。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場無聲的戰爭還將愈演愈烈,不斷重塑商業世界的版圖。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智谷趨勢:不尋常!蘋果手機“慘敗”國產大彩電、美聯儲“暴力降息”、董事長“賣不動車”、倒黴行業“餵飽”中間商、奶粉大過剩……
毒sir財經:二季度財報“漲勢離譜”,房子依舊沒人買,“中間商”貝殼為何賺瘋了?
南風窗:房子沒人買,貝殼這個中間商卻賺大了
源媒匯:國央房企觀察 | 22家公司一年跌去2625億,3家地方國企虧損也分紅
智谷趨勢:又一個泡沫破了!旅遊,正成為2024年最難做的生意
數讀商業:殺熟陰影下的攜程,淨利潤暴漲507%
品橙旅遊:高階酒店今年變故多,市場大勢會如何?
關鍵詞
貝殼
文旅
同比增長
同比增長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