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醫學界,找到合適的臨床試驗志願者是一場時間和精力的“消耗戰”。一名醫生每天面對的不只是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還得從海量臨床試驗資料庫中為患者找到“絕配”。就像在圖書館裡尋找唯一的一本書,既要準確無誤,還得儘快完成,簡直比刷完一季《權力的遊戲》還讓人焦頭爛額。
“我們需要的是效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腫瘤科醫生表示,“目前的流程實在太耗時間。”但這並不是孤立個案。在美國,臨床試驗的招募效率長期飽受詬病——試驗啟動慢,合格志願者少,甚至一些高潛力的醫學研究因此停滯。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創新出了一種大殺器——TrialGPT。別被名字迷惑,儘管它聽起來像一款“聊天機器人”,實際上它堪稱醫學領域的超級大腦。

TrialGPT的核心技術來源於當前大火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類似支撐ChatGPT的那種技術,但它有自己的特殊任務:精準匹配患者和臨床試驗。換句話說,它不僅能幫醫生省時省力,還能確保患者的醫學需求與試驗的要求完美契合。





演算法大顯身手
臨床試驗從“百裡挑一”到“按單點菜”
TrialGPT到底有多牛?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將TrialGPT的匹配結果與三名專業醫生對1000多個患者的手工篩選結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這款AI助手的準確性幾乎與醫生持平。
想象一下:醫生用TrialGPT輸入一份患者的醫學資料,系統就會“刷刷刷”地從ClinicalTrials.gov資料庫中篩選出所有合適的臨床試驗。更貼心的是,TrialGPT還會詳細解釋“為什麼這個患者符合試驗條件”。試驗匹配不再是一項燒腦的工作,而是像網上購物一樣簡單明瞭。



為了測試這款AI工具的實際效果,研究團隊還進行了一項有趣的試點實驗:兩名醫生接受挑戰,一名靠手動篩選,另一名依賴TrialGPT輔助。結局令人咋舌——手動篩選醫生用了整整一小時,而使用TrialGPT的醫生只用了不到4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匹配任務,準確性還完全一樣!
一位參與實驗的醫生興奮地說:“我感覺自己像在開掛。TrialGPT幫我節省的時間,可以讓我更專注於患者治療,這才是醫生該做的事情!”


幕後故事
從概念到落地的三年拼搏
TrialGPT的問世並非偶然,它的背後是NIH國家醫學圖書館和國家癌症研究所團隊三年的潛心研究。研究負責人Zhiyong Lu博士回憶道:“當時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技術挑戰,還有倫理和公平性的問題。AI不是萬能的,但它可以成為我們醫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了技術研發,這個專案還得到了多個頂尖機構的支援,如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匹茲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馬里蘭州大學帕克分校等。他們不僅提供了資料,還貢獻了多樣化的患者樣本,讓TrialGPT在公平性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1、招募更高效:幫助醫生快速篩選合格患者,讓醫學研究加速推進。
2、弱勢群體的福音:透過公平性設計,讓更多弱勢群體參與醫學研究。
3、節省時間與資源:醫生從繁重的匹配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專注於專業診療。
4、推動AI與醫學融合:TrialGPT為AI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全新可能。

臨床試驗一直是醫學突破的關鍵。沒有試驗,很多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都不可能問世。然而,試驗招募的效率低下不僅拖慢了醫學程序,也讓無數患者錯過了寶貴的治療機會。
TrialGPT的問世,就像一場及時雨。“我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成為醫學研究的‘加速器’,讓每位醫生都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患者需求,同時讓患者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試驗機會,”NIH國家醫學圖書館代理館長Stephen
Sherry博士說道。
Sherry博士說道。



隨著TrialGPT的進一步測試和最佳化,我們離“智慧醫療”的未來越來越近了。這不只是醫生的勝利,也是患者的福音——一個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臨床試驗招募流程,將為無數人帶來健康的新希望。
TrialGPT已經亮相,下一步,它或許會成為臨床醫生的標配助手。你,準備好迎接這個“智慧革命”了嗎?

本文轉載自NIH官網(點選文末的“閱讀原文”,允許進入第三方頁面進行閱讀)
論文通訊作者簡介:
盧智勇博士是美國NIH終身研究員,負責人工智慧、生物醫學文字與影像處理研究,同時擔任NCBI文獻檢索副主任,最佳化PubMed等資源。他是ACMI與IAHSI院士,發表350多篇高被引論文(h指數80,總引用超4萬)。他還任教於UIUC計算機系,專注生物醫學文獻搜尋、AI語言模型(如GeneGPT)及醫學影像處理,併為美國聯邦AI委員會及NIH AI 工作組貢獻專業意見。

校譯:湯湯

聯絡我們:
www.greencourtgroup.com
www.biohealthhub.net
