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學堂”到“絢星智慧科技”:AI如何重構企業生產力

2025年3月27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雲學堂,在北京召開了主題為“智變·新生”的2025年戰略釋出會。雲學堂董事長、CEO盧睿澤在釋出會上宣佈公司更名為絢星智慧科技(Radnova),公司定位為企業智慧生產力建設服務商,專注於推動企業組織與生產力的智慧化革新。釋出會上,絢星智慧科技釋出了全新AI戰略和產品,標誌著絢星智慧科技從數字化學習領軍者向AI科技企業的全面進化。

AI提效,

技術過熱與商業落地的鴻溝

生成式AI正在從熱烈討論走向應用落地,各大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如何透過AI提升效率、創新業務等。AI正從軟體工具升級為組織生產力的核心引擎。這一轉變體現在兩個維度。一方面,AI系統正從單點式工具(如智慧客服、影像識別)進化為貫穿企業全價值鏈的智慧中樞,透過深度學習平臺、智慧體等技術重構研發、生產、供應鏈等關鍵環節。另一方面,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通用AI,正在形成類似電力網路的基礎設施能力,企業可透過API呼叫實現智慧能力的即插即用。
麥肯錫在《生成式AI在中國: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報告中指出,至2030年,生成式AI將在全球創造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而其中約1/3的價值,將由中國創造(圖 1)
圖 1 傳統AI與生成式AI的價值創造潛力(單位:萬億美元)
AI應用的遠景非常美好,但在當前階段,使用AI提升效率、創新業務對很多企業而言,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是因為,當前人工智慧應用偏向消費端的應用較多,在企業生產場景中,AI智慧體還處於發展初期,成熟應用較少。產生這一現象源於多重問題的疊加影響。AI模型的訓練和最佳化高度依賴高質量、大規模的資料,但許多企業面臨資料採集不足、質量差和封閉性的問題。此外,AI在企業端的應用,需要開發團隊對特定行業的行業知識、業務邏輯有深刻的理解。而當前很多開發AI應用的企業,行業知識的積累較為匱乏,導致目前行業應用的AI往往流於表面。
在盧睿澤看來,在企業智慧化轉型程序中,人與AI的協同關係將是提升生產力的關鍵。企業構建人和AI兩支生產力、協同工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AI工作助手成為確定的企業智慧化轉型路徑,企業需構建智慧體建設和資源管理能力。解決AI在行業應用的痛點,既是幫助客戶提升價值的有效舉措,也是絢星智慧科技的戰略性機遇。

AI產品矩陣:

四大引擎驅動智慧生產力

作為企業服務賽道的領軍者,成立14年來,絢星智慧科技在企業數字化學習領域,累計服務了超過2400家行業大客戶。伴隨著中國企業一同經歷了從資訊化向數字化,再到今天向智慧化轉型的完整階段,深刻理解不同性質、不同行業、不同階段的企業AI轉型的業務需求、組織能力、關鍵崗位員工能力的要求。
基於對AI的深刻理解,以及深刻的行業Know-How積累,此次釋出會上,絢星智慧科技釋出了全新的AI產品矩陣,在國內率先推出在企業端生產力環節實現落地的AI工具,形成企業智慧生產力的完整解決方案。此次釋出的AI產品和服務包括,智慧人才管理、智慧工作助手、智慧體服務以及企業私域知識庫四大產品和服務(圖 2),幫助企業構建“人+AI”協同的新質生產力。
圖 2 絢星智慧科技全新業務矩陣
相比一些“炫技”式的產品釋出會,絢星智慧科技的釋出會更加務實。此次釋出的新品,均在絢星智慧科技組織內部經過嚴格驗證,是公司原生AI能力的對外賦能。盧睿澤表示,目前AI技術已滲透公司90%的核心崗位,幫助崗位員工顯著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組織人效。在公司內部,無論從銷售、市場、產品研發、財務、HR等所有部門,多個崗位上都利用各類AI工具,AI提效和應用全面鋪開。這是絢星智慧科技向外輸出AI產品的底氣。
此次釋出的四個產品,構成了企業智慧生產力的基礎設施和上層應用。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有大量的專有資料,如企業產品設計引數、工藝流程、使用者行為資訊、銷售資料等沉澱在各類資訊系統、流程文件中,這構成了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這些私域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透過企業私域知識庫,將大模型能力與企業私域知識結合,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運用專有知識。
智慧體服務與企業私域知識庫,共同構成了企業智慧生產力的基礎設施。智慧體服務是企業智慧化轉型的加速器,幫助企業實現AI智慧體構建與執行服務,實現企業智慧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智慧體服務是絢星智慧科技在公司AI發展過程中逐漸建立的AI基礎設施,目前提供超過1800個應用。使用通用應用再結合私域知識,企業可以快速私有化部署精通自身業務的智慧體。絢星智慧科技自身,就透過智慧體平臺搭建了公司的智慧客服,使客戶問題處理時長縮短了75%。
AI提效,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在應用層面,絢星智慧科技聚焦“人+AI”的協同模式,後續將陸續推出面向各個崗位的AI即時賦能助手——智慧工作助手,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提升組織及業務管理效能。此次釋出會上,釋出了針對銷售崗位的全新的AI銷售助手。運用大模型的基礎能力,結合企業私域知識,絢星AI銷售助手化身為銷售策略分析專家、客戶商機挖掘專家、客戶風險識別專家、銷售能力提升專家以及會議要點提煉專家,從五個專業維度,在銷售人員與客戶的交流中,挖掘客戶需求、預測客戶風險、預知競品態勢,從而提升銷售成交率。同時,該銷售助手還可以評估銷售表現、萃取案例,將個人的優秀實踐固化為團隊經驗,提升團隊業績。這種AI產品的設計思路,有別於傳統工具類廠商注重流程效率提升的觀念,絢星智慧科技更側重於穿透人才管理與業務之間的隔閡,將人才管理前置到業務端,透過業務最佳化,賦能人才管理,實現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根據絢星智慧科技銷售團隊應用後的實測資料顯示,實現銷售成交週期縮短28%,新銷售開單週期壓縮30%,主管輔導學員效率提升62%。
企業要全面實現AI生產力,還需要人才能力的構建。此次釋出會最後一個重磅產品是智慧人才管理平臺。AI在人才管理領域可以帶來哪些變革?盧睿澤以高管人才測評為例,介紹了AI的威力。盧睿澤介紹,在人才管理運用AI之前,企業做人才測評往往需要依賴經驗豐富的諮詢顧問,不僅要支付昂貴的諮詢費用,還受諮詢顧問工作時間的限制,企業只能在小範圍內開展人才測評,因此企業往往只進行高管測評。而在使用AI之後,企業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開展全員人才測評。並且使用AI測評,AI大模型的能力是穩健的,解決了過去依賴諮詢師經驗所帶來的信度偏差和管理黑盒等問題,能夠更科學、有效地進行人才管理。
除人才測評之外,絢星智慧科技採用AI原生技術深度重構八大核心模組:人才盤點、崗位建模、智慧測評、學習路徑規劃、知識體系構建、課程開發、實戰對練及智慧考評系統,形成覆蓋人才發展全週期的數字化管理閉環。基於場景化產品矩陣,該方案已實現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及智慧工作賦能的深度協同。實測資料顯示,升級後的系統可使企業人才管理效率提升67%,高管測評成本下降80%。

雙螺旋生產力模型:

AI時代的管理正規化變革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發展,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在AI時代,企業擁有AI產品並不困難,只需從眾多供應商中挑選合適的即可。但如果企業不能建立適應AI時代的管理模式、組織能力,也很難發揮AI的價值。絢星智慧科技此次AI產品釋出的背後,蘊含著公司對AI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深刻思考。
盧睿澤認為,企業引入AI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中,人與AI的關係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企業需要正確管理人與AI的關係。
第一階段,企業對AI的認知逐漸增強,在戰略層面明確了AI的重要性。公司小規模投入AI建設,在技術層面進行概念驗證。在第二階段,企業正式投入進行開發,初步構建AI應用。此時AI產品應以人為中心進行構建,由人來主導設計過程,以保障業務的穩定和可靠性。在第三階段,是企業AI應用規模化落地的階段。此時企業已能夠透過AI實現盈利,AI開始完成企業大部分工作,人在監督、稽核環節參與的越來越少。進入到第四階段,AI在企業產品中大規模滲透,大量不同能力的AI智慧體輔助人完成工作,人作為決策者開始成為超級個體。
在企業智慧化轉型程序中,人與AI的協同關係將是提升生產力的關鍵。未來越來越多的工作將以人機協同的方式開展,AI與人的能力將相互促進,人與AI將形成雙螺旋共生關係。企業構建人和AI兩支生產力、協同工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AI工作助手成為確定的企業智慧化轉型路徑,企業需構建智慧體建設和資源管理能力。
從盧睿澤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AI時代,企業管理升級可以從以下維度進行思考。
一是人機分工,使用AI處理標準化任務,人類聚焦創新與決策。例如絢星智慧科技使用智慧客服系統實現100%使用者覆蓋,客戶自主解決率達94.8%,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這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更釋放了寶貴的人力資源,使公司能夠將原本用於重複性工作的員工轉向更具價值的領域,如產品研發、市場策略最佳化和客戶體驗創新等。
二是建立AI與人能力互促的正向迴圈。從絢星智慧科技釋出的產品可以看到,AI不僅是工具,更是員工的“智慧助手”和“訓練夥伴”。例如,企業的銷售團隊可利用AI對練系統模擬客戶談判,快速提升溝通技巧;而人類在實際業務中的經驗又能反饋給AI,使其更貼合業務需求。這種雙向賦能形成了一種“學習—最佳化—再學習”的正向迴圈。
在AI技術重塑商業格局的今天,構建人機能力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是企業AI轉型的核心要義,幫助企業在智慧化變革中建立競爭優勢。

戰略升級,

做AI時代“人機共生”的定義者

2025年3月宣佈AI戰略,並進行更名的雲學堂,開啟了向AI科技公司的堅定轉型。從率先推出在企業端落地的AI產品,到思考AI時代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雲學堂的AI戰略正結出累累碩果。
如果瞭解雲學堂,就會發現這是一家在技術上激進,在戰略上成熟穩重的公司。在技術上,雲學堂從來都是領先者。在2011年,手機還處於3G時代的時期,雲學堂開始開發線上雲學習平臺,而中國雲計算廠商的大幅湧現則是在2013之後。早在2018年雲學堂就開始思考如何用AI去創新產品提升客戶價值,逐步構建了覆蓋NLP、智慧體平臺、知識圖譜的AI基礎設施。2023年初,公司開始大規模投入AI建設。此次釋出會的產品,經過了雲學堂內部兩年的驗證,如果自己不能證明成效,就不會向市場推出產品。
做企業服務,不僅需要優秀的產品,能夠有效支援產品交付和服務的組織能力,也同樣重要。從數字化學習到AI科技的業務轉變,需要公司具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包括銷售能力、市場能力、交付能力、產品能力、資料管理能力等等。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投入和持續的改進。在陪伴客戶成長的過程中,雲學堂逐漸將自己的組織能力建起來,這個時候雲學堂才能在市場建立更強的競爭力。
經過兩年的打磨,公司在產品和組織能力上都具備了AI時代的競爭力。而市場也在逐漸開啟,據LangChain釋出的State of AI Agents報告顯示,2024年已有51%的企業部署了AI智慧體,78%的企業計劃進一步投入。這一資料表明,AI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市場對AI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為雲學堂提供了戰略性的發展機遇。
正是基於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盧睿澤認為,企業全面轉型AI的時機已經到來。前瞻性的技術儲備和強大的組織能力,成為了絢星智慧科技在AI時代領跑行業的底氣。公司不僅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保持技術的領先性,更在組織能力上不斷最佳化和提升,確保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高效地為客戶提供服務。這種技術和組織能力的雙重優勢,是雲學堂更名絢星智慧科技,全面轉型AI科技企業的優勢和底氣。
資料來源:麥肯錫. 生成式AI在中國: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推薦影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