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DeepSeek前高管再創業:殺入10000億賽道

鉛筆道作者 | 直八
估計AI行業又要躁動一會了。最近,據官方訊息披露,前DeepSeek核心成員出去創業了。更準確地說,是原幻方量化(DeepSeek母公司)的核心成員——項國明,出去創立了一家新公司,名叫迪洛斯智慧,主攻企業AI應用平臺。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畢竟,AI行業現在到處都是機會。這不,就在幾天前,同樣是大模型公司的百川智慧,兩位聯合創始人(焦可與陳煒鵬)集體出走,投身AI語音領域創業。這類明星公司的高管出走,一般身邊都有風險投資人圍著轉,融一兩筆啟動資金不是難事。
據企業預警通資料,迪洛斯智慧成立於2025年1月,創始人項國明是幻方量化的創始合夥人之一,職級是很高的。按照歷史規律,這類人物出走,一般會有2個關鍵原因:要麼與關鍵人物理念不同,要麼與公司願景發生了分歧。
幻方量化的創始人是梁文鋒,幻方量化是做量化投資的,DeepSeek是做開源大模型的。從其創辦的公司來看,項國明的新志向,並不完全在這兩大版圖裡。
那麼,迪洛斯智慧究竟是傢什麼公司?它切入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賽道?
01 
從目前公開的資訊看,它的業務比較抽象:致力於 AI 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打造企業級AI 應用平臺。
這裡面有3個關鍵詞:應用,企業,平臺。
1、應用。從產業鏈位置看,它可能是DeepSeek的下游應用,而DeepSeek是它的技術支撐。
比如,DeepSeek曾與用友合作,共建了一個智慧體平臺,引入了4000+企業級應用API,涵蓋財務、人力、供應鏈,能幫助企業快速構建智慧體。迪洛斯的業務,是否也與該方向有關聯?
2、企業。這說明,迪洛斯的使用者不是toC,而是toB,它的產品是給企業用的,是向企業收費的,而不是像大模型一樣,作為一個toC工具或平臺。
3、平臺。這說明,它的業務模式比較立體,銷售的不是具體產品,使用者也並非一個群體,更可能是一端連線A、一端連線B,公司透過多元化的服務賺錢。比如社交產品微信、大模型DeepSeek、BOSS直聘就是平臺。
好了,現在正式歸攏一下迪洛斯的業務形態——它的方向是幫企業落地人工智慧,實現思路是千業萬模+AI萬神殿。這裡有2個專有名詞。1、千業萬模,為各垂直行業開發定製化的AI模型;2、AI萬神殿,透過多個AI模型協作完成目標,而非依賴單一模型。
比如景區的導覽服務單一,它就開發AI驅動的智慧互動系統,與遊客即時對話,推薦個性化遊覽路線;比如生態修復公司(東珠生態)需要最佳化工程,迪洛斯就用AI模型預測植被恢復速度等。
02 
鉛筆道智庫團隊認為,迪洛斯的創業方向是符合大勢的,但商業模式恐怕不那麼性感。說白了,從賺錢角度看,它未來大機率有兩個結局。
第一種結局:變成AI大模型時代的高階外包公司。從其官方披露的內容看,其現有的客戶都是大B企業,提供的都是基於大模型的定製服務,比如A股上市公司東珠生態、東珠電力工程公司(東珠生態旗下公司)。
目前,儘管大模型的智慧潛力已經爆發,但這類服務依然很難用AI標準化。比如東珠生態,其業務場景(如林業碳匯、生態修復)具有高度複雜性。迪洛斯為其開發的“碳能魔方”大模型,專門用於最佳化碳排放監測與能源管理,定製化程度高。
第二種結局:變成AI大模型時代的“SAAS平臺”。當然,這只是一種邏輯類比:它有點像網際網路時代的SAAS平臺,像AI時代的數智化中臺公司。和第一種結局相比,SAAS平臺是有標準化空間的。
SaaS模式的核心,就是透過雲端提供標準化的軟體服務,使用者無需自行部署和維護,只需按需訂閱即可使用——有點像自來水模式。
但從迪洛斯已有的客戶案例來看,它的SaaS潛力較低,更多還是依賴本地部署。比如迪洛斯許下的“雙30目標”承諾:在部署後的6個月內,實現生產力提升30%、冗員最佳化30%。這裡提到的“部署”,可能涉及本地伺服器的搭建。
03 
之所以推測這兩大結局,還與迪洛斯的團隊基因有關。
DeepSeek的項國明是總經理,背後還有董事長湯浩。他是企業諮詢基因,在股權投資、管理諮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經驗較豐富。另一位高管是營運長楊姍,資深網際網路從業者,曾就職和訊、新浪,於2015年加入字節跳動,歷任政企專案全國戰略合作負責人、商業化市場總監,主導全國級戰略合作、平臺內容增長及數字營銷體系搭建。
請注意,關鍵詞是:諮詢+政企專案合作。這樣型別的團隊班子,更指向了前文所述的兩大可能性結局:要麼成為高階外包公司,要麼成為AI時代的“SAAS平臺/數智中臺公司”——聚焦大客戶、大行業、大場景,提供軟硬體一體化、雲端協同的AI解決方案。
可以預見的是,該賽道未來競爭激烈。迪洛斯智慧認為,最終活下來的大模型企業不會超過五家。至於總參賽玩家的數量會有多少?可以參考當年的SAAS大戰以及數智化中臺大戰,可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
自2010年左右,國內SaaS行業開始發展,到2020年已形成多個細分賽道,每個細分賽道(如ERP、CRM、辦公、人力資源等)最終僅有1至2家頭部企業殺出;而數智化中臺的概念自2019年興起,吸引了大量企業參與。以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率先佈局,隨後傳統企業也紛紛跟進,涉及企業數量眾多,但最終形中臺能力並實現商業化的極少。
畢竟,迪洛斯的業務並不涉及“科學技術”,而是“工程技術”,屬於應用型技術,技術壁壘不高,但又屬於平臺業務,是巨頭、獨角獸等百家必爭之地。
好在這個市場足夠大。據《中國AIGC應用全景報告》資料,至2030年,中國AIGC應用市場規模可能突破10000億元。其中,企業級市場是關鍵一環。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圖片源自AI。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喜歡的話,記得分享、點贊和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